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共同体2022年4月《左传》或《君子的春秋》读书反馈
刘尧 - 4/24/2022 8:04:22 PM
发在这里哦!
刘亚 - 4/25/2022 1:33:45 AM
暂时看了另外一部和行读有本质相同之处的一本书籍《失落的卫星》,分享如下。
读这本书的起因是为了完成一项重要任务。读这本书之前,对旅行文学毫无概念,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个文学类别,对青年作家也毫无认知,所以对这位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完全没听说过。
当初选定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见钟情的好奇。书单里不乏名家名作,各种文学教育哲学著作也很多,这本书似乎因为它的不知名和不入流的类别题材而受到冷落。但它恰恰是我一眼相中的相亲对象。虽然我从没去过中亚,也没有读过或看过有关中亚的书籍或电影,但是那个地域所散发的神秘感一直以来就强烈地吸引着我。这究竟是怎样一块广袤的土地,这里的人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生活?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
作者只身深入中亚腹地,近十年时间,几入几出,足迹遍布吉尔吉斯斯坦深邃高远的天山,塔吉克斯坦渺无人烟的帕米尔高原,乌兹别克斯坦几近消失的咸海,哈萨克斯坦充满核辐射的沙漠,只剩那个封闭的土库曼斯坦无法进入。作者并非职位猎奇,他笔下呈现的不是风景,而是人生。因此这本书绝不是旅游攻略,而是一片宗教与民族交织在一起的几乎被现代化遗忘的土地上,错杂的历史、复杂的现实和迷蒙的未来。所以你就明白,本书书名《失落的卫星》的由来。
这本书告诉你,真正的旅行是什么,不是放松,是受罪,不是逃避现实,是面对更真实的生活。
为什么说这本书和行读有关呢?因为作者的旅行是站在人文的基础上的观察和思考,阅读和行走。我已经推荐给我的学生了,希望他们高三毕业之后也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真正把行走和阅读结合起来。
雾锁清秋 - 4/26/2022 6:47:49 PM
感觉我最近的读书和题目没什么关系,《君子的春秋》拿到后很快就读完了。特别感谢这本书,在我整理“何以中国”文物展时给了大量的资料。虽然我真正读的书与本次题目没关系,但是本着实际情况出发,我还是讲讲我颇有感触的一本书吧《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本书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讲了关于心理健康的话题。在我的认知里,我觉得我们中国人不太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直到现在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才被稍稍关注,但是关注度和科学手段仍然不够。很多学校都被要求必须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有多少所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是真正有专业人员的呢?有多少所是在正常运转的呢?恐怕大多数都是不得不被动的摆设而已。可能大城市的好学校是可以的,但我们这种三四线城市的城区都很难更别提乡下了。
也恰恰是我刚刚打开《蛤蟆先生去 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时,我的一个小学教师朋友向我求助,她上初一的女儿因为焦虑休学在家,该怎么办?我立刻推荐了这本书。心里健康问题不仅仅是病人本身的问题,一定是来自长期的外在压力与内在积累造成的,那么如何对待外在压力,消化内在积累就成了关键。这需要学习,需要有正确的方法,但是没有人关注并教育孩子们该如何去做。我们从小就在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下生活的,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对待这种权威。父母和老师也把这种权威当成理所应当,没有人试图去学习一下如何科学的当父母和老师,我们关心孩子的温饱学习生活未来能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却没太关注心理健康,导致孩子们在只知道利益不具备温度。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难道不是我们家长、老师和社会一起合力造成的结果吗?
