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狄鹏 - 6/13/2020 1:31:16 PM
6月讲座反馈交流在此留言。
北川永昌小学宋东 - 6/14/2020 3:26:14 PM
做“窗户的守望者”,今晚听了夏昆老师的讲座,被这句话感动了。经常怀疑自己坚持不了多久了,随时可能辞职。因为自己实在受不了这种疯狂的应试对学生的伤害,又没有能力做出一些改变,往往顶不住压力后就去做那些自己讨厌的事情,而后又深受良知的谴责。听了夏老师的讲座后,我貌似又坚定了一些自己的理念,不管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至少要在自己离开这种教育之前,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学得开心一些,在我的课堂孩子们可以质疑教材,质疑我,平等对话,做学习的主人。我的课堂做电影课肯定不现实,我可以根据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让孩子们尽量多做实验、绘画和读相关绘本,尽量让孩子们学得有趣一些,童年多一些快乐。
芒果 - 6/15/2020 7:06:17 AM
2020年6月13日讲座心得
今天晚上听了万老师讲利马窦的故事。利玛窦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马尔凯州的马切拉塔,就读于耶稣会开办的学校,但这里宣扬的是天主教。
一、历史背景
在1529年补充划定的瓜分分界线,葡萄牙对印度、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拥有保教权。1582年,正值明朝万历十年,当时明神宗朱翊钧19岁,张居正去世。1552年,葡萄牙商人通过贿赂官员,享受与朝廷认可的友好朝贡国家暹罗(古时称泰国)同样的待遇,每年一次在广州贸易。1577年,葡萄牙人获准修建永久性房屋,葡萄牙商人充当了中日贸易的中间人,耶稣会士作为葡萄牙随船教士来到澳门。
二、语言学习
因为葡萄牙人能在澳门居住,所以利玛窦先学会葡萄牙语。来到中国后,语言对他来说,是很大的障碍。于是,专门请一些儒士教他学语言。利玛窦学得很好,可以写诗,写著作。在其著作中,指出了中国绘画、官场弊端。
二、对中国的影响
利玛窦来中国后,印制世界地图,让中国人得以了解世界。带来星盘、三棱镜等,促进
中国科技、水利等发展。
shasha000 - 6/18/2020 10:28:13 AM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语文的本质是什么?
在听完夏昆老师的讲座后,经常想起这两个问题。最初,只是因为学生英语差开始的英语鉴赏课。除了音乐、美术的特长生,在高中几乎是没有专业的音乐和美术课程。试想是我,也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遗憾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没有遇见这样的老师。统编版九下教材第四单元所选文章是有关读书求知、艺术鉴赏方面。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很多老师感觉很吃力。疫情期间,面对纷繁芜杂的消息,无从辨别其中真假。没有审美和思维辨析的培养是教育中的问题。美的令人窒息的唐诗宋词,在很多数老师的课堂上,变成了一个个考试题目;现当代经典散文被肢解为支离破碎的字词句段。夏老师说,把语文学限文字,本身就是浪费。语文从来不是割裂开的文字,不是试卷上的分数,不是教学任务。语文应该是各种诗词、各种音乐、各种电影、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学,樊老师和夏老师的语文课堂,跨越了文学、历史、地理、音乐等。通过语文,学生应该看到社会、历史、人文、诗歌之外的东西。而这一切得需要教师先丰富自己,才能够给学生展示丰富的世界。语文教师中缺少真正有学问的人,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地学习。
应试教育错了吗?应试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普及教育,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但是现在教育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始终没有跟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分数没有问题,只有冰冷的分数是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生命教育。教育应该是慢的艺术,语文更是慢的教育,我们太追求速成,总希望今天的读书明天就有效果。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使人有健全的人格,对生命敬畏、对美与自由热爱。教育应该回归初心,应该有分数,但不能只有分数。
张利云 - 6/22/2020 2:48:57 AM
听《夏坤老师谈琴谈诗》
