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黄佳凤(正式) - 5/4/2022 8:26:19 PM
宋襄公的仁义之梦
宋襄公应该是把齐桓公当做自己的榜样的,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齐桓公的仁义之举让国力并不强盛的宋襄公也做了一些仁义之举,并且把仁义深植自己的内心。但是,没有实力保证的仁义是脆弱的,宋襄公的仁义是脆弱的,没有实力的保障,他的“霸主”理想被攻克,春秋战国时期小国的生存之道是艰辛的,墙头草式的左右摇摆不是长久之计,与实力不符的仁义之梦也是不切实际。
郭晓云 - 5/5/2022 6:20:56 AM
四月读许纪霖老师的《脉动中国》和许倬云老师的《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两本书对读并不是刻意为之的,一个是上班期间的零碎阅读,一个是回到家后的床头阅读,巧合的是都是许老师,还都是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另一本多了一个中西的比较,读起来就更有意思了!两本书都属于入门级,尤其是《脉动中国》,这本书是许老师在得到课程的文字稿,课程没有听过,冲许老师大名,冲《脉动中国》这四个字,买了这本书,书一到就立刻拆开看了,因为都是抽空看,直到现在半个月过去了,书也只看了三分之一,总体感觉内容比较浅,都是泛泛而谈,毕竟是一个课程讲稿,有时间限制,比较适合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感兴趣的初级入门者,高中生也可以读,另一本《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相对深一些,要求阅读者要有基本的中外历史知识架构,书不厚16万字,却对比了中西几万年的历史发展路径,且不管观点如何,至少给了读者一个清晰的中西历史的时间轴。这两本书读完后可以再读读杨照、易中天和张宏杰的中国史,另外还有施展的《枢纽》,这样了解就会更深入和全面
周永峰 - 5/5/2022 7:55:28 AM
读《君子的春秋》
本书35页,读到燕国召公奭的封国,在周朝开国时,召公位居三公,曾与周公分陕而治。“陕西由召公治理,陕西由周公治理”。这是不对的,应该是以陕原为界(今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源),唐代有人作铭于上,谓“周召分陕所立界石”。考验其字,属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所勒。
shasha000 - 5/5/2022 8:18:54 PM
再读《君子的春秋》,只读了秦穆公这一部分。秦穆公和其他春秋霸主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秦穆公的霸业只在秦国国内,同时期的齐桓公已经问鼎中原。,而他只能偏居一隅。在孔子眼里,春秋国君,唯秦穆公最好,可以排第一。在秦国历史上,秦穆公是一个关键人物,奠定了秦国争霸天下的基础。
开始,秦穆公也想图谋中原,但因为两次被晋军击败,于是不得不向西发展,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势力,开辟国土千余里,称霸于西戎,让秦国背后无忧。秦穆公此举非常符合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即尊王攘夷。
本月二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度觉得,蛤蟆先生就是我,为什么我失去了自信的能力?为什么不能快乐?原生家庭的原因?还是其他?在书中,似乎能够探索出答案。有人评价这本书是:一本自我觉醒之书,挺贴切。
还读了《消失的十三阶台阶》,日本悬疑小说。
温和玲 - 5/5/2022 8:25:54 PM
“上天欲使其灭亡,必使其疯狂”“历史就是在圈”读《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开头交代了退的背景和原因,一是晋候、秦伯围郑,因其无礼于晋。二是说郑国有二心,就是不臣之心。接着在这样的背景下烛之武出场,从国家危险,烛之武出现到郑伯的劝说,都可以看出垂垂老矣的烛之武,却能够深明大义,以国为先。在伏笔照应中,面对国家的艰难形势,烛之武的大义和大德形象已经初步确立。
详细的内容就看烛之武的说服艺术。一是通过亡郑损秦,二是亡郑利晋,三是存郑利秦,四是离间秦晋。这四步骤组织严密,生动活泼,详细的呈现了烛之武的劝说艺术。这种说话艺术,有喻之于情,动之于情,晓之于理。通过分析这些语言艺术,感受到了左传的叙事魅力。
郭冬梅2021 - 5/6/2022 12:33:13 AM
这个月阅读的是阮清越著作的《同情者》,西贡撤离后的越南难民的身份或许让他更为清晰的审视东西方文化。
“虚无主义绝望的“无信仰状况”。把世界击成碎片是虚无主义的目标,人这样的劲风中感觉自己毫无价值,像活在狭窄的山崖上,一边是庞大的机器世界,一边则是缺乏现实性的个人沉浸。雅斯贝斯提出,在这种状况下人面临的唯一任务便是面对虚无,在虚无面前自承风险地寻找真实的道路,在世界中扮演一个主动角色,哪怕目标不可实现,哪怕生活中几乎总是感到价值缺失,哪怕一个幻灭接着一个幻灭,但也必须尽可能找到自己的道路指示。”
魔幻的上海,让每个人看的切肤的痛,这个月已过去,留给上海人又何止上海人,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人祸大于天灾。
王一涵 - 5/6/2022 5:03:27 AM
最近都在读和教学有关的书。正在看《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因为自己没有公立学校的教学经验,对于课程标准等没有清晰的落地的理解。看完这本书以后,有如下反思:1.课堂怎样激发阅读兴趣?怎样激发学生课下还想读书的兴趣?
