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58711次, 共31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新手上路
UID: 149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5
帖子: 25
注册: 10/7/2018 7:16: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35 金币
2019-03-29 22:23
回复: 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读《苏东坡传》卷一反馈:
  读了苏东坡传,更加细致的了解了有关苏东坡童年和青年的故事。我的感触是:一个人的成就跟它所处的环境和高人的指点有很大的关系。父亲苏老泉的“始发奋”就是一种对苏轼的言传身教,就是一种浓厚的文化教养氛围。应该说:“你在什么样的圈子中很容易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是高人的指点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无疑欧阳修应该就是早年给苏轼引路的高人。
#16  
注册会员
UID: 147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6/2018 5:37: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2019-03-29 22:58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苏辙曰:东坡何罪,唯有名太高!无疑,这个评价是恰当的!
22岁的他获“贤良科”优异成绩,且深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极力赞扬,在我看来,这些就表明他拥有了旁人无法拥有的天赋!事实上,他的确在处理政务上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如在密州建黄楼、在杭州修西湖、在惠州推行秧马等先进耕种方式…
他不管在什么时空,顺境获逆境,他都能很好地处理好自我和自我、自我和自然的关系,我们时刻看到的都是一个特别乐观的苏东坡,即使在被贬谪的黄州、惠州、儋州,他都能自嘲地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有人说他不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以至于他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入贬谪状态。因为有人要“搞”他。只是我想那个“被聪明误一生”的苏东坡如果选择做一个“和稀泥”式的人物,钻营式地去讨好当权派也不是没有智慧办到的。只不过他以一个读书人的情怀,对某些社会不当的事情总是选择“发声”,再加上他的江湖名声太高,终于有了一贬再贬的命运。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人的物质生活上的不幸,却是个人精神生活之大幸。
#17  
新手上路
UID: 156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2
帖子: 2
注册: 3/15/2019 10:14:4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20 金币
2019-03-29 23:10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读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有如在欣赏一位多才多艺的旷世奇才,他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集才情、智慧、德行于一身。可说到王安石变法,笔锋陡转,变得尖酸刻薄。书中的王安石长相不堪、吃相不雅,形象猥琐、品行不端,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在热衷于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之下,为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惜将有异议之人全部罢免,不接受任何逆耳忠言。林语堂说“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王安石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他有创见,也善于言谈。但他不能接受忠言,他不愿承认自己犯错。他之所求,不是太平繁荣的国家,而是富强有威力的国家。”.......
客观来说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而王安石真的是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描写的那么人品不好吗?林语堂为什么会在《苏东坡传》一书中嘲笑和批评王安石呢?
再读本书的序,不难发现,林语堂写作这本传记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只是因为欣赏,甚至是顶礼膜拜。他和苏轼一样都有才情,有随性的生活态度,有相投的审美追求,于是苏轼为了他心灵的知己,而苏轼因反对变法而遭排挤和贬斥,于是王安石就成了箭靶子。
在厘清作者微妙的言语偏差和情感倾向时,我们在阅读时是不是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历史人物,形成我们的价值判断和独特思考呢?



王玉兰 最后编辑于 2019-03-29 23:22:17
#18  
叶娉婷贵州省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1
帖子: 71
注册: 10/6/2018 7:51:5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35 金币
2019-03-29 23:10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在教学的时候,我对学生说:李白与苏东坡我更喜欢的是苏东坡。李白被誉为谪仙诗人,让我感觉,他的飘逸豪放是仙味十足的,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意,只能仰望;而东坡的豁达乐观,却让我感受到一种烟火味的旷达,这虽不是我们平常人能够达到的境界,却感觉好像就在身边。这当然只是我个人的喜好而已。