疫情之下,我常常听到关于执行疫情政策如何坚决的案例,也常常听到某某挨了领导的狠批,这都折射出人情的冰冷缺乏温度。我们如今培养的孩子在未来也会成为这样的人,想想太可怕了。
说得有些语无伦次,但是我却实实在在的感受着世间变得越来越冷漠的现实,这正是一种病态,是什么造成这种病态?以我的知识和身份永远也得不到答案,但是我愿意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我愿意让我所能感染到的人是有温度的人,所以我选择读这本书,也推荐给喜欢读书的人。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 4/27/2022 9:26:01 AM
从《左传》里所看到的卜筮
有大量的卜卦。且卜是用龟甲,筮是用筮草。在春秋战国时代,卜筮、观星象是贵族、朝廷的日常动作。
从《左传》里看到的女性
美丽的庄姜、息妫、孔父妻、莒女。但是美丽往往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幸,命运也不由自己安排。姐妹往往也作为陪嫁品,命运也是不自主的。
明智的邓曼。作为楚武王的夫人,楚武王很尊重她的意见。
狠毒狡诈的骊姬。
罗慧萍 - 4/27/2022 9:28:43 PM
本来这个月读了《君子的春秋》笔记也是这本书,但是“上海疫情”让我很堵,真想一吐为快,更想说说曾读过的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吧。1961年4月11日,以色列政府对希特勒的忠实执行者艾希曼的审判在耶路撒冷进行,艾希曼最终被判处绞刑。庭审时艾希曼说他没有罪,他只是执行命令。阿伦特以《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恶”概念。汉娜·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权主义统治者本身的“极端之恶”,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其中第二种比第一种有过之而不无及。一般认为,对于显而易见的恶行却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的行为,就是平庸之恶。概括说就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在这次上海疫情中,这种恶数不胜数!因为封控管制,上级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清零,太多的社区组织、医院等即使面临重症、濒临死亡、断粮断菜断生活用品,一概阻断了援救之路,导致了无法得到救治死亡的案例数不胜数!有的甚至因为没有拿到核酸检测结果而死在急诊室门口;有的无法得到救诊忍无可忍跳楼自尽;一个快递小哥车祸因叫不到120鲜血流尽消失了年轻生命!八九十岁身患多种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被强行拉到方舱………这些可以说是惨无人道的现代悲剧发生在国际大都市,经济、文明、对外开放首位的大上海,让人匪夷所思!所有导致这些悲剧的人都在执行上级的命令,这些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犯,说他们没有良知好像也不全对,因为上级的命令使他们在行使这些种种“恶”时毫不知觉,他们还理直气壮地认为是在“严格认真地工作”,有的人恐怕最后还是“抗疫英雄”。在《平庸之恶》中,这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是独裁集权专制统治者长期驯化的恶果。恶有诸多种表现形式,相对于有邪恶动机和主观故意的恶,平庸之恶更“理直气壮”。这是个人因无主见、盲从而导致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损害,是一种因麻木、冷漠而导致的无明显作恶动机的恶。与其他的恶相比,平庸之恶个人无思想之恶,往往隐匿于群体性之中,是一种会造成较大甚至巨大损害的恶。汉娜·阿伦特认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的盲目服从行为是导致极权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艾希曼案例的剖析中,阿伦特发现,其无意识的服从行为主要是由于不思所导致的,这种不思是现代社会人们缺乏对自己意识、行为判断的主要原因。而在我们当下,又有谁敢有不同于“上”的见解,对不同意见,连“妄议”这种龌龊的语言都想得出来的人,还指望个人敢有不同思想?在这样思想严控,说一不二的况境下,“枪口抬高一厘米”即是犯罪,哪怕面对脆弱的生命。悲之痛之,上海!又岂止上海!
陈嫚云 - 4/27/2022 10:32:02 PM
首先是把《君子的春秋》读完了,十位君子中齐桓公的故事读起来觉得最为荡气回肠,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君子以修行内在的“仁”而不断追求着人性的优雅。他为了安定天下,改革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虽然称霸诸侯,但依然遵守礼仪,以让天下人安居乐业为己任,在齐国的努力下,中原地区享受到一段难得的和平时光。然后在复习《一个人的朝圣》,越读越害怕,主人公哈罗德在探望友人的漫长旅程中对自己的痛苦过往进行审视剖析,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再肯定。读着的时候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历程,不断感受着自己的痛苦,那么我的救赎会从哪里开始呢?
