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18359次, 共41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刘尧
注册会员
UID: 13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92
帖子: 82
注册: 10/1/2017 10:26:2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0.30 金币
只看楼主 2022-11-12 06:59
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11月和12月为自选书目,推荐大家阅读讲坛本学期相关的书目。

1.《世说新语译注》(上下册),朱碧莲、沈海波译注,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2011
2.《史记选译》总主编: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校注:李国祥//李长弓//张三夕 凤凰出版社
3.《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印刷时间2015年),中国古典文学读本系列
4.《罗马人的故事》(精编体验本)与盐野七生同走罗马路 新潮社  中信出版社

发到这里哈!



刘尧 最后编辑于 2022-11-12 07:07:02
#1  
钱中宜
中级会员
UID: 2
来自:
精华: 1
积分: 358
帖子: 343
注册: 3/26/2007 12:39:5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1.30 金币
2022-11-13 10:28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说什么都太轻
——读《乡关何处 故乡 故人 故事》野夫

野夫的这本书虽然薄、故事虽然短,却无法读太快,几乎读完一篇,就要放下许久,让情绪酝酿、平复。

野夫的叙事太沉重了。他用语简练,但短短一两句话里所叙之事却极为沉重,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人生几乎不能承受的大起大落。比如《畸人刘镇西》里说刘镇西,说“后来母亲去世,十来岁的他竟然独自徒步来到利川寻父”。这么一句,背后刘镇西丧母之痛、路途之艰难,太难以想象。再往后写,刘镇西考上农校,“却为莫名其妙的一件小事被开除”。放到当时的背景下去想,知道“犯事”时自己内心的各种冤屈、不平,开除对个人发展的巨大影响,该是多么巨大。再下一句话写,劳教后回家,父亲在大饥饿中奄奄一息,为父亲找来食物,父亲饿了太久而吃得太急,“却被胀死了”。短短一段,从悲伤的童年开始,到父亲胀死的五个字描写结束,写尽了刘镇西自己前半生的艰难、伤痛。再联合这一章之前对他一辈子起起落落、日常的做派、生活的细节的描写,让人为刘镇西本人一辈子生活的境遇所感慨。

岂止感慨,完全就是无法想象这些人生活中遭遇那么多“厄运”,是如何一面坚持生活下去、一面依然保持内心的良心的。野夫将刘镇西的生活形容为“太过薄幸”,这时就感觉到文字只是表象,这样的人生何止单纯“薄幸”,但不用这两字,又用什么呢?读者愿意把自己置于对方立场上多深,就能体会到多“薄”。

读了此书后,对野夫的生平更感兴趣,于是去查询了一些背景,也阅读了他和熊召政之间的恩怨。熊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他所写的《张居正》我读过两遍。读完两人之间的恩怨,再联系到野夫书里自己所写的父亲癌症去世、母亲之后投江的经历(以及这些事情和熊背叛之间的关联),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很难想象他心里到底有多少的愤慨、伤痛。我感慨的是,他有这样的经历、他看过了很多人有类似坎坷的经历,但他依然是一个好人。

这本书给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有一个问题,说的是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变故,会如何面对。我自己的经历太浅,我的父辈虽然也多少在这段历史中多少受到些影响,但相比之下,终究还是过得较为顺遂。野夫的经历,野夫身边很多人的经历,就算是有一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也无法想象自己如何去面对,因为实在太难。面对人生“大变”,难的是要依然爬起来,要“活着”;更难的,是怎么去面对内心对不公的追问。太多的不幸,都是时代带来的不幸,历史的车轮碾压过去,自己就是一粒沙子,被带到这里,或者碾到那里。用《繁花》里的话说,就是上面的人算盘噼里啪啦一动,算盘珠子一拨,人就变成了那一个数字中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生活从此翻天覆地,你却无力抵抗,甚至无处去说心里的想法。我自己现在这样去写,包括自己上一段说的野夫是“好人”,自己都觉得“太轻”。自己的经历,做不到共情,真的只能同情,更无从“评判”。然而文字叙述的故事穿透岁月和纸背,真真实实影响着我。

