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专版
助教之声
一个幼儿教师的【游戏】探索之路 by天源老师
本主题被查看8815次, 共1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
1
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一个幼儿教师的【游戏】探索之路 by天源老师
苏子川
中级会员
UID: 89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59
帖子: 349
注册: 9/21/2014 2:10:0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8.0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只看楼主
2016-10-03 20:23
一个幼儿教师的【游戏】探索之路 by天源老师
01
写在前面的废话
一、这篇文章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只是我作为一名实际参与幼儿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在教育现场的一种思考和体悟。
二、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可能并没有思考的那么全面,然而,思考全面并不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三、这篇文章内提及的小朋友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在姓名等方面都使用了代号,并且不会提及可供他人联想的信息。
02
序
作为一名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门外汉,大学时代所学习的古典文献专业对我所任教的教育现场——幼儿园有多少的裨益我并不敢有所保证。然而,在实际的教育现场的工作中,古典文献学专业所提供的学术思考方式及思考能力确实给了我更多的反思的条件。而变化万千的幼儿则为我的反思提供了天然的研究对象和实际的判断标准。
03
【游戏】及我的定义
【游戏】,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对于【游戏】的观察与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学前教育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所积极关注的对象。然而,我们真的理解什么是【游戏】吗?
【游戏】这个词作为汉语词汇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久。在古代,由于古代汉语语言的特殊性——单音节词占大多数,【游】和【戏】是完全分开的两个词。其中,【游】这个字又有两种不同的写法,第一种【遊】是在陆路上的出游,第二种【游】则是在水路上的出游。而根据汉字造字的六书法(象形,指示,转注,假借,形声,会意),有理由推断,如果古代具有空中旅行的能力,则或许会出现一个飞字底或者羽字边的游字来。:
根据《汉语大字典》的解释:第一种【遊】的意向第一条为:云游,游览。第二条为:游乐,游览。例证1:《书·五子之歌》:“ 太康 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咸貳,盤遊無度。” 孔 传:“盤樂遊逸無法度。”第三种意向:古代帝王春天巡行。第四种意向:冶游。第五种意向:游观的处所。第六种意向:交游,结交。
第二种【游】的意向第一条为: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第二条意向:指船在水中行走。第三条意向:河流。第四种意向:流动。
可见,【游戏】一词,应当被解释为【遊戏】。
再来看【戏】的解释,根据《汉语大词典》,【戏】的第一个意向:角力、角斗。第二个意向:开玩笑,嘲弄。第三个意向:调戏。第四个意向:.游戏;逸乐。《书·西伯戡黎》:“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絶。” 孙星衍 疏:“言王游戲自絶于天。”第五个意向: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由此可以知道【游戏】这个词,之所以放在一起是有一定的缘由的。
好了,在看完这么呆板的“考据”向内容后。我们回到“游戏”这个词上来。
我以为不妨给【游戏】一词下这样一个定义。首先,应当是“快乐”的。这里的快乐指向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幼儿个体体验来说,幼儿通过这一行为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这个安慰最初可能是用于对与亲人的分离而产生的焦虑的一种调剂。
第二个层面,也是就幼儿个体体验而言,幼儿在这一行为过程中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并且在这一情绪的推动下(可能是不自知的)产生了“重复”这一行为的欲望。
由于我们把幼儿通过某种行为克服分离焦虑并重复一种使之产生愉悦的过程认同为幼儿的,游戏的,一种表现。而由这一表现可以推导出以下隐含的条件:即“幼儿自发产生的。”
那么,让我们来综合以下对于游戏的这种定义:游戏就是——幼儿自发产生的能够让幼儿产生快乐情感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幼儿自身对于某种分离焦虑的克服,并通过这样的克服产生重复这一行为的欲望。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04
日本人幼儿园中的“游戏”教育
由于笔者任职之初是在闵行的一所日本人幼儿园中,因为职务的关系而接触了日本式的“游戏”教育。在那个幼儿园中并没有一种专门的“游戏”,注意我在此处对“游戏”一词使用了引号,而是有一种通过混龄串班的方式在各个担当老师的教室里进行各种“自由活动”此处我依然使用了引号。孩子们根据教室里“所提供的材料”(其实是教室里所存在的物体,包括老师本人)进行自发性游戏(此处的游戏没有引号)的时间,名字就叫play time(游戏时间)
在看似无序性的活动过程当中,孩子们自发的搭建新干线,扮演假面骑士,制造宇宙飞船,阅读,充当图书管理员并为玩具娃娃“借书”等等行为。
而在此时,教师除了对行为的安全性进行保障——通常在垫子旁进行“Mimamori”守护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干涉性行为。而这一点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由此,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行为是幼儿的游戏吗?”
