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77093次, 共44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3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注册会员
UID: 156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3/29/2019 10:39:1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5 金币
2020-03-31 14:03
回复: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他们应当行走》读书反馈
1.内容上带给我震惊。没读此书前,从来不知道脊髓灰质炎是这么个磨折人的疾病。真的是从来不曾了解,这个病的杀伤力如此巨大。
2.从文中看到了对“人权”的认识。当人们认识了这种疾病的同时,竟然毫无理由地怀疑这个病是由贫民区传出的,最后才发现,富人区更严重。还怀疑了意大利移民,觉得人家长相不如美国人好,就居心叵测地栽赃。这是人们从无知走向认知的过程。这像极了美国对我国无端的指责,竟然把新冠肺炎冠以“中国病毒”的说法。同样彰显了美国的无知和别有用心。
3.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也带着人们走向文明。从一开始的无知、不以为然到莫名的恐惧,到疫情无可挽回的爆发,但是至少环境变得越来越宜居,人们的卫生习惯被逐渐培养起来,这或许又是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丁点儿“福利”吧!这也和本次疫情很相似,疫情爆发前,很多人都不会戴口罩,哪怕自己感冒打喷嚏;也不会勤洗手,勤消毒。
#31  
新手上路
UID: 162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9
帖子: 9
注册: 8/23/2019 7:34:0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90 金币
2020-04-01 09:54
回复: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他们应当行走》读书笔记要求

我的父亲就是小儿麻痹患者,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了解这个疾病的前生后世。让我有了切肤的感受。我的父亲是在大约4-5岁之时一夜高烧后患病,父亲是长子,奶奶那个时候为了他这个病遍访上海各大医院和偏方,从父亲儿童时期直到青年时期陆续开刀数十次,至今留下严重后遗症。父亲年轻时候非常喜欢运动,即使年轻时开刀后结束还能踢球(他告诉我的时候)我吃惊的张大了嘴,因为从我懂事开始他就开始依靠两根拐杖走路,以至于现在年迈了,必须扶持才能走路,且几步后就要歇息。
当我看到文中说这个疾病如何同现在新冠肺炎一样流行时,我能想到奶奶的恐惧,家里还有几个孩子。但是万幸的是,家里叔叔和姑姑都是健康的。疾病无国界,在文中,我看到发病初期对于患病儿童的记录,甚至告诉父母远离户外活动,尽量在家,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至于我看到那时消毒水的抢购和推广,一瞬间联想到现在的口罩、酒精和消毒液的寒假抢购潮。心里觉得已经过世的奶奶当时是多么了不起,承受多大的压力,把仅有的积蓄都用来给这些孩子们身上。
我曾经问过奶奶和爸爸,像爸爸这样的孩子那时多不多?奶奶说一条弄堂至少3-4个。一夜之间好几个孩子就倒下了。症状和爸爸小时候类似,发高烧不退。
我成长过程里,认识了很多爸爸的同事和朋友,也包括认识了残疾人联合会的一些朋友,很多人症状比父亲都严重,父亲的残疾程度相对于他们算轻的。相比普通人,我从小看惯了太多的肢体残疾的人,从来没有认为肢体残疾和普通人除了身体上不一样,其他有何不同?但是随着我长大后,我发现相对于残疾人,有很多人是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而残疾人群体中受到良好文化教育的也少之又少,很多人敏感、自卑,始终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底层。
我不曾问过父亲,如果没有小儿麻痹症他的人生有何变化?但是我的奶奶却是倾家荡产把所有的家里的积蓄都用过来给父亲看这条腿。我父亲虽然读书很努力,但是由于残疾人关系无法高考,读到高中和大学无缘。以至于从我开始认字那会儿,他就开始叨叨着一定要我读大学,让我耳朵老茧都听出来了。我那时年纪小不懂得深意,现在回想,里面有着多少的心酸、不甘心和对我的希望。
我查了一下美国开始流行小儿麻痹症的时间刚好是1945-1946开始,那时父亲刚出生的时间。换句话说,即使在1949年刚解放那会儿,医疗水平和美国当时来比,应该弱很多。也不可能遭遇类似众筹的募集一毛钱(美金)的募捐作为对于小儿麻痹患者的医疗补助和救济。
所有疫苗的研发过程,都是艰难的排除法,加上运气。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是断无可能治愈此病。
现在我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了,小的时候都必须吃糖丸,就是专门对治小儿麻痹症的口服疫苗。
看过他们应当行走一文,感恩能罗斯福总统他能亲自推动这个伟大造福全人类的项目,人类对于疫苗的研发,简直比中奖更难,我更感恩於我奶奶没有放弃我的父亲治疗,使得父亲得以之后相对健康活到如今。家人中如果没有小儿麻痹患者,是不会看此书看到热泪盈眶的,我想象着那时全社会的募集和推动才有造福后来这么多孩子的疫苗出世,我的孩子们因此也远离了这种恐惧,也希望之后再也没有任何孩子会遭遇这样的事情。
#32  
新手上路
UID: 151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7
帖子: 37
注册: 10/30/2018 7:17:3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80 金币
2020-04-02 11:46
