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袁利洁银海学校 - 6/5/2022 2:38:55 AM
《影响力》读书笔记:
人会有一些自己很难察觉到的自动化思维,一旦触发,就会按照预定路线走。
一、对比原则
一位顾客去店里买衬衫和羽绒服,应该先给他看哪一个呢?答案是先看贵的那个,这样后面那件会显得更便宜,成交率更大。
同理,房产销售带客户看房,可能先看很差的房,再去看真正想出售的房,成交率会更高。
二、互惠原则
互惠原则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比如,超市的免费试吃、街头的免费赠品、砍价时对方的退让等等。
你给了我一个苹果,下次我就会想着要给你带根香蕉。这里的关键,在于亏欠感。
欠着欠着关系就近了,跟做人情是一样的道理,明明是差不多的钱,转来转去,不变的是钱,变化的是有亏欠感而产生的来往,由来往而变得密切的关系。
面对接受的善意,我们感到有义务要偿还;而这一规则带来的另一后果则是,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我们便觉得有义务也退让一步。
李廷梅316 - 6/5/2022 5:25:45 AM
读《君子的春秋》,11岁的儿子也要读,于是,我们娘俩一起读,想不到一起读有很多的讨论和碰撞。
小家伙读了《史记》,记得《史记》有关宋襄公的记载,于是他搬出来跟我说:“宋襄公”这个人,为守住所谓的“礼仪”到了一种无可救药的地步,战场上打战要抓住先机,战机错过就不再来,可是为了“礼仪”,他竟然耐心的等着敌军过了河,排好兵,布好阵才开始打,于是打败,就是著名的泓水之战。这样一个人为什么编者要把他写入“春秋十君子”中呢?无论是《史记》还是《左传》,除了写波澜壮阔的战争,和各诸侯国的内外纷争,我们都能看到“礼仪”是跟着一起发展起来的,各诸侯国都在想发设法的寻找一种可以代替战争而能让四方信服的法宝,于是“孔子”这位伟大的圣人成长起来,成为我们华夏文化最重要部分。
王一涵 - 6/5/2022 6:09:38 AM
本月读了《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很多观点相反对立。我们最熟知的原因论就是弗洛伊德的。这个孩子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而阿德勒反对这种看法,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不同态度、方法去处理自己的过往与遭遇的能力。我们常常解释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勇气。还有自由的观点也很有趣。自己就是与本能和冲突对抗,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
温和玲 - 6/5/2022 6:35:10 AM
读了《人间失格》,这是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木心说:裘马轻狂的绝望,总比筚路蓝缕的绝望好。作者在该作品发表的同年自杀身亡。作品中弥漫着叶藏的恐惧、不安和困惑,因为看到了人间失格,看到了人类的动物本性而恐惧不安,因为不敢表达自己而困惑……他身陷地狱,或者用搞笑来隐藏,讨好别人。或者借助酒精和妓女来放松,缓解对人类的恐惧。或不动声色地妥协;或歇斯底里地逃离,为此,他纠结不已。
太宰治在战后经历的痛苦,放到如今,我们这些被社会高速发展碾压的人也一样在体验。空气中弥漫着浮躁而夸张的氛围,人们内心的欲望无限膨胀,新的秩序尚未完全建立,所以,世间横行着各种倒立、错乱、歪斜的人影……我们向外看,是浩瀚无边的绝望;向内看,是无边无际的虚无。我们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这就是读《人间失格》,能有真切的代入感的缘由吧?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文中说“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闪着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种感觉吧”。
邬蒙 - 6/5/2022 6:54:55 AM
因为是端午节假期,所以看了樊老师《行读中西的人文课2》关于屈原的部分,也听了樊老师在喜马拉雅山的音频,屈原殉道,一生坚守儒家思想,由此看来,杜甫应该是儒家思想的另一个坚守者,忧国忧民,尤其是晚年,不似青春时豪情壮志满胸膛!中国的文人太难了,一个个在儒家思想的坚守中落魄,然后用道家实现精神突围,从而对抗那无力改变的现实!突然间觉得,为什么非要把治国平天下当成自己的终身理想,修身齐家不也一样不凡吗?