野夫的书,在现在看来尤其可贵。野夫的书给过去的历史事件加上了具体的内容,让人知道了某一个家庭、几个个人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影响。并且真的让人去想: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做什么选择?我生活在一个经历过动荡、现在也在经历动荡的国度,认识的同事、同事的家人,多少也都受到时局的影响。我常会觉得自己幸运,因为依然有很多选择,因为在动荡中可以做一个“旁观者”。就算遇到些困难,放在更大的尺度上看,根本不算事情。但我心里常有一种忧虑,一是深切地觉得,人生的大起大落,很多时候都是时间问题而已;二是觉得在依然顺遂的时候坚持原则容易,但若是遇到人生真正考验的时候,如何依然保持良心?野夫的书读完了,说什么都感觉太轻,但起码能让自己去多想一些问题。由此想到了莫斯科市中心古拉格博物馆展览结束时面向所有观众的问题:”为了不让这些重演,我可以……“
#2  
洪雨秋-麦芽
注册会员
UID: 166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3
帖子: 53
注册: 3/1/2020 7:12:5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30 金币
2022-11-16 18:08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三国演义》——从刘备说起
                                  ——雨秋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这是《三国演义》对刘备的第一描述。基本上把刘备的家世和为人都交代清楚了。

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一直打的旗号是“汉”“正统”。也就是一直利用他老祖宗的名号,摇旗呐喊。似他的长相: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虽然身高不长(汉尺约21.35CM),起码算得上的白面小生,要说他的功绩,从书上看来,实际上并不多刘备出场,最大的功勋是剿黄巾,然而剿黄巾也只是跟在关张之勇的后面。至于讨董卓,弃其量也只是个“配角”。

刘备虽说与公孙瓒为友,拜卢植为师,却“不甚好读书”,也就是不想做“研究生”,他“素有大志”,然而,我们在书中却很难见到他的“大志”。在大乱时,只见他四处奔逃,各处依赖,平定天下的,还是曹操、袁绍、吕布等人。他的个人建树是不得见的。即便有了关张赵云,在刘备的“仁”字大旗下,也难有作为。

大乱之时,也是枭雄丰满羽翼的时候,曹操,孙坚,袁绍这种,才是乱世之枭雄。刘备有的只是“自知之明”。论身世,他虽为中山靖王之后,可惜虽已流落民间成草民,最好用的就是找那些“读书人”,利用他们的心理,建立“正统”的观念,拉拢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在读《三国演义》时,只看到他的眼泪。这是什么?——收拢人心。

他“结交天下豪杰”的用心也在于此。和关张一开始时“食同桌,寐同床”;和赵云、徐庶、诸葛亮,何尝不是如此。为什么?收拢人心。这六个人,可以说是刘备打天下最核心的人员。徐庶在他手下时日虽不多,却让刘备品尝到了第一口“胜利”的鲜鱼汤,他在看到自己才智不足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要拿天下,不只要人心,还要有勇,有谋,有胜绩。徐庶最大的价值还在于走马荐卧龙。可以说刘备的天下,从打天下到守天下,都离不开诸葛亮。这是他的主心骨。有了诸葛亮,他可以说做个刘禅就可以了。

曹操将他视为”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实在是高估了他。曹操对刘备的心思,细想开始时,有猫戏鼠的味道。英雄多寂寞,没个对手,也是无聊得很。将刘备玩于股掌之间,还能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和主宰感。只是料不到诸葛亮的横空出世,再加上郭嘉的早逝,天下局势至此方有变化。

刘备之仁,是书中要有别于曹操之黑。然而曹操之黑中有恕有义有信有谋,刘备仁中多见优柔寡断。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会被火烧七百里,断送蜀汉天下了。仁而无谋,无勇,就是把归附他的子民当成向上的基石,表面上风风光光,实际上都是炮灰。

刘备和宋江就是同道中人。伪君子,骨子里都是自私而贪婪。刘备被曹操打败,抛妻弃子,单人独马逃奔袁绍,何来仁;赚了孙尚香后,被延请到江东,流连于酒色,不肯回荆州,何来仁;为帝后,兴建豪宅,大兴土木,何来仁。说他胸有大志,实在是抬举他了。