李廷梅回复: 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我看了《他们应当行走——美国往事之小儿麻痹症》的电子书,让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比我年纪大几岁的一个村里的男孩子,他家就住在我家下面,他每次出门都一瘸一拐的从我家门口下去,有一瘸一拐的从我家门口走上来,我家下去一个大坡是他家。那时也问过爸爸妈妈他的腿为什么会那样,是不是遗传等问题。没有仔细想过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如何得的,疫苗又是如何产生的。读了《他们应当行走——美国往事之小儿麻痹症》让我深刻的了解另一场灾难,书中写到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实验格拉瑟回忆道,“我们估计,大约需要14000位学校负责人,50000位一线教师,20000位医生和40000名护士参与项目。这些数据,这些努力,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疫苗”的诞生是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同时,也想到这次为新冠肺炎疫苗实验而主动报名的志愿者,感谢一切付出的人。
#33  
新手上路
UID: 150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8
帖子: 8
注册: 10/29/2018 12:05: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55 金币
2020-04-03 03:06
回复: 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他们应当行走》反馈:拿到这本书后,看了前面的图片介绍,有点无法继续往下读的感觉,或许是自己没有直面人生惨淡的勇气,或许是想到今年的肺炎疫情,觉得人生不应该出现如此悲惨的事情。直到带着小侄子去打疫苗,打的居然就是脊灰灭活疫苗,好像自己始终绕不开这个话题,鼓起勇气去了解它,就像我们今天需要了解新冠肺炎一样。令人意外的是,脊髓灰质炎居然是传染性的,这颠覆了我对小儿麻痹症的认知,或许人类的进步与悲惨是祸福相依的。
#34  
注册会员
UID: 152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1/4/2018 9:21:2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20-04-04 12:11
回复: 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最近在讲坛的倡导下阅读了《他们应当行走》一书。这一段时间在家上网课,阅读的又是与医学有关的文字感觉有一番不一样的感受。真一本书作为医学史,太宏大太精彩了。过往读这类故事,多半聚焦于医学家的开拓发现,这本书却融合了基金会、政界、媒体各式各样的团体利益纷争,物欲横流,拳拳到肉,明明只是一种疫苗,却非常翔实厚重。在阅读这一本书的时候侍奉美国疫情爆发的一个过程。觉得书中的修罗场仿佛就在眼前重现,资本是逐利的。就算是高尚善良的人,每一个人都会为了自己内心的正义而努力。
#35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20-04-05 05:56
回复: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他们应当行走》读书反馈
马晓涛
1.人类战胜疾病的过程并没完全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虽然疫苗的研究主要由科学机构、药品公司来负责,但是因为人类的复杂性,还有诸多因素会对药品和疫苗的研究产生影响。

2.我们再看待战胜疾病的过程时,需要考虑人自身的缺陷和问题。无论是何种种族、何种政体、何种意识形态,战胜病毒的过程都是一个人在不断地暴露自己的问题与缺陷的历程,也是一个战胜人性中缺陷的过程。种族歧视、阶层歧视不断存在与我们的人性深处,表现出来可能限制着我们对疾病的认知。唯有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才能超越疾病,向前进步。

3.正常化偏误。这是我对本书和当前的现实最深切的感受。因为自己和家人健康地活着,就认为脊髓灰质炎这样的疾病不会赶上自己,赶上家人,这样的认知会导致巨大的危险。
#36  
注册会员
UID: 149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10/15/2018 6:21:2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2020-04-05 08:45
回复: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书还在读,所以对于书的内容还需要继续阅读才敢聊点什么。于是爬楼看了老师们的反馈,看看在已读的内容里有哪些共识和不同,以便在剩余的阅读中留意。
讲坛挑选这本书看来是“别有用心”,在全国疫情乃至目前的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从曾经的事实来认识当前的事件,是非常值得认同的一件事情。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诸多事情的观察员/旁观者,所以就算是阅读,也会感觉与作品之间有一层隔膜,无法真正的走进。反馈贴里有一位老师提到自己的父亲就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所以,读到这位老师的文字就能明显的感觉到旁观者和亲历者的区别。
我虽不在武汉,可是却也在离此次疫情风暴中心只有60公里的不远处。作为湖北人,近两三个月来,每天睡前关注疫情,每天晨起后倾听社区和政府的最新决策成了家常课。从疫情初期到中期及现在的解封,每天都在感受。所以在诸多信息蜂拥而至的同时,《他们应当行走》会给到一些理性客观的思路让我借此审视有关新冠疫情的种种,以至不会人云亦云,惶恐无措。也会从疫苗的知识里得知诸事不易,所载之重,会在谣言满天飞的情况下给自己降温,然后去多渠道求证,再用时间来证明。这里面慢慢的也学会用慈悲的心怀看待周遭一切,哪怕是那些嗤之以鼻的不齿。
《他们应当行走》,我们也需谦卑,更要铭记这些逝去的生命!
