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69433次, 共38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19-04-29 20:23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苏轼的反思精神
听樊阳老师苏轼讲座3
马晓涛

  听樊阳老师的本次讲座,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反思”这个词。从苏轼和樊老师的讲解中,我透过苏轼其人、其文,对这个重要概念进行了厘清、扩展、深化。
反思,顾名思义,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回过头来进行认识与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仅是局限在自己,而是于过往而皆准。
我之前对反思这个词有几种误区。
1.反思仅仅关乎自我
    我们平日里说的反思,仅仅只是与自己相关。苏轼绝非仅止于此。首先,苏轼在王安石变法事件中,没有简单地因为时局与党争形势地变化轻易地选择阵营,而是超脱二者,超脱党争本身,对其有属于自己的批判与反思;其次,苏轼主动选择辞官外调,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官宦生涯有一种超脱,更是因对国家、体制有一种深刻地思考之后做的理性选择;为官造福,在地方人上,为百姓做实事,谋福利,若是没有理性的思考精神,这样的功绩是无法做出的。
2.反思就是回忆过去(甚至是沉浸)
我之前认识苏轼有一种感性化、情绪化的倾向。我简单地把苏轼的行为与诗歌解释为乐观。其实并非如此。对自己的人生,苏轼自然免不了回忆之悲。但若说苏轼是沉浸在过去,或者仅仅简单地理解为面对逆境与磨难乐观对之,我想则过于肤浅了。苏轼的乐观是一种“想通了”的乐观。他对自己的人生际遇有一种理性的体悟,在这之后,才真正从痛苦中走出。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以及讲座中樊老师对于“跳珠”的解读都让我印象深刻。苏轼是理智的,是智慧的,因而才是乐观的。
3.反思仅仅是总结得失,判断对错
这也是我平日二元思维造成的结果。对自己的人生也好,对朝局、国家也好,苏轼不仅仅是对此进行对错的判断,而是有一种超脱。超脱的意思是,站在认识的更高层面对之前的认识进行审视、扬弃。这种更高层面,才是反思的真正价值。人的认识能力会随着这样的反思进步、深入、提高。
#16  
王婷
新手上路
UID: 153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
帖子: 33
注册: 11/29/2018 9:11:19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0 金币
2019-04-29 20:26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四月份讲座心得:4月21日听樊阳老师《大江东去  苏东坡》,这是讲苏东坡的第三讲,也是最后一讲。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讲不尽的苏子,又萌发了再读《苏东坡传》意念,听完后回头看,应该有更深的认识。东坡先生一生大起大落,任凭风雨洗礼,无论怎样,还是那个东坡。正如他对苏洵说,“我上可以陪黄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才情横溢,为民做实事。他留下的诗、词、美食、美景……成为精神文化的盛宴。李白是天上的仙,杜甫是圣,而他两者都有,所以得到无数文人骚客的青睐。
#17  
新手上路
UID: 14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7
帖子: 47
注册: 10/6/2018 5:28:2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45 金币
2019-04-29 20:28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高中学苏轼的某首词时,讲到“乌台诗案”,当时老师简略地说了一下,因为苏轼既反对王安石一派的一些做法,也不赞成司马光一派的一些政策,所以两边都得罪了,最后被一贬再贬。从此内心便对苏轼形成一刻板印象:耿直而不懂变通。
但听完这次关于东坡的讲座,从前的印象尽去,留下的只有敬佩和感动。东坡早早就看透,朋党之争虽然“”所随不同”,但“其随一也”。而东坡所随的从来都不是权力,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观根植在他心中,并被践行,所以他去杭州,杭州有了苏堤,去海南,海南由此除了举人。这是一个非常纯粹、有力量的人,是一个哪怕没有那些天才的作品,都值得后世去瞻仰的人。
#18  
王婷
新手上路
UID: 153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
帖子: 33
注册: 11/29/2018 9:11:19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0 金币
2019-04-29 20:30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四月份讲座心得:4月21日听樊阳老师《大江东去  苏东坡》,这是讲苏东坡的第三讲,也是最后一讲。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讲不尽的苏子,又萌发了再读《苏东坡传》意念,听完后回头看,应该有更深的认识。东坡先生一生大起大落,任凭风雨洗礼,无论怎样,还是那个东坡。正如他对苏洵说,“我上可以陪黄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才情横溢,为民做实事。他留下的诗、词、美食、美景……成为精神文化的盛宴。李白是天上的仙,杜甫是圣,而他两者都有,所以得到无数文人骚客的青睐。
#19  
新手上路
UID: 15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3
帖子: 3
注册: 4/29/2019 12:16:5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30 金币
2019-04-29 21:02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讲座反馈:
看了4月27日蓓蕾的时事解读讲座,因为我自己每周都组织一次与家长一起互动的家庭教育分享活动,就特别感兴趣。怎样处理好和父母的冲突?这是我们自己作为儿女面对父母的现实问题,又是我们作为父母处理与孩子冲突的现实问题。万老师指导文史书院学生做的情境角色表演,一起互动,是非常好的方式,效果好,气氛好,值得学习借鉴。此外,我注意到,肢体接触,第三方的缓冲,仪式感的带入,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然,作为基督徒,我也会强调祷告的属灵重要性。
