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专版
行读交流
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本主题被查看68539次, 共36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
2
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邬蒙鄂市三中
新手上路
UID: 161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3
帖子: 3
注册: 7/9/2019 5:23:54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2:47
回复: 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安静地读书是件幸福的事,在悲喜剧之间游走,有时忘了在读喜剧还是悲剧,正要为主人公捏把汗时,想想是喜剧,结局应该会好的,悬着的心就放下了,宋引章的遭遇,赵盼儿的妙计,在现代的电视剧里也层出不穷,但依然在读的过程中担心她们,情节的曲折,人物命运的跌宕,让这部喜剧历久弥新。
也许就是天然的希望真善美被传扬,假丑恶被厌弃,关汉卿是位熟悉勾栏妓艺的剧作家,但是作品里对真善美的理解和向往符合我的心里预期。而《窦娥冤》虽是悲剧,但是剧中窦娥形象不也是真善美的化身吗?与其放在社会背景里去解读这些喜剧,我觉得不如以人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细细品味,人生如戏!
#16
大
中
小
王明月四川富顺柑九校
新手上路
UID: 150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8
帖子: 8
注册: 10/29/2018 12:05: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5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2:48
回复: 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粗读《艺术的故事》发现讨论最多的是创新的问题,联想到王宁导演讲电视节目也是由一个个创意延伸开去的。一档档电视节目也是一件件艺术品,由电视人精心制作。艺术怎样创新,艺术的风格怎样变化,一个新的风格怎样取代旧的风格。《艺术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案例的解读带我们进入艺术的故事。值得接下来细细品读。
#17
大
中
小
周永峰
注册会员
UID: 147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7
帖子: 57
注册: 10/6/2018 5:12: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8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2:48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8月份读《苏东坡》反馈
读了苏洵的《名二子说》,又读了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我一直在发呆,推演了父、妻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东坡之率直性格。苏轼十一岁时,苏洵就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而《亡妻王氏墓志铭》更让人能够理解王弗一片苦心:……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又从《喜雨亭记》勾连《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一幕幕场景的解读使得东坡的“民本”思想渐渐清晰起来——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说到民本思想,《苏东坡传》“殿试”章节也有体现,就是欧阳修激赏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他的主旨思想是:“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的理念,这与《喜雨亭记》 “民本”思想——善待百姓是一脉相承的。
9月份读《中国十大喜剧故事》反馈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给我的感觉好像是过时的作品,比如《救风尘》一文中过度强化了赵盼儿的正能量的威力,周舍的恶棍一下子疲软了,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说教意味很浓郁,
《李逵负荆》的李逵和宋江的形象依旧在百姓心中崇高的地位。在糟糕的社会里,人们寄望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正义之士,殊不知是官方打压的对象,好汉被逼上了梁山,他们是知道自己的命运,但他们仍然以“义”面对生命这个过程。
《拜月记》表面上一个美好两小无猜、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情节背景贯穿宋金战乱,但实质是一个诚信的“交易”,结束喜人。
《中国十大喜剧故事》是官方的“道德故事”的合集。这当然是我带有偏见,作品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这样的文体也是符合那个时代读者的口味。犹如流行歌曲,它的价值能够真实记录一个时代。
#18
大
中
小
liuyong
注册会员
UID: 11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1/1/2015 5:35:1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4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2:50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早就听说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不过一直没有下定决心阅读,这次总算打开了。看完导论,惊觉书上提到的对艺术的误区简单就是对照自己来写的。几年讲授上文艺复兴的时候,还自鸣得意地用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和早一些的一副圣母画像对比。当时引导学生的描述词汇全是“vivid "、”stereotyped "、"holy“、 ”lifelike"、”dull"这些词汇,正是自己的“偏见”让自己无法去欣赏画本身,而是用一种绘画史的经验,代替了体验。中世纪的画作是表现神性的,文艺复兴的话就是表现人文主义的,到底如何区别先入为主的偏见和背景信息的辅助?是读这部分之后思考的一个问题。
#19
大
中
小
陈蓓蕾
新手上路
UID: 162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9
帖子: 9