#37  
新手上路
UID: 14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9
帖子: 49
注册: 10/6/2018 4:34:4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0 金币
2020-04-05 13:47
回复: 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说实话,我从来就没有读过这样的专业书籍,或者说科普书籍,这样的内容超越了我的阅读舒适区,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打开了我的眼界和知识壁垒。原来的我只喜欢读教育教学类的随笔、案例等名师的专著,也读一些文学名著和文化哲学历史类书籍。我原本以为,这样“丰富”的读书内容已经很“领先”于同行了。来到讲坛,看了每学期的书目,才明白自己的视野是多么的狭窄,自己的读书是多么的自以为是。樊阳人文讲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认识到教育更加广阔的天地。当然,我也非常清楚,在我所在的应试的环境里,我读的书几乎很难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这也是我最担心自己的一方面,我害怕自己坚持不下去或者不被学校和同事理解怎么办?但我希望能给自己开辟一个后花园,我在这里能有自由的精神空间,能在应试的教育教学之余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希望我能坚持下去!
#38  
新手上路
UID: 161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2
帖子: 32
注册: 7/9/2019 1:08:5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20 金币
2020-04-05 13:59
回复: 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我儿时的一个伙伴就患了“脊髓灰质炎”这种病,我清楚地记得他的腿部肌肉扭曲变形,他的行走蹒跚摇摆。我只知道这种病很可怕,要住很长时间的医院,且每隔几年住一次院,因为我的伙伴就是这样,只有这样他的腿才能被认为拉长。后来有了孩子,孩子需要打预防“脊髓灰质炎”的“针”,也就是俗称的“吃糖丸”,我才知道了这种病已经有了预防措施,心理便放心了。读了《他们应当行走》这本书后,我才从一个科学和历史的角度明白了这种疾病的来源和发展,也算完成了一次科普知识。人类的科学探索过程漫长而又艰难,期间人类所遭受的苦难难以说尽。就像这次“新冠肺炎”病毒一样,也是多少人用生命和健康为代价让人类认识到大自然的可怕和可敬。但愿人类的苦难早日结束。
#39  
注册会员
UID: 146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6
帖子: 66
注册: 10/3/2018 7:56:3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2020-04-05 15:04
回复: 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这个假期一直在上网课,关注高考,关注热点是语文老师的本能,带着本能,我走了《他们应当行走》《鼠疫》《档案:一部个人史》。当零散的阅读被一整本的书香所浸润,我又一次找回了读书的感觉。曾经以为,碎片化的阅读下“内容已经死亡”,然,细细品之,悠悠然里,总是一股挥之不去的与抑郁之气。观其原因有三:
1、职业是生病,副业是写作,不仅在于史铁生,更在每一个自强搏击命运的魂灵。评一个灵魂的伟人,有一个好办法,如果因为他的贡献,我们已经彻底忘记了他曾为我们带来了什么,那么他的成就无人能及。这句话强调了潜移默化之下,这些野心勃勃试图成为人类中最勇敢的挑战生命本质的人,在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登上总统的宝座,进入我们视线的,是对这个疾病的惊叹,就是疫情中的渐冻症,我们因为张院长的牺牲而倍觉痛心,却又对医学无法解除杰出英雄的痛苦的悲叹,所以疾病的双刃剑,让我们敬畏生命。正西当下。
2、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并付诸于所有的荣誉,这是凡人和神人的区别。乔纳斯在问到疫苗的专利时脱口而出“要我来说,它属于所有人。脊髓灰质炎疫苗没有什么专利权可言,你能说太阳的专利权是谁的吗?”如此胸怀堪比大海和星辰。跨越了国界和时空界限。人力有时穷,正如“他们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乔纳斯用自己的勇敢,给了无数患者希望,也改写了人类的命运,如果攻克一种绝症都不能让我们感到荣耀的话,这个世界已经死了。
3、让富足的文明传承下去,无需清洁,我们依然能够迎头赶上。很多时候,我们惊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大,诟病我们的文明当中的糟粕,却没有想过,曾经的文明也出现这样的情景,医学的成果来自于累累的人命和白骨,医学的概念完善来自于野蛮的扩张。曾经,随地吐痰是常态,张开大嘴是一张黄牙是一种现象,洗手是一种贵族的仪式,却消失在很多劳动细节汇总。但是,今天,我们发现,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所以,静待花开,让富足的文明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文明终将互鉴。我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也更加友善,这是疫情教会我们的,也是生命延续的忠告。