#20  
新手上路
UID: 15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3
帖子: 3
注册: 4/29/2019 12:16:5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30 金币
2019-04-29 21:02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讲座反馈:
看了4月27日蓓蕾的时事解读讲座,因为我自己每周都组织一次与家长一起互动的家庭教育分享活动,就特别感兴趣。怎样处理好和父母的冲突?这是我们自己作为儿女面对父母的现实问题,又是我们作为父母处理与孩子冲突的现实问题。万老师指导文史书院学生做的情境角色表演,一起互动,是非常好的方式,效果好,气氛好,值得学习借鉴。此外,我注意到,肢体接触,第三方的缓冲,仪式感的带入,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然,作为基督徒,我也会强调祷告的属灵重要性。
#21  
新手上路
UID: 156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5
帖子: 5
注册: 3/27/2019 7:55:0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50 金币
2019-04-29 21:15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在关于苏东坡的系列讲座中,我看到了行读课程的意义1.对人物的介绍非常完整。清晰呈现了苏东坡的一生,比一本人物传记还要清晰可见。2.文化底蕴深厚。融汇了书法、诗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多重元素,信息量巨大。3.潜移默化立德树人目标。苏轼的豪迈旷达、率真执着、落寞孤寂、纯良友善,那些美好品质如涓涓细流,浸润同样美好的心灵,为苏子叹息,也为苏子喝彩。
#22  
注册会员
UID: 152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1/4/2018 9:21:2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19-04-29 21:15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苏轼被历代文人所追捧的一个重大的原因不仅仅是诗书画文种种古典艺术的集大成者。同时也集中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操守,不以政局动荡个人得失而迷失自我,相反苏轼最精华的作品反而是在他党争失败之后一路被贬谪的旅途之中所创作的。
#23  
新手上路
UID: 150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8
帖子: 8
注册: 10/29/2018 12:05: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55 金币
2019-04-29 21:18
回复: 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27号的时文讨论中,万老师带着学弟学妹们讨论了前段时间一个孩子跳桥的事件。大家猜测,跳桥者可能与自己的母亲沟通不畅,进而想不开做出此举。学弟学妹们演绎了自己与自己的母亲相处的场景以及事后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种处理方式,内心的纠结不正是我的真实写照吗。与母亲意见不一致只能在脑海中做思想斗争,想象着我会怎么和母亲沟通,这应该也是大多数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情形。这几天又北大高材生弑母案又热议不断,我一直没有点开看,总觉得太过残忍。今天看了一篇解析,也不禁觉得一切困境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是什么理由让他可以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后若无其事,他经历过什么,让人不寒而栗。加之周围也有学生时常做出自杀之举,让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关注孩子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尤其是农村孩子。
#24  
注册会员
UID: 156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3/29/2019 10:39:1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5 金币
2019-04-29 22:29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2019年4月【“起落之间”讲座反馈】苏轼的宦海生涯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其实后世的人,我想大多数人认识苏轼都不是从他的职位开始。而是从他的词,继而到他的种种传说。再然后,一个“积极乐观”的苏轼就从他的作品中走了出来。我也特别喜欢苏轼,喜欢他的洒脱,喜欢他的妙语连珠。但听了樊老师《起落之间》讲座后,我开始认真的思考,我“为什么喜欢苏轼”。诚如樊老师所言。喜欢他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无论人生的“起”还是“落”,他都在努力追求精神的独立,仔细回味,很是认可这一观点。他与司马光、王安石的相处,在贬谪生涯中依然积极昂扬,写作以消遣,不想又因文惹祸,他被贬岭南的经历让人唏嘘。跟着讲座,我在对词作的阅读中体悟了苏轼“起”时的清醒,“落”时的淡然与寂寥,悲从中来。
#25  
注册会员
UID: 147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6/2018 5:37: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2019-04-30 20:26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因为讲坛,我喜欢上了歌曲《爱上苏东坡》,且近段时间以来成了我单曲循环频率最高的一首歌曲。
我特别喜欢那一句“爱上苏东坡,乘风乘月乘仙鹤”。的确,他是继李白以来最具有“仙气”的诗人,我们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会有这种感觉。然而由于党争,他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京城,降临到了“人间”,安放自个独立的灵魂。他为真理而活,他虽然曾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但却私底下与王安石关系不错,当他去南京拜访被罢相的王安石时,他们相谈甚欢,甚至王安石还邀请他来南京养老。