我不认识夏坤老师,他的名字是源自樊阳老师的推荐,我才知道有一个优秀的夏坤老师。今天终于见识了夏老师,他讲的主题是《窗户前的守望者》。小坤老师通过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思想历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听他的故事,可以找到很多共鸣点,如会有一段窗前的黑暗的日子,迷茫,找不到出路,甚至怀疑自己的人生,然后慢慢找到教学生命的曙光,发现可以有更好的形式去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发现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甚至自己发现的路更能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可以更丰富和多彩,于是决定做窗前的守望者,纵然艰辛也要执着坚守的艰难探索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中是痛苦的,但最多的是喜悦。正如夏老师所说,为了让学生得到最正确、最精彩的教育,你会逼着自己做更多的学习和积淀,回首间你会发现自己竟然比学生还“富有”。
他做的三件事情我都很欣赏。一是利用自习课时间鉴赏中外的古典音乐,无意插柳柳成荫,竟然发现这做法孩子成绩有提高有帮助,于是坚持下来。很欣赏夏老师的这个观点:孩子的一生不应该只属于分数,音乐鉴赏是为孩子培养人性、人格的艺术,它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高于学科知识,除了习题外的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如爱情、风景值得学生去欣赏。很赞赏这句话,一个老师如果直接限于书本,如果只极限于孩子去学分数,那孩子的思维就被禁锢,孩子的想象力也被扼杀,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就只有分数,但高考之后分数没有了,不再需要分数的时候,他们就缺失了很多鉴赏美的能力,这样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第二点是电影欣赏课,电影欣赏课其实对我们而言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夏老师将电影依据内容分成不同内涵的作品,变成不同的赏析途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为看电影而看电影,而是利用这个时间去做影评,影评对孩子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了,不但要去看,而且要学会结合自己的思想去谈自己的见解,并将它变成文字。这是多种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既丰富了认知,又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内容,还提升了学生的各种方面的能力,值得借鉴。最关键的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更好的成长,他提出了很多的观点,我觉得都很对,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来考的,它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师,改变自己的学生,既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课堂,让这些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又让这些课堂体现教育是为了生命,不是为了生命而教育,真的是非常之棒。
此外,他还上了诗歌鉴赏课,对孩子来说,又是一个别样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其实他的方法也很简单,找一首诗进行鉴赏,让学生自己定内容自己去找找答案,然后在班级分享,这看似简单的做法,但因为老师的坚持,因为老师的坚守而意义非凡。考虑到孩子们分享的时候要去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的知识存在学生的记忆汇总,还要点评优劣,以在点评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赏析优劣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老师自己也收获了为了自己有一桶水,为了有一杯水给孩子讲清楚,不断的逼着自己去学习和积累诗词歌赋,不经意间成为诗词鉴赏的行家里手。看似偶然,实属必然。
