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30006次, 共42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刘尧
注册会员
UID: 13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93
帖子: 83
注册: 10/1/2017 10:26:2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0.55 金币
只看楼主 2022-11-12 06:58
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发在这里哈!
#1  
钱中宜
中级会员
UID: 2
来自:
精华: 1
积分: 358
帖子: 343
注册: 3/26/2007 12:39:5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1.30 金币
2022-11-13 11:5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11月12日讲座“两汉诗赋”反馈
樊老师这次的讲座留给我特别深的印象是他如何用表演让文学作品“活”起来,由此进一步激发讨论、深化理解。

我以前一直单纯地将课堂上表演看成是活跃气氛的一种。在樊老师的课堂上,我才逐渐明白表演的重要性。表演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重新接触文本,而且是换一种角度去接触。看别人的表演,总会有符合自己预设的时候,也会有“感觉这里处理得不太对”的时候。这个“不太对”的感觉,不一定是表演的学生演错了,或许只是理解得不一样,由此就可以重新审视自己阅读时候对人物和情绪的理解。比如这次的《陌上桑》,看到秦罗敷后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都停下来看她。阅读的时候,我就简单将这部分归结为“通过侧面人物的举动,强调了秦罗敷的美貌“,而没有去深想之后樊老师提到的这个行为本身。这个行为现在有没有?是不是正常?联想到现在很多人在漂亮的异性走过后,也会回看、留意、和身边的人讨论,或者换一种形式——各个平台上“颜值”更高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停留、点赞、评论等。

同样的,之后太守和秦罗敷之间的对话也颇有意思。樊老师问大家,这是不是讽刺?看了表演,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对话的分寸、故事的推进,能把预设的很多想法暂时放一放,专心去想:从文本出发(表演是基于文本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樊老师之后提到的,太守遇到秦罗敷时的场景、问她是不是愿意一同乘车是否就是一定要请人家到自己家里去?这个问题让我印象很深。学生的表演虽然简单,但确实起到了让我重新去想的效果,也能之后顺着提问去得出自己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对文本已经有了预设(而且这些预设的理解多是传统的“批判的角度”),因此会从文本中找到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但表演让人重新看文本,能更好地从文本中得出自己的、纯粹的结论来。另外,樊老师常用的“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也是类似的作用和效果。
#2  
新手上路
UID: 148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0
帖子: 40
注册: 10/7/2018 8:16:1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00 金币
2022-11-14 01:54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11月12日樊老师讲座“两汉诗赋”的几点感悟:
1.“跨学科融合”如何落地?
“跨学科学习”是近几年的热门词。学科之间找到共性,进行跨组合作似乎并不难。但我们往往忽视的是,学科融合并不是简单的A+B+……,而是应以某一学科为重点,其他学科为辅助的一种学习方式。樊老师的课堂很完美地贯彻了这一点。从文物到汉朝人的政治精神,再到对正统文学低落的解析。基于抽丝剥茧的解读,同学们在樊老师的课堂上很容易就将地理和历史知识迁移到《陌上桑》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共情效果。
2.如何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
除了樊老师的精彩讲解,同学们的积极互动模式也让我印象深刻。线下会场同学的生动演绎,线上同学的积极开麦,开不了麦的孩子也会通过打字的方式在群里表达自己的观点,好几位书院小朋友在评论区的答案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多元模式可以全方面多角度引发小朋友的积极性。
听一场就写一场,等月末再统一梳理。
#3  
注册会员
UID: 161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7/10/2019 1:18:1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15 金币
2022-11-18 06:31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今天听丁老师的讲座让我想起了师范时候的一个化学老师,慈眉善目,微胖,戴一副厚厚的眼镜。原本是一个化工企业的高管,硬要到我们学校教基础化学。那位老师平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只要一上课,整个人就充满光彩,口若悬河,特别有感染力。我在丁老师身上看到了这一特质。他的话语非常有感染力,尤其是读对联时,我都忍不住跟他一起读起来。他在对课教学中的探索让我认识到对联里也大有乾坤,而且可以和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对接,想必也会和学生开辟一片新的学习天地,期待小学对课书回来。
另外在课前查资料时,我发现丁老师还在小学生中进行了汪曾祺散文的阅读、仿写。这让我有找到知音的感觉。我也一直在用《汪曾祺散文选》作为初一学生阅读写作的课外读物,也会和学生一起阅读,了解作者的框架结构语言特点,并让学生仿写。其间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阅读兴趣不大,比如分析时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写作时就又抓耳挠腮了,而且一直没有突破。今天在课上就斗胆问了这个问题,丁老师也分享了他的做法,对我很有启发的可能就是朗读。是啊,好的文字朗读出来应该感受更深,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上面的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吧!不管怎样,我决定试试,明天就开始,从我开始!
#4  
新手上路
UID: 190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5
帖子: 5
注册: 10/21/2022 12:17: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50 金币
2022-11-19 03:58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听了丁老师的对课,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点如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丁老师因本人对对联的热爱,静心钻研多年,然后通过巧妙的引导,把对联的妙趣传导给学生,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感受对对联带来的乐趣,让学习不再枯燥,文字变得鲜活。这种方法尤其吸引年龄段比较小的孩子,寓教于乐,妙趣横生。

