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57537次, 共34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2020年4月分享反馈
注册会员
UID: 161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7/10/2019 1:18:1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15 金币
2020-04-29 14:25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4月讲座反馈:
李杏莉
几位老师讲的内驱力的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就像有些老师的留言调侃的,现在是老师们的内驱力很够,而学生们的内驱力不够。几位老师都分享了自己实践的经验,都非常用心也非常有耐心,我从心里佩服这些老师。但我想可不可以从老师的角度来想一下,为什么老师的内驱力那么强呢?我想大部分老师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而是身为老师的责任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对学生负责,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不能被辜负,因为每个孩子后面都有一个家庭,他们是全家的希望。背负着这份责任,老师们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那提高内驱力可不可以让孩子们从内心里认为努力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而他们同样也要有责任感,所以让学习变成这样一件事情呢?如果可以的话,那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变成这样一种有责任感的人呢?老师的责任感是建立在一次次对职业的深入了解基础上,是慢慢培养起来的。那学生的责任感应该也可以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家长的引导中逐渐形成。如果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是自己的使命,那孩子越大是不是内驱力就越强,就越会认真地成长呢?
#16  
注册会员
UID: 148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6/2018 6:34:4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2020-04-29 14:57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激发学生内驱力,这是教育行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许多老师的确为无法激发学生内驱力而苦脑不已。我们四位老师的分享都是他们各自教学工作的重要体验,十分值得借鉴。袁利洁老师以让学生写好字为例,谈了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方法,她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使学生感到写字好了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心理愉悦,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给学生选择权,写多少、写好坏、如何写等让学生有空间有弹性,而不是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去逼迫学生完成任务,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缓解学生压力,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效果就不一样了。树立不同的榜样这点极好,我们当老师的往往把最优秀的同学树立成其他所有学生的榜样,其实这样很失败,因为那些最优秀者恰恰是大家根本就难以企及的高度,当这个高度可望而不可即时,许多人就放弃了。从人的心理来说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而树立各种程度的榜样,很容易让学生感到“跳一跳,够得到”,从而不会望而却步失去信心,袁老师的这点特别让我赞赏。

心疼孩子是爱,是教育的起点,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教育的切入点。龚老师做得真好!

王玉兰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这也是极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都有积极向上的意识,放放手,给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做起来而不是告诉学生的答案,学生的体验会比老师不停的讲解理解得深透。