2.从文体出发,确定教学方向,再找单篇文本的独特价值。
3.各种阅读方法务必重视,要具体展示地去教学生。
邱华辰 - 5/6/2022 6:14:57 AM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主要是儒雅的,而《左传》中补充了孔子勇武的形象,使我们对孔子的形象有了更完整的把握。在《齐鲁夹谷之会》中鲁定公和齐景公在夹谷相会讲和。齐国犁弥评价孔子“知礼而无勇”,设计让莱人武力劫持鲁定公,以便谋求利益。没想到孔子一边带着鲁定公退会,一边指挥士兵拿起武器奋力反击,并痛斥齐国丧失道义,丢弃礼仪,迫使齐景公撤下莱人。这一回充分体现了孔子儒雅之外勇武的形象。在《君子的春秋》中,这一回的内容是忠实于《左传》的,而且前因后果交代得更加清晰,对于古文不容易理解的细节也作了比较清楚的交代。书中交代了夹谷会盟是孔子在鲁国担任大司寇以后,而且会盟之后孔子立了功,得到鲁君和鲁国最大家族季氏的尊重,于是孔子开始了“堕三都”的改革。这样原本在《左传》中单一的事件到了《君子的春秋》里就变成了前因后果非常清楚的事件,可读性很强。
李亦然 - 5/6/2022 6:19:33 AM
很抱歉目前只懂了两章......本月在上海,除了教学工作以外,就是感忧时事,每次打开《君子的春秋》都感觉看不下去,似乎我现在更倾向于去读近现代史(从中观照当下问题的源流)以及我平时涉猎就比较多,读起来比较轻松的外国文学......读完了另外三本书,分别是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博尔赫斯的《最后的谈话1》,以及阎连科的《她们》。其中我最喜欢《1948》,是非常动人、有血有泪的文学史,写法有点像《万历十五年》,把建国前知识分子的选择和窘境都写透了,读完令人叹息。
李廷梅316 - 5/7/2022 8:33:07 AM
读《君子的春秋》被10位君子的在动荡不安的,诸侯纷争的时代,能成为“君子”而感动,甚至热泪盈眶。
今年,尤其是上海经历了如此严重的疫情,各种人祸频出,不仅想:我们这个年代的“君子”呢?
冷海鹰 - 5/7/2022 6:56:28 PM
近来阅读,多变成了功利性阅读。上个月重新阅读了《左传》的部分篇目,没有再把整本继续读下去。
这个月书读得有点杂,最近文学类的阅读有点少。这个月读了《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我在本书里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三种类型中找到了自己的问题。书中说,解决问题有三种类型:第一,追求理想型;第二,防范潜在型;第三,恢复原状型,其中说的是解决问题的上中下的三种策略,非常有道理。我读了之后很有感受,为什么做事常常用力过猛,那是因为我一直采用追求理想型的思维做事。这大约会累人也会累己。
阅读,让我从蝇营狗苟的生活中抬头喘口气,抬眼望一下窗外,整个春天都过去了。
钟金英 - 5/8/2022 4:33:42 AM
《君子的春秋》这本书是我本月的床头书,十个人的人生浓缩了几百年的时空。春秋年代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激情、百家争鸣的时代。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思索,何为君子?
君子可以是为国为民的君王,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的百姓,奉献给了国家。心中有子民,胸怀天下是君子。
君子可以修心修德,不管历经生活如何的磨难,依旧对生活充满热爱。追求高尚品德是君子。
君子血液从春秋起流淌在我们的身体中,君子的基因刻在我们的骨子里。
这才是细读历史,以史为鉴的意义。
刘倩亲近母语 - 5/8/2022 4:24:46 PM
周二的中段读书会,中国历史,春秋战国的第一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春秋的贵族之战,孩子们的发言非常精彩。
先出示宋襄公的案例:
*我觉得他错过了机会,但是呢,他不想不公平的胜利
*我觉得宋襄公这样不值得,太傻了,打仗讲什么礼仪
*我也觉得宋襄公有点傻,他有点认死理,但是呢,他有一半是对的,打仗要讲公平
*我觉得宋襄公很对,他讲礼,比武的时候,两个人开始之前都要握手鞠躬的,
*我觉得宋襄公死得值得,因为虽然死了,但是他学到了礼仪,他尊重对手
*我觉得是孔子害死了宋襄公。(下面有同学补充“孔子和宋襄公不是一个年代的“)
孔子不是讲礼乐吗?
宋襄公讲武德,他的对手不讲武德怎么办?
不是应该兵不厌诈吗?
礼乐真是害死人啊,害君子不害小人。
*我觉得宋襄公是想替代齐桓公做霸主,所以他想让其他诸侯服他,所以他要讲仁义。
Jenny:忍不住感概,所有的同学,觉得宋襄公傻的不少,认同他的,也基本都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的,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有用”,宋襄公想让其他人服他,想当霸主,想学礼仪……
没有一个人提到,因为这件事情是正确的,所以我要做.
胥江 - 5/9/2022 7:49:23 PM
特别喜欢一句话“神话是历史的开始”。迎宾送别、祭祀盟会、节庆仪典,甚至打仗时的排兵布阵都要依“礼”,中华5000年中“礼”一直蕴藏期中。《君子的春秋》描写的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一个群星璀璨的大时代,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我们不能总是从书本上、历史典故上、文字上告诉别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更应该从自己的,每一个中国人的行为、言谈举止中去展示“礼”,内化到我们的骨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