2、去各地风景名胜,关注对联,将对联内容与史实、实景结合,在现场体会对联的内涵和用字的绝妙。现场感是文字和图片替代不了的,否则理论上大家只需要看书、看纪录片就可以遍览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这其实也呼应了樊老师的行读课程,阅读只有与行走结合,阅读才有了实感,行走才有了深度,理解才可以提升。

3、丁老师提倡用朗读的方式提升语感,这一点我深有同感。朗读,是语文学习时培养语感的很好的一种方式。这一点在英语学习上也是相通的。学习任何一门语言,大声朗读都是培养语感和提升口语的基础,以后更要多多应用。

4、深入浅出,尤其是让小学生听得懂,这才是考验一个人的真正水平,也与现在流行的费曼学习法异曲同工。大道至简,现在很多流行的概念,都可以从我们的典籍中找到出处。追根溯源,抓住本质,在实践中不断尝试,精进表达,让经典走进日常。
#5  
新手上路
UID: 190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0
帖子: 10
注册: 10/29/2022 1:57:1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00 金币
2022-11-19 06:36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听丁慈矿老师的讲座,仿佛回到遥远的学生时代,上了一堂优美又温暖的语文课。
      丁老师知识渊博,他把自己对“对课”长期的研究和积累,无私地和我们分享。并且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我和孩子一起听得笑声不断,同时我也看到了他如何让自己的理念变得可操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居然对语文教师产生了强烈的羡慕和向往。同时也提醒自己向丁老师学习,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用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
      除了敬佩丁老师的学识,更打动我的是丁老师对中国汉字始终如一的热爱。因为我的文学积累浅,有时不一定能准确感知汉字的美与意境。但是我能感受到丁老师对汉字的纯粹的爱,以及他的幸福感。丁老师声情并茂地背最长对联时陶醉的模样深刻在我脑中,感动的同时我开始回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也有这样类似的时刻,自己有没有因为所教的知识而感到幸福?
      除了敬佩和感动,丁老师对我们在线每个人的尊重和共情让我感到很温暖。他能共情一线教师工作的繁忙和琐碎,几次提到我们工作一周已经很辛苦,还要坚持听他的讲座,甚至为此表示抱歉。另外,他对我们的参与给与充分肯定,并且还赠送亲手写的明信片。最后提醒我们留下联系方式时,轻轻地说让我们留下学校的地址,因为他要试试他学校附近的邮筒还能不能使用。不留痕迹地帮我们解除了关于隐私的顾虑,又让他的善举成为他自己的乐事。一个人的学识要达到怎样的高度,才能有像丁老师这样的德行。
      最后,用丁老师的一句话勉励自己:“一个人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你总能有惊喜!”
#6  
韦春玫 贵州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7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3
帖子: 63
注册: 10/6/2018 6:28: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2022-11-21 06:24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丁慈矿老师的讲座
在听了丁老师的讲座后,有两点颇有感受。1.优秀的老师上课应该要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来构建课堂,丁老师在给学生讲对联时就很关注这一点,因为面对的是小学生,所以在讲课时,首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丁老师一开始上课就讲故事,故事的作用就是能引人入胜,再有,在讲到平仄时,因为有难度,所以丁老师就用自己的名字来告诉孩子音韵的美,让学生也试着去找找生活中的平仄,小孩子会比较好奇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名字谁更好听,然后就会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平仄的韵律;其次,能深入浅出地把知识点讲解透彻。比如,从一个字开始对对子,到两个字,到三个字,再到多个字,学生因为能对得出来,兴趣一下子就浓了,后面的教学就很好开展了。2.优秀的老师会适当地鼓励学生,丁老师在给学生讲对子时,学生的回答即使不是很工整,丁老师也给予了鼓励与点评,因为好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会在肯定中收获自信,我们在教学中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解决问题能力,丁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很好的课。
#7  
新手上路
UID: 190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4
帖子: 14
注册: 10/28/2022 12:58:09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40 金币
2022-11-21 19:1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丁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联系实际生活,让我感受到了大语文的概念,以及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这样的课堂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精彩。

