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68144次, 共42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2020年4月读书反馈
注册会员
UID: 134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9
帖子: 69
注册: 8/31/2017 8:35:5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7.70 金币
只看楼主 2020-04-12 08:08
2020年4月读书反馈
各位老师,读书反馈写在这里,本月依然是《他们应当行走》。
#1  
新手上路
UID: 148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0
帖子: 40
注册: 10/7/2018 8:16:1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00 金币
2020-04-15 08:44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他们应当行走》读书笔记和反馈在三月贴完,这里贴前段时间读的《艺术的故事》一书。
花了一整个月时间读完了这本砖头书。初读第一章时还吐槽广西美术出版社的翻译句不成文,没过两章后就迅速陷入了贡布里希爷爷的魅力中了。
不同于一般客观中立的艺术史教科书,这本书不管是叙述事实、还是评述价值都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除了按时间轴顺序阐述欧洲的艺术发展脉络,作者还介绍了他的个人艺术观点,很多语句中也暗含了他的个人喜好。与其说它是一部欧洲艺术历史,不如说是由作者带领着读者回溯欧洲艺术发展的各个闪光点。《艺术的故事》,这个标题中的“故事”用的恰如其分。
每一章的第一部分都会细致地讲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流派;而在后面则会细致介绍该时期最优秀的雕塑艺术,最后再是绘画艺术。介绍的多位画家中,除了文艺复兴三巨头外,最爱的还是莫奈。前者代表着透视法和解剖学在艺术中运用的巅峰,后者先整体再细节的绘画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非常佩服。
好后悔没在欧洲游学前好好读这本书。拿着LP和讲解手册,最多了解下这幅画背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但绘画技巧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还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的。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去乌菲齐、博盖斯或是普拉多、大英,一定要再去几位大师的画作前好好观赏一下,膜拜下他们的真迹。
#2  
注册会员
UID: 15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9
帖子: 69
注册: 3/4/2019 9:40:4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90 金币
2020-04-27 07:15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他们应当行走和方方日记都是非虚构写作,真实性首当其冲。无论是个人的真实还是社会的真实,都是讲好故事的必备元素,这背后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值得反思。
#3  
注册会员
UID: 150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4
帖子: 74
注册: 10/27/2018 9:43: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75 金币
2020-04-27 07:52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医学本身的入门门槛很高,却偏偏和普罗大众关系密切,不放心把生命操之于人手的人,一定会有研究它的兴趣。或许,通过努力的学习,每个人都有可能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用来解决一些身体上的小毛病。但显而易见的是,医学不比星座学,很难自学成专家。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一个审慎过后的明确认知,就很容易陷入自大或迷惘。要么谁都不信,要么守不住简单的常识,被别人当成韭菜而不自知。脊髓灰质炎在那个年代造成的恐慌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闹剧,正在证明上文所描述的,不过是一个事实。
      二
      瘟疫来临后,许多人不仅会丧失对病毒的抵抗力,还会丧失对神医神药的抵抗力。《斯波克育儿经》里,关于脊髓灰质炎的善意提醒没有起到引领妈妈们的作用。我因此想明白一个问题:最容易引导大众战胜内心恐惧的,往往不是常识,而是骗子。
      三
      任何冠以伟大之名的狂热举动,如书中的“一毛钱进行曲”,都值得警惕。人们总说,改变世界的是一些激进的天才,这一点我不反对。但我从不认为改变世界的是一群激进的民众。毕竟,天才是稀缺资源,没法量产。
#4  
王婷
新手上路
UID: 153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
帖子: 33
注册: 11/29/2018 9:11:19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0 金币
2020-04-28 09:34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试验
      试验前基金会邀请弗朗西斯出任督导,但弗朗西斯是索尔克导师,且关系紧密,认可其做法。由导师评判弟子的研究工作,是否能客观、考虑周全不陷其中?
        可能是担心试验不够严谨,他制定了试验方案,邀请全国的统计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参加讨论,与会者支持他同时采用注射对照组和观察对照组,一次性完成两种测试。
        试验要取得说服力结果,一是样本数量必须相当大,二是志愿者的挑选,理想的方案是给二年级学生注射疫苗(真正的疫苗和安慰剂),让一、三年级的学生充当观察对照组。
          最后确定44个州的211个郡,其中127个郡采用观察对照组,84个郡采用注射对照组,共有150万名儿童参与。
        1954年,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实地试验,开启了现代疫苗评估的大门。实地试验分为三个部分:作业规划、疫苗生产和统计评估。
#5  
郭晓云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历史
注册会员
UID: 146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4
帖子: 54
注册: 10/3/2018 11:05:3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5 金币
2020-04-28 13:45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他们应当行走》