        而在林语堂的笔下,苏东坡——他的创造力、他的守正不阿、他的放任不羁,都是林语堂先生非常崇拜的。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但是林先生所记载的主要是苏东坡作为“一个诗人,一个画家以及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饱含了林先生对苏东坡的敬佩、仰慕之情。
        苏东坡的出生之地眉山(心中暗暗窃喜:我家祖籍是眉山,曾祖父外出做生意后定居贞丰,我和东坡先生竟然是同乡!),是一个既不是繁华省会,也不是穷乡僻壤,却是山水秀丽、民风淳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城镇。那里的居民都喜好学问的争论、雄辩的文章,谈话时都喜引经据典,富有妙语佳句,并且文章仍保持着西汉朴直遒劲的传统,不似中原地区浮华虚饰的纤丽风格。这样的地方对苏东坡文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苏东坡童年和青年时代,祖父和父亲给他带来巨大影响。祖父不虽不识字,但人品不凡,慷慨大方。苏东坡说祖父是具有“质朴自然之美”。祖父“身心精力过人的旺盛,胸襟气度的开阔,存心的纯厚正直”最后都遗传到了苏轼的身上。而苏东坡父亲“深沉莫测,对事对人,一概不通融假借”的处世原则也影响着苏东坡的为人。
在第一卷当中,有对读书人学习经典古籍必须熟读成诵的要求,我觉得可以用来教育我们学生。现在很多的学生最怕背诵,不愿背古文,不愿背诗歌,我们经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际上在今天学生当中是很难去做到的,所以我们可以用这一段文字来做一个很好的例子教育学生。
        后记:已经写完反馈,可是心中却有一块石头悬着,却没有答案。昨天看到讲坛助教陆老师的领读文章,读过立即有一种石头落地的感觉。在林先生的笔下王安石是那么的不堪,我特别纳闷:林语堂的身份、这本书是五大传记之一,他写的王安石和我知道的王安石相差甚远,为什么?陆老师提到的:质疑、权威,恰好给出了答案。我常常会对学生说:你们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权威不是绝对。但是到自己时,我却不自觉全然相信权威。看来以后得多多提醒自己了!
#19  
新手上路
UID: 155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4
帖子: 4
注册: 3/4/2019 11:03:1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40 金币
2019-03-29 23:59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总是到考试前,才知道该念的书没有念
如实交代,这个月没有读书。莎翁的戏剧集在书架上,苏东坡传也是很久前买来的,但是都没有读,最近事务性的琐事太多,总是没法静下心来读书,这是我该反思的地方。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让自己的日子不再过的匆忙而有肤浅?
#20  
新手上路
UID: 151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7
帖子: 37
注册: 10/30/2018 7:17:3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80 金币
2019-03-30 01:46
回复: 李廷梅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已不是第一遍,每每读罢,内心生出无限悲壮感,“生在世不称意”是李白的诗,却诠释了东坡的一生。“不称意的人生”却活出“有滋有味、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人生,这人生都在不断磨砺中,一步一步的走来,有“定慧寺”落难寓居的身影,有承天寺“闲”走的心灵涟漪,有希望,失望、绝望在他身上演绎着,却始终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走完这曲折而传奇的一生,悲哉,东坡!
#21  
注册会员
UID: 148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6/2018 6:34:4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2019-03-30 09:27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读《苏东坡传》,评价他的诗词,本人文墨太浅,任何赞誉的辞藻都失之太轻。说说对这一位诗词大家诗词以外的感受吧。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笔调十分轻松,文风十分优雅风趣,读起来酣畅淋漓。苏东坡是一个难得的乐天派,他一生为官30年,前后调任了12个地方,几乎两年一变,而在此过程中,他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大难不死,即使如此,他却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无论是被送进牢房,还是被一次次的贬谪,都没有使他消沉颓唐。在他生命里最严重也最危险的一次牢狱之灾“乌台诗案”中,那些描述百姓疾苦的诗句,成了新派眼中对新法对皇帝的大不敬,在御史们强词夺理的弹劾之下,他几近遭受死罪也没有让他绝望。这给过苏东坡无限荣光的朝代,也把他一直远谪到海南岛,他困顿不已、食不果腹,虽然顶无片瓦,但仍旧保留着饱满的诗心和善良,苏东坡一生没有让人感到那样悲怆。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位安居乐业的百姓,他几乎没有因为贬谪而堕落颓靡,反而有种随遇而安的洒脱。春夏秋冬,他与穷人为友,和农人一起种田收割,和老妇一起酿酒,和厨子一起探究美味。不是说“君子远庖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吗?我以为诗人总是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然而读了《苏东坡传》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人情味烟火味。这才是真实的人性美。
一个诗人即使做了官儿也爱民心如子,虽然说得有点俗气,但纵观苏东坡的一生,他的确竭尽自己的努力用实际行动在造福百姓。他兴修水利、建造供水系统、开设公立医院、改造旧城,甚至研究美食,都让我感受到他的善良和亲近。一个卓越的官员,政绩不是体现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吗?苏东坡无论在哪里,他总是有志趣相投的友人,这是他的友善平和决定的,到了这样的文学地位,能把老百姓当作兄弟朋友,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需要多么宽厚仁慈的胸襟!换言之,只有他对世间的无限包容和热爱,才能造就了他不羁的个性,才能拥有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的挚友。