质疑才是真正的学习,而质疑——求证——反思,正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环节。质疑过、论证过,道理才会明白,理解才会深透,我们有的老师等不住学生的思考,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知识或方法全部倒给学生,仿佛自己教过了,任务完成了,学得好或者不好都不是我的事了,须知没有深入理解过的知识其实是不属于自己的。黄老师还谈到教会学生选择和表达,“表达”的确是体现了老师教育的慧眼。黄佳凤老师,很有思考的老师!
#17  
韦春玫 贵州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7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3
帖子: 63
注册: 10/6/2018 6:28: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2020-04-29 15:34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听完四位老师的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的分享,获益匪浅。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三个词:平等、爱和创新。袁利洁老师的分享,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因为她提到“鼓励”和“表扬”并不一样,“鼓励”是师生的平等对话,“表扬”则是把老师放在一个主导地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学生的突出成绩表达出自己的满意。在新课程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老师只是在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而我们许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把“表扬”当作是一种激励,认为我已经表扬了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殊不知,这种公开赞美多了,一是学生容易骄傲,二是学生很容易被表扬“绑架”,以后可能会因输不起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放下身段,和学生平等对话,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动机被激发了,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8  
新手上路
UID: 146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3
帖子: 13
注册: 10/2/2018 6:11:57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30 金币
2020-04-29 15:46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四位老师用自己的爱心与机智,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袁利洁老师在选取什么样的同学更适合做榜样上下了一番功夫;龚捷老师更多的是超前地对体学生做了一些职业规划,让学生看到了老师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做考虑;黄佳凤老师和王玉兰老师都在课堂上放手,给了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让学生有更多实际体验。
    我认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同的学生正如不同的锁,要用不同的钥匙来开。每个人学生都有他生命中的契机,只是或早或迟,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这个唤醒他内心小宇宙的时刻到来更早一些。有的知道家里人的艰辛苦衷,就醒了;有的出去看了一番世界,不再是井底蛙就开始发奋了;有的找到了心仪对象,为他而奋斗……
    从语文来说,我也分享一点我的做法,我觉得就是像郭初阳老师所说的那样,要引导学生找到他生命中的那本书,所以不用急,我们可以慢慢的和学生分享,然后也跳出自己的阅读舒适区,引导学生阅读面更广一点。学生有的爱读刘慈欣的作品,有的爱读余华的作品,有的爱读东野圭吾,还有的更喜欢古诗文,那么顺着他们的阅读喜好,让他们去尽情的读。有的学生不太读书,那可以推荐电影,就像找到一部自己生命中的书一样,总有一部经典的电影能够打动他。网课期间,我给他们上了几节电影课,就是看完电影后我们来聊聊那些容易被忽略、误读的东西。《海上钢琴师》、《这个杀手不太冷》、《楚门的世界》、《飞越疯人院》……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非常散漫。10节课有9节半都在趴着。听了这几节电影课,这个学生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他用了近万字,分析了他喜欢的叶问系列,从《叶问1》讲到《叶问4》。从叶问的武功分析到他的在家庭中的形象,从宏大叙事再讲到一些细节。他还去查了一些专业资料。这份他主动做的作业真的让我惊喜。
    所以我觉得老师一定要学得杂一点,只有杂一点,我们才能更多地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
#19  
江苏通州实小 王玉兰
新手上路
UID: 158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9
帖子: 49
注册: 4/27/2019 4:17:0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90 金币
2020-04-29 23:13
回复: 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每个老师需要长线研究的课题,无论是哪一种策略,都要建立在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需要老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智慧,还要有心怀大爱的教育情怀。尽管每个孩子最终达到的学习效果都不一样,哪怕是有心栽花花不开,但教师的所有努力付出与关爱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痕,成为孩子日后前行的力量。
#20  
新手上路
UID: 16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7
帖子: 37
注册: 3/31/2020 3:17:1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80 金币
2020-04-30 02:21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已经忘记什什时候和刘倩老师开始进行微信联系的,至少有三年的时间了吧,一直关注他的读书的一些活动。

      刘倩老师的分享了关于读书会的一些情况,之前我也想着让我家妮妮去参加读书会,15岁的孩子已经不可以用建议的方式去和她沟通了,她有自己的想法。和刘倩老师沟通之后,孩子告诉我,大都是弟弟妹妹,此种干预不了了之。 刘老师谈到怎样讨论新闻时事,和孩子们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讨论和辨析。我觉得做得非常好
      和孩子们进行沟通,的确是有年龄段的差别。

    举个例子来讲,和初一,初三的孩子谈一个问题,角度和语气是不一样的。在初中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区别开来这样可能会把问题谈得更清晰,但是我有一点困惑,就是有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把握这个度,去和孩子们去谈一些话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我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理解慢慢的去渗透,解析。
    从分享中看到刘谦老师的做法是和学生一起刨根问底,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从浅到深层次的挖掘,让孩子们看到的不是事情的这个表面,而是要看到这个事件的深层原因,它的发展历程。
我觉得沟通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做老师的这个期间,感觉如果和孩子们谈课堂之外的实施的东西,首先你要有一个信任,在谈很多东西的时候,她就会很相信你,然后你进行循序渐进的去聊天,这样谈的时候可能效果会更好。

