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共同体2023年2月分享或讲座反馈交流(2月28日22:00截止)
钱中宜 - 2/12/2023 5:39:07 AM
请各位共同体老师在此留下本月参加的任何一场例行讲座或分享的反馈。

2月28日晚10:00截止。期待大家的交流!
刘显 - 2/18/2023 7:44:10 AM
#讲座反馈
      晚上,在讲坛听樊老师讲嵇康。樊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世说新语·容止》中,关于描述嵇康样貌的那部分,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
      无疑,中国的先民很早就有了审美意识。例如楚王好细腰,这种爱好就很前卫。又如齐国的邹忌,很希望自己比城北的徐公还要帅气,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遐想。到了魏晋,情况又为之一变。据《世说新语》记载,美男子卫玠,由于太过好看,于是在他从南昌前往南京的路上,涌来了无数看帅哥的人,体弱多病的卫玠不堪其扰,最后竟然一病不起,留下了“看杀卫玠”的典故。可见,魏晋人士,对美的追求有别于其它时代,像现代的追星族,很是狂热。
      而在这样的时代中,嵇康的美,又有别于卫玠这类人物。《嵇康传》中有记载,嵇康身高七尺八寸,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就是1.89米左右。这样的个子,在今天也称得上高大雄伟,更不用说古代了。
      文章还借用见者之口,来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这样的描述也十分传神且生动。单说潇洒,容易流于轻浮。过于严肃,又会显得古板无趣。以这样的文字来描写嵇康,就把他风度潇洒却又仪态端庄的样子写了出来。
      忽然想起,樊老师问:“关于嵇康的样貌,你们会想到怎样的成语”,有同学回答说“风度翩翩”,樊老师认为还不够准确。共同体的周老师,则在评论区说到“玉树临风”,我想了想,在下面接了句“龙章凤质”。这样的评价,却不是我的原创,而是刘峻在《嵇康别传》中,对嵇康风姿的评价。意思是像龙一样卓尔不群,如凤一般飘逸优美。
      我觉得嵇康当得起这样的评价。于思想界,他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于文坛和乐坛,他的成就也足以留名千古。更不用说他高尚的人格,他清峻洒脱的气质,“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风姿,以及临刑前弹奏《广陵散》的刚烈峻伟。
      如今,迫害他的小人早已被人遗忘,凶残的暴君也留下了千古骂名,嵇康先生,却已流芳千古了。
邱瑞 - 2/18/2023 6:21:16 PM
#读书分享#

读《诗人十四个》对于我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是全新的尝试。以前上学时,似乎不记得有老师如此解读过诗词,当初唯一的任务几乎只是不求甚解地将诗词背下来而已,再顺便背些参考书或教辅上的解读而已,基本是不求甚解的。课外,我是爱读红楼、三国、聊斋、三言二拍等等的,但白话文终究是容易理解的多。而古诗的语言,精炼、对仗、押韵,往往一个字都可以承载很多含义,没人教,终是摸不到门道。于是这次的读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新的开始。

刚读完第一节王维和李商隐。不知道是人到中年了,还是作者循循善诱的关系,相较以前学过的李商隐的诗,开始更加喜欢王维一些了。尤其是这一首《终南别业》,颇是有些能触动到我。“胜事空自知”这句让我颇以为然,越来越觉得有太多美好的感受是无法诉诸笔墨的,也很难用画面或照片来记录。出门旅行之时,以前非常喜欢拍风景照,渐渐地就发觉拍出来的照片太难和当时身体感受到的风景相媲美,于是渐渐地就很少拍了,而专注于在旅途中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作者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可惜这里几乎就是排除了我(可见我这块的积累有多差:L )。读到这句时,非常的喜欢,想到了以前爬山时去到那种偏颇至极的所在,看云起云落的情景,闲适至极。而作者这里的解读也很有意思,因为她的一次经历,将她的联想带到了我们生物学上常讲的生态圈的水循环;P ,也进入了哲理的层面。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一句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解读真的是因人而异呢。最后,”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确确实实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更高,但当初学《陋室铭》的时候,还真的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可能人生阅历或阅读没到一定程度,还真的没法思考这些。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最熟悉科研论文类的逻辑严谨的语言方式的人,这种充满了典故和隐喻的语言对我来说非常陌生,也非常新鲜,充满了东方式的美感。
陈嫚云 - 2/24/2023 7:23:07 AM
今天听钱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透过英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审视我们英语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发现了值得肯定的探索,有感于迫于无奈的妥协,但更学习到解决二外学习者阅读和写作难题的可能途径。特别喜欢钱老师所说的写作是一段旅程,以终为始,带领孩子们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写作方法),去领略不同的风景,然后变成自己的文字;阅读是一种基础能力,会阅读才具有学习能力。开学初,正与团队教师讨论如何改进写作评价,钱老师提到的拆分技巧(结构、标点符号,词汇,连接词)并根据学习者能力(初学者,开发者,掌握)的图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方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根据范文来制定标准,都是非常棒的实践,我们也要尝试。
汪晓玲 - 2/24/2023 7:59:09 PM
听钱老师介绍英国小学教育中的写作教学,学到一个新词——“脚手架”。老师帮学生搭好脚手架,带着学生把里面的内容一点一点填满,再对照学习目标进行修改,逐渐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观我们身边的教学,如万老师所说,大部分老师们更注重的是得分点,注重写作技巧,比如“凤头猪肚豹尾”,当然,也有像樊阳老师这样的老师,既教会学生如何切中得分点,还获得了乐趣和能力。
      同时,“脚手架”的质量是否依赖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每个教师有自己构建的“脚手架”,还是已经形成了普遍的“脚手架”模型,按照年龄分类直接拿来使用?从钱老师的分享中,感受到教师的活泼与有趣,给予了学生很多发挥与想象的空间。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在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模型思想”还不普遍;在我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对“模型思想”的膜拜达到一个顶峰。因为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解题速度与正确率,在各大考试中也很好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目前流行的“模型思想”,限制了很多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他们在不了解模型的时候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并且获得成就感,误以为这就是学习的正确方法。久而久之,遇到没接触过的问题,失去了独自分析问题,并突破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我想,写作中的“脚手架”若是使用不当,是否和数学中的“模型思想”类似。
溧阳董玉娟 - 2/25/2023 4:13:09 AM
首先听了钱老师关于英国小学写作与阅读的讲座,对于钱老师的那句话感触颇深:“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个故事要讲给你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讲出来,只要你愿意说,我就给你脚手架让你去说!”反观我的历史教学,初中的孩子们对历史应该是充满兴趣的,对历史现象、现实社会都是好奇的、想要去关怀的,那么我又该如何用我的历史课堂,给他们搭建脚手架,让他们去表达、甚至去质疑呢?

