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56254次, 共30个帖子, 2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新手上路
UID: 150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8
帖子: 8
注册: 10/29/2018 12:05: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55 金币
2019-09-29 12:51
回复: 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由艺术到节目--反馈】8、9月,暑假、开学,再忙,周六的讲坛讲座都如约而至。很多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说说王宁导演《从创意到节目》的讲座给我的感受吧。的确,行外人对电视节目的台前幕后是不了解也很好奇的。一个节目从一个创意到最终呈现到观众面前要经历许多的环节,最终打动人心的应该是内容和人文关怀兼具的。电视人是一个充满魅力与挑战的职业,通过王导的讲述,讲解,发现电视节目的制作内涵丰富。从“什么是创意”的解读,发现每一档节目的制作与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学习了。
#16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19-09-29 13:10
回复: 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樊阳老师“永恒的莎士比亚”讲座反馈
马晓涛

樊阳老师的莎士比亚讲座从外界对莎士比亚的评论演变和莎学流派的演变开始,讲到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和留言,又以《哈姆雷特》的文本细读做例子,探究了莎士比亚在戏剧中通过怎样的对话与矛盾来进入哈姆雷特纠结矛盾的内心世界。这次讲座让我收获颇丰:
1.读戏剧的基本要诀:探究人与人,人的内心以及人与环境的矛盾
2.戏剧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在于,戏剧语言是及其精炼的艺术化语言,如果按照分析性格的分析方法则会把戏剧给生活化、平庸化,而是要通过用词、上下文文意的分析,来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找寻期悲剧命运的源头
3.莎士比亚的戏剧的俗和雅虽然表面对立,但是其所指并不相同。“俗”在透视真实的人性,“雅”在极高的艺术造诣
#17  
新手上路
UID: 162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0
帖子: 30
注册: 8/24/2019 7:30:5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00 金币
2019-09-29 13:14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这是我加入人文讲坛的第一次​反馈,从今年七月份进入大家庭之后,一直很期待能听到樊阳老师的讲座,在听过讲座,重新阅读文本并跟着思考后,我发现经典的文本就应该这样问直指核心的问题,然后层层打开去剖析。
樊老师问:​“哈姆莱特是真疯还是假疯,他的疯和主题有什么联系?”
在他的疯语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莱特至死都在思考这个人类的疑问——生与死的意义何在?就像樊老师所说,这个问题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全人类的。我们在生活中会不断地思考和回应这个问题,但我们不会那么轻易地就获得一个简单的答案说死或者活着更有意义。我想,这就是《哈姆莱特》超越个人复仇故事的思考生与死意义的高度。
#18  
新手上路
UID: 162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9
帖子: 9
注册: 8/23/2019 7:34:0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90 金币
2019-09-29 13:20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20190928 南宋绝唱 陈蓓蕾反馈贴

昨天是国庆长假前唯一一天的休假,也是各种考试的前奏,纠结很久是否坚持听讲。最后觉得如果每一次都要找理由翘课,或许就是逃避的开始。所以哪怕路上2个小时,也是要从南至北地赶来听课。

每次听樊老师的课,我总疑心是回到大学的课堂,而不是什么中学生的课堂。因为生命里的积淀厚度不同,所以听课时能感染到的内心的激动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的儿子,一个七年级的男生,这节课对于他来说,只能是南宋词的扫盲,根本谈不上什么欣赏或者感动。

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却仿佛听了一堂蒋勋的美学课。词里的世界,逐渐从白纸黑字开始立体起来,有千江汇总,奔流不止的绵长相思,也有花开微醺对于以往的沉湎,更有对于南宋帝国大楼倾覆前,如同夕阳斜照一般的轻轻叹息,金戈铁马的奔腾声里夹杂着歌姬的婉转歌喉,渐渐进入永夜。樊老师对于词的层层递进的描述,不禁让我联想起博物馆里看到宋朝的汝窑。通常都是均匀的乳白色或者天青色,线条简洁,但是造型优美,能留下的绝品里通常还有不为人所知的修补痕迹。但观者仍能从瓷器的雕像或者作品感受到宁静和美好,一如昨天的词。

生命如果没有一些静观,是绝对无法写出那么细腻的词。它动人之处在于美丽,也在于无常。因为无常,所以美丽在一刹那更珍贵,在词人若干年后回忆起,以男生或者女生的视觉去回忆,有香气,也就理解为何一夜间台阶上满布青苔,那是词人内心疯狂的执念呐!

