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18349次, 共41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韦春玫 贵州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7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3
帖子: 63
注册: 10/6/2018 6:28: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2022-11-28 05:2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带着鲑鱼去旅行》

读安伯托艾柯写的《带着鲑鱼去旅行》,感觉荒诞的同时,又觉得它暗合了当今社会的某些现实,让人深思。开篇《带着鲑鱼去旅行》描绘出差去斯德哥尔摩,为了一条熏鲑鱼,而付出了高额的消费,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沟通的无效性与电脑入侵(作者原话)。这篇文章写于1986年,按理来说,距今已经有了36年,应该有年代感和距离感,可再多读两遍后,就会发现,这写的就是现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科技日新月异,科技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和人们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冷冰冰的电脑管理代替了人性化管理,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却迟滞不前,物质与精神的矛盾也使现代人之间的隔阂也就越来越深。作者借助犀利的文笔,幽默的笔调,细腻的描写写出了他对世界的观察,而读者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某些启示。
#16  
注册会员
UID: 159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8
帖子: 58
注册: 5/10/2019 12:12:4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80 金币
2022-11-28 07:2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读《史记选译》中的《留侯世家》,认识了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典范张良。
“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从他辅佐刘邦灭秦伐楚到安定汉朝江山,他总是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智慧为刘邦出谋划策,于危急存亡之际力挽狂澜。
读一个个历史叙事,张良的形象无比鲜活,不禁让人心生敬畏,例如他谋求散财复国的行为;在鸿门宴中,刘邦能够从项羽身边全身而退,也归功于张良的安排和辅助;在汉三年,项羽在荥阳将刘邦紧紧围困,郦食建议发给六国的后代们官印而使他们愿意臣服汉王。张良审时度势的分析引导刘邦理解了分封六国的不符实际,于挽救了刘邦的大业等等。从中也读出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张良的赞美,同时也让人思考,“进能定国安邦,退能保身善终”如此完美的张良,是否与史实相符?作者是否带有感情色彩,将其神话了呢?
#17  
注册会员
UID: 150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8
帖子: 58
注册: 10/28/2018 4:11:0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4 金币
2022-11-28 08:21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读《罗马人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书非借不能读也。其实进入共同体,能逼着自己读书,道理也是一样的。在图片时代、短视频时代,我们更容易沉浸于感官快乐中。而有了共同体月底29号这个Deadline,这个日期前的创造力更强,效率更高,再逼着自己读点应该读的书,也走出阅读的舒适区。正如毛姆所说,要让灵魂平静,人应该每天做两件让自己痛苦的事。
    《罗马人的故事》这套书就是这样。我早就有这套书了,但总觉得它就是我的,一直不急着读。这次因为讲座的推荐就开始静静地读,一读就读进去了。在读的过程中,我有读到了《史记》的感觉。
      其一,讲这些皇帝的故事都有传记的性质,一个个罗马皇帝都鲜活的出现在书中。其二,作者盐野七生也是把自己放进去,有自己的观察、描述,我似乎跟着她在游古罗马城,她带进去了自己的评论,不由得让我在读的过程中和她有思想上的碰撞。
    读《贤君的世纪》和《马可奥勒留》,似乎读到了史记里面的互补写法,在马可奥勒留的故事里面,他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哈德良和安东尼庇护,当然是围绕着这两位贤君和马可奥勒留的关系。我没有想到,作者没有把马可奥勒留放在《贤君的世纪》一书中,而是单独呈现,我想一是因为马可的特殊性,另外是不是也因为作者觉得马可作为五贤君的最后一个,有名不副实之嫌?读到了接班人的选择,我看到了这里面的公与私,公是身为君王的胸襟,私乃人性,二者在这些故事里得到了一个统一。作为五个贤君,哈德良大行改革,足迹遍布帝国的边线;安东尼庇护固守帝国,不逾矩。激进还是保守并不是卓越君主的标准。
#18  
注册会员
UID: 150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29/2018 10:36:2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25 金币
2022-11-28 17:29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世说新语》 才高八斗的曹植于他的《七步诗》