1、    丁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对对子的作用:1)可以检验能否分别虚字及运用2)能否分别平仄3)可以检验读书多少4)可以检验思想条理。
2、    对课是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由字及词,由词及句。比如:豆( 瓜 )土豆( 木瓜 )荷兰豆( 凤凰花 );牛油果——鸡米花
3、    对对子最好从生活常见事务入手,激发学生积极性。
比如:火龙果——土鸡蛋
          火龙果——金凤花
          火龙果——水牛花
          白马寺——黄鹤楼
          白马寺——青羊宫
          六和塔——三贤祠
          六和塔——九曲桥
4、    鼓励学生对对子,比较高下,激发学生学对对子的热情。我看到丁老师经常展示出很多学生对的对子,比如:龙须草——鹅掌楸(张亦驰对) 南山放马 ——东海钓鱼(周涵静对)我可以想象到丁老师的学生是有多么浓厚的兴趣,一起研究对对子,互相比较高下,长此以往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是越来越丰厚的。
5、    暗藏修辞的对子,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春风来海上 ;秋雨过江南 (袁友林对)
6、    让学生对诗人的名句,有一种挑战权威,和著名诗人一比高的感觉,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比如:采菊东篱下?——问药南山中(林伟轩对)
      采菊东篱下?——剪烛西窗前(杨子秋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群灰鼠笑杨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头青牛上碧霄    一群青蛙戏白莲  一只白鹅拨清波
        假山石上栽真树——死水池中养活鱼——矮楼房中住高人——死海水中睡活人——生日会里吃死鱼
7、    师生一同学习,丁老师自己也经常对对子,躬身师范,身教胜于言传。丁老师的猪年自拟春联也是很有意思。博美汪汪连年旺,佩奇哼哼诸事亨。
丁老师的讲座,让我也对对子和汉语的趣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也会努力向丁老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8  
新手上路
UID: 177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8
帖子: 38
注册: 2/28/2021 11:47:4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80 金币
2022-11-24 03:10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周五晚听了丁老师的讲座,让我和上小学的儿子都非常享受,积极思考,满心欢喜主动参与,点燃了母子俩学习对联的兴趣。不仅为丁老师自身的专业修养所折服,也感受到加入人文讲坛的强烈幸福感。梳理一下自己的点滴收获:
1.首先丁老师的课受学生喜欢。
语言之美多年来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被忽视,一个孩子读了几年书,对汉语汉字却没有任何感觉,更谈不上喜欢。在丁老师对课的实践中,他成功地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每个汉字都是那么好玩,每个字音都是那么好听,每个字形都是那么好看,精致优美、变化万千。带动孩子们深深地沉迷于其中,让很多孩子渐渐喜欢上了汉语,喜欢对对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字到词再到联,循序渐进的学习,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而持久。
2.惊叹于丁老师对古今中外对联及对联教学的深度研究。
 从2000年到2005年,他收集了150余种对联书籍,200多篇有关对联的论文,仅对韵就收集了25种。最终,形成了他的特色课程:小学对联课。汉语的美,一半在对仗,一半在声韵。“天对地,室对家, 落日对流霞。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狗尾草,鸡冠花,白鹭对乌鸦。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读来朗朗上口,曾经和孩子在幼儿园读过《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可惜上小学后再没有再复习过。
丁老师在行走中善于关注祖国名山美景中的对联,精心搜集反复吟诵,经过他的品味,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诗词韵律之中流淌的美是不可言说的极致体验。我也曾到过他去的泰山、趵突泉、杜甫草堂、李清照故居等地,可因为无知因为不懂没有留意,白白浪费了那么好的景致。
我想:任何一个老师如果有清晰的研究目标或对象,再辅以忘我的研究,一定可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或个人特色校本课程。周三我专门从网上观看了丁老师的对课实录,确实精彩,相当过瘾。
3.丁老师注重对孩子们语文情趣的培养。情趣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小学语文教学要着重传递这种情趣。语文情趣是读写听说实践的原动力,他受杭州小学语文名师刘发健老师编《小学鲁迅读本》的启示,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对汪曾祺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专注于它,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自然而然成为他的代表作,带着孩子们种汪曾祺喜欢的花、种土豆,让孩子们体验学习和劳动的美,妙趣横生,生活与学习浑然一体,形成对语文之美的爱好和追求,不断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在自然中诗意栖居,是一个基本的、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样的生存状态,对人的精神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愿我也可以挖掘汉语中可爱的元素,排列组合成为鲜活的读物,向丁老师一样,和学生同时沉浸其中,含英咀华,过一种教书、读书、编书的生活,也许真的妙不可言,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9  
洪雨秋-麦芽
注册会员
UID: 166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3
帖子: 53
注册: 3/1/2020 7:12:5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30 金币
2022-11-25 06:05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非常遗憾,本月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收听分享。
#10  
新手上路
UID: 17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
帖子: 33
注册: 5/18/2021 7:19:2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0 金币
2022-11-26 04:07
回复: 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BC  来自英语
AD 无主纪年,来自于拉丁文,从公元8年开始
罗马人如何进行纪年?英格兰在AD之前如何纪年?
拉丁语非常重要的语言,在西方文化重要的知识共同体鉴别,重要文献用拉丁文来写,整个欧洲都能读,且其语言严谨,法典用拉丁语来表述也是因为这个因素。拉丁语的消失并不是随着罗马灭亡而灭亡,而是从1960年开始,现在仍在使用的梵蒂冈和大学古典学系,正在走向消亡。语言的消亡并不是取决于使用,而是更庞大的体系,即显示了西方人的精神变化。《拉丁文变化》