无非就是一个打着祖宗旗号,招摇撞骗的无赖。
#3  
新手上路
UID: 14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9
帖子: 49
注册: 10/6/2018 4:34:4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0 金币
2022-11-18 06:17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唐全腾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第1版
该书作者是台湾的一名中学理化教师,所记录的案例都是发生在一线教学现场,因此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作者的教育背景除了本专业的大学专门学历之外,还在职进修教育心理与咨询的硕士专班,这使他既具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又能够跳出某一专业的局限,去理解中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其根源,并能够做出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更令人敬佩的是,一个理化老师写出来的专业书籍,不仅语言生动有趣,而且理论也并不枯燥晦涩。因为作者本就不是来向读者炫耀知识的,而是试图真诚地解决问题。本书写作的时间维度大概在二十世纪之交,我惊奇地发现,尽管地域和时间段不同,但是我们面临的教育问题却完全一样。
请看书中随便找到的几个关键词:分班、分数、取消体罚、课间辅导。
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原来二十年前的台湾和我们现在的大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管理和追求是一样的。
确实,随着“见多识广”,我越来越难相信理想的教育会实现了,至少体制内是如此。教育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在各种桎梏、纷繁、干扰、要求下,追求教育的本质谈何容易?一个教学班接近60人的条件下,每个家庭环境不同对孩子期望不同的前提下,对老师考评又是一致的以成绩为标准的现实下,尤其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追求教育的本质,基本上是很难实现的。更何况老师所谓的教育的本质也未必是家长和孩子自己所赞同的。
我本身很喜欢心理学,在教学中也经常运用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讲授技巧、训练写作。当看到现如今教育环境下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我更有一种急迫的妄图解救学生于水火的心情,学习心理学的愿望就跟着愈发强烈起来。
不过从中学教育的情况来看,班主任的心理疏导工作还大多停留在经验主义的阶段。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如果不是严重的心理疾病,经验主义是完全可以派上用场且效果还不错的。怎么提升理论水平,并把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这是我要继续学习的方向和理由。
#4  
新手上路
UID: 190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0
帖子: 10
注册: 10/29/2022 1:57:1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00 金币
2022-11-19 07:52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世说新语》(上)朱碧莲 沈海波译注
      在"德行第一"中第十三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初看本则故事,我被最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提醒,觉得王朗轻易下决定,遇到危机时出尔反尔,不守信用。而华歆比较谨慎,在不确定能自保时不轻易帮助别人,而一旦承诺,则言而有信,值得信赖。这个故事仿佛也在提醒我们谨慎选择,一旦选择便要学会承担此决定带来的后果。
      但再想一下,我突然觉得有些不妥。王朗一开始答应救人,说明他有仁爱之心,只要船有空位,他可以把位置腾出来给需要的人。否则,他肯定也不会同意救人。最后遇到危险时,王朗想放弃救人,说明此时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不能承担结果。这时想尽可能保护自己,舍弃救人的初心,这样的反应可以理解。而华歆,因为他预计了以后的困境,所以不想冒险。说明他有远见,也很谨慎,但是他此时并没有拒绝王朗的建议。而后来,他直接拒绝王朗想弃人的建议,坚持带人一起逃亡。那一开始他没有拒绝是否是因为他已经预料这种情况,且最终结果还在他的可接受范围内,才同意让人上船。
      所以,一开始,王朗救人是想分享“生”的希望,而后来对“生”没有信心时想到的方法是保全自己;而华歆因为“生死”的不确定一开始不想冒险,而因为大度或愿意拼死一搏和王朗一起冒险。否则,如果他明知没有“生”的希望,却要为遵守承诺而送死,这对他们自己和所救之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最后一句话有明显的导向性。现在大家评价王朗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利己主义者,华歆重信重义、值得信赖。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的感觉,但后来又觉得不一定如此。