    真正认真读这本书是这几天,是看了群里万老师发的讲坛学生读书笔记要求,才知道自己等于是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时间有限,手头又有其他的事,还有网课,所以依然没有读完,不过感受还是很深。带着学生读书笔记里的问题再来读时线索更清晰了,尤其是万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我特别感兴趣,比如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语言背后的价值观,科学研究中的伦理等,高中的学生都够回答这些问题,我实在是不如学生,这么多年也读了一些书,但没有一本是这样读的,都是像认字一样读完一本,就冲向下一本,甚至几乎不会再重看,想想自己为什么见识还这么短,理解力还这么差,怕是和读书的方法有关啊,这也给我了启发,以后真的是要精读一些重要的书,尤其跟着讲坛共读,抓住机会,提高自己!
#6  
注册会员
UID: 159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8
帖子: 58
注册: 5/10/2019 12:12:4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80 金币
2020-04-29 06:09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脊髓灰质炎是如何传染扩散的?有药可治吗?如果有,如何治疗?人们该如何预防?人类经过怎样漫长的探索研究才进一步完善这种种问题。
    没有学历,未经过正规培训的肯尼护士备受争议,医学专家和媒体都认为她是一个不诚实的人,看起来像一个疯子。这个不受待见的肯尼护士帮助很多患者治愈,为患者乃至美国的脊髓灰质炎停滞不前的现状带来了一线光明。媒体笔风一转肯尼护士成为了一位传奇伟大的女性,1943年她出版了自传《他们应当行走》。此刻我才幡然明白,阅读初期疑惑的“他们”是指那些被脊髓灰质炎传染的儿童,他们应当被救治,不应该终日躺在病床上,余生在铁肺中度过,他们应当行走。
    索尔克疫苗和萨兵疫苗一直备受争议,即使索尔克在科学界的声誉没有受到应得的认可,但他研发的灭活疫苗的推广实施是必然的,他快速的推进了疫苗的研发,控制了脊髓灰质炎的爆发,萨尔克是普通民众的偶像,美国自1985年起5月6日定为“乔纳斯*索尔克博士日”。萨兵研发的活病毒疫苗替代索尔克疫苗的使用,是科研以简代繁、新旧更替人类进步的必然发展,萨兵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科学界的认可,可为什么没有得到普通民众的推崇?是因为萨兵疫苗的出现晚于索尔克?应验了那句“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还是因为索尔克是“明星科学家”?又或者是因为索尔克疫苗的出现及时解决了全人类的对抗脊髓灰质炎的需求。
    《他们应当行走》书中科学家们的处事态度,做事风格,让我自然联想到初中语文教材中《邓稼先》一课,文中把邓稼先和莫本海默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做比较,邓稼先谦逊温和,莫本海默锋芒毕露,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性格的不同,从《他们应当行走》一书中,我的确看到了许多我不能理解的做事方法,不过,不同的交流、行为会激起不一样的火花。
#7  
叶娉婷贵州省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1
帖子: 71
注册: 10/6/2018 7:51:5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35 金币
2020-04-29 07:57
回复: 2020年4月读书反馈
读书笔记:
    在第四章“他们应该行走”中有“肯尼理疗法”——自制热敷带热敷法的记录,因为肯尼护士不是护士学校毕业的,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所以他最受欢迎,也最受争议。肯定护士拥有的是实践结果,而非学历和理论。他的失败。没有,当然是对病毒的不了解,无法说清理论的悲剧。所以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所说“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肯尼护士的悲剧大概与渔公水师一样吧!理想状态下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得出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在现实中却有实践不知理论,理论不搭实践的情况。中国的许多赤脚医生、民间偏方等等正是如此。
还有那个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弗雷德•斯奈特,他后来一直在铁肺里呆到死。虽然他成为那个年代小儿麻痹证幸存者最有力的代言人,但是,它所代表的却不是广大患者。因为这种医疗费用太贵了,不是普通人能够享受的。还有基金会的负责人说,铁肺的发明原本是为了造福人类,但看到长期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如此悲惨,护理者难免会开始思考,铁肺的存在真的是件好事吗?我们可以猜想有的病人可能不愿再苟延残喘的活下去,而家人却一直希望他能够活着,这是否对他是最好的?
一毛钱进行曲的志愿者给住院的唐纳德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感动了当地的很多人,他渴求的目光和大大的眼睛,符合人们心中印象。在海报中,小男孩总是很阳光,而且海报的宣传词也不完全真实,唐纳德,的确在稳步进步,不过速度很慢,这时我们可以联系现实,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在广告宣传需要求实还是夸大?有些虚假需不需要?
#8  
北川永昌小学 科学 宋东
新手上路
UID: 147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8
帖子: 18
注册: 10/6/2018 5:17:1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80 金币
2020-04-29 10:09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群比较多,读书群有几个,开学后学校也发了两本好书。当把读书搞成任务,任务又很多时,就感觉有点儿负担了,3月囫囵吞枣似读完后,4月份就没再想着去读这本书了。我就看看书友们怎么分享这本书吧,我觉得人比病毒可怕多了。
#9  
注册会员
UID: 167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3/6/2020 12:55: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2020-04-29 10:16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未知带来的恐慌和我们当下的新冠肺炎有些相似,民众不知道病毒的真实面目,相比较意外死亡,癌症,脊髓灰质炎的死亡率并不是很高,但带给人们的恐慌确实实实在在存在的。未知的东西总是那么不可捉摸。
万老师的读书笔记也正在慢慢完善,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学习设置问题的一些方式,引领自己的读书会走上更好的运行模式。很幸运能在这里学习。