《埃涅阿斯记》在《荷马史诗》里已经提到过埃涅阿斯,是特洛伊的一个将领,背负着重建文明的使命,开始远征。

罗马城来源于两个兄弟,名字来自于创建者罗穆罗斯。西方文化对公领域和私领域的区分很看重,可以从罗马建国追述到西方自由意识讨论。

罗马的王政时期不被西方认可,他们更崇尚罗马的共和国时期。共和的概念来自古希腊语:politeia(最理想的城邦/政治体制),republic是对古希腊politeia的翻译。罗马人建立了共和国,但概念由古希腊人提出。

罗马的思想家西塞罗,给共和国体的界定:res populi  人民的事业,虽然落实依然有贵族性,但是对西方什么是好国家给了基础判断。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古希腊人具有仰望星空的理想,古罗马具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罗马文明对西方文明具有奠基意义。《罗马帝国简史》罗马共和国的奇迹是在共和国的体制下建立了罗马帝国;三次战争中出现了英雄:汉尼拔、费边。凯撒是共和国末期的将领,高卢征服者,他的名言:我来,我看见,我征服。

如何去理解罗马对于西方文化的意义:
1.    奠定了西方文化版图
2.    建立起以拉丁语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体系
3.    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构成了互补,希腊人形成了理想精神,罗马人实干实践理想