      我想起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我做题的时候总会想该如何得到结论?想不到办法我就什么思路都没有。这个孩子的问题在毕业班的孩子中很常见。因为此时题目的综合性最强,思路的拐点也最多,所以孩子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眼就能想到解决方案。此时,他们可以从条件入手,先把自己可以从条件上得到的可能的结论写出来,然后再尝试下一步。即使最后不能得到题目的结论,他们这样的尝试也是有意义的。我们鼓励孩子们不要因为有困惑就不去尝试,尝试不成功可以放弃,再进行新的尝试。最后是否成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保持思考以及探索的习惯和尝试。
      所以,我对原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定”字表示疑惑:这是否也是贴标签?
#5  
新手上路
UID: 190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4
帖子: 14
注册: 10/28/2022 12:58:09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40 金币
2022-11-22 00:49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桃花源记》和共产主义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自由自在的社会,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欺诈没有污染。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而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吗?
在一千二百年后,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盛行,1516年英国的莫尔写的《乌托邦》和1637年意大利的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都和《桃花源记》有惊人的相似,都是某人误入某个胜地,看到了理想的生活状态,惊叹连连,出去后又与世人讲这番经历。
后来,也有很多人努力打造这样的理想社会。1825年英国欧文办了“新和谐公社”,现今查尔斯王子办了“小国寡民”,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毛泽东的人民公社……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共产党宣言》中预言理想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贫富差别,没有尔虞我诈,大家自由联合在一起。
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
人类一直都在追求着理性社会,不断幻想着实践着,即使不断地失败。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理想主义者,我们也才有了如今的社会,当然,我们还在继续追求着!
感叹: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6  
新手上路
UID: 166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6
帖子: 46
注册: 3/1/2020 9:35:24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60 金币
2022-11-25 21:28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读《史记 项羽本纪》
项羽是一个好的将才,却不具有皇帝的气质。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巨鹿之战,项羽凭借着大无畏的孤勇打败秦军,名震诸侯,这是他霸业的起点。打仗总是冲锋在前,故楚军士兵都能以一当十。汉二年,项羽在城阳大败田荣;汉三年,以三万精兵大败五十六万人的汉军;纵观他每一次的取胜,靠的是敢打的精神。司马迁也肯定项羽的功绩和勇猛。
他的失败又是必然的。在和沛公争夺天下的五年,初始,他占据上风。汉元年,诸侯罢兵,他主持着分封,辖九郡,此时的汉王,仅领有巴、蜀、汉中等地。汉二年,他以三万精兵大败汉王的五十六万人,迫使汉王在逃跑过程中丢下自己的老爹和妻儿。汉三年,他围困于汉王在荥阳。第四年,项王已经出现颓势,此时他腹背受敌,进退维谷。汉五年,大败于垓下,自刎于江边。
分析他必败的原因。1、残暴。《史记》中记载了几次,他在取胜后大肆屠杀士兵和百姓。新安大屠杀,活埋秦军降卒二十多万人;进入咸阳后,大肆屠杀关中平民无计,大烧致使大火三个月不熄;汉二年,打败齐军后,活埋降兵,掠夺老弱妇女,逼迫齐人联合反抗。一步步的失掉了人心,垓下之围后,故意指错路的农民,不就是他失民心的佐证吗?
2、刚愎自用,不听谏言。曹无伤、范增多次提醒汉王的野心,他却轻信汉王。此后,更是中了沛公的离间计,致使范增愤然离去,进而毒疮发作而死。要知道,范增是帮助他取胜的重要谋士。在他占据咸阳后,有人建议建都关中地区,他一意孤行,要衣锦还乡定都彭城,且还烹杀进言的人。种种举动怎能不让有才之士寒心呢?
3、不能调和和诸侯的矛盾。在他进入咸阳后,分封十八诸侯,为他的失败埋下了隐患。未封田荣,致使田荣公开造反,自立为齐王,且还让彭越在梁地造反。未封陈馀,导致他倒向汉王,就此失去赵王这个盟友。把关中分给刘邦也是错误,关中地区山河险要,四面可守,土地肥沃,后刘邦趁机占据整个关中,使得刘邦有最稳固的后方。
      项羽性格的缺陷及错误的决策让他在这场争夺天下的斗争失败。
#7  
新手上路
UID: 17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
