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19625次, 共42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3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注册会员
UID: 165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2
帖子: 52
注册: 12/30/2019 2:33: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20 金币
2022-11-03 23:48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本月听了钱峰老师《格致与思辨: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儿童通识教育的社会认知探索》的讲座,钱老师从《易·系辞上》、《博物志》、《万行经》、《轩辕木经》、《论衡》等古典著作中去缓缓介绍,进行格致力与思辨。特别喜欢里面维果斯基的一段关于认知意义建构的描述:“学习,是当一个人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时空联系时所发生的意义建构”。
#31  
新手上路
UID: 177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8
帖子: 38
注册: 2/28/2021 11:47:4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80 金币
2022-11-04 09:31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由于时间差距,10月份的讲座听得不是很多,印象深刻的是钱老师和群内分享。
钱老师带我们了解了先贤是怎么解释格蓍草的。孔子、王充、曾一、王阳明,还有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理论”,表明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牟宗三认为,西方文化是一个质的文化系统,它的背后其基本精神是分解的进程,是一种“方以智”的精神,而中国文化综合的敬礼则是“圆而神”的精神。最近读书学习让我去思考学习本身,《论语》提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探究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程颐提出“知先行后”,朱熹认为“知行相须”。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而经过理性反思的认识,自由意志形成过程才会有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
教学中会有问、思、辨,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然后进行思考,思考时进行思维地辨析,最后在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实践。
两位老师的分享给我指名一条前进的路,我应该思考如何去带领孩子们进行阅读和开展活动。
#32  
新手上路
UID: 189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4
帖子: 14
注册: 8/27/2022 6:37:0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40 金币
2022-11-04 18:53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10月份是个非常忙碌的月份,以至于讲座只听了樊老师讲史记和群内的李欢欢老师的分享。樊老师讲课果然非常的生动,对于场景的演绎一定是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而在李老师的分享中,使用表格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无疑是一个好点子,今后有机会可以借鉴。更重要的是在这其中,有着一颗老师对于学生的挚爱之心,是难能可贵的。
#33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22-11-05 04:11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本月听了两场讲座。
一是钱峰老师的分享,二是樊阳老师的《史记》讲座。
二者让我有一种共性的领悟,那就是关注学生更为长远的进步和成长。钱老师的讲座,注重儿童理性思维的培养。我在做的阅读,很多时候把教学资源想窄了、教学资源不应当只是书本、文章,也可以是物、是景、是人。而钱老师带着老师开发的博物馆课程,让我深切领悟了教育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这是我尤其缺乏的。这与樊阳老师的行读课程有学段不同但理念一致的异曲同工之妙。
我平日里讲《史记》,会被篇目和语文学科的共性知识所局限,而不会关注全本,关注孩子更为长远的思维成长、能力进步。但是樊老师关注到了。是不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就丢了呢?并不是。樊老师的讲座中,设置了许多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展示PPT的环节,处处无不显示着文本细读的功力。我想,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科是极其有帮助的。学生在这样的示范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东西,或许比我的课堂要多不知道多少。
#34  
新手上路
UID: 148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0
帖子: 40
注册: 10/7/2018 8:16:1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00 金币
2022-11-05 07:19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10月讲座,我聆听了两位杭州的高中语文老师的讲座,有很大收获。
李欢欢老师的讲座从班级管理谈起,怎样通过免责单调动薄弱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学习一直是近年来教育的热门话题,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行之有效,李老师无疑给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路径,在今后的操作中,不妨一试。
陆羽琴老师的共享文件夹,也是我曾经尝试过的教学方式,我们是在微信读书上给几个学生共享书单,然后每天写感悟,甚至创作续写和创作新诗。践行了两年,孩子们今年初三了,家长反对声大了,也就只能暂停了。希望能在中考延续读书之缘,应该也很是有趣的。
#35  
新手上路
UID: 183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9
帖子: 29
注册: 10/1/2021 6:46:05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90 金币
2022-11-05 17:22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每一次听樊老师的讲座,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本次的《史记》讲座上樊老师的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语言、动作的精彩片段去挖掘出作者的想象,体会出隐喻性叙事的内涵,进而让大家能够更有深入的认识。“荆轲刺秦”的名场面通过导读理解,再到现场演绎,用情境教学带动大家感受当时的剑拔弩张、千钧一发,不论是教学内容挖掘的角度,还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巧思,还是教学手段的表达对我触动都特别大。

在讲座中我注意到学生们的发言也十分精彩,思维敏捷,思考的也很有深度,是一代特别的孩子!