hongyvqiu - 4/28/2022 7:23:42 AM
本月读的书少,有一本《走出院子的母鸡》印象挺深。

一只饲养鸡——叶芽,拒绝做笼子里的生殖机器,它拒绝生蛋。逐渐地减少了自己的食欲,不吃东西,连几天不下蛋,它想离开这个笼子,到院子里去,像家鸡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可以抓蚯蚓当点心,可以睡在牲口厩里。

可是缺少饮食的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只病鸡。由于多天不产蛋,又“病恹恹”的,主人将它和病鸡一同丢到了院子外的坑中。不想,这里却是黄鼠狼觅食的好地方,在绿头鸭的帮助下,它逃出了黄鼠狼的第一次袭击。并在绿头鸭的帮助下,回到了院子。

然而,院子里的家禽们,并不承认它的地位。它们拒绝接纳它。虽然在公鸡(老大)的恩准下,它可以在厩里过上一晚,然而,这和它想在院子里生活下去的目标实在差得太远了。可是它无可奈何。它不再是蛋鸡,也加入不了家鸡的行列。它成了一个在野外游荡的浪子。

绿头鸭也不是院子里的家禽,它是“外来客”。外来客恋爱了,和一只白鸭,它们经常在外面过夜,不回院子,可是叶芽也没有碰上它们。直到有一天,叶芽发现了一个蛋,一个洁白的蛋,无法抑制的母爱,让它决定留在这里,把蛋孵出来。绿头鸭这里出现了,不过只有它一个,白鸭不见了。它每天为叶芽带来食物,只是常在晚上“发疯”,拍打翅膀,乱叫乱跳。叶芽不明白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在蛋即将孵出来的前一个晚上,黄鼠狼袭击了绿头鸭,叶芽无力地看着它丧生,它痛恨自己的软弱,却不知如何是好。蛋孵出来了,和绿头鸭一模一样。叶芽终于明白了绿头鸭的行为。只是这一切都太晚了。

叶芽并没有打算把绿头鸭带回院子里去。尽管绿头鸭在那里做过“外来客”,鸭家族也欢迎小绿头鸭的加入,不过叶芽还是决定在野外带大这个孩子。它们经常变换住处,为了避开黄鼠狼。在一次不可避免的冲突中,叶芽啄瞎了黄鼠狼的一只眼,它终于敢于面对这只“恶魔”,保护了孩子。

小绿头鸭一天天长大,黄鼠狼比以前更阴险。叶芽不得不同意让小绿头鸭到院子里去,可是,主人居然用绳子绑住了它,主人想要做什么?叶芽要怎么才能救出它的孩子?在主人刚解开小绿头鸭绳子的时候,叶芽袭击了主人,它再一次救了小绿头鸭。只是小绿头鸭已经不再满足呆在地上的窝里,它已经会飞翔了,它习惯呆在天空和池塘。

冬季要到了,远方飞来了一大群的绿头鸭。这唤起了小绿头鸭内心的呼唤,它渴望加入它们,不论遭到什么样的拒绝,它都不放弃。而这些远道而来的绿头鸭群,成了黄鼠狼的最佳美餐。它纠集同党,猎食绿头鸭们。

最后,小绿头鸭加入了鸭群,并成为了它们的守护鸭。而叶芽越来越老了,没想到的是,黄鼠狼也当了妈妈。冬天到了,黄鼠狼群散了,食物越来越少,黄鼠狼把眼光放到了原先一直嫌弃的叶芽身上。

叶芽意外地发现了黄鼠狼的崽子们,原本可以用这些小崽子做筹码的叶芽,放弃了。它甚至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送进了黄鼠狼的嘴里,在那一刻,它只有解脱的轻松。
王凤琼 - 4/28/2022 7:40:52 AM
还在看樊老师的书,以前对西方部分不是很能看进去,现在看了才明白为何西方的很多画都是女子与天使或力士,要是之前懂的话,从孩子小时就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真的是要多读书。
韦春玫 - 4/29/2022 2:42:31 AM
在读到关于宋襄公的评价:“迂阔而悲凉地坚守着崩溃中的礼义,至死不悔”时,忽然就想到张亦辰老师在四书五经的讲座提到的“慎独”一词。《礼记 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作为一种修养方法,慎独就是强调在独处时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它是后世封建士大夫的道德的至高道德标准。这在宋襄公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与楚成王及诸侯在盂结盟,不听目夷的劝告,不带兵车,是讲诚信;与楚兵在泓水大战,不半渡而击,是讲礼义。泓水之战失败后,国人纷纷指责宋襄公不会打仗,葬送了军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宋襄公又不失为一个君子,因为在那个礼义逐渐崩塌、人性底线逐步被突破的社会,他一直坚持礼义,一直按照道德要求自己,最终完成了人格的升华。
山西乔彦华 - 4/29/2022 3:43:56 AM
这个月因为疫情蔓延,3月份网上购书还困在快递仓库里,所以继续阅读《论语》第二本书。以前读书仅仅是为获得知识或看故事,现在会独立思考,尤其是仔细玩味文言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慢慢地让自己的思想、身心与书中内容同频,享受静谧的时光,很美妙的感受。
期待快递解封,期待疫情结束,期待五月更美好!