关于樊老师和万老师关于魏晋名士的人生选择的讲座,更深入地了解了嵇康与陆机。
华亭鹤唳
陆平原河桥败,
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
“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世说新语·尤悔》
陆机想要回到江南,哪里还回得去,想要匡正乱世,哪里还做得到,以鹤为意向,一种超然的意向,对故乡对故土深深的眷念,而自己的人生追求都不复可能。当时不愿意归隐,是因为始终是要匡复世难,而前路不通,就此惨烈的结局,都在与统治的混乱以及几乎文化的断绝。
嵇康与陆机的悲剧,都在试图拯救时事,但都以悲剧告终。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到东汉建立百年间,涌现了这么多的精英,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告诉我们,在动荡与危机面前,他们曾经做出过种种的努力,哪怕是死,也留下了“广陵散,从此绝矣”“华亭鹤唳”这样的回响,感人至深。
周捷慧 - 2/25/2023 4:24:41 AM
在"上海街道走遍全国"项目很有趣,很有意义。不起眼的街道和路名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历史,通过这个项目,学生能更加认识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也更深认识中国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但也看到项目组织的不容易,以及老师前期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和调研。但所谓付出越多,收获阅读多。
张越 - 2/25/2023 5:16:54 PM
钱老师分享的英国小学阶段用很多分级读物教会学生阅读,也有对语法、拼写的具体学习,评估。跨学科融合项目、戏剧的课程、全科教学等对学生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作为国内小学的习作教学,对跨学科融合项目、戏剧的课程、全科教学等没有作为教学重要的板块。甚至学生真正自主阅读占比都小。
国内阅读和写作是没有分割出来,和它紧随单元教材的编排顺序,依照常态的语文课堂的教学节奏开展系列习作训练,和钱老师分享有很大差别。钱老师说小学方式体系不一样,但是英国也有专门的语法考试、单词默写,都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同体系中侧重点不一样,学生学习体验不一样,作为母语教学,中西比较、吸收、借鉴一直是热门问题,母语学习在这样的对比中,有助于引导老师们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自我,促进他们的自我生长能力。
刘亚 - 2/25/2023 7:30:00 PM
周五晚上听了钱老师关于英国小学写作教学的分享。当时在上晚自习,听得有点断断续续,不很完整,但是却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写作前的细致科学指导和写作后的可检测标准非常重要,这方面做得好了,学生写起来就有了支架,评估也有依据,学生也明白好的习作到底是什么标准,自己与标准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一方面钱老师的分享很具体很精彩,干货满满,我就不赘述了。
我想说一下目前我所看到的写作教学。我的孩子就读于本地一所著名小学,他们学校的写作指导和标准非常明确,孩子每次写作有明确的依据,老师的修改建议非常具体,学生达标当然也不容易。这样的写作教学看起来很麻烦,但是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确实是很迅速,肉眼可见。
反观我们中学的写作教学,就有点大而化之,模糊处理了。我们的写作评价也很笼统,对照体制内的课标和高考评卷标准,你会发现,很多指标很难把握,甚至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的,这就使得写作及其分数成为一门玄学。
希望我们有机会可以探讨一下中学阶段写作教学的评价。谢谢。
王一涵 - 2/26/2023 12:55:25 AM
钱老师讲座心得
听完钱老师讲座的第一个想法是我也想带学生写一次恐怖故事!钱老师带给我们的热情和有趣的课程设计点亮了那个夜晚。
作文要不要追求立意、深度?这是个好问题。小学段要追求吗?初中段呢?高中段呢?追求立意的前提基础是不是先让这个学生做到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然后我们再谈别的。
评估标准细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一方面内容。这里也有疑惑。就我自己的写作经验来看,写作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动笔前会有提纲,但是想法和感受是边写边整理,其他的都不考虑。如果让我边写,还要对照着达到1234的评估要求,这是否在破坏一次天然的写作呢?
“在英国,阅读这个兴趣和打球、做饭别的兴趣一样,没有高下之分。”我很喜欢也赞同钱老师的这个观点。我们的文化传统觉得“惟有读书高”。但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自己、他人、世界。别的方法和路径一样可以达到这个终点,不是吗?当阅读的重要性没有比其他兴趣爱好更突出的时候,当我们更自然地对待阅读时,是不是学生反而更容易接受阅读呢?
王一涵 - 2/26/2023 3:20:22 AM
钱老师讲座心得
听完钱老师讲座的第一个想法是我也想带学生写一次恐怖故事!钱老师带给我们的热情和有趣的课程设计点亮了那个夜晚。
作文要不要追求立意、深度?这是个好问题。小学段要追求吗?初中段呢?高中段呢?追求立意的前提基础是不是先让这个学生做到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然后我们再谈别的。
评估标准细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一方面内容。这里也有疑惑。就我自己的写作经验来看,写作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动笔前会有提纲,但是想法和感受是边写边整理,其他的都不考虑。如果让我边写,还要对照着达到1234的评估要求,这是否在破坏一次天然的写作呢?
“在英国,阅读这个兴趣和打球、做饭别的兴趣一样,没有高下之分。”我很喜欢也赞同钱老师的这个观点。我们的文化传统觉得“惟有读书高”。但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自己、他人、世界。别的方法和路径一样可以达到这个终点,不是吗?当阅读的重要性没有比其他兴趣爱好更突出的时候,当我们更自然地对待阅读时,是不是学生反而更容易接受阅读呢?
顾颖群 - 2/26/2023 11:07:05 AM
2023年2月24日钱中宜老师关于“英国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讲座反馈