注册: 8/23/2019 7:34:0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9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2:51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20190928 南宋绝唱反馈贴
昨天是国庆长假前唯一一天的休假,也是各种考试的前奏,纠结很久是否坚持听讲。最后觉得如果每一次都要找理由翘课,或许就是逃避的开始。所以哪怕路上2个小时,也是要从南至北地赶来听课。
每次听樊老师的课,我总疑心是回到大学的课堂,而不是什么中学生的课堂。因为生命里的积淀厚度不同,所以听课时能感染到的内心的激动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的儿子,一个七年级的男生,这节课对于他来说,只能是南宋词的扫盲,根本谈不上什么欣赏或者感动。
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却仿佛听了一堂蒋勋的美学课。词里的世界,逐渐从白纸黑字开始立体起来,有千江汇总,奔流不止的绵长相思,也有花开微醺对于以往的沉湎,更有对于南宋帝国大楼倾覆前,如同夕阳斜照一般的轻轻叹息,金戈铁马的奔腾声里夹杂着歌姬的婉转歌喉,渐渐进入永夜。樊老师对于词的层层递进的描述,不禁让我联想起博物馆里看到宋朝的汝窑。通常都是均匀的乳白色或者天青色,线条简洁,但是造型优美,能留下的绝品里通常还有不为人所知的修补痕迹。但观者仍能从瓷器的雕像或者作品感受到宁静和美好,一如昨天的词。
生命如果没有一些静观,是绝对无法写出那么细腻的词。它动人之处在于美丽,也在于无常。因为无常,所以美丽在一刹那更珍贵,在词人若干年后回忆起,以男生或者女生的视觉去回忆,有香气,也就理解为何一夜间台阶上满布青苔,那是词人内心疯狂的执念呐!
我一直不知道南宋的词唱出来该是如何音调?以前看柳永的词,觉得甚美,音律用词勾画出一派明媚的天地。但是昨晚读到的元夕之梦,虽然没有苏轼怀念亡妻那般深沉,但是那种叹息,却是如萦绕耳边的磬声,一声声荡在心底,层层叠叠,听久了,人的心仿佛有一种钝痛,蔓延开来,无处说,一如樊老师说的,原来江水都是相连的,它们还是会相会。一首词如同河流,连着的,不光是词人对于二十年的思念,还有自己站在历史长河的彼岸看着词人慢慢淹没在时间的漫天尘土里。
南宋很喜欢参禅,我从来没想过南宋的大厦将倾,如果没有入世的心,或许禅宗就是一个心灵的出口。
#20
大
中
小
黄佳凤
新手上路
UID: 162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0
帖子: 30
注册: 8/24/2019 7:30:5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0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3:17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读书反馈:哈姆莱特的“矛盾”
心理的矛盾冲突会带来割裂感,而人物在矛盾中所做的选择一方面既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又被命运控制,上演一场性格加命运的悲剧。
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就是一大矛盾体,国王的鬼魂选择了哈姆莱特去复仇,身为其子这就是他不能拒绝的命运,报仇成功是弑杀叔父和国君,报仇不成功又无法使死去的父亲获得安宁,无论成功与否,这注定是一场悲剧。而哈姆莱特自身又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没有抓住时机刺杀叔父并报仇,他的内心深处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想用最狠毒的方式报仇,另一方面他又有所顾忌,从他的性格上来说,选择复仇注定也是悲剧。
#21
大
中
小
马晓涛云南师大附中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3:18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李尔王》阅读反馈
马晓涛
最近在讲坛指导的情况下阅读莎士比亚《李尔王》。
矛盾1:李尔王的疯狂在于“王”的身份。这是一种人的记忆与当前现状的矛盾。
矛盾2:李尔王的源于人性的至亲情感与现实人性的另一面的矛盾。
矛盾3:人性与权力的矛盾。
#22
大
中
小
袁利洁银海学校
新手上路
UID: 14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7
帖子: 47
注册: 10/6/2018 5:28:2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4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3:33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读书反馈:十大悲剧之一《牡丹亭》情节跌宕起伏,第一次读到杜丽娘死亡时,下意识地觉得应该就是这样了,没想到后面还会复活,男女主角竟然还会结婚。这样的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实在是想不通为何算是悲剧。仔细来看牡丹亭的结局,其实实在算不上是喜剧。杜丽娘最初追求的爱,是自由,与她对抗的实际上不是她的父母,而是整个封建正统思想。那么最后杜丽娘赢了吗?从表面上看,作者借助爱情的力量,让死者生,再让男女主角奉旨成婚,好像是赢了,但回顾这个过程,是多么的艰辛和曲折!在封建思想的一步步紧逼中,杜丽娘无法获胜,无法求得解放,所以只好一步步让步。看似喜剧,实则悲剧。
#23
大
中
小
tzsxwyl
江苏通州实小 王玉兰
新手上路
UID: 158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9
帖子: 49
注册: 4/27/2019 4:17:0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9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3:57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窦娥冤》中,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是个怎样的人?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他为了凑足银子赴京赶考可以卖掉自己的女儿,在窦娥蒙受不白之冤直至赴死这样最艰难最无助的时候,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如果真有心找回女儿,为官的父亲应该不难做到。而在做官变阔,察看案卷后,得知窦娥就是自己亲生女儿受刑而死,依旧一张“赏罚不避亲"的官脸,叱责道:“我当初将你嫁与他家(蔡婆家),要你三从四德.......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你快与我细吐实情,不要虚言支对,若说得有半厘差错,牒发你城隍祠内,差你永世不得人身,罚在阴山,永为饿鬼!"这样一个刻薄寡情之人,这样一个冰冷无情的父亲,眼里只有统治阶级所谓的清廉,只有他的官运亨通,哪还有一点父亲的温情与怜悯?哪还有对多年抛下女儿的歉疚?所以《窦娥冤》对时代、对人性的揭露值得我们深思!