邬蒙 最后编辑于 2020-04-29 10:18:12
#10  
新手上路
UID: 163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9
帖子: 9
注册: 9/19/2019 3:38:21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95 金币
2020-04-29 11:34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透过空中课堂,探究学习内驱力的缺失
——听袁老师《如何激发内驱力》有感
2020,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开学一再延迟。在经历了史上最漫长的一个寒假之后,随着各地陆续复学,孩子们也回归学校上课。
“开心呀,神兽归笼了,能不开心吗?”“三月初就说开学,期盼很久了,终于苦尽甘来。”这是杭州某小学开学时,记者对家长采访时,几个家长的回答。视频当中,我们还能看到,家长还在校门口拉起了横幅:“喜迎开学,欢迎xx同学回校上课!”“老师辛苦了,孩子就交给您了!”是呀,“神兽归笼!”在云家访的过程中,当我说:“根据广东省的文件,5月11号,孩子们就可以回学校上课了。”每次谈及这个话题,屏幕那边,家长一个个都笑靥如花,有些家长甚至有拜佛之举。较之笑靥如花的家长,屏幕这头的我,陡感丝丝凉意。我和家长调侃:“在你们迎来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就要步入严寒的冬天!”静心思索,导致家长和老师如此反应的原因何在?
古有“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孙敬、苏秦悬梁刺股”,这一个个勤学苦读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内驱力的强大动力;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文学的巅峰之作,无一不是内驱力之下的辉煌创造。反观当下孩子们对待学习的态度,能够自觉自律规划学习的孩子少之又少,《论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其中对于学习的“乐之者”可谓是屈指可数,大多数孩子都属于在老师和家长强压之下的学习状态。那么,当下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匮乏,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感觉有些道理:
  一、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生存的零压力,学习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学优则仕”作为读书人的信条,不断遭遇“读书无用论”的颠覆。
  二、社会生活的纷繁芜杂,这是一个真理轻易崩塌,信念总是动摇的时代,物质生活的被餍足、道德追求的无标准、精神文化的无厘头,凡此种种,构成了当下孩子们精神食粮的极度匮乏。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和长辈的溺爱,使孩子们缺乏独立精神和责任意识;过于喧嚣的社会风气,带给孩子们的是信仰的缺失、内心的浮躁和情感的游移。孩子们没有高远的追求,缺乏奋斗的精神——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从幼儿园、小学阶段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父母将自身的想法代替孩子的第一感受;到初中开始、高中越发严重的学业督导,甚至将父母自身憧憬的人生目标强加到孩子身上。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冒险的权利、创造的权利,最终剥夺了孩子提高能力的权利。被各种理由捆绑在学习上的孩子,除了疲惫的学习,任何体验都被斩断,包括自我发展——他们没有计划通过自身努力去追求“最好的自己”。
  生活的慵懒和理想的缺失,映射到孩子们的学习这件事上,就表现为没有外在的压力,没有理想的指引力,长此以往学习能力日趋低下,学习内驱力丧失殆尽。
#11  
注册会员
UID: 150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8
帖子: 78
注册: 10/29/2018 11:12:0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05 金币
2020-04-29 11:43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他们应当行走》感想:我才看到第三章,这是一本有趣的书,用故事,实在的故事来讲小儿麻痹这种病,纪实又耐看,这本书不同于《切尔诺贝利》在这三章中,他以上层社会为视角,他们更有条件跟财力,因此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在这三章中我也开始了解,美国的大公司实力,如洛克菲勒投资的对抗这一疾病的医药研究机构,那我也能了解在这次新冠中,美国最开始并未全员免费的因素,涉及很多集团的利益。美国在小儿麻痹这一领域的进展,更多来自上层的推动,而推动的力度源于他们中是否也受此困扰,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是民众受益。
#12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20-04-29 11:55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他们应当行走》阅读反馈
马晓涛

