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专版
助教之声
浮士德30分钟讲座PPT文字稿
本主题被查看13904次, 共2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
1
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浮士德30分钟讲座PPT文字稿
该用户已被删除
新手上路
UID: 1176
来自:
精华:
积分:
帖子:
注册:
状态:
离线
威望:
金钱: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只看楼主
2016-03-06 14:21
浮士德30分钟讲座PPT文字稿
马克思认为德国的革命是在哲学思想上完成的。
他说:德国的历史性在于,其现实低于批判的水平,德国人不是在历史的现实方面,而只是在哲学方面才是本世纪的同时代人。
等同于当时批判水平的是英法,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它们是时代的新声,是我们反思的对象。
德国呢,还在封建之中,所以它是低于批判水平的
他们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来看康德哲学就知道了,而之后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都是在康德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最后集大成者在黑格尔。(谢林、黑格尔、荷尔德林,图宾根大学同一个寝室的同学)
康德要解决的,也是他最核心的问题便是,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最终他要问,人是什么?可以说康德的一生都在探讨着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在展开。
在这里,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发现,这个问题也是围绕在浮士德上空的问题。
在解释康德哲学之前,我们先来看浮士德故事的,几个构架:
走出书斋悲=》爱情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事业悲剧后=》双目失明,死在沙滩上(上帝派人救了他)
康德哲学首先是从认识论开始的,他要做的事情是“为理性划定界限,以便为信仰留出地盘。”
康德是怎么理解人的认识的呢,在他看来,人能产生知识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一部分是事物对我们的刺激(洛克白板说等等,五官接受,感性杂多),另一部分是人脑自身不依赖经验而本就有的基质(时空形式,一个是先验范畴)。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都是经过人脑这个有色眼镜处理过的世界,这个经过人脑处理了后所形成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表象世界(物自体)(用佛教的说法,就是一个虚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人为自然立法”。
在这认识论的阶段,上帝、灵魂等等都是错误的概念,因为我们认识要通过经验刺激,但是上帝和灵魂却不可能对人有经验刺激。
所以总的说来,我们所能认识的是既有经验刺激的,也有人脑基质处理的,是这两方面结合后的产物。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内容,理性的基质为我们提供了普遍性。这样,康德的认识论就完成了。
可是倘若这样,人就完蛋了!人始终只能戴着有色眼镜,在一个框框里看世界。
在这个认识的领域内,一切都与经验自然有关系,也就是一切都在服从了经验自然自身的必然规律,这时候,人是什么?人消失了!
所以康德说,“为理性划定界限,以便为信仰留出地盘。”他要为知识划清界限,给人留出地盘。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离娄下》),思考的也是这个问题,人-动物=?
所以我们看到,浮士德一定要走出书斋,在书斋里,浮士德学习哲学、医学、法律、神学,这是中世纪的四大学科,因为它们脱离了生命的本原。浮士德一定要去找,人是什么!
那么人是什么呢?在自然王国中,人服从必然律,人只能通过刺激和对刺激的组接认识到表象,而不能认识到世界自身,也就是物自体。而康德说,在自由的王国里,人能触及到世界,触及到物自身。
那么,和必然王国相比,在人自由的王国中,什么多出来了呢?在这里有自由意志,也因为有了自由意志所以人才是人。
自由意志怎么体现出来的,那就是人的自由意志自己说出自己想做什么,并且它真的这样去做了,那就是人的自由实现了,因为人此时有了自由,所以人才是人了!
比如,我打算在今天完成多少任务量,我周末想去看电影,同时我真的这样去做了,那么对于人来说他就是自由的,并且他才是人。因为,只有在这里,只有自由,人才实现了人,人才有了人的本质。康德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
会不会出现霍布斯那样的情况呢,每个人都是贪婪自私的,都想得到东西,那么他们互相杀人不就坏了么?
康德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自由意志为他自己制定目标并实现了这一目标,这叫准则。
但是我们还能设想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一种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目标,并且所有人都共同遵守它,这时候,这个准则就上升为法则。
也就是,人之“类”的自由意志制定了一个目标,然后人之类的所有人都遵守这一目标,这样就有了共同的法则。
当全人类都共同遵守它的时候,那么全人类就都是自由的人。
我知道你的法则是好的,可是我为什么要遵守呢?这里就出来一个动力问题了。我就是作恶,我觉得我作恶我活得很好,我吃喝玩乐样样有。我干嘛要遵守法则?
康德会说,你不遵守,你就不是人。可问题是,我就不做人了,怎么了?
而且我们现实也的确发现,作坏事的人也活得蛮好的,很多做好事的人倒活得不怎么样,这样就不得不想,为什么要成德成善呢?