非常非常感谢钱中宜老师的分享!
一个小时的分享都是干货,给了正在做体系外阅读课的我非常多的启发。所以我忙完了周末的工作,就立刻熬夜做了记录和总结,贴在这里和大家共勉。

一、英国小学整体安排
1.    学制:4岁学前班、5岁1年级、10岁6年级
2.    大纲与教材:有大纲,没有规定教材,学校选择购买某一个公司的教材,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权
3.    老师安排:对老师专业要求不高,基本都是全科老师,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的全部学科,课上有助教辅助教学
4.    语文考试:一年六次,包括语法考试、写作考试、阅读理解考试;每周进行单词默写,按成绩分组教学;二年级和六年级末,公立学校统考(包括拼写考试,不包括写作考试)
5.    语文重要性:语文是英国小学阶段最重视的,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感想】
老师+助教的设置很有启发。
过去我们上课,因为希望能够更好的观察和兼顾学生的课堂情况,所以班级容量设置在6人左右。但是班级过小,给课堂管理和教学交互性带来了一些困难。并且,即使是6个学生的课堂,老师也会有忽略和不能及时反应的情况。
适当地增加班级人数,同时配备助教,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二、英国小学写作教学
1.    体裁
以虚构类最常见,以写故事为主(包括传统童话、幻想故事、悬疑故事、科幻故事、幻想类日记等不同类型);非虚构类主要包括新闻报道、书信、日记、传记、说明文、议论文,也有零散的诗歌、说唱歌词、小剧本等

【感想】
“我手写我心”是国内写作教学的主要方向,其逻辑是艺术源于生活。当孩子们遇到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问题时,我们的惯常思路是这个孩子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但是,在教阅读的时候,我们却十分理解孩子爱幻想、超现实的心理发展状态,这实际上与观察生活是有一定冲突的。难道幻想世界,就不是孩子的“我心”吗?
从浪漫主义,逐渐过渡到现实主义,是人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我们否定“虚构”,就是在否定幻想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忽略儿童心理发展的真实进程。逼着孩子写真事,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学会痛苦地编“真事”。我们过去也曾经给孩子们布置过科幻小说的作文题,但实际上并不是跳出国内教材框架的思考和尝试。
所以,等时机成熟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一些真正的虚构类写作的机会,作为校内写作练习的补充。

2.    考试安排
第一节课:老师主讲,介绍写作引子,学生口头讨论,学生之后做笔头写作计划
第二节课:学生独立写作
第三节课(选择性):复盘,学生按照评分标准自行核对,老师辅导下修改

3.    写作课常见安排
第0-5分钟:导入(有意思的引子,或者之后所需的语法的介绍)
第5-15分钟:集体教学,老师主讲,可能助教带一个小组个别教学
第15-45分钟:学生当场写作练习,老师当场巡视、批改、修改
第45-50分钟:收尾,互评自评
作业基本不布置写作(只布置阅读、拼写)、写作练习在课堂上完成

【感想】
我们过去作文课的流程基本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只是让学生在课上完成一部分写作,大部分还是学生回家自行完成,如果讨论环节过长,可能就全部都是回家写。有一点类似英国小学的写作考试了。
我觉得以后可以在假期安排这样连续一点的写作课,当堂写作当堂指导,这样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可能效果更好。
此外,钱老师提到50分钟的课堂上,老师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过去我们也确实走过这方面的弯路,现在已经把课堂还给学生了,今后的课堂要继续践行。

4.    写作考核标准
具体包括写作量、词汇、句式和语法、拼写和标点、书写、写作效果。

【感想】
国内外的写作考核都有比较明确的考核标准,部分标准有一定的主观性。
当然,中文写作与英文写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结合中国和英国的写作考核标准,来制定我们自己写作课的评价标准。