我一直不知道南宋的词唱出来该是如何音调?以前看柳永的词,觉得甚美,音律用词勾画出一派明媚的天地。但是昨晚读到的元夕之梦,虽然没有苏轼怀念亡妻那般深沉,但是那种叹息,却是如萦绕耳边的磬声,一声声荡在心底,层层叠叠,听久了,人的心仿佛有一种钝痛,蔓延开来,无处说,一如樊老师说的,原来江水都是相连的,它们还是会相会。一首词如同河流,连着的,不光是词人对于二十年的思念,还有自己站在历史长河的彼岸看着词人慢慢淹没在时间的漫天尘土里。

南宋很喜欢参禅,我从来没想过南宋的大厦将倾,如果没有入世的心,或许禅宗就是一个心灵的出口。
#19  
新手上路
UID: 14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7
帖子: 47
注册: 10/6/2018 5:28:2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45 金币
2019-09-29 13:31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讲座反馈:看了八月份红楼梦的讲座,想起自己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虽然读之前,通过各种途径知道这是一部悲剧,甚至在一开始作者就以判词的形式,告诉了读者人物的结局。但就算这样,它仍然非常吸引人。
一是作者以其强大的笔触,构建了一个世界,无数的人在这个世界里活动,这些人物仿佛有血有肉般。真是因为这些情景、人物的立体,所以我们越容易被吸引。然而细看,就会发现,它仿佛看穿了一切,对一切都持有怀疑。正如结尾所说,“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种虚无的、苍凉的世界观,与那些华丽的、繁复的家族兴盛细节相比,碰撞出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20  
新手上路
UID: 163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9
帖子: 9
注册: 9/19/2019 3:38:21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95 金币
2019-09-29 13:38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坚持,拳拳赤子,处处杏坛。机缘巧合,有幸融入“共同体”这个群体,聆听樊阳老师精彩的讲座。惊羡于他如沐春风的课堂,惊叹于他鞭辟入里的对文本的分析,折服于他二十八年如一日的坚持。二十八年,行走万里,融读书,览胜、探讨、写作为一体,引领一群孩子遨游于书海的字里行间,驰骋于思想的天空,在浮躁功利的环境中追寻心灵的宁静与超越。
  对于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在父亲突然离世,母亲改嫁之后,终日郁郁寡欢。当从父亲的鬼魂那儿得知这一切都是叔父克劳狄斯所为,为此,哈姆雷特便从此步入复仇之途。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之所以能位居悲剧之首,我想正是因为他刻画了一个复杂的、多面性的哈姆雷特形象。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有崇高的理想,有斗争的决心。当他得知父亲的死是叔父所为,他说道:“一个人要是把生活的幸福和目的,只看作吃吃睡睡,他还算是个什么东西?”从中可以看出,他下定决心复仇。然而,在复仇的过程中,他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心路历程。他虽下定决心,但也曾犹豫不决。当看到叔父祈祷时,这本是复仇最好的时机,但他此刻却犹豫不绝,他想:“他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不,那我还是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了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德抱怨。”这一过程,又似乎让我们看到一个懦弱的哈姆雷特。剧本中,类似于这样的性格冲突有许多处。我想,这就是《哈姆雷特》这一巨作的伟大之处,对于人物的评价,他没有标签,也不是非黑即白。高尚抑或低俗,美与丑,好与坏;都有一定的标准界定。然对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刻画,则并非如此,他从中映射着人性的本质——复杂性与多面性。
#21  
注册会员
UID: 11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1/1/2015 5:35:1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40 金币
2019-09-29 14:01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久久为这个问题困扰。哈姆雷特的一个身份是王子,从这个身份而言,杀掉现在的君主就是弑父和弑君;而亲身父亲又是被叔父害死,不杀叔父似乎又无法为父报仇。若说报仇是正义,那弑君弑父似乎又在消解这种正义。那么,到底怎样才算对的?人必须在多重身份中选择自己最看重的。
#22  
新手上路
UID: 159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8
帖子: 8
注册: 6/1/2019 8:33:35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80 金币
2019-09-29 14:03
回复: 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莎士比亚讲座反馈:
在我不多的莎士比亚戏剧阅读中,始终觉得我自己缺乏终极关怀的问题意识,这源于我对问题的追问与审视过程中感觉到无力,尤其是对上帝的认识与上帝相处,对自己的认识与自己相处的问题,深感茫然,然而,如果回避这些基因密码,我又深觉读不懂莎士比亚。我甚至感觉,莎士比亚从神本转向人本的大大不妙,我想,这种不妙,他自己也倍受困扰罢,所以才会体现在作品中极致的冲突。在这点上,我宁愿相信,莎士比亚对人本主义抱有警醒,却又囿于他自己对神本缺乏坚如磐石的信仰。
#23  
新手上路