陆羽琴 - 4/29/2022 4:13:01 AM
说起关于《春秋》和《左传》的书,最近看到刘勋的一套《春秋左传精读》,作者本人其实也不是学界的专业研究者,所以论缜密程度,肯定无法和专业人士相比,很多时候会出错,但是整体做得很用心,整理、编排和注解还蛮详尽、细致的,因为是怀着“普通读者写给普通读者”的目的,所以整体对大众读者也很友好,也补充了一些比较新的考古资料之类,当作参考还蛮好的。尤其最后一册是配套的地图集,感觉也可以作为辅助资料使用。
张越 - 4/29/2022 5:13:23 AM
因为手边没有合适《左转》的入门书籍,觉得还没下定信心去读,先读《论语》对林语堂的一段话印象很深:“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 由此看来,最为耐人深思之特点是在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其方法为一伦理性之方法,与法家以讲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道截然不同。孔子的学说也是断然肯定的,要求人对人类与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所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此点与道家的适世、玩世又大有不同。”现在觉得这段话让我从新思考,让我觉得政治伦理之类的概念都不太明晰,但是也发现了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思考点去读熟悉又陌生的经典,还有就是觉得论语中不是我之前理解的那么浅薄,然后想理解透彻觉得还是很难,这些原典读的时候有点难,但也是先秦文学魅力。继续努力
顾颖群 - 4/29/2022 6:18:51 AM
月初读完了《失败者的春秋》,终于可以回答书名中的“失败者”到底是指谁——失败者是贵族,也就是《君子的春秋》中的“君子”。作者提出,正是因为春秋时期,贵族阶级的特权受到冲击,实力下降,贵族风度才得到特别的重视。这话也不无道理。
但是,如果因此把春秋总结为“失败者的春秋”,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毕竟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最终在社会发展、斗争中成为失败者。分封制度和贵族统治,在春秋时期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没有特别多新的感想,总体感觉这本书并没有太大深度,但是又大量地引经据典,语言风格也不太统一。其中一些故事和视角可以作为阅读和学习《左传》的调味佐料。
邬蒙 - 4/29/2022 7:00:51 AM
第一遍看《君子的春秋》,读的是一个个的生动故事,再看的时候,就在想到底什么是君子?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好像不应该只停留在个人道德层面看君子,比如郑庄公,对弟弟追杀不止,对母亲冷酷打击,但他撕碎了僵化的旧秩序,这时君子之风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屈于困境的精神,不被权威压制的勇气,正如作者所言,他用一种高明的手腕,挑战了原本天经地义的道德与秩序!