5.    写作单元的备课
终点在哪里?——一开始就给范文(或优秀范例和反面案例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写作训练的目标;
怎么去呢?——拆分技巧,逐个突破(给出大部分句型让学生填空;教室里展示可用的生词;小组教学等)
走没走对?还有多远?——及时反馈(学生一边写、老师一边给反馈)和对照自查:学生对考核标准也要很清楚,可以知道自己的目标)
案例——五年级(9-10岁)悬疑故事写作单元,围绕一张图片练习如何描述场景、营造气氛

6.    写作单元的流程
(1)    调动你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向他们展示好的作品是什么样的
(2)    让他们做好写作的准备:建立他们的写作工具包,并就成功的步骤达成一致
(3)    帮助他们创造出最好的作品:让他们写,然后通过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来改进他们的工作
(4)    提供受众和目的: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动力,并表明他们的写作很重要

【感想】
钱老师非常强调给孩子明确的目标、标准和展示机会,是真正站在学生角度的教学。这对于写作课和阅读课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我们并没有能给到孩子们十分清晰的标准和目标。展示机会,即解决动力,倒是尝试过一些,但是和英国小学把学生写的作文演出来的这种形式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7.    钱老师写作教学总结
(1)    重视培养每一种写作体裁的特点的认识、运用
(2)    写作评价标准化,可以进行专项训练
(3)    重点培养语言的丰富性、句式的多变性、语法标点的准确性
(4)    注重培养写作的趣味性和热情
(5)    对“立意”、“深度”不作要求

【感想】
写作训练对立意、深度是否作要求,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阅读课上已经认识到,“立意”“深度”并不是阅读课的重点,甚至我们会有意识地避开所谓的“立意”“深度”,尤其是有灌输成人价值观倾向的内容。当然,到了初中,随着学生思想的逐步成熟,阅读课讨论的深度也在逐步加深,但是深度也并非我们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标准。
所以,我认为对于小学生甚至初中生而言,立意和深度也不应作为写作训练的要求与标准。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 2/26/2023 7:10:43 PM
钱中宜老师讲座
1.关于虚构与非虚构
英国小学语文写作更强调虚构写作,而中国小学更强调非虚构写作,如“我的一家”“难忘的一天”等等。蓓蕾老师说出了真相,我们国内小学强调非虚构写作,结果学生往往胡编乱造。钱老师说,之所以让小孩子多练习虚构写作,是因为面对写实,他们的能力还不足,生活阅历也单一,所以应该多练习些虚构写作,让他们天马行空。是啊,我想起了莫言《讲故事的人》和苏童《水缸里的文学》,两个大作家的童年都有这样的经历,要么是有神奇的想象,要么就是有很多编故事的经历。我们不需要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大作家,但是在他们有很多幻想的年龄,的确是应该着重培养这种虚构写作的能力的。在好奇想象中,我们孩子的创造力会不会更丰富一些呢?而我们太过强调非虚构写作,孩子们的作文几乎是同样的面貌,正如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中所说,“好像是文化提高了,好像是上学的儿童很多了,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模子里走出来的孩子。”“有时我路过她的房间,她的影子借台灯的光投在天花板上,那影子没有什么光彩。我从没有借这个影子想象出过什么杰出的人物来,没有爱因斯坦,也没有惠特曼,我的感觉是一个作坊里的小工,在干他最厌烦的活。”
2.立意。英国小学语文无论是阅读和写作都不强调立意,这和我们随时说,“意犹帅也”“意在笔先”“做阅读要抓中心”都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在20多年前在广州教过初中,我现在还记得我有一名叫肖丽华的男生的日记,他的文字是我最喜欢的,他有时写坐校车时听到的一段女生对话,有时写自己背着大大的书包在人群中挤过的艰难,有时写洗澡时突遇停水的尴尬。每一段都那么元气淋漓。有深度、中心突出,真有那么重要吗?
3.训练学生自查目标达成。这和我们现在风靡的…教学评一体化”好像很相似,也或许是我们的课程专家从西方学来的。学习一定是有目的的,一定是要检查目标达成的,那让学生对应标准自查,而不是由老师耳提面命、敲黑板,这才是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顾颖群 - 2/26/2023 8:19:54 PM
(接上篇)
三、英国小学阅读教学
1.    阅读要求
(1)    4岁开始学拼读
(2)    对词汇量有要求
(3)    教学重点:流利度(5岁打基础,9岁成为自由阅读者)+阅读理解

【感想】
这个时间点和我们在中文阅读教学上的探索结果是一致的。国内小学6岁识字,但实际上大部分孩子在4-5岁时已经到达了识字关键期,可以开始自主阅读。而孩子到达9-10岁以后,阅读习惯也比较难再改变,所以要在这之前养成阅读习惯。

2.    阅读课常见安排
(1)    日常语文课中涉及阅读教学
(2)    每周有两节“指导阅读课”和一节“图书馆”课
(3)    每天额外安排专门阅读时间(15分钟左右,经常为老师读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4)    每天规定回家作业(阅读时间)
(5)    每学年展开阅读周活动

【感想】
听到这里,心里有点难过。这也是我们理想的阅读教学安排,但是国内公立学校的现状,真正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少的。就我了解,杭州外国语学校在这方面是做得非常优秀的。我儿子现在在上海一所第二梯队的公立学校上初一,他的语文老师是复旦中文系毕业的,但是他们的语文课就是大量的课堂笔记和答题套路。
我们在体系外开展的阅读教学,时间少之又少,既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广泛、有效的阅读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更健康自由的灵魂,又不愿意过多占用他们本已不多的童年时光。
所以,我们的课程要非常高效,该放大的要放大,该砍的要狠下心砍。尽量把校内可以实现的留给校内,我们去做校内暂时实现不了的部分。

