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总结: 通过对桑林之舞与庄子之意的阐述,我们发现,在庄子的哲学中由于必须实现物物之间的交通,物物之间的彼此敞开,才能保证道在万物之间的彼此贯通,保证道是一,而不是多,这为庄子在生存论意义上的空间构成留下了必要条件,而这一生存论意义上的空间构成,正是指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先于经验的、逻辑的意义共构,彼此如同织布般彼此交织、勾连。因着这样的空间构成,桑林之舞对于庖丁解牛就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构成了庖丁解牛之所以可能的必要条件。 当庖丁进入桑林的空间场域之内,桑林与庖丁之间发生了意义共构关系,这一意义共构关系逼出了庖丁存在论意义上之“感”,这一存在论意义上之感将庖丁带入了“大道”之境,实现了“道通为一”的境界。庖丁解牛由此得以可能,这种将生命回复于存在本身的转度,也实现了养身的至高境界,展开出了真正的“濠上之乐”
三、意义与反思 通过庄子“合于桑林之舞”,我们见出了庄子哲学中具有生存论意义的空间构成的面向,这一空间构成在之前的哲学研究中均未能被学者予以足够地关注,而它以隐匿的方式流淌在庄子哲学的血脉中,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 固然以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合科学规律的方式进入解读“庖丁解牛”有着不可替代的必要性,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为“庖丁解牛”注入更多的解释维度。就先秦人的视野而言,我们需要反思,他们是否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态度,他们是否在描述一种科学、经验式的思维逻辑?如果他们在这方面具有天生不足的一面(并不是说不存在),那么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他们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在了何处?况且庄子本人也不会同意流于经验层面的解读,因为“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的经验现实恰恰是他要去超越的。我以为,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生命、存在与意义构成本身。因此对于这些作品的解读,除了有事实性的面向之外,还需要有规范性的面向,这一规范性的路径,赋予了事实性以意义。对于先民们而言,他们首先在用他们的生存方式给予世界以他们的规范,在如此这般的规范意义上展现出了如此这般的事实。文字所著录的更多的是对象化的描述,但是我们需要透过这些对象化的,事实性的描述,见出他们规范性的一面,赋意性的一面,见出他们的存在状态本身。由此,生存论意义上的空间维度是我们在解读中不能不重视的一面。 而就中国哲学而言,这样的具有存在论意义的空间构成,同样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引起我们注意。《系词上》有:“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与爻就构成了一种生存论意义上的空间构成,它们都在彼此的变化之中,在无穷的往来中相互沟通,整个世界在这种沟通中方而为“一”,在这种空间构成的相互交通中,才有所谓的“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没有了生存论意义上的空间互构,易又如何行乎其中呢? 在老子哲学中,“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埏埴的制造是因为对“无”的需要,而对无的需要又离不开埏埴的实,两者的意义在空间上彼此互构,就如同壶一样,“这个空洞,壶的这一无,才是壶作为容纳的器皿所是的东西。”9壶作为物,不在于它由之构成的质料,而在于能容纳的“空洞”。陶匠要制造壶,根本上只能制造空洞!而制造空洞,制造实,就是对于共同的构筑。彼此共构二而一,如同织布一般,这样的思维方式,作为对象化思维的科学是无法捕捉的,科学始终只能针对它的表象方式的可能的对象。科学认识是有限的,有条件的,凡不能成为其表象活动之对象的东西,都不在科学的范围内。科学执着于对象事物,而遗漏了与之共构的它者,科学遗忘了“空间”,而老子哲学却布满了科学所遗忘的“空间”。虚怀若谷、涤除玄鉴的意义不是在于一味的“虚”、“涤除”,而是向大道敞开,为接纳留出地盘,忘掉一切、空出一切的是佛教,虚实相生,有无混成的共构才是老子的真谛,正是在这一空间场域内的彼此勾连,“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得以可能。 在儒家哲学中,空间体现在絜矩之道、相人偶之间,儒家强调的“位”与角色相关,而角色在彼此的关系中确立。在关系与关系、意义与意义的交织中,你的意义才以显的方式出现,才明确了你在这一角色中所要表露出的礼之仪。这样的在彼此之间意义互构中的礼之仪、之为方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此“合”正是“通”之合,是意义彼此敞开、融贯而为一体。王阳明《传习录下》:“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的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果没有“空间意义”上的彼此打通,那么心之本体无法规范万物,但若没有万物对于人的如此这般的呈现,心也只能归于寂了,只有在彼此意义的贯通、互摄、打开、融合之中,儒者追求的万物同体——“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同体”得以可能。
尾注: 1张光直:《青铜时代》[M],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3月,491页 2陈炳良:《中国古代神话新释两则》[J],《清华学报》新7卷2期,1969年,206-231页. 3陈梦家《高禖郊社祖庙通考》[J],《清华学报》第12卷,1937年,445-472页. 4王叔岷:《庄子校诠》[C],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6月,104页. 5梅洛庞蒂:Sense et non-sens [M],Paris,Nagel,1948; réédition, Gallimard,1996,p.20. 6梅洛庞蒂: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 [M],Paris,Gallimard,1945, p.134. 7贡华南:《味与味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71页. 8托恩•勒迈尔:《以敞开的感官享受世界:大自然、景观、地球》[M],施辉光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7页. 9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德文版,弗林根,1978年,161页.
参考文献: [1]张光直:《青铜时代》[M],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 [2]陈炳良:《中国古代神话新释两则》[J],《清华学报》新7卷2期,1969年. [3]陈梦家《高禖郊社祖庙通考》[J],《清华学报》第12卷,1937年. [4]王叔岷:《庄子校诠》[C],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5]梅洛庞蒂:《Sense et non-sens》[M],Paris,Nagel,1948; réédition, Gallimard,1996. [6]梅洛庞蒂:《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M],Paris,Gallimard,1945. [7]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德文版,弗林根,1978年. [8]贡华南:《味与味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9]托恩•勒迈尔:《以敞开的感官享受世界:大自然、景观、地球》[M],施辉光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山海经•大荒南经》[A].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11]《山海经•海外东经第九》[A].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12]《离骚》[A].上海:中华书局,2010年. [13]《吕氏春秋•慎大篇》[A].上海:中华书局,2011年. [14]《史记•周本纪》[A]. 上海:中华书局,2012年 [15]《路史前记•卷7》[A].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16]《初学记•卷9》[A]. 上海:中华书局,2004年. [17]《淮南子•修务》[A].上海:中华书局,2009年. [18]《太平御览•卷83》[A].上海:中华书局,1998年。 [19]《庄子•养生主》[A].载《庄子今注今译》[C]陈鼓应注,上海:中华书局,2011年. [20]《庄子•天地》[A]. 载《庄子今注今译》[C]陈鼓应注,上海:中华书局,2011年. [21]《庄子•秋水》[A]. 载《庄子今注今译》[C]陈鼓应注,上海:中华书局,2011年. [22]《庄子•齐物论》[A]. 载《庄子今注今译》[C]陈鼓应注,上海:中华书局,2011年. [23]《庄子•达生篇》[A]. 载《庄子今注今译》[C]陈鼓应注,上海:中华书局,2011年. [24]《系词上》[A].载《周易》上海:中华书局,2006年. [25]《老子》[M]. 上海:中华书局,2006年. [26]《传习录下》[A].载《王阳明全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