罗慧萍 - 6/5/2022 7:32:52 AM
昨天去北川“汶川512大地震遗址”参观,再次联想到读过的《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作者亚隆曾说,《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是完全个人化的,它来自于他自己直面死亡的经历。虽然直面死亡就如同直视骄阳一样是一件极痛苦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要充分觉知地活着,了解人类生存的处境、人生的有限性以及短暂的生命之光,那么读亚隆十分必要。他分享自己失败的经验,引用电影、小说中的例子只求让每个人都能不太费力气地跟上他的思维。阅读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觉醒体验”。只有经历了刺骨的病,才能亲手打开那份独一无二的生命大礼。在北川县城的废墟上,又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人类的渺小。刺目的阳光下,可能那些长眠在残垣断壁中的灵魂会告诉我们对生命的珍惜。死亡既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痛,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亚隆医生用他的真性情、大智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直面死亡时的种种陷阱,用一个个生动的个案告诉我们面对死亡坦然。
tzsxwyl - 6/5/2022 8:19:47 AM
最近在读李零的《丧家狗》,感觉有一股清新脱俗之风。作者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将我们多年来奉为圣人的孔子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近距离的孔子,一个怀抱理想又失意孤独的孔子。无论我们对作者的观点是认同还是有质疑,作者既不吹嘘孔子的道德思想,又不极端地贬低孔子,就事论事,这种真诚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
钟金英 - 6/5/2022 9:37:05 AM
本月读了林大栋老师的《中医超级儿童私房课》这本书,本书从外治,厨房食养和中医三个角度提供了儿童常见的一些疾病和养育问题,有娃的老师都可以看看非常实用。我就咳嗽这一节举个例子。分享我看完之后的实践。
症状:喉咙疼,咳嗽有清鼻涕
外治:小儿华佗夹脊按推法。自从看了林老师的这本书,格外重视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因为现在疫情,感冒咳嗽去医院特别麻烦。现在主要孩子咳嗽我就会先用按推法,在孩子的上背部,用拇指按照老师教的方式,前三椎上下推,第三椎以下左右推。因孩子未满三岁,我也按照老师讲的方式从上往下推。
食养:除了按推法我会加食养配合,蜂蜜柠檬加上葱白和白萝卜汁泡水给孩子喝。
效果:这个方法运用了两次,基本每一次都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令孩子咳嗽症状弄好了。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6/5/2022 10:08:26 AM
重温《经典里的智慧》,感觉哪哪都是智慧。经过一段时间讲坛的学习,最近明显觉得能读懂那些相识又陌生的书中文化。比如,刘禹锡陋室铭的来源及思考等的。总之,跟随讲坛,是我今生的荣幸之至!
邱华辰 - 6/5/2022 7:57:31 PM
由于最近在上《刘姥姥进大观园》,再次重读了《重读红楼梦》一书中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内容。刘姥姥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来到大观园攀亲。在第二次进大观园这回,凤姐和鸳鸯设计了一场戏,让刘姥姥配合表演,以讨贾母欢心。刘姥姥卖力地表演扮丑,惹得贾府众人大笑一场。这样的刘姥姥是不知羞耻还是包羞忍耻?大多数同学都能读出刘姥姥底层百姓的无奈处境,对其抱以同情。然而对于刘姥姥结尾的表现认识不足,课文结尾这场闹剧结束之后,刘姥姥对着当前的场景,不禁感叹了一句:“礼出大家。”这句话引起了凤姐和鸳鸯的过度反应,她们忙劝刘姥姥可别恼。这说明二人有些在意这句感叹的话外之音。“礼出大家”自然是对贾府繁华棋牌,注重礼节的感叹,又何尝不是对贾府众人笑弄刘姥姥的反讽呢?刘姥姥懂得适当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足见她的圆滑机敏,久经世故。
郑小冉 - 6/6/2022 7:11:52 PM
这次读宋襄公。一些感受和李杏莉老师有诸多类似,这里也不赘言了。
礼崩乐坏后我们是该如曹刿般顺势而为的破坏军礼,以取得胜利为最终目标,还是如宋襄公一般至死不悔的坚守着崩溃中的礼义?文章中有段话读来沉重“泓水之战后,天下之人嘲笑宋襄公的“愚蠢”,于是战争开始变得“诡诈奇谋”,无所不用其极。战争的场面越来越大,战争也变得越加残酷和血腥。人性的底线就这么一步步被突破。与其说泓水之战是宋襄公的失败,不如说是礼的一次崩溃。”
宋襄公的愚蠢大概和《毛选》中的评论“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不无关系,伟人之言不好评论,但是说其愚蠢的同时我们可以思考,我们得到了胜利却又会失去什么呢?
