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专版
行读交流
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本主题被查看65018次, 共32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
2
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马晓涛云南师大附中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29 20:35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第八章韵外之致 读书笔记
马晓涛
1.我们惯常了解的中唐,是一部简化了的文艺史,从而对其产生了诸多误解。误解一是在中唐的社会风貌。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安史之乱,从而对中唐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接触中唐最多的便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以及《春望》等现实主义作品,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状,但我们只能透过它们忘其一隅,而非全貌。中唐的社会经济并未走下坡路,社会经济并没有因为战乱完全被破坏、打乱。而相应的文化层面的表现如:科举的兴盛等。
2.中唐文人辈出,诗人辈出。最关键的是,风格各异。在中唐之前,很多文人有时代特色,但缺少很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唐这个同时代,就涌现出一大批风格各异、个性鲜明的文人。如韩愈、柳宗元、李贺等。如韩愈、李贺等以意象奇崛、文字佶屈聱牙等著称。
3.诗文呈现不同风格。在中唐时期,儒家思想的重提与回归在韩柳初体现的十分明显,因此文以载道的特征体现得尤为重要。于是诗也好词也好,更加关注到了细腻的意绪,但文在此时肩负了载道,传递儒家思想的重任。
#16
大
中
小
袁利洁银海学校
新手上路
UID: 14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7
帖子: 47
注册: 10/6/2018 5:28:2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4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29 21:36
回复: 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美的历程》读书反馈:
在最后一章,作者终于道出了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解。为什么去博物馆,读文学作品会被打动,因为人创造出艺术作品,艺术作品也沉淀了人的审美、心理取向,这些人性中共通的东西,藏在潜意识里,在人在看到相关作品时,被激发,从而打动人心。
#17
大
中
小
芒果
王婷
新手上路
UID: 153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
帖子: 33
注册: 11/29/2018 9:11:19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29 22:22
回复: 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12月份《美的历程》读书心得
宋代是以“郁郁乎文哉”著称的,它大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绘画艺术上,系列的真实和诗意的追求是这个时期的审美趣味。从远古图腾、青铜饕餮到魏晋,可以看出从粗犷到精细,从象征权利到艺术追求,伴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政治、文化、艺术也不断发展,更多关注人本身的世界,即人文的自觉。
#18
大
中
小
冯乾
注册会员
UID: 152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1/4/2018 9:21:2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29 22:40
回复: 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盛唐之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随着唐朝国力的发展,艺术方面的发展也达到了极盛。《沧浪诗话》提出“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诗分唐宋,唐朝又分初盛中晚,自从有这着一种分法之后赞成反对者不绝于耳,钱钟书教授在《谈艺录》中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诗分唐宋奶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诗歌从在唐朝从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成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代表这一种歌唱的最高典型就是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始到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将初唐诗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19
大
中
小
北川永昌小学宋东
北川永昌小学 科学 宋东
新手上路
UID: 147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8
帖子: 18
注册: 10/6/2018 5:17:1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8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29 23:12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今晚听了樊老师的关于李煜的讲座,想起李泽厚老师在《美的历程》里说提倡儒学的卫道士们,企望“天王圣明”,皇权巩固,同时自己也做官得志,“兼济天下”。但是事实上,现实总是并不那么顺利,天下也并不那么太平。其实在今天看来,就是没有法制观念而已,皇帝一个人的意志代替了整个国家的法律。如此,除了皇帝以外,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没有保障的,唐末从韦昭度到独狐损,被杀的宰相都有20位。李煜在临死之前才反思自己错杀忠臣,怎么可能一个国家的兴亡仅仅靠“忠臣”呢?正如李泽厚老师所说,封建社会,缺乏社会的否定者,没有发展批判精神。可能这也是他说美的历程还得看未来的一方面吧。
#20
大
中
小
张治勋深圳
新手上路
UID: 150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10
注册: 10/29/2018 3:50:1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9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29 23:14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美的历程》读书反馈:
我印象最深的,是读到“文以载道”的内容。“文以载道”曾经是现实么?我认为,不是。从古到今,文,最大多数时候呈现出来的面目,是“作伪”而不是“载道”。从实证的角度,来辨析这个问题的真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非常痛心的历史。但不较这个真,真正的一堆一堆的问题,就无法触及,就会把时间浪费在伪问题上。至于载的“道”是什么样的“道”,更值得反思。我不认为仅有的一点“载”,“载”了真正的“道”——在这个意义上,少载甚至说没载,我认为比载错了更不糟糕。幸也?不幸?
