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32031次, 共47个帖子, 4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4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刘瑜-河北初中语文
新手上路
UID: 17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8
帖子: 28
注册: 3/31/2021 6:21:1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80 金币
2022-10-29 06:59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司马迁是伟大的,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痛,也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惨烈。但,他最终依然直面生命,一心著述,而我们又有何理由退缩!《史记》里的人物有血有肉,有真情怀,可说是真实的人,具有人性。而近现代的历史,还是历史吗,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吗?我从小受父母的影响,也可以说是课本的教育,一直觉得那些伟人是神一样的存在,从没有思考过,质疑过。过了中年,才有了稍微有意义点的认知。这到底是什么的悲哀?我们有多少人没有看清历史 ,也看不清现实。最近刚刚读完了张清平的《林徽因传》,我不知道书中的徽因和思成有几分真实,但我却真的被他们感动了。现在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如屈原、司马迁一样坚持初衷的人?无奈的时局下,多少古建筑被毁?我所了解的只是皮毛,我怎么去了解真相?也许《史记》能给我带来安慰。
#16  
新手上路
UID: 17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
帖子: 33
注册: 5/18/2021 7:19:2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0 金币
2022-10-29 09:43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幼时读项羽的故事或者影视作品中的项羽,感觉英雄盖世,推翻秦王暴政的主要功臣,屡次以少胜多,获得身边将士的生死相随,然而却因为仁慈,最后败给了手下败将刘邦那个龌龊小人。后来学历史再读史记,角度和感受就有所不同了。依然为他的骁勇善战而击节叫好,但是也能理解他的失败真的是历史必然,倘若由这样一位仅有军事才华,却是刚愎自用,同时还兼有残暴特点的人建立之后的王朝,恐怕也很可能再现秦朝的暴政。战场上项羽是极具人格魅力及至他的死亡都能获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赞美;但是在政治上他却败得很彻彻底底,崩溃的速度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短短五年就自刎乌江。边读史记,不断产生一种感受,正因为历代都有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才让我们能够更接近历史,从而产生与历史进行对话的可能性。
#17  
新手上路
UID: 190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4
帖子: 14
注册: 10/28/2022 12:58:09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40 金币
2022-10-30 00:00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上周听了樊老师的《史记》讲座,樊老师抛出了一个好问题:《史记》人物光彩源于何处?
首先呢,樊老师以《魏公子列传》、《刺客列传》选段为例,从人物本身(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探讨,《史记》人物为什么会充满了光彩?
樊老师把高祖本纪、项羽本纪进行对比。让我们一起思考历史上对刘邦、项羽的评价究竟是褒还是贬?樊老师列举了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亦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从“不可沽名学霸王”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项羽的评价是带有贬义的。而从李清照《咏项羽》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项羽的赞美。
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是众说纷纭的,那么,作者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到底是如何的呢?接下来就回顾了一下《鸿门宴》和《垓下之战》,进行两个片段的比较,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我?何面目见之”,可以看出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在这里是把他的失败归为天意,有一种同情,认为他的这个死是一个悲壮的行为。还有“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片段中,项羽的英雄柔情,临终前对爱妃和宝马的不舍珍爱之情,让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项羽这个人物是赞美欣赏的。
其中“太史公曰: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游也,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等等,“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岂不谬哉?”可以看出,太史公对于项羽的是惋惜的。
樊老师能带领学生走进《史记》,通过抛出一个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人物光彩的源头,又引领学生走出《史记》看历史上其他人对某个人物的评价,这样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阅读的维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拓展,也掌握了很好的阅读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启发了我在今后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阅读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阅读、探究整本书的阅读。
#18  
新手上路
UID: 178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1
帖子: 31
注册: 4/22/2021 6:37:4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10 金币
2022-10-30 00:18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司马迁笔下的所有人物描写,其行为处事的动机,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是笔墨着重之处,但是这却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司马迁在传达着,所有的人与事智商有着一个更高的原则,如,你希望得到什么,那么就在运用权力或者做人做事上如何做,或者你判断好人坏人好事坏事要有一个基本的道德高度。我们读史记,不仅仅是要了解两千年前的历史风云,通过史记我们要能够养成基本的人文素养,形成基本是非的判断能力。
#19  
注册会员
UID: 167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3/6/2020 12:55: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2022-10-30 02:07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最近读到吕不韦传,投资国君,一个商人的思维方式,后来权倾一时,享尽荣华富贵,最终结果却是被迫自杀,这样的结局令人可惜,也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他的态度,"闻",骗取名声而已,如何才算真正的投资人生呢?也许不能以名利去衡量吧!