3.    阅读材料
(1)    日常自由阅读:分级读物、常见儿童绘本、儿童读物
(2)    阅读指导课:挑选过的儿童绘本或章节书,进行朗读+阅读理解训练/单个阅读理解文本
(3)    语文课:每一单元精读一个文本(可以是现成的儿童绘本或章节书,也可能是几本节选),该单元写作与此相关

4.    分级读物
作用:提升阅读流利度
优点:内容经过严格设计,系统性强
缺点:复杂度和创造性不如绘本、普通儿童读物高

5.    精读目标
(1)    能辨认文本体裁特点
(2)    能复述、预测故事大意
(3)    能通过戏剧、复述、画故事图等方式重现内容大意
(4)    对重要描写手法/语法现象深度讨论学习
(5)    能回答信息提取类问题
(6)    能回答引申类问题(“哪一个词表达了妈妈很难过?”)
(7)    不要求完全掌握新词、不要求背诵

【感想】
和我们目前的阅读课教学内容基本一致,说明我们探索的大方向应该是对的。
下面就是要把目标做得更加明确和细化,并且通过教学去落实。

6.    常见阅读题型
(1)    直接在文中找特定信息
(2)    按线索推测(“他的眼眶红了”代表什么?)
(3)    总结归纳(“用一个词概括她的情绪”)
(4)    排序
(5)    语言效果(“哪两个词说明了跑步的人速度很快?”)
(6)    作者意图(“作者这样描写这个人物,作者想引导读者对他有什么的感情?”)
(7)    体裁(“你最有可能在什么媒介上看到这篇文章?”)

【感想】
阅读题一直是我们的痛点,我们既希望有更简便、更直观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不希望孩子落入阅读理解的套路和痛苦中,最后破坏了阅读兴趣。
这些题型值得借鉴,虽然可能也难以避免无趣和痛苦,但至少指明了考察的指标和出题的方向。我们在落实时可以把题目形式设计得更活泼生动,更符合儿童心理。

7.    阅读教学总结
(1)    重视朗读流利度(朗读准确、节奏正确、能用声音效果表达人物情绪)
(2)    理解字词意思、标点符号或其他语法现象对意思的影响
(3)    明白文章的体裁特点
(4)    能找到特定信息
(5)    能根据上下文推测
(6)    明白某些字词的语言效果
(7)    强调阅读的热情、阅读是有趣的(大量的学校层面的活动)
(8)    对“立意”、“深度”暂时不做要求,更强调阅读的广度和量

【感想】
朗读是我们每节课都有的环节,钱老师对此也很强调,并且英国小学对学生朗读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我觉得今后的课堂上,我们要重视朗读环节的严肃性,要提高对学生朗读的要求,并且通过老师示范、比较、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钱老师还提到,虽然教学中会鼓励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阅读兴趣并不是考察指标,即使学生不喜欢阅读也没有关系,只要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就可以。
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孰轻孰重,正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比较想当然地,或者说理想化地,把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向,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以学生兴趣为先为重。但是,因为我们的课程时间有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被一定程度地忽视了。最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提上去,阅读能力也没有培养好。
回过头来反思。
第一,阅读兴趣并不是频率不高的课堂上可以解决的问题。缺乏阅读兴趣,可能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比如缺乏求知欲,缺乏同理心,阅读能力弱,电子产品诱惑,甚至有可能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阅读兴趣说到底,还是在家庭,在个人。
第二,阅读兴趣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毕竟阅读还是有一定门槛的,即使孩子有阅读兴趣,但是要克服自身的惰性,翻开书去读,并不是顺理成章的。就算翻开书读了,如果没有成人的指导,没有优秀伙伴的切磋,很可能读不懂,或者理解不到位,甚至理解错。
所以,我们课堂上可以做的,只能是尽可能给孩子们积累良好的阅读体验,不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感觉到阅读是件充满痛苦毫无乐趣(比如成就感、满足感)的事。在这个基础上,关注阅读能力本身的提升,才是我们的课堂更重要的,也更高效的任务。

除此以外,钱老师的阅读教学总结似乎都不是针对整本书阅读的,希望后续能与钱老师交流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问题。

8.    总结讨论
西方尤其是PISA的阅读方法优势在于其心智行为步骤清晰,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心智行为习惯。一旦心智行为习惯养成,面对任何一个文本,学生都可进行自主阅读,并能有所“产出”。西方尤其是PISA的阅读方法劣势在于其所勾勒的心智行为步骤太偏于逻辑,重科学思维,而忽视了想象、联想、体验、感悟等人文思维。这些具有人文思维的心智行为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尤为重要。
——代顺丽《中西方阅读方法比较与互鉴》《语文建设》(京)2021年第20215上期第19-22页