苏东坡是一个大诗人,但更是一个有趣和生活化的平凡人。看看,他把工资分成三十份挂在房梁上,与那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诗人是不是一样的可爱?东坡是洒脱、俏皮,无伤大雅时对他的朋友可能会有善意的嘲弄和讥讽,但恰恰是这样的直率,他的朋友才愈来愈多;东坡容易“健忘”的,总是不记得谁曾陷害过自己,自己又得罪过谁。这种洒脱自然和真挚,带给他众多好友也树立了许许多多的敌人。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格格不入的,他一生一直卷在政治的旋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
苏东坡活得大度、坦荡,命途多舛,却不悲不戚。他生存的智慧,处事的艺术不圆滑不世故,虽一生起起落落,但我们看到的是他对职责的担当和对百姓的关爱,对朋友的坦诚和对政敌的宽恕,以及对生活的热爱。65载,东坡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
#22  
注册会员
UID: 146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6
帖子: 66
注册: 10/3/2018 7:56:3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2019-03-31 11:13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苏东坡传》反馈
“百无禁忌  卓尔不群”林语堂先生用八个字高度概括他心目中的全才苏东坡。
百无禁忌,一方面是说东坡先生的为人性情中人,他自认为,眼前所见,无一是不是之人。他和稗官乞儿来往,和农人庖丁交友,和道士樵夫纵谈,无所拘束,从心所欲,实在是天下第一等爽朗之人。另一方面,乌台诗案后,面对人生中的三个重要人物,赵太后,司马光,欧阳修,他选择了为老友秉笔直书,为清而直言进谏。所幸,在大宋,刑不上大夫。何况,苏轼还有一群铁粉,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人。他们在站出来,为他上下奔走,而天子也乘机而行,苏轼的人生在黄州活成了一道光。
卓尔不群,首先是认为在才华上先生堪称全才。诗,书法,绘画,散文,美食,衣服,建筑……简直不敢相信,在读完《苏东坡传》前,以前的文人竟然活的如此精致全面,实在让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部分学子呆若木鸡。其次是就先生的思想境界,无论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还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给予我们的都是一颗孤独守望月亮的葳蕤大树。
现代作家芳芳说,要嫁就嫁给苏轼,这样每天读着先生的诗文,感受着他的魅力,不是人生快事吗。
#23  
新手上路
UID: 147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2
帖子: 12
注册: 10/6/2018 5:13:4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20 金币
2019-03-31 22:11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本月精读的《苏东坡传》是人文讲坛推荐的两本书,中英双语典藏版,它的作者是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林语堂。《苏东坡传》的上半部包括“卷一 童年与青年、卷二 壮年”。《苏东坡传》是作者以讲故事的方法来叙述苏东坡的成长经历,书中既有对他的生平讲述,也有对他的高度评价。
“由此观之,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越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
苏东坡的成长,离不开他的家庭和家人,他的祖父为他们家奠定了基业,他有一个爱学上进的父亲,有一个教导有方的母亲,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好弟弟,他有率真的性格,堪称文坛的奇人。他虽文章闻名天下,但是在仕途上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的精神将永放光芒。
#24  
注册会员
UID: 150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29/2018 10:36:2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25 金币
2019-04-01 15:17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苏东坡即苏轼,之前对他不太了解,通过开始的阅读感觉到他真的很了不起,经过一个复杂的社会能把自己的坎坷淡到荣辱不惊。内心的力量与自己的素养真是难得之才。在林语堂的序里写出了东坡的为人即做事。我也喜欢东坡这种富有创造力,守正不阿的性格,就像林语堂总结的那样,这位旷世奇才,知儒通道又懂佛的人不少啊。
#25  
北川永昌小学 科学 宋东
新手上路
UID: 147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8
帖子: 18
注册: 10/6/2018 5:17:1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80 金币
2019-04-02 21:34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看了林语堂《苏东坡传》的序,就很抵触,因为写得像教科书上的“榜样”一样伟光正。樊老师也引用在了讲座的PPT里: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由于抵触,所以猜想此书会全书从其作品和几个官方所谓的“大文学家”的赞美中去写,故抛在了“待批判类书籍”中。苏东坡没有立场(信仰),转瞬之间可以变脸的一个两面人,自己因为讥讽别人,招致报复经历了《乌台诗案》后,掌权后还用同样的手段去文字狱别人,实属小人。甚至恩将仇报王安石等变法派,悼念妻子写出唯美诗句又歌颂妓女赞美其三寸金莲,价值观扭曲,分裂的一个人。晚年还炼丹像长生不老......
