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李欢欢 - 5/3/2023 4:57:38 AM
在网上尝试购买了《像唐诗一样生活》,结果几次都以无货退款而告终。最近断断续续在读的是孙绍振先生的《文学解读基础》,先生将枯燥深奥的艺术欣赏与理论转化为幽默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让人阅读时不再有畏难情绪。全书共分了六个单元,既有对作者创作心理的剖析,又有从诗歌、散文和小说的规范性和开放性的角度展开的深入思考。文中列举了许多生活中或课本中的例子来补充说明,使得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这本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每一讲围绕一个主题,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互为整体,对于阅读者相当友好。其实无论是文学作品创作还是鉴赏,记录和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记录才有更多的积累,有了思考才能更好地整合,而这些最终指向的都是进步。
周捷慧 - 5/3/2023 7:59:13 AM
读《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第一次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便被其庞大的作品体量所折服,加上有些地方艰涩难懂,导致一度难以继续啃下去,但却也深深钦佩于陀翁对人性和人心的深邃洞察力以及对此细致而深刻的描绘。
作品主要围绕一场弑父案而展开,讲述了卡拉马佐夫三兄弟,书中每个人的有鲜明而真实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维方式。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辽沙引导小孩子小郭立亚的一大段谈话。面对小郭立亚的故作早熟、圆滑和世故,阿辽沙没有摆出大人的不屑一顾,或是被小孩的挑衅而激怒,而是保持尊重和倾听的姿态,继而循循善诱,让小郭立亚慢慢被其折服。阿辽沙是一个极具智慧且善良的大人,这让我想到身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又该如何引导他们做人,从阿辽沙与小郭立亚的谈话中实在获益不少。同样,我觉得这一个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沟通的典范。
盛晓伟杨初中学 - 5/3/2023 9:13:38 AM
读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阿勒泰视野。
读这本书之前,对李娟的了解,仅限于初高中阅读理解中看到了李娟的文字,简单干净的文字,以及直白的叙事、偶尔俏皮的语言让人会眼前一亮。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三月份有位朋友去新疆的南北疆兜了一圈后回来分享新疆见闻,我立时生出想要去走走新疆、了解新疆的愿望,从何开始呢,就从李娟吧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呢?
选择书目时,“向日葵地”首先映入我的眼帘,
在一个和俄罗斯毗邻的北疆地区而且拥有戈壁滩和沙漠的地区,何以让向日葵地上的向日葵生机勃勃呢?
书中一系列梦幻壮阔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甚至有些描写是想象而来的,给人一种时空上的恍惚之感 书的开头她说“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多么有画面感的“拖拽”呀,又是多么狂野的戈壁荒漠,仿佛自然界有了手脚,生生的在茫茫戈壁荒漠里亲自拖来这一片绿痕。又仿佛这一片绿痕极不情愿,但好歹给“拖”来了,“拽”来了。而且这拖拽是有声音的,有点粗野,但是动听。也给这单调的戈壁荒漠带来了无限生机。让人感觉茫茫戈壁滩和大漠忽然就有了活力!
但是第一章的内容却是一个难以让人体会这种生机的部分,因为灾年,妈妈苦心经营的向日葵地接连三年都惨遭鹅喉羚的袭击而让努力付诸东流,很难想象妈妈在那样一种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接连三次都咬咬牙平静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终于第四次,第四茬种子以蓬勃的姿态平安来到了这个世界......
第一部分不长,却让我印象深刻,我构想了无数个妈妈面对一次又一次惨遭鹅喉羚袭击后妈妈站在苍茫的天底下,面对一片狼藉的向日葵地的情景,如若不是大自然也像赋予荒漠绿痕一样赋予了妈妈伟大的力量,她何以以瘦弱的身躯撑得住这片苍茫大地而绝地站起呢?
周永峰 - 5/3/2023 10:51:05 AM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
初中时,不知从哪本上找到一首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把它与《静夜思》合并同类项,他和李白一样想家啊!当时我十分同情陈子昂,瞧,李白还有一轮月亮陪着,陈子昂吟诗的那个夜晚会不会像我们庄子一样黑灯瞎火,抚摸着台墙,望着星夜,如果蹿出一只黄鼠狼,怎么办?