【感想】
对于钱老师引用的这段话,抛开对PISA的质疑不谈,仅就对“心智行为习惯”的分析而言,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觉得所谓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并不完全是阅读本身,阅读本质上还是一种“心智行为”,或者说“心智活动”。这种心智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它又是个体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特点、性格特点、知识体系、心智条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我一直认为,教孩子们阅读,并不是在教他们什么他们不会的东西,而是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心智行为习惯。可能在评价标准上,我们能够有一些相对定量或者定性的标准,但是这条路如何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循规蹈矩的路线,而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属于他自己的历程。
这段话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就是心智活动这个笼统的概念,其实还是可以细化的——逻辑、想象、联想、体验、感悟、演绎、归纳、推理……所谓阅读能力,实际上是这些能力的综合结果。
因此,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可以在这个层面上分解、细化。在做教学设计时,也应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指导方向。不必在每本书里指导全部类型的心智活动,而是根据每本书的特点来设计。通过一定数量、不同心智特点的书籍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阅读能力。仔细想来,这也是我们在过去的实践中,每本书的教学设计有所差异的根本原因。
胥江 - 2/26/2023 10:54:21 PM
听了钱中宜老师讲的《英国小学大纲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在统一大纲的标准下,充分尊重学校,特别是老师的教材选择权和教学设计权限。这一点让我特别认同。中国的大纲和老师的教学好像成为了两张皮,大纲看似面面俱到,但真正实施的能有几个人呢?而且不只是教育教学吧?
邱瑞 - 2/26/2023 11:18:09 PM
之前就非常期待钱老师关于英国小学阅读和写作的分享,一听之下,果然干货满满。可惜是边带娃边听的,只听了一半的量:'(
英国教育体系对于阅读和写作教育的“鸡血”是非常让我惊叹的,但整个体系的架构果然比国内现今的要合理很多。比如小学生的作业是不讲究“立意”和“深度”的,写作是主要以虚构类故事为主的,听到的时候就拍腿赞同,这才是小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啊。像“难忘的一天”这种,我小时候实在是写吐了。
而对教学时标准细则的拆分,步步递进的脚手架,及时的反馈,和自查表的使用无不是对我启发很大,尤其是自查表,一直存在在A level各种书和workbook里,但在国内的AL学校里,我们用的比较少,原因一是刚入学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够,看自查表太吃力;二也是并没有把这作为一个有力的教育工具,并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自查的习惯。但从元认知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培养。
最后,钱老师讲座里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大致意思应该是在这个体系里,并不特别看重文采和才华这类东西,而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特别特别让我感动,在孩子的幼年和童年里,这种相信或者说信念是会让孩子将来可以更加勇敢无畏地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的。
钟莉萍 - 2/26/2023 11:59:14 PM
关于钱中宜老师 “英国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讲座反馈
 
首先非常感谢钱老师的分享,让我感受到了外国语文基础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实施方法。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写作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标准,细致到标点符号的要求,不像我们批作文,主观性非常强,所以不同的老师批同一篇作文,分数可能差异会非常大。我在想自己今后在作文教学时,也可以参考一下,在某些要求上可以更细致些,让学生有个明确的标准,知道自己要往什么方向努力、改进自己的作文。