这次讲座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的互补性,对我们教学英语来说对拉丁文的了解也很有益处,对于后期读《罗马人的故事》做了一个预热。
#11  
注册会员
UID: 15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9
帖子: 69
注册: 3/4/2019 9:40:4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90 金币
2022-11-26 17:02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听樊老师关于汉赋的讲座,其中提到了咸阳塬,蓦然想到自己曾骑行过这里,从汉武帝的茂陵,霍去病卫青墓,霍光墓,一路西行,夕阳残照,苍茫的历史感油然而生。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走出自己的轨迹,迤逦而行,或如崩浪,或如惊雷,或如鸿毛,都在一刻汇通成集体的无意识,神圣而壮美。
#12  
注册会员
UID: 150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8
帖子: 78
注册: 10/29/2018 11:12:0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05 金币
2022-11-26 17:57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听了丁老师《小学对课》的分享很是有意思,很多时候我在教学生对对联时,仅限于作业中的练习,在练习中教孩子方法,我叫他们按划节奏-看结构-对语意的方法去做,确实有些效果,但缺少根基,部分学生对不出,或者对出之后存在语义的问题,或者与主题有些牵强。丁老师的对课从孩子小时培养,在对联中看出了孩子的天真,也看到了孩子对联的价值,而且孩子对对联的解说可以看出他们已初步掌握对的方法。很多经典句,很多成人不一定对得3那么有意思。春风来海上,秋雨过江南。朦胧的轻柔美一下就能意会。采菊东篱下,问药南山中。山中高人的形象就呼之欲出。白马寺,黄鹤楼,这也太妙了,有种仙气飘飘之感。这些都启发我在教学中多点文学的要素,让学生更多的体会中华文化之美。
#13  
新手上路
UID: 189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4
帖子: 14
注册: 8/27/2022 6:37:0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40 金币
2022-11-26 20:53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昨晚听了郁迪博士的古罗马讲座,感觉颇为有趣。郁博士非常会讲故事,也很会提出问题。他说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想知道什么知识可以去问度娘,我在这里的意义是提出问题”。在讲座中,郁博士也确实提出了很多精彩的问题,比如公元前和公元后的英文写法,在公元8世纪前人们是如何纪年的,为何古希腊罗马一直被称之为西方文明的发源等等,都是很有趣很能让人思考的好问题。虽然我个人不推荐学生使用百度,但确实在目前搜索引擎如此发达、信息爆炸的当下,学校或老师在传授知识这个方面的作用越发弱化了,那么提出问题去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和探索的作用也就越发重要了。讲座的内容也是颇让我受益的,让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得到了澄清,非常感谢。
#14  
叶娉婷贵州省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1
帖子: 71
注册: 10/6/2018 7:51:5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35 金币
2022-11-26 23:20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讲座反馈
2022.11讲座反馈:今天晚上听了丁老师的讲座,勾起了大学时候的回忆。记得刚刚进入大学时,我们系主任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让我们对对联,具体对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但是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没有一个同学能对上,我们系主任连连摇头,哀叹!那时候,我们在心里埋怨,我们从小没有学过怎么能对嘛!丁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听故事,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喜欢,丁老师一开始的对联故事就吸引了我,不由联想到中学时代听老师讲解缙写对联的故事。可是,对课不仅仅停留在听故事好玩的层次,丁老师是要通过对联教学的形式让孩子学习平仄、对仗等传统文化知识,以此了解、欣赏传统文化的美,最后能够运用,达到学习、继承、发展的目的。于是我思考:自己不会对对联,那么这么好的东西就束之高阁了吗?其实不然,不会对,但会读、会欣赏,所以仍然可以将对联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特别是在人文行走之中。比如,在我们要去行读的一些风景点、古建筑、纪念馆等等,都会有对联的存在,而且许多对联应景、意深,能够对现场行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作如下设计:1.在行前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与行读点有关的对联,学生先自行理解。2.在行读中,现场朗诵这些对联,并请学生在现场展示自己对这些对联的理解,教师或者学生来进行评价。3.在行读反馈中鼓励学生模仿这些对联也写写对联 ,不会的从写对偶句开始。这样师生共同在行读学习欣赏、创作对联的方法。
#15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30006次, 共42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09:23:06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3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