从夏老师身上,我也看到了很多值得自己学习、借鉴并不断超越的“秘籍”,一是要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敢于去追求自己所想拥有的能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学生的分数,而是为了学生有更好的生命走向未来;明白了教育的本质,你才能够坚守自己所做的事情,当面临着各种困难的时候、面临着质疑的时候、面临着困惑的时候才能够执着前行。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去善于反思,不断地去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关键是善于反思,勤于写作,写作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他的很多书都是有思考、有沉淀的、有内涵的书。自己也做了很多年,可是从来没有想过出一本书,甚至也可以说是没有底气出一本书,从夏老师身上,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无论身在何处,光会做不反思,或是反思之后没有成文,或是没有执着坚持去做,并要去读很多很多的书。三是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窗户的守望者,做打破窗户的守望者,打破固有思维,明白有比分数更重要的美好,让学生拥有更有生命质量的学习。希望以后的自己能够不断地去敢于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敢于的去做让孩子的笑脸每天都灿烂的事情。(文理一小张利云)
hongyvqiu - 6/23/2020 2:58:12 AM
初识夏昆老师是因为《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一书。
再识夏昆老师是在南京参加亲近母语的讲坛里遇见真人。
三识夏昆老师是在樊阳人文讲坛的网络分享。
三次相识,三种遇见。相隔却已数年。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上,总会欣慰地想到一些人:李英强、郭初阳、亲近母语、蔡朝阳、樊阳、叶开…… ……对他们了解的都不多,但是知道他们在做着一些可能影响现在,更可能影响下一代的教育事。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光明。
物以类聚,能和相同性情相同志向的人相处是人生最大的快事。即使未能相处,能在精神上得到一丝的慰藉,也是一种欢喜。
洪健天 - 6/25/2020 10:42:30 PM
听地理大发现和利玛窦与中国,背景都是明朝,都是中西方潮起潮落的分水岭,都在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欧洲?最近读了一一些这方面的书,欧洲能崛起的原因是复杂的,多面的,教会在其中的作用确实不可低估,天主教会产生了欧洲的官僚化系统,并通过神权来制约世俗权力,产生了政治上有效的竞争,甚至是为了敛财,而鼓励男女平等,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等现代观点营造土壤,一切源于利益,客观上又促进了时代的发展,这就是国富论中的观点,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中国没有这样的宗教,宗教往往紧密依附于政治。
王凤琼 - 6/28/2020 1:28:20 PM
听夏昆老师弹琴读诗讲座反馈:最打动我的是夏昆老师所坚持的让学生来讲诗,这点我太欣赏了,长期的话,学生爱诗,对生活有诗意的追求,对整个班级都是一种熏陶,我就很欠缺,有时想表达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想吟诗却一片空白,而且老师要有极大的储备,能够在适当处给予点拨,这样也促使学生从崇拜你到崇拜诗,到想学更多。而夏昆老师还可以作词作曲,这样的老师我都崇拜,我不丰富知识都觉得浪费资源,突然感到自己是一个知识太简单的语文老师,这是讲坛的力量,让我知不足而学。
王一涵 - 7/2/2020 2:15:16 AM
麦芽公益——乡村阅读计划
麦芽的初衷:静静地坐着,我的心,让世界自己寻路,向你走来。带领学生阅读就像爷爷看孙子孙女在一边玩。
阅读中用心和你的阅读对象产生联系
阅读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人情世故也需要阅读。双耳所闻、双眼所见,一鼻所嗅、一心所感都可以是“阅读”的对象
阅读不是认识多少字,而是和人、自然、世界产生联系的能力。不应该只是和看书画上等号。阅读的本质是你拥有了多少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听洪老师讲座中给我深刻印象的观点。真的是让我能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阅读”这件事。阅读是联系,是理解,是我走向世界,也是世界走向我。这是太美好的体验,也希望能带给学生这样的体验。
李云跃 - 7/5/2020 2:01:31 AM
听麦芽公益-洪雨秋老师的分享反馈:
1、听洪雨秋老师在做乡村冬夏令营的辛酸故事,自己是感同身受,但唯有坚持才能继续前行。在乡村做冬夏令营的真正困难不是来自学生与家长,而是来自安全责任的考量,大家选择了退缩,放弃了担当就无法把它做起来,解决的办法:最好是自己、家长把安全责任默默的扛起了,如果你想指望第三方给你安全背书,那第三方就只能让你停止。
2、阅读的确是通向未来的道路,但乡村儿童的留守现状,基本缺失了亲子阅读环境的土壤,在学校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又缺失了学校阅读时间的保证,因此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公益组织以冬夏令营的方式介入是一个更好的途径。
3、公益机构的持续发展必由之路是走向公募,麦芽公益是否到后期有这样的考虑?走向公募的困难在哪里?