有的时候我就觉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真正的实质的沟通是很少的。
很多时候我是感觉是我是自己在讲,然后他们只是听众,然后再如何调动他们的这个进行沟通,交流这个事情上,自己做的不是特别好。
第二次分享关于内驱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自己认为,诱惑、体验,激发或者责任。我总觉得做的不是特别的到位在我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强调给他们的观点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不断的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学习的兴趣的点,找到你自己的自我定位,是能够让你激发你进一步努力的这个源泉。
现在的小孩,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是家长引导不够,老师的引导也很有限,所以孩子们对于他们的自我定位是模糊的。自我定位,自己不断地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举个例子,以我家妮妮为例,10岁之前,我们一直让她浸泡在中医的兴趣中,之后不断地给到她可能兴趣的点,古琴、中医等,她都将这些作为了兴趣,中医有爸爸引导,古琴每天习练,都是爱好。从去年的春天,孩子告诉我们她需要做导演,看专业的书籍,讲座,艺术史、文学史。自己找哪一所大学有这样的导演专业,自己通过怎样的方式去申请,去学习积累。找到自己的自我定位的点,自我督促自己不断地努力,真的很勤奋,很多时候,我都佩服这个15岁的孩子,想想自己15岁的时候,和孩子的心智差远了。
#21  
注册会员
UID: 150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29/2018 10:36:2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25 金币
2020-04-30 10:50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2020年4月13日《给孩子的时事讨论读书会》讲座心得


刘倩老师,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她能用看似简单的方式实则不易的结合今年的疫情情况与孩子讨论时事,讨论人权,在我的成长中被看似顺理成章的事情就是那样,没有必要讨论,如今这样激发孩子们的思考与分析,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读书会。我作为家长和老师从来不敢这样和孩子或学生讨论时事,所以,在之前的我脑子是各种思想的跑马场,从不去停下来想想,从小就被蒙蔽了思辩意识,所以,常常因为自己不能给孩子与学生更多的思考而感到内疚不已。如今的教育只是为了考试,讲究考试方法技巧,信息泛滥成灾,真假难辨的时代,感觉孩子们好可怜,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实属不易。期待自己也能变成像刘老师一样有思维有辨别有责任的引导一下带人呢。


24日晚上的分享对我的感触。

学会欣赏找到亮点鼓励孩子们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剂良药。今天的分享着实让我能意识到自己刻薄与强制。每次都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所以谁都不太喜欢我。希望自己尽快转变。能停下来才算意识到自己错了。突然之间我想变成一个大太阳,让我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到温暖。急需转变自己。
#22  
注册会员
UID: 11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1/1/2015 5:35:1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40 金币
2020-04-30 15:24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4月分享反馈
激发内驱力,是一直很困惑我的一个问题,自己属于那种比较佛系的老师,会认真去备每一节课,不过一直不会去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这个学科。上半年中途担任班主任,和学生有了更多接触之后,开始有些微妙变化。有时去关注个别不受注意的学生,可能这个学生只从短期学习效果上看,没太大变化,但能感受到态度在发生一些变化。有变化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改变一个孩子,时间多难的事情,我暂时还做不到,不过能让个别学生体验好一些,也许还是可以做的。当学生感受到关心,也许变化就会慢慢出现。
#23  
注册会员
UID: 149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10/15/2018 6:21:2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2020-05-04 09:48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我在这里偷学马晓涛老师的四点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1.体验
不论好坏对错,在安全的范围内,放手让孩子体验。这个不仅仅在生活玩乐中,也在学习上。所以,教师要信任孩子,别人家的和自己家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做教师的,手上肯定有这样的案例,一个顽劣头疼的孩子会在高三毕业后甚或是走上社会为人父母后才懂得我们在他们求学时期不停啰嗦的道理。所以,我们眼中的坏是有时限性的,而教师们多数等不起。因此,会亲历亲为的剥夺了孩子们自我体验的权利,却还责怪他们。

2.激发
高中学生的求知要在通识性上有突破。所以借助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来激发是比较有效的。说说近前的一则教学案例,疫情期间日本友人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人关注,我借此热点逐步激趣。先找夸赞日本友人对于中华文化之热爱的文案,读完学生谈感受;接着再找借此反思中华儿女对中国文化的漠视的文案,读完学生谈感受;最后找出这句话来源的真相乃是留日华人之语的事实,学生再谈感受。结合了“体验”来步步激发,让学生由现象看到本质,也对媒体信息有了甄别的意识。