#24
大
中
小
冯乾
注册会员
UID: 152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1/4/2018 9:21:2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4:09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本月根据讲坛要求阅读了《中国十大喜剧故事》一书,书中所载故事像“西厢记”、“李逵负荆”在其他的场合也读到过。但是将这一些故事集合起来从喜剧的角度来欣赏却也是头一回。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救风尘”一篇,前段正好在读三言二拍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些篇目交杂在一起读,别有一番风味。这几个故事都涉及到妓女从良这一个话题。妓女希望从良,但是能够给妓女赎身的往往并非良人。不管是宋引章、杜十娘还是莘瑶琴作为名妓,都有从良的想法,但是区别于后两位,宋引章选择了官宦子弟周舍,被动被赎身,随周舍回家后经常被打不幸福。后被好姐妹赵盼儿在嬉笑怒骂间诓骗周舍解救宋引章。整个情节比较简单,言语活泼直白符合普通观众的审美需求。整个过程中女性的地位相对是被动的,整个戏剧的结尾有明显的“青天大老爷”情节。杜十娘和莘瑶琴的从良对象选择都是相对普通的人,赎身的钱财也主要是自己从业期间攒下的珠宝,明显行为更具有主动性。
#25
大
中
小
zhangzhixun
新手上路
UID: 159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8
帖子: 8
注册: 6/1/2019 8:33:35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8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4:15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读书反馈:
《李尔王》无疑是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我认为,莎士比亚脱离了圣经对人性对罪性的认识,试图做出人文主义的注释,这个努力尝试,乃至他影响到后来几百年作家的努力,基本上是失败的,甚至是错误的,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人性的来源与最终意义的去哪里问题上,并没有真正做终极性的超验性的追问,这本来就是人的局限,或者换句话说,他们已然达到人本主义的天花板,人的极限,或者说人的边界,他们已然抵达——但是,超出这个边界的,那是神的领域罢。
#26
大
中
小
李杏莉洛阳
注册会员
UID: 161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7/10/2019 1:18:1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1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4:19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九月读书反馈
李杏莉
《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是莎士比亚一部非常经典的悲剧。虽不是原创,但更多人通过莎士比亚知道了这个故事,并感受了它华美的语言。像《西游记》一样,古罗马时期就流传着关于一对情侣生死相恋的民间传说,但是直到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才成为了文学殿堂里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戏剧,语言实在是精彩极了!哪怕是一个最小的人物的语言也极其生动,我很想把我的发现分享给大家。
第7页朱丽叶的乳媪对凯普莱特夫人说到朱丽叶的时候,回忆朱丽叶小时候的事情时极尽啰嗦,明显带着讨好凯普莱特夫人的意思。把一个下层仆人的巴结讨好描写得淋漓尽致。
第8页凯普莱特夫人跟女儿谈男朋友时语言风趣幽默,说到帕里斯,她说:“从年轻的帕里斯的脸上,你可以读到用秀美的笔写成的迷人诗句;一根根齐整的线条,交织成整个一幅和谐的图画;要是你想探索这一卷美好的书中的奥秘,在他的眼角上可以找到微妙的诠释。”听听这些赞美的词,即使放到现在也依然美妙动听!足见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解放程度,也足以看出夫人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
写罗密欧失恋时用“瞧他孤零零的神气,倒像一条风干的咸鱼”。
茂丘西奥说罗密欧讲的笑话好听“你的笑话又甜又辣,简直是辣酱油。”这样有趣的比喻真不知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反正我是做梦也想不出。
第57页当朱丽叶从乳媪的嘴里得知罗密欧竟然杀了提伯尔特时感到天旋地转,本来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已经让人十分伤神,如今又出了杀人的事件。她气急败坏地说:“啊!花一样的面庞里藏着蛇一样的心!那一条恶龙曾经栖息在这样清雅的洞府里?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圣洁的外表包覆这丑恶的实质!……”即使是斥责,这也真是美妙的语言!