#21
大
中
小
李台梅
新手上路
UID: 151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3
帖子: 3
注册: 10/30/2018 8:24: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30 11:41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李台梅《美的历程》读后感
2018年已经和我们挥手告别,跟随讲坛学习,让拖延症患者开始治愈,感恩这一年里遇见樊老师及讲坛的同行者。此刻春城零度没有迎来期盼已久的初雪,我阅读完成《美的历程》。从起初误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学,到仔细阅读,到反复阅读,再到把书中知识和自己已有知识来看、思,省……
中国古典美学以天人合一为内在精神和思想线索,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思考审美现象。唐诗歌、书法、舞蹈合为一体。共同构建盛唐之音。李白青春文艺极致的浪漫。音乐性的美在唐代与舞蹈合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影响后世只作。《乐记》“乐者,通伦理。声音之道与政通”音乐和谐状态可以察知一定时代人伦政治的和谐状态。
唐代美学是魏晋美学的发展。李白代表道路之一,杜甫新艺术规范的建立,颜真卿书法艺术……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思与境偕”“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都极致精当地刻画意境的审美构成和审美品格。这都只是唐美学极致之一。
#22
大
中
小
李台梅
新手上路
UID: 151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3
帖子: 3
注册: 10/30/2018 8:24: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30 11:44
回复: 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李台梅《美的历程》读后感
2018年已经和我们挥手告别,跟随讲坛学习,让拖延症患者开始治愈,感恩这一年里遇见樊老师及讲坛的同行者。此刻春城零度没有迎来期盼已久的初雪,我阅读完成《美的历程》。从起初误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学,到仔细阅读,到反复阅读,再到把书中知识和自己已有知识来看、思,省……
中国古典美学以天人合一为内在精神和思想线索,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思考审美现象。唐诗歌、书法、舞蹈合为一体。共同构建盛唐之音。李白青春文艺极致的浪漫。音乐性的美在唐代与舞蹈合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影响后世只作。《乐记》“乐者,通伦理。声音之道与政通”音乐和谐状态可以察知一定时代人伦政治的和谐状态。
唐代美学是魏晋美学的发展。李白代表道路之一,杜甫新艺术规范的建立,颜真卿书法艺术……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思与境偕”“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都极致精当地刻画意境的审美构成和审美品格。这都只是唐美学极致之一。
#23
大
中
小
魏敏
魏敏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新手上路
UID: 147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
帖子: -6
注册: 10/5/2018 10:42:27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1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30 13:37
回复: 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2. 阅读第七章“盛唐之音”,读图版38、39,你如何理解这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对于如何理解“音乐性的美”,我觉得可以从两者间的联系入手,书法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而艺术达到一定高度都是相通的,也就是我们说的“通感”,音乐和书法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联觉(通感)作用。在音乐和书法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容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听觉、视觉等联觉现象。
书法和音乐两者都具有着抒情性, 虽然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观念的初衷,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音乐通过音符的旋律节奏、速度、轻重缓急等音乐元素,表现着乐曲的情感、艺术审美。曲调呈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能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而书法也同样具有着很强的抒情性。孙过庭的《书谱》中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兴的艺术手段,张旭、怀素的草书,把悲欢情感痛快淋漓的倾注在笔墨之间。通过线条的变化与书写的节奏、轻重缓急,使读者从墨迹中能隐隐地感受作者抒发的个人情感,引起共鸣。
因此,书法和音乐同样是情感抒发与审美情趣表现的艺术形式。音乐是听觉上的点、线、节奏表现,书法是视觉上的点、线、节奏表现,二者能够互相感通相互促进,书法兼含有音乐的美学元素,所以说这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3. 谈谈你理解的盛唐两种不同风貌的美,思考为什么“杜、颜、韩”要比“李白、张旭”影响深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文化又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盛唐两种不同风貌的美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唐代是一个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开放兼容、艺术多元化的时期,在文化艺术方面是古今中外的空前大交流、大融合。