3.“诱惑”
最近学文言文,恰好读到《张释之冯唐列传》,里面提到了名人“冯唐”。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两句来谈谈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这个不难,可“李广”飞将军的出现对学生来说就是诱惑。如何引生入瓮,我借助了祝勇的《汉匈之战》一文,因里面作者提到了李广难封的原因,学生得出结论缘于他的性格和生不逢时。这个诱惑不够,所以再学生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再加点料,补充张大可的《史记十五讲》中对李广的认识,发现这两位观点同少异多,有了矛盾就有了争论,有了争论就生发好奇,借由好奇最后出示给学生《史记·李将军列传》,让他们在司马迁的笔下通过部分史实去求证疑惑。由此完成诱惑,学生也在过程中立体地勾勒出”李广“的人物形象,加深理解。

4.“责任”

教师的责任是终身学习,是和孩子们一起终身学习。”教学相长“是至理。
#24  
注册会员
UID: 152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1/4/2018 9:21:2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20-05-05 08:37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内驱力其实就是人们认为我自己想要做的事。前段时间在准备教育心理学的考试,内驱力更多的是是对于学习动机的培养。为什么要学?为了什么而学?多点鼓励能够让学生获得一个较高的学习动机。但是如何让学生正视责任,正视自己学习的所得启示才是更重要的一点。为了得到鼓励,当鼓励撤掉时我们靠什么前行呢?
#25  
魏敏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新手上路
UID: 147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
帖子: -6
注册: 10/5/2018 10:42:27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15 金币
2020-05-05 18:43
回复: 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四月听了两次分享会,一次是内驱力的;一次是刘倩老师的。
      两次讲座都使我获益匪浅,捆载而归;特别是刘倩老师的分享:
      刘倩老师4月12日晚分享的讲座,引发我很多的思考,作为一名母亲、教师,如果在“言”与“不言”之间取舍,如何引导孩子去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人性、关注公民的权利等等,以下一些方法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讨论四步法: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二、针对阴谋论的讨论,在可靠的信息源上分析。
      三、隐私权的问题:坏人有没有隐私权,是否得到保护?
      四、李文亮医生逝世的讨论:谁是李文亮?什么是吹哨人?生活中的李文亮-----英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让孩子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万一李文亮说的是错的,不知对错的情况下如何判断?
      刘老师就当前热点问题引导孩子们讨论,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生活,这儿刘老师举了一个事例:网上“赢”得满堂“喝彩”的女医生剃头照片,刘老师能从细节入手,鞭辟入里地分析为什么女性只有牺牲才能得到尊敬,激发孩子的情感问题。
      刘老师致力于教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孩子们理性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孩子具备公民的素养。
如何引导孩子,将孩子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值得我们每个深思。
      感谢刘倩老师的分享。
#26  
注册会员
UID: 156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3/29/2019 10:39:1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5 金币
2020-05-06 10:04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讲座反馈】听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的讲座,我想,应关注几个要素:学段、学情、设计的可行性、课堂内外可利用的资源等
1.学段、学情。学段不同,学生的知识体系、世界观、人生观是不同的,只有关注到这一点,才更有利于去“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情既包括学生群体的整体情况,也包括学生个体的情况,找到其学习积极性不高或是找到他感兴趣的“点”,才能有效激发他的内驱力;
2.设计的可行性分析。认识了学段特点,了解了学情之后来设计一个或一系列的激发内驱力的设计,在实施前,要多方分析,做一下加减法活动,适合的,可行的,就保留否则就删掉,有可借鉴的,实用的又补充上去。在施行的时候,还不能教条化。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有思想的人,因此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不能单凭一己之力,要考虑到可利用的资源。比如说人力资源:家长、其他科任教师、班主任、自己的社会活动资源。比如,对一个班级的管理,不能单靠班主任一个人,作为班级的授课教师一定是得协同合作的。最初级的操作就是大家要互通信息,不要出现管理的疏漏;中级的可以协同合作管理,如“导师制”,高级的比如“项目学习”的开展;
4.课堂上,情景交互式教学,一定能促进学生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所以,好的设计,真实的情景,以及达成的预期就是老师设计的关键。
#27  
新手上路
UID: 148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0
帖子: 40
注册: 10/7/2018 8:16:1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00 金币
2020-05-07 01:18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网课两个月期间,很多老师都抱怨过孩子的不自觉,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成了我们不少老师的难题。四位老师在交流中分享了自己如何用爱心与机智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我受益良多。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我们公认的常识,然而在事迹操作中发现“愤”的过程其实才是最难操作的。之前参加工作室活动,主要就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质疑合作学习开展讨论。我们发现,教师的有效引导+充分地时间留白是最有效的方法。很多老师都会因为课堂时间限制或者种种原因迫不及待地把知识告诉孩子,而忽略了质疑——求证——反思这一学习过程的必要环节。黄佳凤老师和王玉兰老师都提到了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教会学生选择和表达其实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袁利洁老师让学生写好字为例,谈了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方法,她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使学生感到写字好了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心理愉悦,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给学生选择权;龚捷老师提到了要如何提前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看到了老师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做考虑。