再小的人物,也用一两句话活生生地刻画出来。比如仆乙,当凯普莱特告诉他去问彼得怎么拣干燥的木头时他说:“老爷,我自己也长着眼睛会拣木头,用不着麻烦彼得。”虽然一两句话,但也把仆乙不服彼得的那种倔倔的样子活生生地刻画出来了!
第91页罗密欧殉情前的一段告白也极其动人。“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着光明的欢宴的华堂……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
莎士比亚的语言真是极其有魅力,读出来更有韵味。讲座中孩子们的表演真是惊艳!有机会我也会尝试让孩子们试着表演,这应该也会促使孩子们更好地去阅读原文,理解人性的光辉。
#27
大
中
小
张成建
新手上路
UID: 155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4
帖子: 4
注册: 3/4/2019 11:03:1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4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6:43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读《苏东坡传》
读历史,总忍不住想跟地理联想,比如读苏东坡,看他跌宕起伏、乐观豁达的故事,总忍不住从两个维度来思考,发生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多大年纪,发生这件事的时候他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的维度,一个是时间的维度,两个维度编织起来就成了历史。
我简单梳理了一下,苏轼生于眉州,34岁知杭州,37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离我最近的地方),40岁徐州,42岁湖州,47岁汝州,48岁登州(今山东蓬莱),52岁杭州,54岁颍州,55岁扬州,56岁定州,57岁惠州,60岁儋州,64岁常州逝世。一生坎坷,一路诗词,东坡先生的一生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他都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过出自己的精彩。所以,这一路的坎坷,反而成了他的资源。
#28
大
中
小
刘显
注册会员
UID: 150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4
帖子: 74
注册: 10/27/2018 9:43: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7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6:52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桃花扇》这个故事,读来令人费解。候李二人的爱情来得突然,好像风云际会,响起一声春雷。分也分的糊涂,被人一声棒喝,就能和对方诀别。看完第一遍时,我实在不能理解这个荒唐的结局。更多的把它当作一个有大男子主义情节文人的在瞎扯。
这本书里的人物,男人太像男人,无论是侯方域的忠直,还是马士英的卑鄙猥琐,或者杨应龙的懦弱,都写的十分形象,唯独书中的女性角色,其光彩全为李香君所夺。而李香君虽然是女人,且美貌惊人,但把他当作男人来看也无不可。不过,我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也是在瞎扯。和一个清朝的作者去讨论女性的个性问题,这不就是在瞎扯吗[捂脸][捂脸][捂脸]
#29
大
中
小
温和玲
注册会员
UID: 146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6
帖子: 66
注册: 10/3/2018 7:56:3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9-09-29 17:58
回复: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读《丧莎士比亚戏剧》一本作品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囊括了莎士比亚经典的作品,所以文字翻译的非常生涩。
阅读之后有了浅显的感受。首先,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是悲剧。这种毁灭的过程会让戏剧的矛盾冲突更具备了张力,阅读的同时也具备了批判和审美的二重体会。这是其他文学体裁所难以相匹配的。所以只有戏剧的天空才是才情纵横,才能够让想象和灵魂相依为命。
二是,悲剧如何呈现。浅尝辄止的阅读,当然无法深刻的说。一方面是需要戏剧情节,人物的配合。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悲剧就是利用这样的细节,让高潮自然呈现。
#30
大
中
小
本主题被查看68539次, 共36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
2
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页
论坛跳转...
站务讨论
本周要点
站务讨论
Download
学习交流
三省吾身
他山之石
我思故我在
文教之光
书讯微博
史海钩沉
奇文共赏
灌水专区
专版
“知识分子”
文化行走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回眸
助教之声
行读交流
密涅瓦的猫头鹰
95届
99届
03届
05届
06届
07届
09届
10届
11届
12届
13届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19:05:26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
Licensed
)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
Processed in 0.448 seconds
切换界面...
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