邬蒙 - 7/5/2020 10:24:49 AM
这个月的讲座好多,总体感觉是我在慢慢了解共同体这个群体,这里的老师对教育的理解以及为教育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能给我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让自己内心更平静地去做一些事。夏老师的守望,洪老师的坚持让人感动,也给人力量。
昨天听樊老师讲《牡丹亭》,有感于樊老师对丽娘整花钿的解读,那是对自己的一次认识,对自己的一次发现,这种认识和发现是一个灵魂能得到成长的必经之路,否则,这个灵魂可能会是矛盾的,是空虚的,是无力的,这个生命也将缺乏一种原始的活力,缺乏生命的激情。
人文教育是唤醒人,让人更像人的教育,期待自己对人文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探索。
李廷梅 - 7/11/2020 4:45:07 AM
麦芽儿,很可爱的一个名字,它的名字与泥土,与大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像洪老师的公益阅读,播撒到农村的土地。洪老师带领孩子们阅读,不仅阅读书本,还阅读视频里的名著,更阅读我们的生活,生活所见皆是阅读,这样带领孩子们拓展的不仅仅是语文能力,而是全方位的人格启蒙与引领。三五个孩子,七八个孩子,十多个孩子,自己一个人和大学生志愿者,竟然在困境下执着的坚持着,这样苦行僧般的坚持,让我肃然起敬,也让我热泪盈眶,“麦芽儿,快快长,一定我长得很好!”
李杏莉洛阳 - 7/11/2020 2:17:12 PM
6月讲座反馈
李杏莉
这个月的讲座依然精彩纷呈,夏老师的“窗户前的守望者”和洪老师的公益图书馆印象都十分深刻。一个是虽然身在体制内但做了许多体制外老师做的事情,一个虽在体制外却做了许多体制内老师本应做的事情。殊途同归,抛却外在的形式,蓦然发现他们都在做真正的教育。看来无论你在哪儿,城市还是乡村,只要你真想做对孩子有益的事情,都是有途径可以做的。这个思考的结论让我很震撼,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人微言轻,还有许多的限制,无法去做自己理想的教育,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了,只要开始做,就是迈向理想的第一步。也是他们让我再一次看到在祖国的角角落落,有很多人在尽一己之力真正为孩子做着贡献,有了前辈的榜样,我想我也会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孩子做点什么,首先就要重新启动中断了大半年的公益读书会。
夏老师博学多才,音乐电影诗歌自由切换游刃有余,实在让人艳羡,高中语文还能这样上,当他的学生该有多幸福!很多老师把语文课上成让孩子们痛恨的课,只会答题套路,缺乏真正的文学欣赏,实在是因为自己才华不够啊!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够苦练内功,不媚世俗,把自己修炼成才子才女,先自己喜欢自己的课,学生们才能真正喜欢吧!
郭晓云 - 7/16/2020 8:11:27 AM
6、7两个月,讲座很多,大部分都错过了,只有樊阳老师的《徐霞客》和《牡丹亭》赶上了,不过听的也不是完整版,只赶上了后半部分,听完的感觉就是自己太无知,需要读的书太多,实在是佩服樊阳老师的阅读量和记忆理解力,尤其是每次听完樊阳老师的讲座,都会改变我原有的认知,想想能跟着樊阳老师一路走下去的那些学生们是何等幸福,该有多么大的改变!暑假了,还是要赶紧补课,以期能跟着樊阳老师的步伐!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 7/17/2020 3:25:43 AM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直喜欢张九龄的这两句诗。
何为本心?它是赤子之心,是不忘自己为何踏上那条路的初衷,在多才多艺的夏昆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他想带着学生冲出铁屋子,或者说,为学生开一扇窗,让他们多一些自由的呼吸。
何为本心?是真性情,是直达生活的本质。樊老师讲明代的作家,提到了陈继儒,这是我没想到的。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我一直把他当鸡汤读。在讲座中,樊老师讲到了众人对他的误解。我认为他是活得通透之人,真有智慧之人,他说: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富贵隐者不正是所谓的“大隐隐于市”吗:可诗可盐。苏轼如是,陈继儒亦如是。
何为本心?是明代小品文的清新。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五人墓碑记》、《张中丞传后叙》这样慷慨激昂的作品固不可少,但抒写心灵、别有风味情趣的作品也应出现在课堂上,让它们浸润学生的心灵,提升品位。参差多态才是正常的。“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这样的文字,清新有个性,有生活的质感,这种个人化、生活化的情调,难道不是最大的真实吗?无论是公安派,还是竟陵派,或者唐宋派,不都在表达生活的本真吗?
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真性情,要有个性,但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样的“硬性要求”下,“个性”、“真性情”成了一个无需达到的摆设。唉!