#26  
新手上路
UID: 157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2
帖子: 2
注册: 4/2/2019 8:37:3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20 金币
2019-04-03 21:29
回复: 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阅读范围:林语堂《苏东坡传》作者序言和卷一 童年与青年
预习作业:
1、你喜欢苏轼吗?如果喜欢,他的哪些特点特别吸引你?如果不喜欢,原因又是什么?
      喜欢,苏轼吸引我的最大特点是他吃货属性,何以解忧,唯有吃肉,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吃肉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他把自己跌宕起伏荣辱不惊又不失趣味的一生活成了他最好 的作品,既能有家国天下的大情怀,也不乏市井烟火的小情趣。诗文书画的大雅,庖厨烹饪的大俗,苏东坡皆能游刃其间,亦庄亦谐!东坡好吃、善吃、也精于吃,他擅辨食材、精通厨艺!曾首创东坡肉、东坡玉糁羹、东坡鱼、东坡凉粉、东坡饼、东坡豆腐、东坡炸牡丹等佳肴名菜!真吃货之名,东坡实至名归!而他乐观和敢于自嘲的精神也借助美食的力量发挥的淋漓尽致。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初到黄州》
        唯有他,把人生的起落不如意,流离颠沛的生涯自嘲成了公款吃喝。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苏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未经世故的人,容易在逆境中沉沦,也容易日渐怨气苛刻,苏轼一生坎坷多舛,但其性格却豁达乐观。最难得的地方是他一辈子都是个性情中人又能保持本心,美食当前,就是他当下最大的快乐。跟去了哪里,为官几何,都没有太大关系。逆境并没有使他变得尖酸刻薄,而是更趋温和旷达和富有生活情趣。
        苏东坡不管在哪里 ,除了吃,也是很认真的为政一方,教化当地,亲善百姓。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活。” ——罗曼罗兰
        也许,之所以喜欢,苏轼亦如是。

2、细读林语堂的序,你认为林语堂最推崇苏轼的哪些特点,试图展现苏轼怎样的形象,寄托了林语堂怎样的情感?
      我认为林语堂最推崇苏轼的特点是他历经坎坷仍保持赤子之心,有着成人的理性兼具孩童般的心灵,洒脱率性,有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有趣的心灵。多方面的描述试图展现立体而丰富的苏轼,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乐观旷达、睿智风趣、宽容随和的形象,重现那尘封雾蒙的往事与人物,使之活灵活现起来,让我们认知里的苏轼不再是一个淹没于历史的文字描述,他是一个鲜活而真实的生命。苏轼才华横溢刚直不阿一身傲骨,却无半点傲气,“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东坡的这句自我评价可以说是对此意一个很好的概括!
      寄托了林语堂对一个文人最美好的描述和期望,满怀仰慕,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笔下所写的也许是一个充满血肉的苏轼,也许是林语堂自带美颜滤镜的完美揣摩。无论如何,都不影响苏轼在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和卓越贡献。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苏轼都能“此心安处是吾乡”,不随波逐流但能随遇而安,并没有因为生活曲折忘记初心,依然心怀天下。他说,“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漂泊天涯时,他“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如闲云野鹤般自得其乐。在生活的起落转折中进退有度,张弛之间始终坚守着中国文人的操守和洒脱从容的气度。

3、苏轼的童年与青年时代,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你觉得这个事件对苏轼后来的人生选择有怎样的影响?
    印象深刻的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被贬黄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就了苏轼。自古祸福相依,在这里,苏轼达到了他一生中艺术生涯的高峰,他从积极入世的"苏轼"变成参透生死超然洒脱的"东坡"。
      人生低谷的世态炎凉,前途未卜的恐惧煎熬,让苏轼开始思考人生,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洞明超脱,又有“黄州好猪肉,贱价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的苦中作乐的自得,然而,最大的转变,还是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此后,风里来雨里去的苏轼越活越坦然自若,身处何地也能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是诗人也是生活美学家。
#27  
注册会员
UID: 149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10/15/2018 6:21:2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2019-04-03 23:00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林语堂《苏东坡传》的卷三“老练”,其中第十五章命名为“东坡居士”。读这一章最为亲切,内心也平和安宁。书中有话说:“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林语堂说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所以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会读到很多场景“和僧人一同吃饭,树下散步”、“雨天贪睡很迟才起床”、“开发和研究美食”、“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挂屋梁上,每日定数取用”、“垦辟之劳,筋力殆尽的务农耕作”、“筑水坝、建鱼池,移摘树苗……”这些在寻常百姓来说最为寻常的日常,在苏东坡身上成了涤荡心灵、自我救赎的灵丹妙药。为何在日常中的我们很难把日常描绘得如此诗意、如此的生机盎然呢?