#36  
注册会员
UID: 166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3/1/2020 6:51:0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65 金币
2022-11-05 23:1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李老师分享笔记记录:
小组分组的方法:男女比例、学科成绩互补,性格互补。合适的分组其实很不容易,老师需要对学生,学生关系有很清楚的认识,才能全班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分组。
给学生建立档案袋:日常行为的记录,正面负面都记录。跟学生一对一交谈更有效。
阅读小组:小组内部阅读打卡,记录页码;小组海报制作,学生以团队形式坚持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
我曾经是一个孩子,如果我是孩子。
#37  
新手上路
UID: 178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5
帖子: 35
注册: 4/15/2021 1:22:2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50 金币
2022-11-06 05:29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史记》讲座,让我认识到自己讲文言文时候额浅薄,我们往往就是死记硬背完成所谓文言的训练,真正有意思的地方从来没有好好琢磨,或者说我没有读懂,通过樊老师的讲座,感觉给我上了一课,叙事学是一个大学问,我要补课。很多理论的运用往往是有前瞻性的,要把一个宏大的《史记》讲生动不容易!
#38  
注册会员
UID: 147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6/2018 5:37: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2022-11-08 01:49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听樊老师讲《史记》
樊老师讲《荆轲刺秦王》融表演于课堂一体,十分具有现场感。
十分值得我学习。
#39  
新手上路
UID: 173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4
帖子: 44
注册: 10/6/2020 10:45:0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40 金币
2022-11-08 04:21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这个月听钱峰老师《格致与思辨: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儿童通识教育的社会认知探索》的讲座,特别有收获,或许是自己的孩子正处在儿童而不是青少年时间,所以对钱老师说的很多内容都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希望能够践行。
#40  
新手上路
UID: 174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2
帖子: 32
注册: 10/31/2020 11:28:4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20 金币
2022-11-10 07:00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钱峰老师在《格致与思辨: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儿童通识教育的社会认知探索》讲座中引经据典,从先人到孔子,到王充,到程颐,再到亚里士多德如何格物,总结了西的方文化是一种智的文化系统,是一种“方以智”的精神,而我们中国文化“综合的尽理”,则是“圆而神”精神。我们语文课本中很多“圆而神”的内容,缺少“方以智”的内容,这提示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关注这个薄弱点,在教学中加以强化。
#41  
注册会员
UID: 147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7
帖子: 57
注册: 10/6/2018 5:12: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85 金币
2022-11-11 06:3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讲座反馈
10月反馈

听完李欢欢老师的分享,颠覆我对高中老师的刻板的认知,原来高中老师还可以这样有意思。李欢欢老师推行的“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交往。通过多维的评价,让学生找到真实的自我。
小组的名称是学生自己命名的,我想,他们一定经过多次的筛选与探讨最终才确定的,“仁人君子”“披星戴月”“长夜临光”,当一个个名字面世时,学生内心是有期许的。 南大教授景凯曾说,当命名有了思考,事物就有了意义。
李老师说,其实,有的学困生表面上似乎不在乎世界变化,别人眼光,但他们内心是渴望“社群”的关注的,这就是小组合作的最直接的价值。李老师把学生放在了“中央”。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场域,我特别欣赏李老师把“监督批评”报壁版块果断撤下,变身“好人好事”民间发现。营造发现美,追求善,争做真的气氛。
李老师说,这是一所末位学校,李老师讲出处境,但没有甘于当下的困境,而想着法子,去追求她的教育理想。比如,一位学生坦陈,我第一次说完一本完整的书。真了不起!
#42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19625次, 共42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3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04-25 15:44:01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3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