如今,人至中年,如果寻一处没有灯火,仰望着星空,也许更适合品读《登幽州台歌》了。在人造的光亮里,我们似乎渐渐忘却了头顶上还有神造的星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转瞬的时间里,我们微若尘埃,在一个孤独的折叠时光里谈何活得精彩与虚度光阴呢?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让我想到了楚辞《远游》中的一段:惟天地之无究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序)》写道: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诗经》、《楚辞》,风雅也;汉魏咏史,风骨也。《远游》应该是陈子昂所作《登幽州台歌》的精神源头吧。
当然,孔夫子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张若虚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轼沉思“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谁又能说,他们与子昂又何尝不在同一星夜下唱和酬答呢?
山西乔彦华 - 5/4/2023 3:54:01 AM
4月23日是世界第28个读书日,我有幸得到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图书馆赠送的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静静的读完贾雷德·戴蒙德花费20余年时间写的这本书。本书一经出版蜚声海内外,于次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图书奖,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戴蒙德是美国双院院士,博学多才,以生物学开始研究生涯,进而研究生命演化和生物地理学,是当今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
这本书的书名很惊艳,点出了人类侵略暴力的三种力量:冷兵器、热兵器和活兵器。在新冠、甲流病毒肆虐的当下,每个人对病毒的关注和认知都相当深刻。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人类社会演化的因果关系(近因和终极因)。针对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经济社会问题,从地理和自然环境出发,探讨人类文明的演化历史,追问人类社会命运的本质。
作者认为,历史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可以分为两类:近因和终级因。近因是指与历史事件直接关联的因素,而终级因则是指影响或决定世界大历史的模式,“历史科学研究的是近因与终极因的因果过程”。作者在书中对近因给予了充分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对近因已有腹案:有些族群着了先鞭,发展出枪炮、病菌、钢铁,以及其他增进政治、经济力量的条件;有些族群什么名堂都没搞出来”。重要的是,作者更为关注终极因,“找出近因后,自然引出终极因的问题:为什么枪炮、病菌、钢铁站在欧洲人这一边,而不是非洲土著或美洲土著那一边”,。
戴蒙德博士绘出了造成欧洲文明社会与非洲文明社会发展和变迁路径差异的因果链示意图,即地理条件(如大陆轴线的方向)和生态因素(如容易被驯养的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是造成历史差异的终级因。这些环境“终级因”导致了这两个大陆食物生产的差异,食物生产差异的“次终级因”则造成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差异,人口差异进而成为导致两个大陆在病菌演化、技术发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产生差异的近因,其最终结果就是欧洲人通过枪炮、病菌与钢铁征服了非洲大陆。“非洲与欧洲的历史发展不同,终极因是两大洲的族群继承的不动产不同。”
戴蒙德尝试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给出更为精细的论证,设立了关于地理环境的四条标准:1是食物资源,包括可驯化的动物资源和可利用的植物资源。2是传播与迁徙的条件,有了传播与迁徙,文明才可能传播和交流。3是洲际传播的条件4是土地面积和人口,必须有足够大的土地面积和足够多的人口,文明才能高度发展。如果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本书的主题,就是回答亚力之问。各大洲上的族群,有截然不同的大历史,原因不在人,而在环境。地理会影响历史,问题在于影响的程度如何,以及地理是否可以解释历史的普遍模式。
王玲 - 5/5/2023 1:44:32 AM
《红楼梦》中贾政形象探寻
贾政作为《红楼梦》中第三代人物代表,他是贾母的儿子,王夫人的丈夫,宝玉的爸爸,黛玉的舅舅、贾雨村的朋友。
贾政作为贾母的二儿子,但是贾母却跟他一起居住,我们可以看出相较贾赦贾母是比较喜欢他的。
贾政是一个比较平庸的人,他的功名也不是考来的,而是靠关系而得来。
贾政在做父亲的时候,一味强调让宝玉读四书五经,可见他的为人也比较无趣。
他在教育宝玉的过程中,夹在贾母和王夫人之间,里外不是人。
原敏 - 5/5/2023 7:34:50 PM
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有两句经验总结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和思考,她说有的孩子是靠获得荣誉感支撑他们努力学习的,有的孩子是靠老师精心呵护、配养的。
接触一年的孩子以来让我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孩子们的秉性各不相同各有特点,活泼好动的、敏感细腻的、自尊心强的、好胜心强的、玩心大的…有时会焦躁不安。
但千差万别中又有诸多关联,都喜欢快乐,游戏、新鲜食物,喜欢在快乐、平和中。
我想让每一株花苗都能尽情享受阳光、雨露是一定正确的。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5/7/2023 8:40:15 AM
本月,断断续续读了《圣经故事》前三个故事,读这本书,需要重新梳理大脑,一切因神儿发生变化,仿佛与人都努力没有关系。一切都是神按照意愿来设计,犹太人的聪明似乎有神的恩赐!不能妄自尊大加上个人的所谓,因此需要继续把这本书读下去。感恩遇见人文行读!
