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8934次, 共1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让思想自由驰骋和放牧 ——读《为人文教育辩护》 by张君老师
中级会员
UID: 89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59
帖子: 349
注册: 9/21/2014 2:10:0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8.00 金币
只看楼主 2016-10-03 20:26
让思想自由驰骋和放牧 ——读《为人文教育辩护》 by张君老师
《为人文教育辩护》一书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担任《时代》周刊特约编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是印度裔美国人,六七十年代在印度长大。他早年在孟买“大教堂和约翰·卡农”这所推崇宽泛人道主义教育的私立学校读书,然而在崇拜技术力量,经济不景气的七十年代的印度,身边的人都十分热衷就业前景,“人文,那是女孩子的专长”。
法里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父亲是专攻历史的博士,同时又有法律学位,在孟买从事律师行业,母亲早年就读北印度文科学校,后从事新闻工作。本身具有良好人文背景的父母为他创造了一个相对开放、民主、自由选择的环境,并没有让他走专科道路,将职业前景的焦虑过多地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他的哥哥阿尔沙德考入了哈佛大学,母亲和哥哥在1982年秋天来到美国,从此打消了印度社会对美国道德放纵、自我沉溺、悲观消极的印象,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开放、宽容、注重教育的美国校园。就在他们带回的厚厚一本哈佛课表上,没有体验过真正人文教育的法里德对人文理念一见钟情,决定放弃印度大学,参加美国SAT考试,之后考取了耶鲁大学,选择历史专业的他又向人文教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对人文教育理念产生浓厚兴趣的法里德发现:“在美国,人文教育似乎并不怎么吃香,经典的人文教育几乎没有人来倡导。”
“很多人认为技能学习成为了一个国家持续竞争力的唯一途径。他们敦促学生少做梦,多想想将来工作中会用到的实实在在的技能。以开放的心态来追求知识,则被看作是没有前途。”有数据表明:2012年与1971年相比,美国大学获得英文文学的从百分之七点六降到百分之三,本科选择商务的比例从百分之十三点七上升到百分之二十点五。“人文教育的理念在今天似乎失去了说服力,推崇它的人需要极力为之辩护,而反对它的人则确信这最多是个奢侈品,在最坏的情况下还有适得其反的作用。”为人文教育辩护,刻不容缓。
人文教育的最大劲敌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在美国,高等教育渐渐从人文教育走向了职业教育,大部分人更倾向于能为职场生涯做准备的专科。据统计,2011-2012学年,美国四年制大学中,商务专业和健康专业名列前茅,所有本科学位中只有三分之一授予了人文学科。奥巴马在任期间甚至说过:在当今世界,大学生应该注重能让他们得到一份好工作的技能。
然而,追本溯源,伴随着民主,早在古希腊就出现了具有更广泛教育观念的“自由”(liberal)教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育就是要追寻真理,西塞罗认为我们“为知识所吸引”。在黑暗的中世纪,修道院中仍能保持学习和求知的传统。到了十四世纪,一些欧洲学者希望教育回归古典文明并打破中世纪教育寄居神学的局面,主张“文艺的复兴,雄辩和求知的复兴”,“文艺复兴式人道主义传遍了欧洲各地”。二十世纪,哈佛和耶鲁采用全面住宿制,使学生能“边生活边学习”,哈佛历史学家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描述:“仅仅是书本学习,演讲和阅读也许足够。但只有学习、论辩、饮食、起到、游戏都在同一个学员的小圈子里,大家经常性地近距离接触,才能获得个性这种无价之宝。”哈佛校长艾略特创建的现代美国大学,让课程“自发的选择多样性”,“让教师提供学生所需,让学生选取他们所爱”,他认为“美国的人文教育应该允许你选择自己的道路,激发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实现独特的自我”。
人文教育的发展,它共同指向的是人思维的自由探索,思想的自由表达,而绝不是简单的获取职业技能,为求职做准备。人文教育教会你如何思考、表达和学习。1828年耶鲁大学的一篇报告为经典科目辩护,其中强调了学习思考的重要性,并指出人文教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教授任何特定职业所需,而是为所有职业的共同点奠基。”世界在不断更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世界,搜寻、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是不变的。
实用主义对人文教育造成冲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获得的技能更实用,人文知识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科技与人文似乎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局面。
从历史上看,如今被认为实用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以及之后的多个世纪里,科学是通向抽象真理的途径,没有实际的用途。而像语言和历史这样的人文科目,则恰恰相反,能够为政客、朝臣、律师和商人提供必要的技能。”在当今社会,科技与人文也是齐头并进,不可分割。苹果CEO乔布斯曾说“技术要和人文艺术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赏心悦目的产品。”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是主修心理学的人文学生,他说“脸书既是技术,又是心理学和社会学。”很多人对科学基本的科学常识一知半解,甚至知之甚少,认为科学似乎只是科学家的专利,而人文教育培养人的好奇心,它原本就提倡学习科学,两者并不对立。
书中列举的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创建的人文学院“耶鲁-NUS大学”,就是将科学纳入本科教育的人文教育改革。学生可以在公共课中学习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科学方法,学生“了解知识的伟大轮廓”,而非“求生的必须技能”。它的目标在于:“把教学摆在核心地位,重新确立科学的重要性,把必修公共课和开放式探索结合在一起,面向世界的未来,并充分考虑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了解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系列改革指向人文教育的复兴。”
为人文教育辩护的另一个理由,是在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压力下功利主义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对抗。
在社会压力下,许多人迫于或趋于生计,产生了精神上的空虚感和漂泊感。趋名逐利中,人的情感、价值、理想和信仰被边缘化,他们失去了对自身生命状态的内省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怀。
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在与法里德的一次对谈中说:“我们都奉行精英教育,但你们的侧重才能,我们的侧重考试。有些能力是没法测试的,比如创造力、好奇心、冒险精神和野心。”这或许就是在PISA考试中美国成绩排名落后的某一原因。
这一席话同样适用于应试环境中的中国社会。近年来,伴随着对中高考应试教育的批判,越来越的人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人文教育理念的先行者。樊阳人文讲坛、越读馆创意阅读与写作、轻阅读教学实践、钥匙玩校……无论是体制内的一线教师还是走出体制的独立教师,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还是非专业教育从业者,他们撰写文章、设计课程、开设讲座、建立读书会、开办工作室……向着共同的人文教育目标,通过不同的方式做着人文教育的改革,与教育的功利主义做激烈的对抗。
蔡朝阳老师说“自己身上发出的一点微光就可以照亮身边的一群人”,人文教育的推广不仅需要认识上的启蒙,更需要行动上点滴的实践。通过自己身上发散的一丝微光,就可以穿透幽暗;点亮的一盏明灯,就可以驱散蒙昧。“个体,等于零;无数个体的总和,等于无穷大!”人文教育理念的辩护者并不孤独,他们是生命共同体,他们用勇敢的反叛和牺牲帮助更多的人冲破樊笼,重建精神家园,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强调人文教育,为人文教育辩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对当今时代的回应,同时又是一种反抗,我们应该有一个共识:教育应该不单单是为了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担任某种角色,它应该有一个更广泛、更深远的目的,人文教育就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途径。人文教育,不仅让我们获得更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分析、批判和表达,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思想自由地驰骋,自由地放牧”,成为一个更健全的大写的人。
#1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8934次, 共1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2 08:03:24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3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