所以康德就要解决了一个叫,“德福一致”的问题。(佛教业报,基督教末日审判,墨子:天志明鬼, 荀子: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
的确,对于有限的个人来说,我们是不可能成德成善,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吃苦头,但是如果我们把人类的生命无限拉长,从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来看的话,那么当我们这样做了后,就一定是幸福的。
换句话说,至善未必在一个人的身上看得到,但是只要我们这样做了,那么从全人类,对于人类的命运来说,就一定是德福一致的。
浮士德:
走出书斋=》爱情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事业悲剧后=》双目失明,死在沙滩上(上帝派人救起了他)
浮士德恰恰就是这样的,他是悲剧吗,他永远在前进,可是对于他有限的人生来说,他是不可能追求到至善的,但是也正是因为他明知道不可能追求到至善,但是还一致坚持努力,这种精神从全人类看来,从康德来看,恰恰是通向至善的。
倘若他停滞下来,那么他就实际上就陷入了人的有限性之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胠箧》……每个中国人都想过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的话?)
歌德的一生其实也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很不负责的人,要结婚了逃婚了,当大臣了又不做了,为什么?他不断的有他的想法,而每次当他陷入进一件事的时候,他是不是看到了某种对他热情、志向的束缚?大家可以去思考下。
在康德之后的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也正是沿着康德的这一思路走下去的。
在费希特那里,康德的自我意识得到了高扬,世界就是自我意识的世界,这是费希特关注的焦点。
在谢林那里,康德的实践得到了高扬,精神实体不断地在生长上升,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单细胞、多细胞、……到人,最后到神。一个看似无序的自然界,成了一个不断进化,上升,完善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浮士德的一个个悲剧的进程,虽然是一个个悲剧,但是这些否定他自身的悲剧又同时成为了他进入下一个进程与上升的通道,所以他无可能停下来。——抑郁与自杀)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尔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最后在黑格尔那里,精神实体(费希特)与精神实体的历史运动(谢林)结合在了一起。《精神现象学》讲述了精神的历史运动,以及最后如何脱胎换骨,成为绝对精神的。
我们能看到,他们和浮士德的进程,歌德的人生有着精神上的相似。
他们都在追求,人是什么,探索人的精神,人的自我意识,同时这样的探索,和自我意识的磨砺,又总是在不断的否定,不断的进化,不停息的活动中发生的。
(歌德早年和少年维特一样烦恼,他枕头下藏着短剑,想自己抑郁的时候,自己就自我了断了,可是,少年维特自杀了,但是歌德却没有自杀,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不停息,他的每一次的历练,都成为了他下一个阶段的财富,生命就是这样,当我们以为我们过不去的时候,当我们以为一切都在否定我们的时候,这些否定我们的力量,同时也在成就我们,让我们的生命过得更精彩,即使像浮士德那样瘫倒在沙滩上,我们也能看到上帝的祝福,看到人类的希望。)(麦田守望者)
卡西尔《人论》:
“我们在艺术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哪种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是在相反的两极——快乐与悲伤、希望与恐惧、狂喜与绝望——之间的持续摆动过程……在每一首伟大的诗篇中——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中——我们确实都一定要经历人类情感的全域……我们所听到的是人类情感从最低的音调到最高的音调的全音阶,它是我们整个生命的运动和颤动。”
——(《人伦》,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89-191页)
“我要在内在的自我中深深领略,领略尽全人类所赋有的精神,至崇高的、至深远的,我都要了解,要把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寸心。我的小我便扩大成全人类的大我,我便和全人类一起最终消磨。!”——《浮士德》,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的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主著《浮士德》,是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他问题的解决。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求解决其问题,指出解决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6页
愚公移山的愚公,也正是这样,他并没有看到自身的有限性,而是将自身的有限放大到了历史的无限之中,他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这就是生命的绵延,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在《周易》中所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的道理。
#1
大
中
小
该用户已被删除
新手上路
UID: 1177
来自:
精华:
积分:
帖子:
注册:
状态:
离线
威望:
金钱: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6-03-06 16:29
回复:浮士德30分钟讲座PPT文字稿
相当精彩!
然而,忽然就想到一个问题:
“人”作為“人之類“最後會走向什麼?
我可能有點悲觀,是德福一致呢?還是最終走向消亡?
就像浮士德說的“最後,我也和全人類一起消亡。”
#2
大
中
小
本主题被查看13904次, 共2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
1
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页
论坛跳转...
站务讨论
本周要点
站务讨论
Download
学习交流
三省吾身
他山之石
我思故我在
文教之光
书讯微博
史海钩沉
奇文共赏
灌水专区
专版
“知识分子”
文化行走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回眸
助教之声
行读交流
密涅瓦的猫头鹰
95届
99届
03届
05届
06届
07届
09届
10届
11届
12届
13届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2 03:37:25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
Licensed
)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
Processed in 0.32 seconds
切换界面...
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