龚捷 - 7/17/2020 8:49:24 AM
近期听樊老师《三言》的讲座,我发现了自己在阅读时忽略的问题,例如《蒋心哥重会珍珠衫》中,我在阅读时主要关注的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忽略了对社会背景的思考,经樊老师的点拔,我才深思了故事的社会大背景是反映时代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的现象。在冯梦龙的《三言》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量描写妓女、商人,普通人成为了主人公,这暗示商业的发展是民主意识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讲座中樊老师提问,觉得《蒋》故事中哪个情节不符合情理?我觉得故事中县令被蒋兴哥和三巧儿的真情感动,成全他们成了夫妻。基于一般思维,县令都是棒打鸳鸯的角色,从古到今,大部分人群对伴侣关系的看待都是比较唯一、私有的,怎么可以退让?县令的做法让我觉感到不真实。樊老师引导我们分析蒋兴哥尊重人、理解人的一面,由此推论县令的成全他人的理据。我也有了豁然开朗之感。
最后我想说的是,讲坛称为“中西人文讲坛”,在每堂讲座中,老师们都会从历史脉络上进行中西人物、故事、文化上作对比讲解,这也打开了我的视野,学会如何拓展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温和玲 - 7/17/2020 4:48:24 PM
6月因为假期听了好几场大伽的讲座,感触最深的是夏昆老师的讲座,题目就叫听夏昆老师弹琴读诗。
看到题目,我以为是音乐老师的音乐鉴赏课,然而,却是语文老师的音乐课。听完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第一:美学重于文学,美育教化势在必行。如果说教育是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那么美的启蒙和美育已经春风化雨,或如星星之火,点燃旷野,让夜幕低垂依然有星光和安定感。现代社会不乏审丑的教育,键盘侠的毫无底线,
盘它的粗野。
第二电影诗歌和读写结合,打开了语文,阅读得人文自由的另一种可能。
韦春玫 - 7/18/2020 11:49:00 AM
在听夏昆老师谈他是怎么看待音乐以及如何做音乐鉴赏课时,夏老师谈到“美盲比文盲更可怕”让我感触特别深。每次一打开新闻,就会看见铺天盖地的“丑”:各种各样的让人无力吐槽的建筑设计、海报设计、广告设计,爆红的土嗨神曲、喊麦歌曲,以及抖音、快手中各种恶俗的短视频,让人不禁唏嘘,这个社会的审美观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人们的审美观念变得如此畸形?仔细想想,这其实和社会的快节奏有关,和人们的浮躁、急功近利有关。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速度时,讲求“时间就是金钱”时,人们就已经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阅读书籍,没有时间来进行文化的沉淀,于是“碎片化阅读”、快餐文化应运而生,这种快餐文化最终导致的后果是人越来越浮躁,在急功近利的路上越走越远。古语云“欲速则不达”,这就像做菜一样,厨师要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他必然要下苦功,狠狠磨砺厨艺,方能成功。可现在的人们,就像一个刚刚跨入厨师的行当的新手,还没有练好厨艺,就迫不及待地要表现自己,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结果可想而知。再有,在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就没有什么是不敢做的,只有他们想不到的,于是,拙劣的、恶俗的、甚至是没有底线的“作品”就这样出现了。更为关键是这些作品,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代人,长此以往,人们哪里还能分辨美与丑、善与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哪里还有振兴的希望。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品味经典,在阅读中获得美的熏陶。
罗慧萍 - 7/18/2020 12:24:27 PM
6月14日,听了夏昆老师的讲座《做一个窗户前的守望者》,对教育的理解又多了许多。如今学校教育禁锢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已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了,夏昆老师说,现在的学校如同一间黑屋子,作为老师能做到的就是打开窗户,守望窗户,让孩子们看见窗外的世界。