正是因为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才有心情追求精神生活,如书中描述的那样“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吸引吸收,无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产生了“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也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当时的文学、绘画、雕塑、音乐等文艺样式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每个人都能有实现个人抱负和社会理想的机会,强调自由和个性,是对人性最大的肯定、包容和赞美的朝代,整个民族都拥有着雄健豪迈的文化自信,他们是一个朝代盛及一时的见证者,在这样的环境里造就了如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自我情绪和个人意志的最大化抒发,是不受任何形式限制束缚的,是不可复制的,李白诗风的瑰丽浪漫与个人主义情感的独立个性,张旭书法惊涛骇浪般的狂放气势,节奏韵律的和谐顿挫,字间结构的随形结体,线条的轻重枯润等变化都达到了草书的最高水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杜甫、颜真卿等人的艺术成熟期和著名代表作都在安史之乱后。他们是一个时代大厦将倾的见证者,他们的盛世充满了担忧,繁华迷梦醒了,只剩下沉郁苍凉,个人意志和抱负无处宣泄的无力感使诗人们再也不可能有李白那样的潇洒不拘,于是他们转而关注现实,关注民生。
所以,此时,诗文和书法的规范化要求的格式化和平民化,更有利于推广和传播,变成有规律可循,可以参照学习的形式。将不可学的天才美变成人人学而可致的艺术美。因此,同样作为盛唐之音的“杜、颜、韩”要比“李白、张旭”影响深远。
#24
大
中
小
文帅楠郑州八十五中
新手上路
UID: 148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0
帖子: 20
注册: 10/6/2018 9:50: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0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30 20:50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美的历程》读书反馈:
读“魏晋”文学一章。魏晋时期,打破两汉经学的束缚,有了纯思辨的哲学和真正抒情、感性的文艺。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如果说《诗经》还可以解读出政治教化意图的话,《古诗十九首》则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传达和诉说。这种经验是真切的生命短促,功名需早立等的哀叹和发自内心的感叹。其诚其悯,没有过多的文饰和技巧。但因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所以真切感人,一字千金。除却政治教化层面,人终于可以直面周遭世界,表达自己在与其打交道的过程中的感受和认知。因此是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
#25
大
中
小
和志茹
和志茹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
乞丐
UID: 148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1
注册: 10/6/2018 8:09:1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6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31 09:53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美的历程》读书反馈】在阅读“韵外之致”部分后,我有如下思考:文艺作品的时代性,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这是我们学习文学时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这一路径去理解、去解读,会更客观。1.横向比较。譬如对于唐代四个阶段的划分,这不仅是它们具有明显的政治事件的标志,也因为这每个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文艺上的代表。例如整个国运属于上升时期的初唐、盛唐。有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为代表的诗作,盛唐之音代表的李白,都是那种蓬勃向上、昂扬的,给人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即便是送别,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即便是戍守边关的征人,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对生活小确幸的甘之如饴。到中唐,安史之乱虽没有使唐朝国力衰微,但是,文学形式的多样化的呈现,却也反应了那个时代下,人们对时代、对命运多变的思考。及至一百多年后的晚唐,那种昂扬的精神已被个人对生活的关注所取代。2.纵向比较。以边塞诗为例,唐代的边塞诗,不管是王昌龄还是岑参或者是李贺,毕竟都有属于唐代气势磅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大气,“甲光向日金鳞开”的黑色美学等等,到了“衡阳雁去无留意……羌管悠悠霜满地”的孤寂,宋代的气象、国势就在几句中了解了一二,即便有“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也显得多么的苍白,这是一个时代的悲情。
#26
大
中
小
郑小冉
注册会员
UID: 149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10/15/2018 6:21:2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31 11:40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P162页中提到:“封建前期的美学代表作如钟嵘《诗品》和刘勰《文心雕龙》主要是讲文艺创作的一些基本特征;封建后期的美学代表作如司空图《诗品》和严羽《沧浪诗话》则进了一步,更讲究艺术作品必须达到某种审美风貌和意境。”相较于前期文笔之分、体裁之别来说,后期的理趣之分和神韵之别成为关键。
司空图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这话的意思文中给了具体的解释:要求文艺去捕捉、表达和创造出那种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难以形容却动人心魄的情感、意趣、心绪和韵味。
李泽厚先生也说到“这当然更不是模拟、复写、认识所能做到”。我由此想到平时教学的时候,是应该先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还是先告知他们什么是美呢?如果放到这个章节里,是不是可以问是先让学生读文学理论的专著《文心雕龙》还是先读读韵外之致的《沧浪诗话》才好呢?