春秋时代的上层社会中,“礼”如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甚至在战场上,人们也需要遵守“战争礼”。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
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很多史书肯定了宋襄公的做法。比如《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评价:“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认为即使周文王遇到这种情况,也不会比宋襄公做得更好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就是说宋襄公虽然失败了,但是很多君子认为他值得赞扬,他们感叹在礼义缺失之时,宋襄公却依然秉持礼让精神。
直到宋代苏轼的《宋襄公论》,才开始以成败论英雄。苏轼以反传统的姿态指出,不论如何,兵败于楚,就是宋襄公的罪过:“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
所以作者申赋渔写道“宋襄公的失败不如说是礼的一次崩溃。”又想到同时被选入教材的《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断章取义,大概我们后代对宋襄公的唐突,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贵族传统在中国大地的断裂,也才会觉得宋襄公的礼让是多么迂阔可笑。
然后又读到李延梅老师说和11岁的儿子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讨论,想到作为教师对教材认知的程度深浅和处理的智慧实在是重要。读史可以明智,如是而已。有趣的是,我把曹刿违礼和宋襄公遵礼改成了考试作文,期待看看众生世象吧。
刘亚 - 6/8/2022 12:35:07 AM
《君子的春秋》
申赋渔 著
新星出版社 2018年5月第1版
作家选取了春秋时期的十位君子: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申公巫臣、延陵季子、伍子胥、孔子。这是个人是不是真君子,暂且不论,因为道德不光是修养,也是约束,君子也好,霸主也罢,能够把“礼”——春秋时期的道德规范、外交守则、治国纲略,摆在最前头,已然不易。
作为一本青少年读物,本文故事通俗易懂,互有联络,能够帮助孩子快速理清春秋时期烦乱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所记历史可以理解为《史记》等史书的白话版。正是因为此书面向青少年,所以算是一个“故事会”,并无思想含量,成人读起来就觉得缺少味道。而且春秋霸主谋臣全都出于“义”合乎“礼”,行事作风完全发自“君子”之修为,我看恐怕也未必。春秋时期,周王朝式微,天子权威不在,诸侯政治纷乱,战争频仍,百姓遭殃,那些诸侯大国争当盟主,这期间,时代催生出数不清的政治家、军事家、野心家,真正的君子恐怕寥若晨星。作者所谓“君子的春秋”更多的是一厢情愿的偏颇罢。
李亦然 - 6/8/2022 6:22:23 PM
五月一是读了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一是读了钱理群《周作人传》。比照着读,趣味甚丰。前者是偏心理分析,写出来不像现在的学术读物,更像一种non-fiction,后者是体贴人物、处理史料的传统传记写法。周作人一生的曲折复杂,他早年在精神上受到的鲁迅的影响,我都是第一次了解得如此彻底。他作为文人的热血和冷漠,他的激情和他的世俗,都不是能轻易下判断的。看上去如此冲淡之人,一生相信的其实是道理事功化,这不能不令人感慨。
朱茵 - 6/10/2022 8:48:21 AM
还是喜欢自选书目的时候,比较自在,可以畅所欲言,当然限定书目也有好处,也有大家一起读书的氛围,或许就像看有弹幕的影视吧,至少不孤独。
言归正传,四月因为疫情,原本总会买书如山倒的书香节一无所获,倒是马未都老师的关于唐诗的新书到了,让我很是欣喜。
说起和马老师的缘分,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百家讲坛因为刘心武、易中天、阎崇年火了起来,追着看时,看到了马老师说收藏系列的讲座,从此就成了马扎,马老师的书基本都拜读过,微博也追着看,有两次自己独自去北京,专门跑了观复博物馆,天知道那个地方有多偏僻,倒车加堵车到那里差不多要两个小时,下车的地方感觉都像是郊区,一条路上尘土飞扬,旁边土方车呼啸而过,一直走到了博物馆才觉得是个正经地方,之后马老师又在上海开了观复博物馆的分馆,我们学校还组织老师去参观过,可惜造化弄人,难得感兴趣的地方,自己因为产假没有赶上,只好看着朋友圈默默地羡慕,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表达自己对于作者真是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终于他出了套书,签售本,直接就能买,不用抽签,不用去现场排队,实在是太让人高兴的事情,第一时间下单,这不,疫情之后收到了,这大概是最好的520礼物了吧。
再说说这本书,马老师早年因为有过文学编辑的经历,再加上结交的大多都是文化圈子里的人,所以虽然唐诗不是他的主业,但是其水平依然还是值得肯定的。之前他在优酷上有个观复嘟嘟的节目,里面讲过几集诗词,结果弹幕一直在问什么时候出续集,还都说比语文老师讲得好,让我多少有点忿忿不平,后来仔细想想个中缘由,也就释然了。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马老师的这套书还是值得一看的。目前只拜读了几篇,觉得确实没让自己失望,具体的心得,等下个月拜读完全部三本再来写写吧。
郭晓云 - 6/12/2022 6:29:03 PM
读杨照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
最近实在太忙,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读书,讲坛的每月反馈也一拖再拖,今天补交的读书反馈也只能是凭着脑子里残留的最深的印象。我不是很会读书的人,读书相对来说算是慢的,差不多一个月一本的样子,如果忙了,一本也读不到,所以一年下来基本也读不了多少书,更多的信息来自于听书和各种短文章,其实我喜欢读书,喜欢读书时悠然自得的状态,一杯茉莉花茶,一个午后,很惬意的生活,尤其这几年更喜欢这种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因为喜欢而读书的心境,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我想要的生活!回到正题,说说杨照老先生的这套历史书,我喜欢杨照是从他的那套小开本的《经典里的中国》,体量小,容易读,出门旅行带着非常方便,后来又陆续买了很多他的书,《史记的读法》、《新民说》、《打造新世界》、《故事照亮未来》、《呼吸》等,不过都只是翻了翻,还没有时间细看,总觉得买书是最值得的,书看完了还在,还可以永久的看,无数代的看,所以总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家里已经书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