夏昆老师在自己的语文课中,融入了音乐鉴赏课,选择了古今中外著名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受到艺术的熏陶,特别是他让学生听经典英文歌曲,不只提高了英语水平,艺术更滋养了他们的气质。由于目前在中小学音体美都成了边缘学科,学生审美能力令人堪忧,夏昆老师则用艺术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知世界的美好,培育学生的美好人性、美好的人品。夏昆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感佩万千:“美盲比文盲吏可怕!”是啊,特别是当下,以丑为美、病态的审美,低劣的抖音、快手以及长短视频在微信里泛滥成灾,多少人能具备选择欣赏的能力?审美观即是是非观,我们的孩子如果连审美能力都没有,长此以往,我们将会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夏昆老师说,艺术在一个没有信仰的世界是最高的信仰,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去发现美、珍爱美、创造美。
夏昆老师的电影课、诗词鉴赏课让许多师生都讨厌的语文课生机勃勃,和谐的旋律、优美的诗文、饱满的激情、理性的思考如一泓清泉在他的语文课中缓缓流淌。夏昆老师是首届中国诗词大会擂主,他热爱诗词、热爱音乐、热爱电影、热爱语文,近年他出了许多好书,有《中国最美的语文》、《率性教书》、《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走进宋词的凉夜》、《教室里的电影院》、《吃透古诗文》等,这些文字温润明澈,清朗率真,一个个诗词故事、电影故事他娓娓道来,真是一卷在手,如沐春风。
夏昆老师对教育有着很独特的见解,他说,教育是为了让生命更美好,而戗害生命的教育越来越嚣张,我们要做的是有良知的教育,要让孩子们不仅会学知识,更要有人品,懂得对人类的悲悯,而不是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当今的教育没有这些。我们不能屈从于某种力量,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我们要通过改变我们自己的教室从而改变学生。夏昆老师在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教育实践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不是一次讲座可以陈述的。为了更好的教育,为了一个个美好的生命成长的个体,我们当如夏昆老师他们那样,不遗余力去努力追求。
袁利洁银海学校 - 7/18/2020 1:09:57 PM
6月很多讲座因为期末种种缘故,要么错过了,要么没听完,听完的几场讲座里,比较有感想的是讲哲学革命、笛卡尔的那一场。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推导过程:
我能产生比我自己更完满的观念→这个观念不可能是我自己产生的,因为完满的东西不可能产生于不完满→那它怎么来的?一个比我更完满的东西(上帝)放进来的→因此,上帝存在
质疑:
1.如何确定自己产生的观念,比自己更完满?依照笛卡尔的“完满的东西产生于比他更完满的东西”的理念,自我、完满观念、上帝排序为:自我(二维)<完满观念(三维)<上帝(四维),自我应当是没有能力去证明观念是否完满的。笛卡尔以为的完满只是不完满的否命题,而不是真正的完满。
2.在观念中存在与上帝“存在”,这里的两个“存在”范围不一样。观念中完满的东西,现实世界中不一定完满。
3.如果一定要这样推导,或许将“上帝”换为“心”,对无神论者来说更能接受。王明心学中的“心”,无善恶、好坏之分,是完满的存在。真正有善恶、好坏之分的是我们的念头。
4.很久以前我对阳明心学有一点很不理解(现在好像也还是不理解……)——既然“心”是没有好坏之分的,那为什么由它产生的观念会有好坏之分呢?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这样解释:“心”是像笛卡尔口中的“上帝”一样完满的存在,所有的观念只是“心”的部分折射。“心”产生了念头,但观念的好或坏不是由“心”去判断的,与“心”无关。
周永峰 - 7/18/2020 1:47:19 PM
哲学家的生存之道
——听张博士的哲学课
听了张博士的哲学课,让我有了一次接近哲学的可能。我对哲学一向认为高冷,不容易靠近,但张博士的哲学课打开了一扇明亮天好。外面的风是和煦的。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开设数学和自然哲学,大量吸收古希腊“异教”思想,还发明了望远镜、显微镜等,这是科学结晶,更是哲学家探索,科学家、哲学家界限很是模糊的。
哲学家的研究需要贵族的支持,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生动的画面:哲学家架起望远镜,而贵族猫眼望苍穹,哲学家那谦卑的神情,仿佛促成一个定单的推销员,热切地期待。
而神学与哲学有着重要的关系,正如张博士所言,科学革命之前的基督哲学,靠创造和分析概念解释世界,理性是信仰的奴仆,轻视经验和实验。
其他科学的确实性都来源于人的理性,这是会犯错的,而神学的确实性则来源于上帝的光照,这是不会犯错的,神学的目的在于永恒的幸福,是一切其他科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神学高于其他科学。
我的理解是,神学是源泉。
关于笛卡尔的传奇人生不得不敬佩,他的沉思,“我思故我在”的人生追问从未停止,但如果从神学的角度来观照,也有可能是上帝在另一个空间的“捉弄”,上帝让我认识数字,是科学的,也是哲学的,但归根到底是“神学”,是上帝给我们世人设定一个生命情境,不是吗?