钟金英 - 5/7/2023 6:26:15 PM
最近一个月关注了一下中医知识,为什么会突然关注到这个中医呢?
缘由是听了一个住在美国的台湾中医老师分享的关于咳嗽的讲座,介绍了厨房食疗的2个方子,测试之后感觉效果不错,就持续跟着听了季节林老师课程。
再后来通过课程知道了《中医大脑重症医案集》这本书,可惜买回来之后感觉太过艰深,翻开看不懂,我就顺着这条线找了一本关于写中医的小说《中医许阳》。
这本小说我收获最大的是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了解到了一些中医治病理念,虽然是小说,里面的病例都是从真实事件改编过来的。想要入门了解中医,这本书的可读性还是很强的。
全书的中心思想围绕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医,如何复兴中医,如何实现中医理想展开。
陈晨 - 5/7/2023 11:17:57 PM
乡土,充满着泥土清香的两个字,这几年却被赋予了“落后”“老土”的别称。在《乡土中国》中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庄稼人的质朴无,也让我重审农村的规律运行、乡土社会的生活延续。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集合,全书从“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一主要观点出发,基于社区研究基础,在乡村文化、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变迁等方面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深刻探讨与剖析。
本书之妙在于作者抓住了乡土社会的现实表象,并深入解释中国人行为背后的逻辑。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熟人之间的规矩说法。根据费老所言,这是“习”出来的礼俗,是随着时间推移,基于相互信任与依赖渐渐演化出来的行为准则。这样依靠礼俗维系的社会异于西方的法理社会。中国的乡土社会,在一个独立的村落里,躬耕之人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社会交往的范围几乎只限于熟人,他们之间的交往不需要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是根据世代沿袭的、深深根植于心中的习俗规范来加以调节。法从外部调节人的行为,而礼着重于教化,强调调节人的道德思想。
无论城市发展有多快,农村似乎都是一个值得花精力去研究的地方。我们从这里走出来,我们也终将在这里得坚韧朴实是、纯粹单纯的力量。
雾锁清秋 - 5/7/2023 11:54:06 PM
本月继续读《罗马人的故事》凯撒时代上
伟大的凯撒并没有向很多伟人那样早早就英明远播,他的少年时代与青年时代相对还是比较平凡的。生活在普通民居区,家境也并不是非常富裕,好在他有位优秀的母亲,他的母亲出身贵族且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父亲早逝后,母亲没有选择改嫁,而是一心一意抚养教育凯撒。
凯撒青年时代的经历要说比较深刻的一个就是受父亲政敌的打压而远走他乡避难。在避难过程中他参加过军队,对军队有了最初的接触和了解,积累了从军经验;第二个就是他曾被海盗捉住成为人质,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主动将自己的赎金提高一倍,以至于因此他可以和海盗们一起吃喝玩笑,甚至给海盗们上课。
凯撒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大量借债,以至于到他40岁之后成为行省总督时,却被债主们阻拦住不得前行。凯撒不得不找到他的最大债权人克拉苏,在克拉苏的担保下,凯撒才得以脱身。