洪健天 - 4/29/2022 7:35:42 PM
左传里的人物是大时代里一个个具体的形象,通过故事表现出来。当下,疫情犹如时代的车轮碾过每个人,现实中每个人是具体的,有生气的,我们也需要把这样的生气洋溢出来,记录时代
刘显 - 4/29/2022 11:03:15 PM

    上学的时候,喜欢曹刿。如今,却为宋襄公不值。某些时候,历史会淘汰一些不合时宜的人和事,但被淘汰的,却不一定是卑下与罪恶的,反之,那些可以书写历史的胜利者,即使再怎么伪饰,也无法掩盖他们的无耻和不堪。
      二
    《君子的春秋》是一本有趣的书,但依旧有“以审美模糊是非”的嫌疑。这似乎许多写历史的作家的通病,真叫人疑惑。
溧阳董玉娟 - 4/30/2022 2:29:38 AM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所说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这大概是古人走出了蒙昧、野蛮时代后对人生价值的幡然醒悟,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考、把握和追求,道出了人生追求的恒久价值,抵达了过去绝大多数人都很难抵达的有关人生价值的哲思层面。
叶娉婷 - 4/30/2022 6:06:37 AM
读书笔记:这个月又因为事多,阅读内容比较少,简单说点吧!主要阅读了齐桓公一章,最大的困难还是对各个诸侯国记不住。但是阅读之后对教学有很大帮助。这学期高一必修下有《齐桓晋文之事》《烛之武退秦师》两篇文章,阅读之后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尊王攘夷”的具体内容加深印象了。
刘瑜 - 4/30/2022 6:15:37 AM
继《君子的春秋》后又读了《诸神的踪迹》和《战国的星空》,应该说对这段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总觉得自己读过的书,记住的内容很有限,也缺乏深入地思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先天的结构,还是后天没发育好……所以,我现在是几套类似的书一起读,加深印象。这三本结合《行读中西的人文课》,《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还有就是现在正在读的《边走边看的中国史》(后两套是给小学生的,我看着也挺好)。《边走边看的中国史》和我们的人文行走很接近,一边讲历史故事一边介绍古迹。作者薛舟,带着自己的孩子用十年时间自驾游历全国31省,参观近千家博物馆、纪念馆及名各类历史文化遗址,以实地踏访和阅读历史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了这套书。读来也是很有意义的。疫情期间读这样的书是很矛盾的,想走遍历史古迹,却连家门都出不了。现在觉得,吃啊,穿啊,房子啊,车啊,都什么也不是,攒点钱等疫情过后,到处走走吧。曾经的我其实还蛮虚荣的,现在,才是真轻松。尤其跟着共同体读书,不是单纯的学习能比的。还有,我一直在想,《行读中西的人文课》的行读路线是不是也可以出套书呢,能给很多人借鉴……
朱茵 - 4/30/2022 10:22:04 AM
由于疫情影响,本来会大量买书的书香节连买书的冲动都没有,当当因为很久没有点开图标也变成需要下载了,所以要求的这两本书只能暂时搁置了,希望在618的时候能入手。最近为了排遣心中的低落,所以读了蒋勋的《池上日记》,越看越向往那样的生活,本来读陶渊明的诗文,完全不会引起归农之意,但是看了蒋勋对池上生活的描写,反倒是十分向往,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会生活节奏更慢的南丫岛或者池上去住上个把月。
王玲 - 4/30/2022 5:12:17 PM
本月继续阅读《红楼梦》,现对刘姥姥这一小人物做下记录。刘姥姥这一粗鄙的乡野老太太,进了大观园,闹了一些笑话。但文章以她乡下人的视角,用陌生化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贾府的生活的变迁。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那时的贾府是刚发展的贾府,我们看见了一个有着积极思维的刘姥姥对生活的抗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那时的贾府已经是发展到巅峰状态的贾府,我们看到了一个淳朴善良的刘姥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那时的贾府已经败落,在这时,我们看到了一个知恩图报的刘姥姥。
刘姥姥,这样一个外来的小人物,见证了贾府的兴衰。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5/1/2022 6:29:00 AM
我的读书能力差,导致理解拓展的很少。增强国力,治国理政,禁止贪欲。
一个国家要强大,匹夫有责。总是让贪欲战胜自己,成功就越走越远。
tzsxwyl - 5/2/2022 5:03:57 AM
《左传》虽然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但文学价值相当高。其叙事语言简练,却极其传神。如隐公元年郑庄公对共叔段的态度,前后只用了三句话来表达:“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无庸,将自及。”“可矣!”话语越来越短,所持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道出他纵容共叔段的良苦用心。多加品味,会觉得言近旨远,含意未尽 !