UID: 155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4
帖子: 4
注册: 3/4/2019 11:03:1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40 金币
2019-09-29 16:17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参加讲坛之前,也买了一套莎士比亚戏剧集,摞起来有半米高,然而买来后却没怎么读进去,感觉与莎翁之间总是有那么一段隔阂,没法消除,或许是年代的原因,或许是文化的原因,很难走进莎翁的剧中,对剧情的理解也不能深入。跟随樊阳老师的讲座,细细品味,慢慢能理解一点莎翁的深刻了。继续努力,跟随樊老师,阅读经典,行读万里!
#24  
注册会员
UID: 148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6/2018 6:34:4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2019-09-29 17:57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樊阳人文公益讲坛讲座反馈一(2019年8-9月)
郑老师讲座:《行走如何练“内功”》
无论是学习还是什么技能,关于练“内功”问题,其实高谈阔论的人实在也太多了,可是今天讲坛郑老师的讲座却是别开生面。她从拍故宫的民警的苏唐诗讲起,让同学们明白执着的坚持做一件事是可以做到极致的,而这种坚持又可以迁移到做其它的事情上。她人以下四个方面讲述了人文行走如何练就自己的“内功”。
01技术层面:使用地图,了解当地的地形、地图,了解当地各种相关信息。万老师展示了她搜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尽管已十分地敬佩万老师了,但看到这些,仍让我十分的惊诧不已!郑老师说,地理位置、地形地貎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物产和人的生活。为什么要了解地图,画地图,万老师说,不只是画地图表面上的内容,而是在画地图的过程中知道山的走向、水的流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长江、黄河的流向,经过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等。参加过讲坛行读的师生都知道除了樊老师外,万老师是画地图的高手,特别说到自己是如何用纸蒙在地图上描下第一张地图时,让我感慨万千,我也正是这样画过了多次的。万老师说有了描图的经历,钩画过那些线条后,会了解了很多,心中有数之后,以后会画得更好。我希望有一天我也有进步。
02理念:对问题要有自己的态度,会质疑,常问为什么是这样的。万老师搜集了每一年听课的笔记本,她说,每次听课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整合出相关的资料,因为每次在现场许多东西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对各种相关的资料的搜集整理,涉及到的历史、文化、文学、哲学等,把现场可能涉及的历史文化疏通归纳之后,才能胸中有数,才能在现场尽量呈现出这些历史事件,或者可以对号入座。
03投入、坚持:同学们说,要把情感投入到行走的整个过程之中,把学习的渴望倾注在行走当中,思想的火花才能闪现出来。郑老师说,把我们的思想情感投入进去,那种历史的沧桑感才能在心中出现,才能有感而发。行走本身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关于一直坚持下去,郑老师举了同学们参加河南行走的例子,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塔的图片,回忆了当时各种不同的体验,解说了不同的塔不同的特点和内涵,你在行走中会搜集大量的素材,积累很多的感受理解,行走就能在现实场景中收获许多在书本上无法获取的文化和历史的知识。
04反馈(汉文):同学们说,在反馈中互动、互相启迪和补充,收获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知识。其次就是自己的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为了能更进一步讲解行走练“内功”的重要性,郑老师独具匠心安排了一场“小白”对“大白”的采访。她说,你们遇到什么问题,“大白”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因为万老师全面的系统的学习,所以,解决的问题的能力就很强。你一点一点的学习,就可以成为“大白”。郑老师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了解了万老师整个学习成长,提高并变得那么“强大”的过程。万老师说,她开始是来这儿蹭课的,然后就被樊老师“揪”了出来,开始帮忙樊老师查找这样那样的资料,然后把查到的资料都扔给他。在上海“萧红故居”行走之后发现,看过那些资料后再去听樊老师讲解就完全不一样了,樊老师把那些资料串连起来,就给我了许多启发。郑老师接着说,这就是预习的好处,带着问题来学习,有呼应,有良性的互动才能有优良的效果。万老师说,之后樊老师就有意识的安排我来做这件事情,然后认真做完每一件后,樊老师总是说这样“做得很好”,那样“做得很好”,受到肯定和鼓励后就更加努力的做好了。郑老师说,承担责任后就当回事认认真真的做,你就会有收获。万老师接着说,自己就自觉做得更多一些,例如从组织小型行走到组织大型行走,自己设想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布置任务,自己去尝试思考更多更细和更复杂的问题,找到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关系,用解决上一个问题来促进下一个问题的解决。郑老师说,这就是学习的主动性,你来到讲坛,就是来到了一个非常优良的学习的场地,在这样一个学习的氛围中,你的才智、你的思想会得到长足的进步。许多讲坛的志愿者,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郑老师不是满篇大道理,而是深入浅出地用许多事例,特别是万老师“成精”的过程来告诉同学,练好“内功”就是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不断的坚持学习,不断进步。结束讲座后,万老师在她的朋友圈说:“下半场是最后关于“反馈”的访谈,老郑充分发挥了资深班主任的‘挖掘’和‘升华’能力,把我一步步挖坑自跳的过程讲得如此富含哲理深意。从一个来讲坛蹭课的闲人,到敷衍交差的志愿者,然后再在樊老师不断的积极督促下,设定每一次行走学习的自我目标,最后走向更为成熟的行读课程主导者。”