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这里我感觉也很受启发,应该淡化立意和深度,先想办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愿意写,愿意用文字表达情感,这样的训练会更好的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阅读也是,要想办法通过设置各种阅读的小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一本书的兴趣,然后在阅读后,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小说核心问题进行辩论、写感受、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总之,无论阅读还是写作,老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多提供一些梯子,帮助学生逐渐地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是非常重要的。
陆羽琴 - 2/27/2023 12:10:56 AM
关于钱老师的分享,印象最深的还是各种精细的标准、要求与支架,也即钱老师强调的“脚手架”概念。因为我自己最近在试着给社团的学生做读写工作坊,也找了很多国外的写作课经验来读,和钱老师的分享给我的启发类似,都让我意识到其实我有点太走向应试写作的另一个极端,即完全放弃给学生提供写作工具和标准的、过于“自由化”的写作,如何平衡写作的自然、自由和写作的框架,如何让框架成为不束缚学生写作、而又能为学生写作真正提供支持的工具,是我不断在思考的事情,也是钱老师的分享给我的很大启发。不过我也在想,这是否与学段有关,钱老师面向的学生学段相对更低一些,他们确实需要更多的写作基础能力的训练,但如果对已经习得基本写作能力的高中生来说,“框架”的重要性是否会有所削弱?又或它将以另一种面目出现?
王凤琼 - 2/27/2023 3:05:44 AM
听钱老师的分享感受:英国的阅读教学有更多的自由度,但也是在大纲范围的自由,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选取自己喜欢的文章来读,这样就会更有共鸣。而我最想说的是作文教学,英国作文也有每一阶段目标的达成,也有范文的展示,这点我觉得是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但也会有些程式化,可能在布局上的创新会受限。还有更强调对虚构作品的训练,而我们更注重文章即生活,更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不知在这方面英国的孩子在思维上与我们会有什么不同,达到了什么样的培养目标?
龚捷 - 2/27/2023 7:28:05 AM
听了樊老师与万老师的讲座《“广陵绝矣”与“华庭鹤唳”——魏晋名士的人生选择》,学习了两位老师课堂风格的不同之处。
樊老师一如既往的将历史、地理、音乐、语文等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法整合到教学中。樊老师从嵇康的生平讲起,结合《世说新语》《契若金兰》《钟会掷书》等文本片段,引导学生诵读,表演,感知文人的命运,反思政治的问题。
万老师的问题设置很有意思,如“你如何评价陆机、陆云卷入‘八王之乱’而丧命呢?你觉得他们的选择值吗?” “推测:他接受怎样的教育,个性特质?人生理想?”这样的提问比较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模糊认识,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此开放性问题的提问不带有任何限定的条件,内容具有自由度,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谈话热情,能够得到大量的信息,可以有效的解决生活体验和思维融合的问题。
韦春玫 - 2/27/2023 10:55:05 AM
广陵绝矣”与“华亭鹤唳”讲座反馈
这个讲座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由樊阳老师讲述嵇康的人生,后半部分则由万蓓蕾老师讲述陆机的宦海沉浮。说到嵇康一定要讲《广陵散》,《广陵散》是嵇康的绝命之作,樊老师在给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提出:嵇康被杀前用《广陵散》的方式,有什么意义?《广陵散》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具有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嵇康临刑前的弹奏正是他对反抗精神和战斗意识的体现,是一种生命的抗争,樊老师还引导学生说,自古以来,人们对生命的抗争会有很多形式,比如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箕踞”的姿势也是一种抗争,而这种生命的抗争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夸父、精卫、屈原、史铁生、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里厄、贝多芬……从神话到历史,从文学作品到现实人物,我们总能从中一窥究竟。万蓓蕾老师在讲到陆机时曾提出了一个问题,卢志与陆机之间的故事要表现什么。随后指出了这是南北文人之争,“文人相轻”历年来中国文坛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落脚点可能是在地域上,由此我想到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当中说:“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换句话说,以屈原的才干完全可以选择到其他国家去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屈原偏偏选择了自沉汨罗,其实这也牵出了南北文化之争。楚国是南方文化的聚焦地,而其他诸侯国家是北方集团,他们的争斗更像是集团内部的政治、军事斗争,只有楚国与其他国家的争斗不仅是军事、政治上的博弈,更是文化的一种博弈,也许在屈原看来,如果他选择了其他国家,不仅是对楚国的背叛,更是对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背叛,所以屈原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何尝不是一种抗争呢?
雾锁清秋 - 2/27/2023 7:09:10 PM
听钱中宜老师的讲座,刚听个开头就因为有一件紧急事情而终止了,特别遗憾。无法谈讲座内容,但是我想说说我对语文课的一些困惑。我不在一线教学已经好多年了,现在几乎脱离了关于教学的工作,但是因为喜欢,所以还是很关注。我发现我们这的语文教学课堂仍旧是我那个时代的老路子,几乎没有什么进步可言。(我指我们这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依然是字词句篇的逐一掰开揉碎的讲读一篇课文。我一直不喜欢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我觉得语文教学如果仅仅局限在一本书里的一篇篇课文上,那真是太浪费孩子们的生命了,但是我又没有找到更好的课堂模式和语文教学模式,想请教各位老师和专家,你们的语文教学是什么样的?在这个知识已经遍地可检索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学生?要用什么方式来培养这样的学生?有人提议不要称呼语文课,要称呼母语课或母语教学,这种改变到底能不能引发语文教学的改变?我有太多的困惑,很茫然。
罗慧萍 - 2/27/2023 7:22:45 PM
2月12日讲坛苏子川老师介绍了领读的方法,很受启发。虽然我也曾在上课期间和退休后指导过一些学生读书,但领读的思路还是没有走出语文课教学的范式,换句话说还是停留在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上面,提出的问题要么是考题样式一问一答,要么自己唱独角戏,自问自答,想起来的确可笑。
在苏子川老师领读的《史记 •留侯世家》范例中,他设计了:
“阅读范围”:必读《史记 •留侯世家》,选读《史记 •项羽本纪》,课外参考《留侯论》(苏轼),这就把必读、选读都考虑到了,虽然内容多些,但预习了视野就更宽了,对问题的理解面就拓展了。在“讨论问题”中,他设计了一个在暖场的环节“请你给出三个形容词来描述张良”,学生从描述中学会了归纳总结,并渗入了个人的理解。特别是第二个预习问题:结合《留侯世家》全文,谈谈为什么老父称赞张良“孺子可教”,这个问题很开放,不止是学生答案可能五花八门,后来旋璇老师在引导实际操作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老师也是各抒己见,以至于我们都停留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了。后来还是樊老师提醒大家要全面阅谈文章,还要重视司马迁对张良的评价总结,再全面分析“孺子可教”的内涵。由此可见,好的问题设计,给学生带来的启迪和思考是无可限量的。再如《史记•商君列传》的领读中,苏子川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秦国一统天下,而又二代而亡。法家思想对秦之兴亡起到了多少作用?起了什么作用?从他的死之中,能够管窥法家思想的大旨与秦政之得失吗?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商鞅变法的过程本身,还深入到了法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同时又与樊老师讲座中多次讲的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问题直接相关,而且还是比较深入的前沿学术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比较大,但是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万老师不只一次说过,会提问有时比回答问题更有意义。从苏子川老师的领读思路和旋璇老师的案例实操指导中,我们收获甚丰。
钟金英 - 2/28/2023 12:39:05 AM
2月的讲座因为有事情,参加了一半便退出了,3月份多多参加把它补回来。
王翡 - 2/28/2023 12:55:40 AM
#讲座反馈#

钱中宜老师讲的《英国小学大纲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我非常遗憾的是当天有事没能及时参与直播。非常感谢钱老师在讲座后分享课件,我能从钱老师提供的素材和伙伴们的阅读感言中学习。

其中钱老师提到“在统一大纲的标准下,充分尊重学校,特别是老师的教材选择权和教学设计权限”,这一点确实与我所处的学校教育有截然不同的理念。如何在大纲之下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开展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是我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因为现实的教学考核中更多的是刻板的条条框框,反而消耗着自己教学的时间、精力,而不能真正从“因材施教”的视角,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与拓展。
如同钱老师所讲到的“注重培养写作的趣味性和热情”,我想实质上也是教师在良性的教学互动中提升自己教学的趣味与热情。
李秀玲 - 2/28/2023 2:11:17 AM
钱老师《关于英国小学阅读与写作课的分享》
周五听了钱老师的分享,很受益,但也很受冲击。作为一个门外人,对于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我是深有体会。