我想这也许更是值得我们去敬仰的了——他们的党争只限于政治层面,并不涉及人身攻击!而反观当下,搞一个人,从人身攻击入手是多么地龌龊!
#26  
注册会员
UID: 149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10/15/2018 6:21:2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2019-05-02 12:06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听完了樊老师的讲座,结合了解到的苏轼诗文,对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不过似乎更喜欢读祝勇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比起来,他更像是个旁观者,对苏轼更多的是敬,少了些情感上的迷恋或许会更客观点。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结合了苏轼的书画作品。上次作业里提到的“枯木怪石”即是。
讲座里印象深刻的有《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人与自然的关系甚为微妙,特别是对文人墨客来说。自然之景很多时候如燎原之火,瞬间可以点燃内心里所有的喜怒哀乐,再加之文字的渲染,情感要么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要么如惊涛骇浪打你个措手不及。苏轼是活得很真的人,对于情感人事客观公正也能细致温暖。经历浮沉后的佛道精神呈现需要借助自然之物外化,词中的“尘”“月”“酒”“火”“梦”“琴”“云”便是媒介。对于凡人来说,物即是物,山就是山;对有情人而言,就妙在多了“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超脱淡然,苏轼便是如此,只是能了悟这深意背后的代价是“黄州惠州儋州”的一生流放。“几时归去,作个闲人”朴素无华的八个字有几人能做到呢?就算是苏轼最终也不能归来,只能终了异乡。评论说此词中流露出了消极思想“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慨叹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我没觉得消极啊,人于宇宙间难道不是如此,这大白话出自于苏轼之真再正常不过,重要的是基于对人与自然万物,人在宇宙空间中的认知后,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如何生活才是要义。所以,他有他的“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我有我的“一架书,一壶酒,一个人”。
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李国文有篇文章《难寻旧梦——读东坡诗感怀》,里面的角度也关乎自然,不过是由苏轼笔下的各色景观联系到现代人对自然的贪婪索取,读来潸然。他写道“有一年回到家乡江苏的里下河地区,河里的渔、田里的虾、树上的鸟、地里的青蛙,乃至翩翩飞舞的蝴蝶蜻蜓,那数量较我记忆中的儿时印象大大减少。儿时读陆放翁词: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是啊,看到“听取蛙声一片”的时候想起自己儿时也是跟着父亲去河边抓青蛙,虽说也是不该吃,可父亲在厨房忙碌的背影至今温暖难忘。如今,青蛙虽还能吃到,可更多只是作为餐桌上的一道菜肴以为商家赚取利润,今非昔比。
五一的杭州西湖应该也要限流吧,毕竟走在苏堤上能真正体感到修筑不易的人并不多,人山人海中,热闹着各自的热闹。倒是想去尝尝东坡肉,享受味蕾的满足时也学学刘基《苦斋记》里的“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27  
叶娉婷贵州省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1
帖子: 71
注册: 10/6/2018 7:51:5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35 金币
2019-05-03 21:35
回复: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讲座反馈:“大江东去,我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标题?”讲座一开始,樊阳老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随着老师的提问,我们不仅去深思为什么?“大江东去”不仅是苏轼代表作品,还能够概括他的一生:生于长江头,逝于长江尾。正如樊阳老师在行读的时候,总是会从一个地方的得名原因开始行读的课程。我们一起去探究得名的原因时,就必然去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而此地的历史正是我们行读所必须要了解的。所以取好一个好的标题,是我们一节好课的基础,也是人文行走课程的好开端。
      樊阳老师在讲解《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时,画面感十分强烈,我随着樊老师的讲述似乎看到了苏轼那对生命短暂、对时间易逝的无奈。“石中火,梦中身”“浮名浮利,虚苦劳神”,是啊!我们何尝也不是这样,何必去追求这些虚浮的东西啊!
      而对于比较阅读,樊阳老师在讲解《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两首诗是强调“十五年”,十五年前的“跳珠”和十五年后的“跳珠”,可能相同,但是人却不同,物是人非啊!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对苏轼就更加理解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用这种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教学。
#28  
注册会员
UID: 147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7
帖子: 57
注册: 10/6/2018 5:12: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85 金币
2019-05-04 09:01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反馈
我之前读过几首李清照的词,但很浅显。这次樊老师的讲座让我一下子开阔了。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李清照的词要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不是以一句“婉约派”轻飘飘地掠过!毕竟彼时的社会建立