#20  
注册会员
UID: 150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29/2018 10:36:2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25 金币
2022-10-31 06:29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跟孩子一起读了《孩子可以读懂的史记》春秋战国及秦国的前前后后,又看了樊老师那套书对这个时期的讲习,我对这部分历史也更进一步了解,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虽然简单,但是不是他们说这样那样了。这种感觉特别微妙,稍纵即逝啊!但愿它能燃起大火,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让我的孩子能像樊老师说的,脱离功力学习,实现自助需求与理解。
秦的统一历史唯一,唯一统一来自于何时?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造成秦的统一?为什么只有秦统一的六国?等等啊,会提出问题,才能有更多的思考! 跟孩子讨论这种问题,各种理由,和答案都让我有一种新的收获!唯美,不能表达!谢谢平台,感恩遇见讲坛!
#21  
洪雨秋-麦芽
注册会员
UID: 166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3
帖子: 53
注册: 3/1/2020 7:12:5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30 金币
2022-10-31 06:37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非常遗憾,《史记》一直没有读。

十月有些事情分散了精力,都是读的一些散乱书籍。

《黄色小水桶》顺手推荐给低年级的老师,或是家长。是一部非常温馨的小书。
#22  
新手上路
UID: 14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9
帖子: 49
注册: 10/6/2018 4:34:4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0 金币
2022-11-01 03:1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我发现我的学生中有读《中国通史》的,有读《史记》的,这既令我震惊,又让我喜悦,同时也感到莫大的压力,学生都读了,老师总得读吧,至少得了解点皮毛,否则怎么能让学生服气?以前读的是《史记》节选的几篇,目的也出于教学的需要,今后要更多的无短期目的地读书,至少不能比学生差吧。
#23  
叶娉婷贵州省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1
帖子: 71
注册: 10/6/2018 7:51:5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35 金币
2022-11-01 07:23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10月读书笔记:
《史记》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心血之作。我觉得其中“成一家之言”不仅仅是表示“形成自己独特的自成一家的史学理论学说”这个意思,应该还有一个含义:司马迁个人主观的见解即“一家之言”。虽然司马迁是经过许多的考证才得到的结果,在叙写中秉持史学家客观公正、还原历史的真相的史学精神,但我们仍然能品得出属于司马迁的“一家”言,比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的叙写。在司马迁以前,对屈原有记载的文献很少,大部分都在民间传说里,所以对于屈原的撰写就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文字中包含了浓厚的抒情色彩,而且情感倾向十分明显。我想这是因为司马迁觉得自己与屈原有许多相似之处:忠而被谤、有才不得重用等等,所以写屈原就像在写自己。特别是写屈原在江滨与渔父的对话,那话的内容不正好是司马迁内心想说的吗?所以我感觉司马迁写屈原是当成自传的感觉来写的,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所以,阅读《史记》时我们在司马迁的“一家之言”里需要用辨证的视角来看待。
#24  
新手上路
UID: 17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1
帖子: 41
注册: 2/28/2021 9:27:5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20 金币
2022-11-03 00:28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本月读《史记》中的《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商君列传》、《李斯列传》和《吕不韦列传》。秦制始于商鞅,其掌权时期,秦国走上了对内专制、对外扩张的道路。这两者是一体两面,也就是说,他先通过剥夺各阶层的有产者的利益,然后以对外扩张获得的资产作为补偿,这样既消弭了国内势力,又形成对外扩张的巨大动力。由此,要集全国的人力物力用于对外征服,将民众的注意力和仇恨对外引导,以扩张来构建强国的地位,形成互为因果的循环。对外仇恨和扩张不可停止,否则就丧失了激发民心的资源和推动社会走向帝制的动力。因此,秦始皇在碑文中认为自己灭六国,皆因六国之错在先也就可以理解了。
#25  
注册会员
UID: 147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7
帖子: 57
注册: 10/6/2018 5:12: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85 金币
2022-11-03 08:1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史记阅读

读了秦本纪和李斯列传,对赵高这个人物有了兴趣,赵高当中车府令,相当于交通部长,应该是九卿之外,但他也是皇帝的司机,是皇帝身边的近臣,秦二世时,他官至丞相。
《史记·蒙恬列传》: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
赵高父亲是犯宫刑了吗?父宫刑,母刑戮,其子赵高能平步青云于始皇臣,甚至在秦二世时期权倾朝野?