今天的讲座收获颇丰啊!樊老师的《南宋绝唱》更加精彩,留给下次反馈吧。
#25  
注册会员
UID: 150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29/2018 10:36:2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25 金币
2019-09-30 17:15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专修内功,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在行走中夯实自己的文学功底,同时清晰的告诉孩子们,可以分四部来完成。技术,理论,坚持和反馈,这是要让学习的目的更近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走进人文  行走。
樊老师的文学功底再次震撼到了我,也把我再次向诗歌靠拢。南宋的历史背景,完全从几首诗歌分析的淋漓尽致。樊老师经常提问的方法很好,我也多试试。
#26  
注册会员
UID: 147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6/2018 5:37: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2019-10-01 13:51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由苏唐诗的故宫美照引发怎样做好一件事情的讨论。我觉得这样做,一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二有利于将苏唐诗的事例跟自己讲坛的生活进行连接,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万老师和郑老师一场大白与小白的对话,让孩子们仰望万老师这一学术上的高峰的同时,又具体得知万老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让孩子们更能坚定地向偶像学习并且迈向偶像。
#27  
注册会员
UID: 152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1/4/2018 9:21:2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19-11-29 14:04
回复: 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樊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莎士比亚中的《哈姆雷特》一篇,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历来对哈姆雷特的形象都有不同的解读。樊老师从哈姆雷特装疯时的疯言疯语入手,带我们看透王子荒诞表现下的决心与恐慌。对哈姆雷特的悲剧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28  
注册会员
UID: 156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3/29/2019 10:39:1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5 金币
2019-11-30 14:44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讲座反馈】《永远的莎士比亚》在听樊老师讲座前,我刚好去了英国,也去到了莎翁故居,刚好有人在莎翁故居的小院子里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去那儿的人饶有兴味地旁观着演员的表演,虽然要说什么大家都知道,可是经由演员朗诵(他们甚至都没有穿表演的服装,只是在朗诵台词)周围的人们还是很享受的。表演的人中还有坐轮椅的残疾人,可是当他在朗声诵念台词时,我根本没有觉得他是残疾的,这也许就是莎士比亚给人带来的精神鼓励吧。也许正因为如此,大家都很想对莎翁有更深入的了解,可是却陷入了泥淖之中。甚至有部电影,说莎士比亚只是个傀儡,真正莎翁戏剧的创作者是一位地位很高的爵士。与此同时,我还看了一部电影,也在讲莎士比亚,却仿佛更令人信服地讲述了一个颇为真实的故事,与莎翁故居里的一些佐证关联。这是我在听樊老师讲座时想到的。
#29  
新手上路
UID: 148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0
帖子: 20
注册: 10/6/2018 9:50: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00 金币
2019-12-08 08:32
回复:2019年8、9月讲座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郭方璇璇:也曾扪心问生死》
“人的视角”是最难让学生体会到的,生死更是。讲坛能够把这些内容讲给学生,羡慕年少就能接触这么丰富的人文资源。有时候我觉得人文讲坛跟像是生活的拓展。从事件出发,才能让学生进入人文。我们往往说成长是一瞬间的事,可是如果没有生活中的那么一瞬间,那么就可以听一听当事人的说法,这些经验的传达,是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0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56254次, 共30个帖子, 2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08:09:05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3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