帖子: 33
注册: 5/18/2021 7:19:2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0 金币
2022-11-26 05:11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看书评六神磊磊是当代中国口语化写作的第一人,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先选读了他的《唐诗寒武纪》,从书名仿佛就看到了李白杜甫,看到了星光灿烂的大唐诗坛盛景,看了前半部发现他一直未进入唐朝,而是花费了相当篇幅讲述了唐朝之前的诗坛,从魏晋的山水派对后世诗坛的深远影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阴铿、谢朓.....好手叠出,虽然经历了南北朝宫廷派的低迷,但依然由于有心人的收集、整理、编纂,保存到后世引爆了唐诗寒武纪。
#8  
注册会员
UID: 15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9
帖子: 69
注册: 3/4/2019 9:40:4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90 金币
2022-11-26 16:55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悠悠岁月》读后感:“小”时代,“大”人物
”正如性欲一样,记忆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它使死者与活人、真实的人与虚构的人、梦幻与历史相互对应。”这是《悠悠岁月》里的一段话。身体即时空,作者埃尔诺的“小”人生与法国的“大”时代互为镜像。它真真切切告诉我们,哪怕历史的瞬间,也足以成就那一瞬间的历史。时间如崩浪雷奔,人物如浮沫残渣,却依然可以保有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哪怕只是良心的一刹那,抑或渺茫的希望。也足够精彩。
埃尔诺成长于工薪阶层,成为教师和作家后,她选择以回忆的身份介入时代。只要行动,哪怕只是亵玩,也胜似远观。而广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正是法兰西知识分子的特质。作品中,成长中的人,世纪的书写。无人称的叙述,都在激发着每位读者参与记忆。回到她的十岁,也是回到自己的十岁。这不只是复原,更一场深度的探索和漫游,生产和创造。回归正是为了出发。社会大时钟下,小人物可以选择变轨,甚或脱轨,展现具有超越一切群体的独特性,进而撬动大时代的裂隙。
小说里,照片是平面的,生活是沸腾的,人是立体的。日光灯的位置,圆珠笔下的日记,榛子奶油巧克力的香味,脚踏式助动车的滚动,连摩托车牌子,歌曲的名字,都在用力地抓住时间;走路,坐下,街上的招呼,吃饭的姿势,都在建构自己的完整性。万物皆备于我,不经意间,作者的情绪,触觉,思虑就喷薄而出,浪漫地落在我的岁月里。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烂熟于胸,作文结尾一定要写“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荏苒间,北山的旷观亭变成钟亭,儿时的图书馆与博物馆一把火就没有了。春晚上的赵本山,六年级的课文,初中同学的离世,都在渐行渐远,也都在汩汩而出。时代很小,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成为厚重的大事;人物很大,那些模糊的身影,再次目光如炬。生活无法摆脱的困境,终使人发笑。此时,世界荒诞,如戏一般。
埃尔诺认为,法国的五月风暴,变成了把个人归类的方式。在中国,唐诗宋词,以政治的时代划分。难道,我们就这样被时代规训和划分么?鲁迅日记里,1919年5月4日,北京风平浪静。渔父的起唱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个小人物都是主体,它有书写自己的权利,保存自己的权利。通过感受自己的方式书写时代,也在消解时代。因此,作者可以断言:“她的生活与历史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表示,无论从法国人精神的深邃、开阔与细腻看,法国人就是“欧洲的中国人”。时空交错,在《悠悠岁月》里,我尝试走近法国人,也更明了自己的面目。这是一条内向之路,路上,我们很大,时代很小。
#9  
注册会员
UID: 150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8
帖子: 78
注册: 10/29/2018 11:12:0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05 金币
2022-11-26 18:21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史记.伍子胥列传》最近刚上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这一课,我在最后提了一个问题:为何这个故事在古时经久不衰?其中提到一点:古代贤士都有泽明主而栖的愿望,这个故事正符合人们的愿望。伍子胥一家为吴国效力,却处处遭到吴王的猜忌和陷害,主要是身边小人的小计,而吴王为何会信,一是偏听,一是喜欢听悦耳的话,看到史记里敢于直谏者被害,但又有无数的人敢于直谏,这就是勇气。
#10  
新手上路
UID: 189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4
帖子: 14
注册: 8/27/2022 6:37:0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40 金币
2022-11-26 18:3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读东野圭吾《祈念守护人》