后来,我在知网上读了一篇李开元的一篇论文《说赵高不是宦阉》,其文称,隐宫是隐官之误。
据李开元考证,《睡虎地秦墓竹简·传食律》云:“宦奄如不更。”奄,即阉。与隐宫(隐官)无关。
#26  
注册会员
UID: 146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6
帖子: 66
注册: 10/3/2018 7:56:3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2022-11-03 09:47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史记》读到了项羽本纪,司马迁用八千多字,浓墨重彩的写了一代霸王,空前绝后的悲剧英雄,人生的遗憾和精彩。
青年时期的:大丈夫当如是,把一个无限的远方和无数人都和我有关的热血青年跃然纸上。那是项羽,刚出场就惊艳人间。
从军之后,不爱读书,却嗜好兵事,更是把人生的无数时光压在了武艺的修炼上,有了“力能扛鼎”霸绝天下的实力。
叔父项梁的谆谆教诲,给了这个年轻人另外一种人生。家长父老的拥护,让项羽在之后的远行中,一路所向披靡。在破釜沉舟的一战成名后,项羽没有失败,百战百胜成就了霸王。
#27  
注册会员
UID: 165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2
帖子: 52
注册: 12/30/2019 2:33: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20 金币
2022-11-03 23:57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可能是一直是财商课程老师,在读史记的过程中,其中《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的记载。晋南地方由于处于河谷地区,土地肥沃,铜铁盐等各种资源丰富,而在当时农业发达是一切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司马迁用短短数字,就对当时的晋南地区进行了细致而具有画面感的描写,让人佩服不已。
#28  
新手上路
UID: 177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8
帖子: 38
注册: 2/28/2021 11:47:4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80 金币
2022-11-04 09:45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与孩子一起读了一些史记6卷本故事,共同体讲的《史记》却一直没有读。

十月因准备考试分散了精力,我要加紧补上。
#29  
新手上路
UID: 189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4
帖子: 14
注册: 8/27/2022 6:37:0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40 金币
2022-11-05 01:12
回复:共同体2022年10月《史记》读书反馈
进入共同体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借助外界压力来让自己读一些自己原来不会碰的书,本周读了商君列传和游侠列传。游侠列传读下来感觉有些别别扭扭的,可能确实是因为司马迁个人视野的局限性以及时代的局限,对于任侠的态度和看法个人颇有些不能认同,先按下不表。而商君列传读下来倒是蛮有些感触,商鞅的发迹和悲惨下场颇有些戏剧化,同时也再次让我感受到传统历史上的“法家”与现代法律精神之间的巨大鸿沟。商鞅变法完成了当时非常深度的社会变革,确确实实地让秦国富强了起来,奠定了之后一统中国的基础,在这方面可谓是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但同时他个人的局限及法家的局限又在方方面面呈现了出来,以赵良和商鞅的对话为例,可见商鞅的社会变革和治理过于依赖酷刑苛政的高压,易见成效但不持久,当最终秦孝公去世后,不免落得车裂的悲惨下场。
去稍微研究了一下法家,法家推崇法制,认为法律高于权力,这和近代法制有所类似,但在封建集权的背景下,应是不容于帝王之术的。故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比较好理解了。另外法家的目标一般集中在富国强兵上,主张通过“农”“战”来实现,同时认为“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而主张利用赏罚的手段来推动人民努力耕战,从而让国家强盛。法家主张无限的扩大国家权利而缩小人民的利益,无形中将富国和富民放在了对立面上,这就是战国法家的历史局限性了,并未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30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32031次, 共47个帖子, 4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4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30 09:07:57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5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