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专版
助教之声
马孔多在下雨——百年孤独导读笔记 by毛毛老师
本主题被查看9190次, 共1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
1
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马孔多在下雨——百年孤独导读笔记 by毛毛老师
苏子川
中级会员
UID: 89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59
帖子: 349
注册: 9/21/2014 2:10:0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8.0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只看楼主
2016-10-03 19:54
马孔多在下雨——百年孤独导读笔记 by毛毛老师
为了要带领讲坛的同学阅读《百年孤独》,我第二次翻开了马尔克斯的这本书。第一次的阅读体验,马尔克斯用光怪陆离又吸引莫名的笔触,把我一下子拖入了马孔多的奇异世界。百年家族的兴衰,喷薄的情欲,奇异的风俗天气与深入骨髓的寂寞孤独,这仿佛是另一个异域的世界,带着好奇与敬而远之的旁观感,我跟随着他的文字走过了这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高长荣版
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黄锦炎版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范晔版
Many years later as he faced the firing squad, Colonel Aureliano Buendía was to remember that distant afternoon when his father took him to discover ice.——英文版
阅读心得
个人认为,马尔克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打破了时空概念,他的立足点不在拘泥于现在,而是跨越了时间,进入了新的多维空间。开篇的这句话,在书里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这句话也影响了中国文坛整整一代人,王小波、贾平凹、莫言等作者的作品中也曾多次模仿过这句经典。这句开片里,有时间、有空间、有现实、有过去、有回忆、有事件,短短的一句话,其实也就展现了整本书的写作手法。而范晔的翻译,无疑是更为成功的。他用诗意一般有节奏的语言,将马尔克斯的西语文学,完美地展示给了我们。
而我这一次的阅读感受,与第一次又有了明显的不同。第一次阅读时,我还带着固有阅读的思路,小心翼翼地不愿意被这魔幻主义大师带走,而这一次,我选了沉浸式的阅读方式,即放下所有的固有对世界,对文学乃至对人的认知,任由马尔克斯的笔将我带向远方。因此,我更深一步的感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无穷魅力,寥寥数言,马尔克斯就把事件用极其生动的形式呈现眼前,如同播放电影般的将画面跃然纸上。我为作者的精彩的写作手法而沉醉,更为这字里行间弥漫的孤独感而感到震动。
导读心得
但更为困扰我的,是如何对学生们进行导读。这样一部恢弘巨制,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困难,又如何能让初高中生来进行理解呢?我们选择了如下两个主题
1.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体会“魔幻”写作之美。
2.孤独主题(死亡、回忆、时间)——分析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了解人类的孤独。
然而在第一次导读时,我们依然遭遇了很大的困难。按照以往的习惯,我都会与同学交流一下阅读的感受,对这本书的看法等等。通常,同学们都能够对于作品有着自己的看法与理解。但这一次,我们面对了一张张漠然的脸,大部分的同学,对于这本书的态度是觉得奇怪,不理解整本书的意思,进而失去了对这本书继续阅读的兴趣。果然,马尔克斯爷爷的神来之笔,吓住了同学们。我思考了一下以后,选了书中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篇章,与同学一起朗读,试图通过对比,来引起同学的兴趣。例如,书中曾多次描写死亡,与我们曾经阅读过的诸多作品相比,马尔克斯笔下的死亡是不是有他的独特之处呢?又例如,马孔多曾发生过失忆症与绵延四年多的大雨,这些神奇的意象,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等等。
在进行第二次导读前,我与王总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书本的理解以及为什么同学们无法很好的体验这本书。在做了一些文献资料搜索后,我们有了一些新的看法。针对学生“不懂”这个问题,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百年孤独》的写作手法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现代主义小说的主旨,本身就不在于读“懂”。
3.好好珍惜这种读“不懂”的感受。
于是在第二次导读时,我们不再执着于希望同学们去理解、去读懂这部小说,而是更多的是希望同学们来分享我们的感受。在一开始,我们分享了拉丁美洲的政治背景即作者的生活背景,解释了我们眼中光怪陆离的马孔多世界,也许在拉丁美洲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生活。王总向同学们普及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审美向审丑的转变”、“艺术内容向艺术形式的转变”、“透明清晰向混沌不安的转变”等等。我们将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进行对比,试图让同学们理解这些变迁中隐含的历史与思潮的转变。当然,还有百年孤独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孤独。这次同学们的反馈与上次明显有了不同,当提问到你们如何来理解孤独这个主题时,同学们给予了各不相同又令人惊喜的答案。孤独象征了整个家族的没落;孤独蔓延在每个人物的生命最终,上校的小金鱼,阿玛兰黛的寿衣,丽贝卡的吃土,乌尔苏拉的晚年;孤独是因为不会爱等等。
结束后,还有同学来追问关于现代主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曾经让我困惑,现在我也无法给予一个很好的答案。也许这需要在本学期的现代主义小说讲座时,做进一步的深入的讨厌与研究。
我只知道,一个人希望全面认识自我的人,不会只停留于自我的文化,现代的文明,也不会躲进历史的尘埃中在故纸堆里武装起盔甲,我们需要更为广阔与深邃的世界,因此我们也应该跟随着这些文明之光探索属于我们的时代与未来。古典文学曾带给我们辉煌的荣光,而现代文学更像是一面映照出自我的镜子,让人类看到自身的软弱和丑陋。古典文学鼓励我们追求超越,现代文学提出了一个个无解的问题,令人类体验荒谬。而马孔多的雨,始终没有停止,在我们每个现代人的心中瓢泊。
#1
大
中
小
本主题被查看9190次, 共1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
1
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页
论坛跳转...
站务讨论
本周要点
站务讨论
Download
学习交流
三省吾身
他山之石
我思故我在
文教之光
书讯微博
史海钩沉
奇文共赏
灌水专区
专版
“知识分子”
文化行走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回眸
助教之声
行读交流
密涅瓦的猫头鹰
95届
99届
03届
05届
06届
07届
09届
10届
11届
12届
13届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2 03:28:41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
Licensed
)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
Processed in 0.384 seconds
切换界面...
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