最近和孩子一起读了一些侦探小说,他读江户川乱步的少年侦探团系列,我读阿加莎、东野圭吾。不得不说,江户川乱步的少年系列确实有吸引孩子的一套,开篇即“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得从……说起”的写法,非常吸引孩子,之后的展开又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而阿加莎的作品就很不同,比如最近读的《长夜》,读了2/3本,都差点让人以为只是一个比较猎奇的恋爱故事罢了,但书结尾的展开才让人恍然大悟。整个构思的复杂度和精巧性都很高,但对读者的耐心也是一个考验。
东野圭吾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现代侦探小说作家,他对于人性的剖析,尤其是活在明暗之间的人群的心理刻画尤为人所称道,以《白夜行》为例。而最近意外读到的《祈念守护人》是他少见的没有罪案的暖心之作。在这个故事里有一点点超现实的元素,有一点点悬疑的因素,但在这些外套的包装下,其实一直在谈一个问题:人和人之间如何才能互通信念呢?
《祈念》的主人公玲斗是一个典型的东野圭吾式的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在故事的开篇就发出“我如何活下去呢“这样的疑问。而突然出现的从未谋面的姨妈千舟似乎给了他一线生机,而姨妈给的守护神楠的工作也让主人公和我(读者)同时疑惑不已。但在之后的展开中,三个不同家庭故事的融入,玲斗在千舟的帮助下快速地成长,千舟也在教导玲斗的过程中渐渐获得了他的温暖和支持。无不让我想到我们和下一代的关系,下一代并不是单纯得接受我们的付出,在接受的同时他们也往往在不断地反哺我们,相互温暖和治愈对方。
在书中的设定中,那颗神楠可以将上一代的信念理念甚至邪念等等一切的”念“都完整地传给下一代。但书中的故事无不是告诉人们,因为爱,所以心意相通,当这种感觉足够真挚,其实不需要借助神楠去寄托,也可以互通了。正如结尾时千舟说的,”我觉得不需要神楠的力量了。现在我才知道,面对面也可以互通心绪。” 千舟伸出右手。玲斗用双手包裹住那只纤细的手掌。玲斗感受到千舟的心绪——她的念,正在向他涌来。读到这,不禁让人泪流满面。
#11  
叶娉婷贵州省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1
帖子: 71
注册: 10/6/2018 7:51:5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35 金币
2022-11-26 23:22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11月读书笔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重复出现了一些普普通通的“小小”人物,他们无名无姓,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常出现在主角危急存亡的时刻,或救助、或质问引导、或加速结局的到来。比如:在《项羽本纪》中的“项羽之死”部分就出现了一个“小小”人物。一个是,当时项羽被困垓下,带领“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这个“田父”却给项羽指了一条错误的路,加速的项羽的死;最后项羽身边只剩下了二十六人和他一起跑到乌江边,第二个“小小”人物出现了——乌江亭长。在这个危机关头,“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他为项羽详细分析了当下的情形,劝他只要渡过河就可以活下去,就还有机会卷土重来。可是项羽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为由,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上演了悲壮的“乌江自刎”的大戏,项羽一生结束了。我们不知道“田父”、“乌江亭长”究竟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结局,可是他们的出现却为项羽的人物形象作出了很好的衬托,突出了项羽的性格特征。
还有一个“渔父”的很有意思,他是屈原“被发行吟泽畔”时遇到的。当时的屈原心神恍惚,想要投江,却出现了一位好似人生引导者的角色——渔父,他们两人之间的对话各有道理,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位“渔父”是真的打渔人吗?
当然,在《史记》中还有这样的“小小”人物,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是司马迁虚构的人物,而我觉得无论他们是不是虚构的,他们都很有意思。他们才应该是真真正正的“隐者”,“隐”得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思想,但是我们却能从他们身上看到睿智与对世事不满。
#12  
新手上路
UID: 190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5
帖子: 5
注册: 10/21/2022 12:17: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50 金币
2022-11-27 07:11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老师:新疆现在还在静默期,邮购的指定和建议书目不发货,所以我只能自选一本书写反馈。