黄宁莺 - 5/2/2022 6:29:36 AM
读《君子的春秋》第八章“延陵季子”,看到“崔杼弑其君”的故事,想到文天祥的诗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史官能秉笔直书值得景仰,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当时对历史真实的尊重是“礼”的重要部分。若从这一点来看,今不如昔。
云南昆明和志茹 - 5/2/2022 5:41:29 PM
【4月读书反馈】读《君子的春秋》一开始并不明白书名的含义。直到读了曹刿的故事后,再结合此前的阅读才恍然大悟。我是一个初中语文教师,从来也没有觉得曹刿论战有何不妥。特别是他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深以为这个人很有担当,的确有才干,毕竟庄公连怎么赢的都整不明白,更加突出了“肉食者鄙”的形象。
      待看到这本书,才明白了“君子”之礼,而不讲“礼”的人在那个时代是没有出路的。
张君sn - 5/2/2022 8:18:25 PM
《君子的春秋》以人物为纲,串联起春秋各个国家和时期的故事,有君王、也有士人,可以和许多同类题材的文本相互观照阅读,例如孔子这个部分,《君子的春秋》散文化的语言非常耐读。
冯乾 - 5/2/2022 10:08:22 PM
两本书选自春秋战国时期,选择了这期间的十位大人物展开,讲述了这段历史时期的风起云涌。
冯乾 - 5/2/2022 10:10:40 PM
两本书选自春秋战国时期,选择了这期间的十位大人物展开,讲述了这段历史时期的风起云涌。
郑小冉 - 5/4/2022 2:08:59 AM
上一章中说到郑庄公的文字是“少小时的恨,经过岁月,成为不露声色的强悍和刚烈,不仅力道十足,而且沉稳,找不出破绽。”如此打下了郑国霸业的台基,令人激动。可第二章“齐桓公”开始仅用了两面文字便把庄公去世后的大厦倾覆写得让人唏嘘不已。兄弟如二君曰克,臣弑君曰不忠,这样的戏太频繁,“短短十多年,因为争位郑庄公的三个儿子接连死去,国势从此一蹶不振”。欧阳修在《五代伶官传序》中说到“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天下大道,皆由此理。
接下来,便从齐襄公说起,这货开局便是亡国之相。因为与异母妹妹即鲁桓公的妻子文姜通奸后设计杀了鲁桓公。罄竹难书,众叛亲离。两位弟弟也离他而去,奔逃出国。全国卷作文中的两位随即登场,一位是公子纠,一位是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哪怕是有了贤臣鲍叔牙的力荐,但若少了虚怀若谷的大度和明智岂能亲自来郊外迎接管仲,开怀畅谈军国大事。所以感叹一件伟业、一位伟人的成就所需条件和时机并不纯粹简单,这些历史的重要节点不论是我们在阅读时还是以警现世,都是不容忽视的啊!
这其中印象深刻的有管仲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在与敌对战时的遵礼勇智,虽吃了亏,却以德服人,赢得了天下诸侯的尊重。相比之下,一再破坏规则不循礼制的曹刿也很能让人联系起生活中只为眼前短利的诸多人等,比起对曹刿等人的口诛笔伐,规则的被破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甚。当前后疫情时代也能与之相联系起来。
后面便是从尊王攘夷两方面来说历史上的齐桓公。“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即是有了霸主的名实,难能可贵的是真正担当起了这份历史责任。在攘夷中其魄力胸襟可圈可点。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世界上名誉、地位、财富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去拥有,唯独生命的终点必须交给时间。这生死宿命是会改变历史的命运之轮,任凭谁都无法逆转。齐桓公亦如是。管仲临终前的语重心长、齐桓公重病后的不听谏言,让他的遗体最终在床上孤寂了六十七日。
文中说“个人的霸业成了风中的碎片”,霸业是,可并非他个人的,历史长河中如此之人,如此之业会不断地上演着,文中还说“齐桓公为了安定天下的改革,是为华夏文明艰难时刻保住了一线文脉和带来了新的生机”,回望着如风般的碎片,我们不仅崇敬的星光璀璨也会有落寞黯然的低谷时刻。大概人生也是如此吧……
这本《君子的春秋》需细细读、轻轻放。
袁利洁银海学校 - 5/4/2022 5:13:21 AM
【长勺之战中为什么齐军击了三次鼓,却不进攻?】这个让我疑惑了很久的问题,今天终于在《君子的春秋》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礼】。春秋时期的战争,有很多准则,其中之一就是以鼓为号,双方都准备好了再进攻。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拔河比赛。
曹刿在一战中的做法,无疑是将利放在了礼之前,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讲,曹刿这一举动对礼义的破坏是巨大的。其影响之恶劣,让我不禁想起是十多年前的“彭宇案”。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共同体2022年4月《左传》或《君子的春秋》读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