虽然英国学校认为阅读兴趣和任何一项活动的兴趣是一样的,没有把阅读的地位提到最重要的位置,但是从阅读和写作课程的课时设置上就可以明显看出,阅读和写作在小学基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根据年龄段,大纲对阅读和写作,做出了精细的划分,分级阅读和写作考核标准,对老师、家长及学生给出具体的指导,让教的人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的人清楚知道需要掌握的程度。使学习过程和结果可以量化、清晰、明确、容易操作。

比如:
阅读课,“与年长者一起搭建阅读基础”这一条目下,就分列了9个附录,详解具体操作要求,可见标准细化程度。
写作课,可以分为三节课,第一节引导,第二节学生自主写作,第三节学生自行评估,老师给出及时反馈。写作课都上当堂完成,不会将写作作业带回家。在小学阶段,以科学为依据,根据孩子的生理特征,写作多数都写虚构类题材的故事,让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在写作中体现。这样不仅不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还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真是一举多得。

写到这,我又联想到刚看的《十四个诗人》。我们被称为诗歌的民族,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慢下来打开我们的五感,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让内心变得丰盈。那我们是理性的民族吗?好像也不是。普遍缺乏逻辑性的训练,是周围很多人的现状。所以有时候,感觉很多人的争执,根本就是不讲理。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那创新从哪里来?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什么角色,值得思考。
liuyong - 2/28/2023 2:15:56 AM
“广陵绝矣”讲座反馈
      讲座嵇康陆机为例,讲述了魏晋风度背后两人的无奈。在这个过程中和“华亭鹤唳”那一节一起也为我们刻画了魏晋之间那群卓尔不群的人的群像,探究了制度与个体悲剧之间的关联。
      对于嵇康并不陌生,《世说新语》里记载了很多关于嵇康的有趣故事,可每次阅读都止于嵇康追寻的个体自由,而没去联系整个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文人传统。樊老师在讲座中反复点题“广陵散于今绝矣”与古代政治传统之间的关联,可离同学们的生活太遥远,一开始没打出来,樊老师有点着急,不过没有直接报出答案,而是给同学们讲述嵇康和当权者三次见面的细节,同学们很快领悟到了这一层很有现实意义的含义。上课想渗透的价值还是需要细节来落地,否则缘木求鱼,只能干着急。
      “学而优则仕”的这一传统固然让普通人得以参与政权,由于制度的设计也成为很多读书人唯一的追求。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部分读书人甚至不管皇帝怎样、不管自己会做什么事情,蟾宫折桂、封侯觅相成了毕生最大的愿望。对于个体而言,可能只是精神生活走向萎缩;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则往往意味着灾难。因为为了官能做的原来越大,往往会匍匐在皇权面前失去了是非,而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往往打乱让无力承担后果的平民的生活。幸亏有嵇康这些一些不合作者,时刻提醒着后来者,我可能会失去权力、甚至生命,但我不违背自己的价值判断。这大概是《世说新语.伤逝》那句“今日视此虽近,貌若山河”想表达的吧。
李杏莉洛阳 - 2/28/2023 4:21:17 AM
唐老师时文讨论讲座
唐老师的时文讨论听过好几次了,每次都很受益。他总能从社会热点问题的表象中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思维深层,并且总是能在最后点出一个新名词,当然不仅是一个新名词,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真理,让听者的思维得到拓展和深入,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这次讨论的话题是抢话筒的同学的做法,老师先让同学们回答对这位学生的做法是赞同还是反对,然后让同学们回答这样选择的原因,接着顺着同学们回答的思路让大家反思自己这样选择背后的原因,最后指出这是一种语言暴力。实话说听到这里时我也有些震惊,如果说打人是暴力我坚决反对,但大庭广众之下对别人侮辱也是一种语言暴力我实在没想到。还有就是唐老师分析的那个抢话筒的学生的语言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语言,我还真没深思过,讲坛的时文讨论课太棒了,我每次都能感受到自己思维边界拓展的快乐!
李欢欢 - 2/28/2023 4:46:45 AM
1. 关于钱老师的讲座:首先,钱老师的真诚特别让人感动,也很容易让人有一种亲近感。其次,她启发我要学会终点思考,重视写作支架(脚手架)的搭建和使用,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的。再次,及时反馈的作用不可小觑。有过程才有结果,只有过程指导到位了才会有好的效果。2.关于万老师上海老街行走的讲座,同样也是干货满满,从行前准备到访谈技巧,指导细致到位。后面如果也能看到学生的行后小结和反思就更加完美了。很多时候,亲身实践后才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
邬蒙 - 2/28/2023 6:30:38 AM
有感于樊老师讲嵇康,太生动了,猜一猜嵇康的样貌,玉树临风,当时我想出这个答案,傲岸,孤独,潇洒应该是他的样子?法场之上,一曲《广陵散》,几千人肃立,琴声铺天盖地。后来看到刘老师给出龙章凤质,像龙一样卓尔不群,像凤一样飘逸优美。华亭鹤唳,目送归鸿,魏晋名士的风骨越来越清晰了。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共同体2023年2月分享或讲座反馈交流(2月28日22:00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