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啊!近日同事在办公室端来一盆君子兰,我从它含苞待放的时候开始拍,到今日的全盛。这些日子每天的惊喜如同书中的苏轼,也如同将自己真正融进了黄州的苏轼。
“在孩子跑来告诉他好消息,说他们打的井出了水,或是他种的地上冒出针尖般小的绿苗是,他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我没有参与君子兰的种植且都能有这日日的欢喜,试想倘若它的一生我都不是旁观者又会如何呢?这里面的心理很是复杂。
有点像养孩子一般,从出生到成人,天天看着,全程跟随,好的时候如同我欣赏这君子兰的额绽放,不管不顾不生气,它就在那里默默地长成了我喜欢的样子;可麻烦的时候却希望自己就这么远远看看把玩一番即可,千万别凑近了,别如《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反害了卿卿性命。
所以,我上面这比方就不对。如开头书中所说“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因为我们被时间和传统浸润久了,久而久之忘记了自己身上的枷,它虽能一定程度上保护我们,可最要命的是会蒙住人的本相、本心而不自知。所以,当一切浮华已去,最真实的生活立于苏轼面前时,他除了接受还能怎样呢?
林语堂太过于神化苏轼了,因为我觉得苏轼所做的就是千万人的日常。他的诗意来源于他的苦难。他的苦难从他内心深处的滋生出力量,这力量并非是冲破苍穹的宏大,这力量温和、内敛、平静。这力量就叫——日常。
办公室里的君子兰花期只有十来天,幸运的是我们的日常比它要长久得多。
#28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19-04-05 15:35
回复:3月读书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哦)
从林语堂的评价开始
马晓涛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的原序中对苏轼的评价非常多样:“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
这样的评价,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写作此传并非是以一家而言之。
这些评价中,有些评价我熟悉,有些不熟悉。比如“乐天派”是从性格层面对他的评价,这是我所熟知的,但“士大夫”的一面,“浩然正气”的一面,就是我的狭隘知识所不能及的。
就像樊阳老师在讲座中所说,很多时候,我们被“宋词”的成就和文学价值所影响,而把词当做时代的文学主流,这就是以偏概全的认知。希望在之后的阅读中,拓展视野,以人物传记的心态来面对这个历史人物、文学大家。
#29  
注册会员
UID: 147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7
帖子: 57
注册: 10/6/2018 5:12: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85 金币
2019-04-05 17:25
读《苏东坡传》(卷一)
苏子生命之源
读《苏东坡传》(卷一)

林语堂宣称:“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这或许是中国百姓延续千年来的“民意答卷”。这是其民本思想的民间反馈,东坡对自己亦描述: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民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苏子生命之源两条线脉是清晰的。一条即他的神交圈,庄子,屈子,陶潜,韩愈等,另一条就是苏子的家庭教育。
三字经有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东坡父亲为何发愤?很有可能为了孩子,简单说,做一个榜样。有父亲的样子!当下培养孩子,我们家庭大多充当物质保姆,苏老泉深知,培养孩子要有家庭竞争力,要有学术氛围。
苏老泉对两个孩子是寄予厚望,《与二子说》曰: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苏老泉深情地提醒二子: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辙儿啊,这车轮印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
宋史记载,东坡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去四方游学,教育重任自然落到了母亲程氏肩上。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件,马上能够说出其中要义。程氏读东汉人物《范滂传》,感慨而叹息,苏轼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到范滂,我难道就做不了范滂的母亲吗?”
三苏进京,东坡、子由应试,凭借《刑赏忠厚之至论》一举成名。主考官欧阳修感慨:……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刑赏忠厚之至论》末段:《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东坡直指国君治国的积弊: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
我不由得替东坡捏一把汗啊!
#30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58711次, 共31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19:07:47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4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