例如讲授古典诗词单元,没有文学理论支撑的话,真的能够通过一个字的解析或一节配乐诗朗诵就能让学生和古人共情而理解作品吗?可事实是很多老师在文学文艺理论这块要么是空白要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它与文本的关联,所以有的公开课上得很是热闹煽情,可一节课下来后老师肚子里的知识还是老师自己的,学生并没有有效的获得,也很难举一反三做知识的迁移。
例如散文教学,如此个性化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这里面是“文学理论”重要还是“韵外之致”突出,这值得探讨。
例如人教版必修五的第三单元是文艺评论和随笔,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林庚的《说“木叶”》都是文艺评论。教授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文中举例甚多可还是很多学生读不明白。仔细观察文本《咬文嚼字》里在举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时,就提到了“两种语法”和“单纯的叙述语”的说法,这应该属于文学理论范畴;后文在说“推敲”二字的时候,则有这么一句话“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观点又契合了司空图“韵外之致”一说,强调了“不只是要注意文艺创作的心理特征,而且要求创造特定的各种艺术境界。文中的韵味、意境、情趣的讲究,成了美学的中心。”
所以,《文心雕龙》和《沧浪诗话》应该是语文老师桌案前不可不读的书。两者不可偏执于一种,也不可瞎搅和在一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
#27
大
中
小
温和玲
注册会员
UID: 146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6
帖子: 66
注册: 10/3/2018 7:56:3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31 20:51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只有书画,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读宋元山水意境便是这样的感受。
第一、画作特点:天人合一、亲切宁静。北宋无我,元代有我。
第二、形成原因:禅教思想、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矛盾、自由兼容的宋代士人文化、元代钳制专制政治风气。
第三、美学特色:北宋山水画主要建立在真实对象真实高度写实上呈现内在风神,并在客观地描写绘画对象中传递感情。
元代社会心理下,自然景物常常用来寓情、传意,委婉传递文人的曲折隐秘的心意。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山水画就像文人的一次寻宝,并精心用画作记录当时的感受,这种诗意、感概的心态和日本江户时期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美学概念——物哀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知物哀”,是对所见所闻的事物能有所感动,这里的“哀”既不是悲哀,亦不是同情,而是人与外界的一种情感上的交融。山水画前必先做一个对万事万物有敏锐感知的人,才无须担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28
大
中
小
任建斌
新手上路
UID: 147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2
帖子: 12
注册: 10/6/2018 5:13:4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2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8-12-31 21:15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美的历程》第八章韵外之致读书反馈:
中晚唐的美学风格,潇洒风流中带有感伤忧郁。漂泊的李白,潦倒的杜甫,这两位当时最有才华的诗人已经说明了这一内在矛盾——才华、理想往往与地位、财富是不相称的。所以,他们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徘徊选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纠结平衡。
这一时期,词,作为文人士大夫私人化的作品,开始流行。词,又叫长短句,犹如好友谈心、轻松随意。韵外之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韵味、情趣、意境,是形象思维、一味妙悟。
苏轼最早表达了人生空漠感。苏轼又是潇洒的,或者圆滑的,他很能够为自己找出路。苏轼的意义就在于对封建社会(笔者以为称作宗法专制社会更为确切)的否定批判。
#29
大
中
小
王玲
注册会员
UID: 147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6/2018 5:37: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1-02 18:34
回复:12月《美的历程》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第六章《佛陀世容》读书笔记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的艺术审美形式又有所不同。
具体表现为:在动荡时期,宗教总是表现悲惨世界,它可以吸引、煽动和麻醉人们去皈依天国的那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隋唐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这一时期的宗教既有执行“大棒”职能、凶猛吓人连筋肉也凸出的天王、力士,也有执行“胡萝卜”职能、异常和蔼可亲的菩萨、观音,最后是那端居中央、雍容大度、无为而无不为的本尊佛相。
总之随着时间的流逝,宗教的发展也逐渐世俗化。
#30
大
中
小
本主题被查看65018次, 共32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
2
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页
论坛跳转...
站务讨论
本周要点
站务讨论
Download
学习交流
三省吾身
他山之石
我思故我在
文教之光
书讯微博
史海钩沉
奇文共赏
灌水专区
专版
“知识分子”
文化行走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回眸
助教之声
行读交流
密涅瓦的猫头鹰
95届
99届
03届
05届
06届
07届
09届
10届
11届
12届
13届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19:27:24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
Licensed
)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
Processed in 0.32 seconds
切换界面...
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