四位老师用自己的智慧与爱心,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艰难中去体味成功的快乐,努力培养这种“永攀险峰”的愿望,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任务。
#28  
新手上路
UID: 166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4
帖子: 24
注册: 3/1/2020 9:56:0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00 金币
2020-05-07 02:23
回复: 2020年4月分享反馈
每次参加人文讲坛学教共同体活动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非常感谢共同体的组织者和分享者精心组织了如此精彩的分享活动。上次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分享的几个老师都是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做了案例分享,我觉得各有所长,他们的思考点都很到位,而且很用心,看到了老师的爱心和慧。其实无论是哪一个年级哪一种学科,无论孩子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需要内在动机的激发。老师也都会从外在动机的激发逐步推进到内在动机的激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内在动机的激发。老师大都会各种方式奖励,发现他的优点去激发和鼓励学生,或是创设各种活动,让他们去参与,在参与中激发自信心,都是一个外在动机的激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集团的基因是内力的觉醒。如果是我的话,首先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发现每一个,欣赏每一个,支持每一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优点,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然后以此优点去激发他的自信心,并将这份自信心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是这样要求老师的;第二点呢,就是做到坚持。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两件事情或是做一两次的辅导很容易,如果你没有去坚持去激励和唤醒,没有点燃他内心的那盏心灯,没有让他发现自己是一块闪光的石头,没有让他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坚持,并且努力去做,那这样的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他不再有动力,也许因为没有老师的激励他又回到了原点,所以这都是我们需要在激发内在动机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第三点就是在活动中激发孩子们的内在动机和他的内驱力,语文而言,最好的就是阅读活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也许这个孩子不善言辞,也许这个孩子的知识并不怎么样,也许他的作文并不怎么样,但是当你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你会意外的发现,原来这个孩子其实很会说,原来这个孩子他是有表达欲望的,原来这个孩子他是有很多的优点的。只有通过活动,他才能够找到更多的自信,大胆地表现自己,乐于分享,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又成良性的循环,逐步向更优秀的自己迈进。
最后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老先生的话结束我今天的体会,顾明远老先生是这样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于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愿与各位同仁一路同行,互相启迪,分享智慧,一起走向未来走向最好的自己。
#29  
注册会员
UID: 147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7
帖子: 57
注册: 10/6/2018 5:12: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85 金币
2020-05-07 03:01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让孩子在合适的时机了解世界
——刘倩分享给我的启示
刘倩老师分享孩子成长和作为家长、老师双重身份的思考,对我很受用。
1、    疫情期间,刘倩相机而教,没有把观点告诉给孩子,而是协助孩子用感受和思考去辨别如潮的信息,孩子在信息源中迷茫时,刘倩适时鼓励用证据说话,而不是听从某个权威的声音。这个“过程”是给孩子去体验的,这样孩子就会主动追踪行进中的事件,思考是流动的。
2、    刘倩老师也谈到,书本上”恶“和现实中的”恶“何时向孩子展开,这需要老师和家长思考的,孩子成长有其韵律,过早地不适时的灌输”恶“可能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给孩子带来内心恐惧,当然并不是仅仅以年龄来化分,有时要去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兴趣。
3、    孩子是未来公民,要尽早地去训练他的思维,这就需要以事件作为支撑,也需要鼓励孩子用发现事件,分析事件,久而久知,他的世界观与众不同,力避被外力带入坑中,目前学校对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教育很缺失,家长必须行动起来。
#30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57537次, 共34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19:57:28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4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