凯撒的另一爱好就是女人,他有众多的情妇。并且他有让他所有情妇都喜欢他从来不会恨他的能力。这些情妇不管是现任还是卸任都一律不会有怨言,一律不会憎恨他,连一句坏话都不会说他的。这是或许是凯撒最无人能敌的本领之一吧。
从青年凯撒身上我们似乎看不到一个伟人的形象,要说还有点特别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对金钱的热爱与漠视吧。他热爱金钱,用金钱讨情妇的欢心,用金钱讨民众的欢心,他对金钱的漠视是因为他几乎不会把高额的借债花在自己的身上,他也不会为了还债而在行省横征暴敛。他能比较公正的制定税收政策,以保护民众不受收税官的欺压。
马晓涛云南师大附中 - 5/8/2023 6:35:56 AM
《骆驼祥子》再读与教学的一些思考
马晓涛
导语:我突然就觉得这似乎就是成长的本质。不论是他人的经验,还是自己的体验,既是认识世界的阶梯,也是妨碍我们的枷锁。
今天教《骆驼祥子》的时候发生了个事儿,有两个小孩分别跟我说了一句话,但都用了同一个句式:“好像也没有那么……”
第一个小孩是早上来上课的时候,眼泪汪汪的,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边。我问他怎么了。他吸着鼻子,说他最好的朋友不想来,他也不想来,他不想和不认识的人一起读书。然后我说你试试吧,中途如果还是接受不了就回家休息。他点点头。结果呢,上着上着,可能是他觉得挺有意思的,课间我问他说感觉还好吗?他声音小小的,说“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受”。第二个孩子呢也是课间,就跟我说,马老师马老师,他们都说祥子很勤劳,很踏实,但是我觉得好像祥子也没那么好”,我很惊喜啊,就问她说,“你为啥这么想啊,然后就是一番对话,然后我就鼓励她去继续找找,是不是虎妞也像他们说那么坏。
他们都用到了“其实也没有那么……”这一个句式,在这个句子的空白部分,我们可以填补进去很多形容词。第一个孩子填进去是相对负面的形容词,如: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受,其实也没有那么枯燥等等。这意味着他从自我局限的体验当中突破了自己,获得了新的体验。其实也没有那么好。这意味着说这个孩子也通过自己的体验,突破了别人给她预设的概念,祥子如何如何,虎妞如何如何。我突然就觉得这似乎就是阅读与成长的本质。不论是他人的经验,还是自己的体验,既是认识世界的阶梯,也是妨碍我们的枷锁,我们都在随着时间的演进,或者说随着新的体验的到来,更新我们自己的经验,产生新的思考。
阅读教学时,有一个词叫做“追溯性提问”。就是我们会问学生,你之前想的是什么,你现在还这么想吗?为什么这么想?你之前是什么感觉的额,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变化?这些问题都目的都是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新的体验和已知旧的体验进行比较。比较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他们的若有所思的表情。这种若有所思,就是顿悟,就是成长。祝愿大家都能获得这种若有所思的成长感,而不是将这些成长的重要节点忽略掉。
邬蒙 - 5/8/2023 6:54:00 AM
继续读《诗人十四个》,文学阅读也是解决人生困境的方法之一,我们经常走的太快,忘了很多事情的初衷,忘了教育的初衷,忘了人生的初衷,一天忙忙碌碌,忙成空心人。最近周围发生的事情好沉重,不知道该觉得讽刺还是悲哀,静静地读一会书,看一看苏轼,姜夔的人生,看一看那“好花不与殢香人”的欲言又止的感慨,这又何尝不是自己的感慨,所以很感恩自己可以加入讲坛,有机会接触人文教育,让自己,让自己周围的人向着美好而生活,何其幸运!
最近有些忙乱,周围的事情实在太沉重,胡言乱语而成的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