《守望天山》
        ——作者:杨濂
        杨濂是我尊敬的一个作家,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1968年作为北京知青他来到新疆哈密的伊吾县,成为一个牧马人。在新疆待了14年,对新疆有很深的感情,除了对丝绸之路有深入的研究外,对罗布人的变迁也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机缘巧合,看到了他写的《守望天山》,因为主人公是新疆首任都督、省长杨增新,在新疆主政总共17年。记忆中,我看到的史料对杨增新的评价基本都是负面的,而他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了主人公对新疆作的贡献。很好奇,所以想了解一下。
        作者在序言中写道“对于认识杨增新与现代新疆,文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不可或缺的是实地考察。就文献而言,必须重视中文、外文的记载,以及同一时期的公私文本。就实地考察而言,必须进入难以复制的“现场”。“现场感”产生的丰富联想,无可替代。重视这两点,是我多年研究、写作的特点。”
        作者的观点同样契合了我们行读课程的理念,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5月,杨增新就任新疆首任都督、省长,开始了他在新疆的主政。在民国初期那个内忧外患的乱世,不管谁上台,他都果断做出“认庙不认神”的决定,才能保证在新疆正常行使督军的职权,当时对外面临的现状是:
        1、外蒙古独立与对中亚地缘政治版图的“调整”,致使新疆必须重新结构疆域;
        2、二月革命和后,如同潮水般涌来的俄属中亚难民(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等)处在生死存亡之间;
        3、十月革命后,俄国红党(苏联红军)、白党(沙皇的残部)跨越欧亚大陆的拼死搏杀,是对立的两极,无法调和。
        面对强邻俄国(俄属中亚地区)和英国(英属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他审时度势,认定“保境安民”才是新疆的首要任务,并断言“新疆治世是桃源,乱世是绝地,无人幸免”。
        外蒙独立后,新疆的阿山地区(今阿勒泰地区)当时隶属于科布多,而科布多已并入外蒙古,阿山很有可能随科布多归并外蒙古。一旦成事实,新疆的北部将无险可守,整个新疆处于不利的环境。杨排除困难,使得阿勒泰蒙古亲王帕勒塔站在民国这一方,脱离科布多,转化为隶属民国政府。为方便管理,最终改隶新疆,阿山地区改为阿山道,新疆的版图才成为今天看到的形状。可以说杨增新是真正“统一了”全新疆的督军、省长。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为了躲避战火,俄属中亚难民一路东行进入中国新疆。其中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从阿勒泰,到北塔山,再到木垒、巴里坤,以至甘肃祁连山中的阿克赛一线,沿途放牧并留在了当地,他们就是今天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哈萨克族。
        十月革命后,红军和白军互相残杀,一直打到中国新疆伊犁边界。杨采取中立、坚决抵制政策,避免红军或白军任何一方将战火引入新疆,最后巧妙地将入境的白军押送到中蒙边界,让他们离开了中国,避免了战争。敦煌石窟的壁画上,就是他们当年被软禁居留期间,在洞窟里留下的痕迹。
        杨执政新疆时,在民生方面,重视农耕和水利,因地制宜,开垦荒地,以改善民生。整肃贪腐,关心各地群众的生活,重视教育,民众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相对稳定。坚决制止土耳其宗教人士来新疆传教。
        政治上,处决乡党夏鼎、李寅等人,又处死劝其反袁的匡时,剪除内外勾结的喀什提督马福兴,手段确实“毒辣无比”,成功阻止冯玉祥的部队染指新疆。
        进入民国,杨增新”如无限权威的君主一样,驾驭着新疆省”(斯文•赫定语)。 杨本人给家人的信中说:“增新年老矣,生入玉门关,死又不知何处。吾当忠于新疆,终于新疆”。
        一语成谶,1928年7月7日,在他亲自创办的俄文法正学堂首届学生毕业典礼后的宴会上,被刺身亡,由此新疆进入了金树仁时期。
        这本书告诉我,不是所有历史人物的生平,都是已经盖棺定论的,尤其是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更不能偏听偏信,将其脸谱化。有必要多查一些史料,从不同叙述人的角度回看历史人物,相互印证,得出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这才是正确的史观。
#13  
注册会员
UID: 150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4
帖子: 74
注册: 10/27/2018 9:43: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75 金币
2022-11-27 07:37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世说新语三
      《世说新语·方正》篇里,写了个有趣的故事。侍中孔君平病危,他的朋友瘐冰去看他。见他病痛之状,心里很难过,于是对他十分关切,以至于“为之流涕”。没想到,孔君平的病重虽让瘐冰流泪,但这份眼泪却没有感动到对方。相反,孔君平还觉得自己被轻视和冷落。因为他认为:“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责怪对方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没有问治国安民之策,而是哭哭啼啼给他送“心灵鸡汤”,这是不把他当国士。
      我想,一个人是否为国士豪杰,不是看他的力气和长相,而是看他是否有远大的志向和相应的能力,还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与胸怀。
      死前依旧心忧国事的孔君平,写出“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还有那些在路中呼喊的公民,以及许许多多的国士豪杰,这些有担当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14  
新手上路
UID: 17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1
帖子: 41
注册: 2/28/2021 9:27:5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20 金币
2022-11-28 00:59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因为想和秦汉对照,所以这个月主要看的是古罗马的历史。读了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第一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听了玛丽·比尔德的《罗马元老院与人民》,看了玛丽·比尔德关于古罗马的纪录片《相约古罗马》。推荐玛丽·比尔德这部纪录片给老师们,基调轻松愉快,却能从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窥见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很多古罗马人住高层,没有上下水,没有厨房,吃饭、上厕所、洗澡这些事只能在外解决。家基本上是睡觉的地方。城市里的公共空间非常多,由此也形成了人群的自然聚集,人们的公共生活也就自然形成。所以,“家”对汉朝人来说,它的空间概念和古罗马人是非常不同的。家庭功能的社会化,应该也是罗马共和制得以长久存在的重要原因吧。
#15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18359次, 共41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03-28 15:17:02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5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