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李清照的词让当时社会人们思考:古代女性如何看待

自己,男性如何看待女性?


  李清照的词表面上品味觉得很小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但细细咂摸却每一位个体的集体记忆,她所叙

述这个情境引起了每个人的儿时的回忆。儿童是自然之子,也是成人之父,能让我们回到童年的词家是

一位了不起的词家!

  由于新旧党之争,赵李的家族受之牵连,这也促成他们在青州十年的甜蜜的生活。两人常比赛记忆力

,“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赠……”
多么动人

的生命场景!
#29  
魏敏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新手上路
UID: 147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
帖子: -6
注册: 10/5/2018 10:42:27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15 金币
2019-05-04 16:36
回复: 2019年4月讲座反馈帖
听樊阳老师讲《起落之间》有感

      因大学时读的是历史专业,对于苏东坡的作品所知甚少,仅停留于《念奴娇》等较为熟悉的词作。2000年开始教语文,更多的是关注他表面的辉煌和书画、散文、诗词等方面的成绩。办读书会后,有书友开设“宋词专题”,对苏先生推崇备至,由课本中的词逐渐向往拓展延伸。2015年,女儿大学放假回来,扔一本《苏东坡传》给我,说:“妈,你一定要看,好书。”但忙于繁琐事情的我,瞥上一眼便顾不过来……
      直至此次人文学习,樊阳老师主讲并推荐阅读《苏东坡传》,才真正进入苏东坡的世界,第一次深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苏轼的人生及诗词内涵。
      尤其是听了4月20日樊阳老师的讲座,虽然苏东坡经历“洛蜀之争”离开京城,在扭曲人性与人格的封建时代,他仍然坚守自己的情操,特立独行,淡泊名利,即使宋哲宗恢复新法,他被一贬再贬,仍生活洒脱随意而安,每到一处皆造福于该地之百姓,留下诗篇书写豁达人生。
      喜欢苏轼,喜欢他词中“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的旷达闲适,虽身处浮名浮利的官场,却向往着超越世俗纷争、赤子般纯净的生活。
      喜欢苏轼,喜欢他“行西七州旱灾、乞赈济,免公债。疏浚西湖,安乐坊,清洁供水”,心系百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难得的好官。
      喜欢苏轼,喜欢他快人快语,在皇帝死去后,竟然毫无顾忌地写下“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惊世之举。
      喜欢苏轼,即使连续被贬谪,却不因被贬而一蹶不振,反而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佳句,传唱千古,你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我却是每天都可以尽情畅快地品尝荔枝,这等生活,何等畅快!
      但苏轼一生也是凄苦的,纵有旷世奇才,也难有尽情释放之地之时机,所以红颜知己王朝云常常唱到“天涯何处无芳草”便潸然泪下。
      ……

      樊阳老师关于苏轼的讲座虽已结束,但苏轼的诗句与故事却余音袅袅。
#30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69433次, 共38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18:21:23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