分享
066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日:“煮豆持作羹,漉(1u)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这个故事说:文帝曹丕曾经令东阿王曹植七步成诗,写不出来就要行大法,按照律法治罪。38岁的曹植被封到东阿,所以这里提到东阿王,是因为后人追述此事,以他后来的东阿王之号称呼他。曹植果然厉害,应声为诗,应该是刚走了一两步、两三步,诗就成了: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一二句诗意思是:把豆子放到釜中煮豆羹,豆子的汁水被一点点熬煮出。这“漉”,意思是汁液慢慢渗出来。“菽”就是豆类。第三四句说:豆箕在釜下面燃烧、加热,豆子在釜里面翻滚哭泣。五六句说:豆其和豆子本来都是同根所生,豆箕何必要这么着急煎熬豆子呢!
这首诗写的是豆子和豆其,一个要被煮,一个頃火力。同根所生,相煎何急!说的是豆子,感慨的却是兄弟之情。最后,弟有惭愧的神色。
一个敢让汉献帝禅让天下的曹丕,一个杀人无数的曹丕,会因为一个诗人弟弟的诗中有话的哀求,就感到惭愧,甚至因此放过这个弟弟吗?-﹣笑话!让那个杀了亲哥哥亲弟弟逼着亲爹交出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听了.不笑掉大牙? 怎么会那么有人性呢。
我们知道曹丕也善于作诗如果讲公平 PK 的话,他应该搞一个兄弟赛诗,决出高下,显得他不仅仅有当天下之主的政治オ能,还有吟诗作赋的名士风流。可惜,我们得知的,乃是这样一个颇为不公平的作诗场景:皇帝哥哥要才子弟弟现场作诗,写得不好,就要治罪。写得好呢?你写得再好,我也不承认。
那曹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世说新语》记载不详。后来罗贯中作《三国演义》,这么精彩的故事,他就给作了一番演绎。为了证实弟弟的才华,出了两个图片写诗,没有难住弟弟,曹丕又日:“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日:“愿即命题。”丕日:“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著'兄弟'字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闻之,潸然泪下。其母卞氏从殿后出日:“兄何逼弟之甚耶?”丕慌忙离坐,告日:“国法不可废耳。”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植拜辞,上马而去。才躲过一劫。所以,在三国演义中这首诗只有四句。从《七步诗》不难看出,曹植善于诗文,才思敏捷,曹丕自然不是他的对手。南朝谢灵运是一个自视甚高的大狂人,可是他在曹子建即曹植面前,也甘拜下风,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オ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来自谢灵运对他的偶像曹植曹子建的赞誉。
#19  
新手上路
UID: 183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0
帖子: 30
注册: 7/31/2021 10:16:2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00 金币
2022-11-28 23:26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这个月因备课需要读了一堆儿童文学作品和几本关于敦煌的书,以至于计划中的《罗马人的故事》被压到了月底才开始读,很惭愧,要下个月才能写相关的读书反馈了。这个月就写写我自己休闲时阅读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吧。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是俄罗斯地理学家、远东考察家阿尔谢尼耶夫1906年在乌苏里地区的锡霍特山区考察时的地理描述和旅行日记。虽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你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本50多万字的流水账,但我却津津有味、甚至是充满幸福地读完了。

在原始森林中,当人与自然紧密深切地相处时,一切都变得简单、清澈。这样的生活,让赫哲人形成了似乎是不可思议、又顺理成章的“万物有灵”的思想。作者在面对以狩猎为生、在原始森林中艰苦奋斗的赫哲人德尔苏时,写道:“‘他的一生都将这样度过,’我想,‘为了生存,这个人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啊!’但是,我转念一想,这个捕兽人未必愿意放弃自己的自由。德尔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是幸福的。”