#40  
新手上路
UID: 148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0
帖子: 20
注册: 10/6/2018 9:50: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00 金币
2020-04-05 15:29
回复: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读书反馈:
      人类本身的进化是在自然中求生存的过程。也因为能够从自然中存活下来成为“霸主”,再加上科技手段的辅助,大多数时候我们似乎隔绝了对病毒的认识,除非亲身经历。而现代社会中,我们对病毒的抵抗还要考虑的是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此次疫情中看到的和经历到的。总是会想起尼采所说的:凝望深渊,深渊亦在凝望你。病毒入侵,人在自然中构建起来的社会、政治、法律等就将面临真正的考验。就像书中所揭示的那样,如果没有罗斯福吹响战役的号角呢?而面对未知,明智和愚蠢都来不及分辨,人的傲慢、偏见这些现代社会培养起来的习性展露无遗。一场病毒史就是一场人类的习性史,由此,我们得以认识自己。然而科学研究中的试错又是不可避免的,这个伦理道德问题怎么解决,又是一个两难困境。
#41  
注册会员
UID: 150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29/2018 10:36:2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25 金币
2020-04-06 00:21
回复: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我们应当行走:美国往事之小儿麻痹症》反馈:
疫情来临,我似乎感到了恐慌不安。人们的分析从病推广到信仰名族,各种不同的声音。人们回望过去,指导今病。恰好,共同体推荐读《我们应当行走:美国往事之小儿麻痹症》,实时的了解了病毒感染,疫苗的来之不易。
新冠病毒,中国介入中药之后,中西医结合治愈率明显提高。现在正是国外疫情关键时期,如果能用到中药是不是更好。期盼着疫情早点结束!!!
#42  
新手上路
UID: 151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0
帖子: 30
注册: 10/31/2018 11:29:05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00 金币
2020-04-07 10:17
回复: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他们应当行走——美国往事之小儿麻痹症读后感
看了这本书,心情比较沉重,比较少看这类话题。
人类以什么来记忆?如何在记忆中汲取人类共同的教训?美国也曾经走过我们的路,但是他们比我们好的地方,是有建制,虽然不能说到不二过,至少不是不断的重复错误。至少没有发生一个人死了两万次这件事情。
对抗脊髓灰质炎的斗争,今天还没有定论,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文化特色的文化胜利。
#43  
新手上路
UID: 148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0
帖子: 40
注册: 10/7/2018 8:16:1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00 金币
2020-04-15 08:38
回复:2020年3月读书反馈交流贴
课题结题,每天码几千字,过了一段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终于是在4月告一段落,也得以认真地读这本书。
疫情期间的班会课上,一个学生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既然已经有人治愈出院,为什么不能提取免疫抗体大量生产疫苗呢?当时正好看了二混子一篇公众号推文,所以就给孩子们画了时间轴,现在想来用这本书作解释是再好不过的。
《他们应当行走》一书以系统的序列排列向读者介绍了人们在对抗脊髓灰质炎上所作的努力。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每一段医学进步的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曲折和令后人唏嘘不已的代价。一种疾病,首先要知道其症状,寻找传染媒介,其次要了解病毒如何复制、如何引发感染,最后研制疫苗时还要关注疫苗是否有生物种族的差异性。在研发疫苗的几十年的时间里,牺牲的猴子就超过10万只。可以说这是所有生灵共同谱写的生命赞歌。
书很晦涩,原本计划一周读完已然超时,但还是很感谢论坛“逼”我离开舒适圈,走进这样一个未知的领域去学习,进行这样一次精神世界的朝圣之旅。
#44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77093次, 共44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3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19:02:27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5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