本月的阅读启示有以下三点:

1.本书在叙事上颇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要点。

例如,本书在讲述索尔克的疫苗如何被开发和被认可,最后实验成功的整个过程时,以索尔克为主线,然后穿插其他关于索尔克的内容,表面上看似杂乱,实则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但是不深入阅读的读者就可能会觉得杂乱无章。比如前期索尔克与导师弗朗西斯科的研究与二人的差异,到后来恩德斯对实验室培养病毒的重要贡献,以及索尔克遭受到疫苗研究学界的普遍质疑,最后在困难重重中进行试验。这些内容中,夹杂了大量貌似和索尔克没有关系的文本。但是这些文本为索尔克的内容提供了背景信息,让读者了解索尔克疫苗的特殊历史背景,更加深入地了解索尔克疫苗的历史地位。

2.复杂的人物形象。

虽然这不是一本小说,但是纪实类作品中,作者对于人物的评价和判断是纪实类作品最基本的特征。索尔克这个人,当然也包括弗莱克思纳、奥康纳等人,都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因此看纪实类作品一定要在复杂、多重的叙事中,把人物的行为挖掘出来进行探究。才能明白这些人的品质及其性格缺陷,从而才能客观地认识人与事件。比如,索尔克虽然具有严谨、执行力极强、坚持自我等优点与特质,但也有一种科学家的执拗,以及把一切成果据为己有的自私。但是很难说这种执拗和自私是一种负面特性,因为没有这些特性,或许最后的灭活疫苗也不会成功研发并进行试验。这种思辨,是阅读纪实类作品的一大重点。

3.复杂的历史事件,多方因素的平衡和博弈。
学生对于一件复杂事件的分析或许会流于浅表和简单化。而索尔克的疫苗进行大规模试验这件事,是值得学生进行探讨的。
例如:越过疫苗的研究程序,率先在孤儿院等儿童机构进行试验,其中固然夹杂着当权者的私心和索尔克团队的功利心,这其中也当然会出现产生严重感染的事件。但是,换一种角度来说,没有这样的敢于冒险的“品质”就没有疫苗最后的诞生。我们对于人物或事件的评价,很多时候是被结果的好与坏所影响的。
再如:疫苗试验中,贝尔要求进行双盲试验,严格地控制实验的流程和变量。可能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麻烦,减慢了疫苗研究的进程,但是,正式这样“保守”的科学共同体,正式这样的博弈的力量,才能造就一个严谨、高效的医学界。为什么爱因斯坦到老才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霍金至死都未能染指诺贝尔,科学界的保守和严谨,科学界内部的博弈,平衡着人性的弱点,把持着科学研究的方向。
#13  
新手上路
UID: 146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3
帖子: 13
注册: 10/2/2018 6:11:57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30 金币
2020-04-29 12:59
回复:2020年4月读书反馈
读到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分清了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区别,活病毒的特征就是口服,起效更快。我对“公”与“私”这两个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其实,公与私从来都没有那么纯粹。若论公,萨宾和索尔克都在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索尔克说,疫苗是属于全人类的;而萨宾所研制的活疫苗造福了人类的绝大多数地区,使得绝大多数国家都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从私心来说,索尔克在谈论功绩时,忽略了自己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研究者们,这支幕后团队的辛勤工作,还耍心机,把论文第一作者的名字署为自己的;萨宾更想和索尔克一较高低,而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疫苗更好。萨宾和索尔克两个同样伟大的科学家长达近半世纪的龃龉让人非常难过。的确,萨宾的口服疫苗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制造成本更低。澳大利亚、中国、日本、中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受益于这一疫苗,但从安全性上说,这一疫苗的安全,不及索尔克的灭活疫苗。所以在造福人类这一点上,他们不分伯仲,如果非要分出一个高低输赢,那其实我真觉得都落于下乘了。
      我也知道了,中国的疫苗其实源于萨宾向俄国提供了病毒株,俄国人以此制成了药水和糖丸,而中国的顾景舟先生,他去苏联学习疫苗研制,回国以后研制出了属于我们国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另外,卡特惨剧再次让我感受到了疫苗从研发到在人类中真正产生效用,是何其艰难,无论是病毒株的提取,还是病毒的保存,都是无比艰辛的,最近在看毕淑敏的小说《花冠病毒》,对此更有非常深的体会。
#14  
注册会员
UID: 165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2
帖子: 52
注册: 12/30/2019 2:33: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20 金币
2020-04-29 13:18
回复: 2020年4月读书反馈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当下,读《他们应当行走》有一种独特的体会和感怀,在人类进步的时间刻度上,对脊髓灰质炎的理解也是一个逐步打开的螺旋上升的过程,病毒从哪里来?宿主是谁?怎么样的途径进入人体?会不会人传人,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扩散?疫苗怎样研制?这本书给我们一个沉痛、揪心却昂扬的答案。
#15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68144次, 共42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08:51:29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