高杉自子《幼儿教育的原点》中指出“在游戏中,孩子是主人公。他们在游戏中发现、拓展、开创自己的世界。孩子的游戏并不是成人所设想的那样有条理,而是复杂的、多样的。孩子们把感性趣的各种事物不断地吸纳到自我的世界中来,具有不确定性、杂乱性、冲动性、偶然性等,这些与教育所重视的系统性,计划性相去甚远。”
“然而,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这很重要)游戏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如果细心地观察、长时间地持续观察,就会意外地发现,游戏是有着促进孩子成长的必然性的,是有着内在的逻辑的体系与结构,乃至于运行规则的。”
“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在与自我对话的同时,能够使自我和同伴都清楚自己的构想,从茫然的状态中找到明晰的课题,并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而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个过程是发展自立——自律能力的最好时机。当然,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成长路径,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与援助。”
很显然,根据上述引文来看,游戏正是这样的行为。在这种“游戏”的状态下,孩子们之间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交,同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达到与同伴共同成长。
05
身边的游戏
在中国人的幼儿园中,则存在着以“自主性游戏”为名的角色游戏活动以及以“自由活动”为名的游戏活动。作为班级的班导。我对我们班上的这两个游戏时间进行了简单的观察。
在我们班,“自主性游戏时间”不论是在进园时,还是在午饭之前。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孩子先来的根据自己的期望选择一份“工作”,或者做小客人,当然你选择“游荡”也是可以的。在游戏结束的分享中,孩子们会尽可能的把自己所想要告诉大家的开心事——“赚了几块钱”、“吃了啥好吃的”、“唱了什么歌”;把自己想要告诉大家的伤心事——“和谁吵架了”、“没有找到喜欢的工作”等等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一次观察中,我发现,有几个孩子绕着小舞台的售票处和小银行的ATM机还有大食代的收银台转,身上也没有挂表示自己身份的牌子,手上也没有去取钱。在那天分享的时候,我就问了其中的一个小男孩。他声音有点小,一开始不肯说。后来,让他在我耳边说了悄悄话,这才知道,他们是在做保安,保护这些地方的安全。我于是问了其他的孩子,是否知道这几个孩子“保安的身份”,得到了多数的肯定回答。我惊讶于这样的答案,因为保安这个职业,在游戏设计之初,并没有加入,这完全是孩子们自发性的活动。
在自由活动时间,我们班上的孩子会自己去拿自己的玩具和伙伴们一起玩。我曾经发现过这样的情况。四五个男孩跑来跟我说:“老师,我们想要一个斜坡,因为在玩闯关游戏时,我们发现汽车总是会掉下去。需要一个斜坡来缓冲一下。”于是,以这个“斜坡”为契机,我开始观察这群男孩子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用几个凳子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而且错落有致,这是他们赛车的赛场。在每一个孩子的小车开过这段赛场之后,椅子的样子又会有所变化,这便成了他们新的一关。不过,并不是每一次的游戏都是这样的能够得到大多数孩子的认同的。有的时候,其中一个男孩子小D想要让椅子和椅子间的距离变大,同时,用自己的手挡在椅子的坐垫上增加难度,但小M的车试了几次都没有通行成功,便生气的去找小D吵架。于是,几个男孩子分裂成两派,开始争吵。最后,两拨男孩子分开在教室里两个很远的地方各自游戏。不过,过了没多久,又合在了一起,还跑来跟我说“yeah!我们都赢了!”这时,在一旁游荡的小Q也跑来很开心的说“他们都赢了!”原来,他也一直在观察着这群孩子的游戏活动。
在惊异于孩子们的表现时,我又一次回想起了以前遇到过的情形。有一个孩子小C,自己一个人在一间教室里,饶有兴致的将三个空盒子倒过来倒过去,足足一个半小时。后来我问他,你玩什么这么开心啊?他兴奋的把自己在玩的游戏告诉了我。这后来成了我在班上的睡前故事的主要源头之一。
所以,其实,【游戏】就是那样的。游戏就是——幼儿自发产生的能够让幼儿产生快乐情感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幼儿自身对于某种分离焦虑的克服,并通过这样的克服产生重复这一行为的欲望
#1
大
中
小
本主题被查看8815次, 共1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
1
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页
论坛跳转...
站务讨论
本周要点
站务讨论
Download
学习交流
三省吾身
他山之石
我思故我在
文教之光
书讯微博
史海钩沉
奇文共赏
灌水专区
专版
“知识分子”
文化行走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回眸
助教之声
行读交流
密涅瓦的猫头鹰
95届
99届
03届
05届
06届
07届
09届
10届
11届
12届
13届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2 07:22:58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
Licensed
)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
Processed in 0.32 seconds
切换界面...
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