胥江 - 7/18/2020 2:05:01 PM
和夏昆老师成为微信好友已经两年多了。第一次在李勇兄做的问对的创变者大会上认识的夏昆老师,听他创作的诗歌,真是让人陶醉。这次很高兴樊阳老师能邀请夏昆老师给我们讲《窗户前的守望者》,我一直在想小学应该怎样上诗词课,让孩子体会到艺术的价值,夏老师让我一下打开了世界,我随之将他的方式说给了我们的同事并引起了共鸣,希望我们都一点点改变起来。
刘显 - 7/18/2020 2:58:09 PM
一
在某些时候,我会去想,教室里是否真的只能允许对成绩有益的事物存在。如果一件事于学习成绩完全无益,是否就没有了进行的必要。夏昆老师的探索,是对这个问题的无声反驳。无论是音乐鉴赏,还是电影课,当这些不被高考所欢迎的课程在高中教室里熠熠生辉时,我仿佛看到了教育更美的样子。
二
音乐赏析和电影鉴赏,本质上是做“美育”,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美”这个问题。这样的思考,往往和世俗无关,也不涉及“物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精神的海洋里畅游,其体验,往往是许多课都给不了的。
liuyong - 7/18/2020 3:41:05 PM
三言两拍讲座反馈
之前就很期待樊老师在讲座中能讲到《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果然讲到了,而且视角很不一样。樊老师也从故事的不合理地方入手,为何蒋兴哥没有当面怒斥七巧的情人,为何回家之后没有直接发作。不过樊老师依然从蒋兴哥重情的角度解释了这些不合理。反观自己的解释,出于一种对爱情的悲观,而将蒋兴哥邪恶化,似乎能解释为何没有当面怒斥七巧的情人,但后边一个问题按照这个思路却无法解释。
陈晨 - 7/18/2020 3:50:38 PM
夏坤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三节课给了我很多启示。
先说音乐欣赏课。和夏老师一样,我也是音乐,尤其是音乐剧的狂热爱好者,也曾经有在二课堂开设音乐剧欣赏课的冲动。然而开始设计课程时,就会遇到种种困难——音乐剧知识的普及深度,德奥还是百老汇剧目的选择,乃至课程的考核机制都是及其困难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剧,而并非是我个人喜好的单项传输,其实操作非常困难,所以一直没有付诸于实践。夏老师的讲座中,他提到了音乐对学生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传递,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收获成功时也是甜蜜的。夏老师在课程设置时采用的是单曲的整合,也许和阅读一样,音乐的普及也是由曲段到篇章会更易于学生的接受。
电影欣赏课的影评机制和诗歌鉴赏课的评价机制很像,都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去谈对电影情节或诗作的理解,在转变为文字的过程中,其实做到了知识本位向需求本位的变化,学生也在其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文应用技能,为进一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夏老师用他的光和热照亮着孩子们成长的梦。很荣幸在这场讲座里认识了夏老师,让我认识了一位对教育怀有赤诚之心的窗户前的守望者。
tzsxwyl - 7/19/2020 12:06:42 AM
“静静地坐着,我的心,让世界自己寻路,向你走来。”泰戈尔的这句诗,诠释的就是洪老师不忘初心、执着于麦芽公益事业的样子!如今当很多人远离乡村、去都市逐梦,还有几人能倾尽全部的热情、心力与智慧去推广乡村的阅读呢?
