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6188次, 共1个帖子
标题: 6月《京剧艺术初探》讲座反馈
注册会员
UID: 156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3/29/2019 10:39:1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5 金币
 
7/17/2019 8:56:20 AM
6月《京剧艺术初探》讲座反馈
【讲座反馈】有幸观看了《京剧艺术初探》这个讲座。下面从艺术和语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思考。
      1.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与焕发活力,需要保有喜爱这门艺术的,并且数量持续增长的受众。京剧被誉为国粹,可是大部分人连个“门道”都不会看,更谈不上欣赏。关键是没什么兴趣,因为看不懂那些个“门道”,自然不会对“咿咿呀呀”的唱、念、坐、打感兴趣。更兼那一身行头,在不明就里的人眼中就是些累赘。尽管,现在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开发貌似那些文创用品功劳不小。可是京剧这门艺术依然是远离了很多人的。所以,我觉得像讲坛这样,举办一下这样的讲座。当然还得有像赵老师这样的不仅自身专业过硬,还能寓教于乐、亲和力十足、幽默风趣的老师,去到大中院校、社区等等去普及一下,让人们了解它,喜欢它,传承它,这样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
2.文学与京剧艺术的塑形对比思考。第一,读懂文学作品的基础是读懂语言文字,文学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贴切的语言文字。而文学形象可以是个性的也可以是群像类的,却不像京剧一样,是行当化的角色。因此,作家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语言文字的琢磨领会上,而京剧艺术家与观众,就一定会关注,角色行当的衣着、动作和姿态和声音。第二,人物塑造个性化。京剧艺术行当化的角色,依靠声音来塑造人物。这一点跟文学又有相通之处。都是一种个性化的创作。例如讲座中,赵老师演绎的四大名旦的特色,对同一个人物,同一段唱词,就是因为演唱的人不一样,确切地说,是这个人对这个行当的角色理解,对这个人物的感知以及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生活的积累,展现出了不同的流派。从这一点来说,文学艺术不也是一样的吗?所以“艺术是相通的”此言非虚呀
 

 

本主题被查看6188次, 共1个帖子



标题: 6月《京剧艺术初探》讲座反馈
【讲座反馈】有幸观看了《京剧艺术初探》这个讲座。下面从艺术和语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思考。     (云南昆明和志茹 发表于 7/17/2019 8:56:20 AM)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17:51:23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4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