洪老师的分享讲座,刷新了我对阅读的理解和认知。阅读哪里只是阅读书本,还可以有电影、电视等更广的范畴;阅读哪里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获得启迪,阅读的本质是拥有了多少个自己的想法,阅读是一种能力,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联系的能力,由此。终于领会了麦芽公益“用生命影响生命”这一理念的内涵。
在当今我们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今天,洪老师的阅读教育理念无疑是一股清流,去模式化、去功利化、还阅读回归滋养心灵的本质。洪老师的主题阅读和开展的相关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意无限,教育的情怀可敬可叹!
叶娉婷 - 7/19/2020 12:07:45 AM
讲座反馈:听毛老师的讲座是在教室里,我正在上晚自习,可谓一心三用——一边听讲座,一边上自习,一边还批改作业。呀!要是被校长看到,准说我:不务正业!
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是在参加行读课程过程中,亲身体验的。感叹当年所学地理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现在一切还得重学。毛老师讲解“地理大发现”,通俗易懂,特别是3G的归纳,既形象又生动,还容易记忆。在讲座中,我第一次直观的了解了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意义,新航线的开辟,促进了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现。行读课程的设计离不开地理知识,所以以后还得多多学习。
云南昆明和志茹 - 7/19/2020 1:36:36 AM
【讲座反馈】学习了樊阳“三言二拍”的讲座,明白了自己还处在浅层阅读上。
向来认为“三言二拍”的故事就是民间故事,民间传闻,经过说书人的加工,故意在情节叙述上多用矛盾、悬念来吸引人。在主旨上以宣扬封建礼教为主。受樊老师“大团圆结局背后的复杂人性”的启发,认识到:1.读小说,要有群读比较的意识,在联系中思考他们的异同,会让理解更深刻一些。如:三言中大都是大团圆的结局,但也许是为了迎合读者,也许是有助于说教。不像莎士比亚的悲喜剧那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三言二拍里的故事更像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故事结局在意料之中,符合观众预期;说教痕迹明显且生硬,但浅显易懂,虽不触及灵魂,却也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2.小说是对社会生活、世俗民情的反应,阅读中对这些地方的注意,对人物的认识,也起到类似“知人论世”的作用,也就是所说的古典小说在情节中塑造人物的特点。虽然小说主旨浅显,但是对人物的刻画,对人性的揭示却是满足和教化了观众,引入入胜
刘亚 - 7/19/2020 5:37:23 AM
六月的讲座既丰富又精彩。、
夏昆老师带来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了宽广博大的语文世界。
虽然学界关于语文性质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各种语文流派也是纷纷攘攘,自成主张。有的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立足于语言文字,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有的认为语文是生活的外延,除了语言和文学本身之外,艺术、审美、哲学、文化、历史,皆可入语文。作为一线老师,说实话,也很难分清孰是孰非,只能说各有道理,广泛吸取。
无疑,夏昆老师的语文课是不一样的语文课,是饶有兴趣的语文课,是能够带个人启迪的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充分体现了夏昆老师的生活和教育视野,只有读书广泛、兴趣广泛的老师才能教育得了啊!
樊阳老师的讲座从文学出发,一路途径历史、地理、文化、哲学、民俗,不胜枚举,丰富多彩。多年的讲坛积累,让他具有与众不同的教育追求和教育能力。
希望在讲坛遇到更多的优秀老师,向大家学习!
陕西邹高峰 - 7/19/2020 5:48:50 AM
听了六月份的几场讲座,不禁感慨:教育本来就应该如此!可惜现如今的教育已经陷入了全民应试、全民焦虑之中,越是竞争激烈的大城市越是如此。大家都认为教育有问题,大家又都争着本向这有问题的教育中心、高考名校,大家都想改变现状,大家又都不愿自己先改变教育。每个人都想享受现成的教育成果,每个人都不想做先行者。剧场效应如此循环上演,说到底,都是利益惹的祸。
还好,还有讲坛以及各地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师在践行真正育人的教育,希望这样的星火终有燎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