在上海,没意思、无聊、不快乐似乎成了中学生的通病,我想,这与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少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嬉戏的机会有很大关系。现代城市生活的压力和束缚对孩子们的影响,可能是被我们这些成年人所低估甚至忽视了的。记得有次骑车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正值天气晴朗,她非常开心,对我说:“我好喜欢这个世界啊!”我问她喜欢这个世界什么呢,她说:“喜欢阳光,喜欢树,喜欢天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一个人形成对世界、对生活热爱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强调人文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尤其对于城市中的孩子。

其实特别优秀的儿童读物,很多都是有浓厚的大自然气息的:《绿野仙踪》《柳林风声》《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彼得潘》……还有一些中学生可读的:《野性的呼唤》《走出非洲》……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应该也可以读《瓦尔登湖》《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这样的作品。我想这样的阅读,会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也会带给孩子们更多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



顾颖群 最后编辑于 2022-11-28 23:31:26
#20  
新手上路
UID: 177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8
帖子: 38
注册: 2/28/2021 11:47:4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80 金币
2022-11-29 02:51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翻开11月份上海仰望星空项目赠与的书《活法》,非常感恩与欣喜。2019年在浙江嘉善的一间书屋,一口气读了半本,以为自己学到精髓了。这个月再读一遍,心境完全不同,我感觉自己离作者所要表达的境界更近一些了。
去年因为要讲授的《感受生命的意义》和《活出生命的精彩》两框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教材内容,我读了余华的《活着》,看了尼克胡哲的故事与视频,还有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等等,自认为还算是深深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感觉自己好像开悟了。
活着是为了追求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发现、探索和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付出和奉献。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法》一书中用短短的8个字作为回答:“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不仅仅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磨砺心志,提升人格,领悟人生的真谛。还提出“心不唤物,物不至。”阅读中国经典名著《阴骘录》、《菜根谭》等等,
从人、动物、植物,甚至霉菌、大肠杆菌等原始生物的遗传基因得出,全部是由相同的四个文字组成的密码来记录遗传信息。让他产生一种感觉:在宇宙间存在着某种沉静而强韧的意识、思想、爱、力、能量等,因为相信这个“存在”,它遍布在无限的空间,是一切生命力的源泉,主宰万物的诞生、成长、消亡,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母体,不仅能决定人生成败,而且消除人的傲慢之恶,带来谦虚之的德和善。从升到死都要尽力去思善行善,陶冶人格,使人生终点时灵魂的品格比起点时有所提升。厚德才载物,上善若水;做人如水可以容纳万物;做事如山可以沉稳刚毅。
读到这段文字,我突然意识到这与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天地之始”是相通的。而最终目标就是磨炼心志。宇宙赋予我们的人生就是修炼我们灵魂的道场。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人格,不需要进行特别艰难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应该做好的事情——家务、学习和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在书中,“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提到教师这个职业超越单纯劳动的概念,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整个人格去面对和影响学生。教师是一种尊贵的职业,是所谓“圣职。”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因宇宙需要而存在,我还在承担自己的角色与责任,运用理性和良心来制约感性和本能,一步步度过自己的人生,积累为善的经验,磨炼心志,自然而然向悟“道”的境界靠拢。虽然,他说普通人是到不了开悟的境地,凡人要达到真我的程度更是不可能的。
可是,那要如何呢?我勇于精进,我在追求“真我”,我在思善行善,努力消业障,朝着参悟的境界一直前行。虽不能至,我心向往之。
泰戈尔说:“人生虽只有几十春秋,但它决不是梦一般的幻灭,而是有着无穷可歌可颂的深长意义的;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什么是真理呢?或许便如稻盛和夫所说,不过是简单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罢了。
#21  
新手上路
UID: 178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5
帖子: 35
注册: 4/15/2021 1:22:2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50 金币
2022-11-29 03:57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世说新语》中小学课本中都有经典篇目,这个月又继续重读。这个版本的《世说新语》最后附录了当时的世家大族谱系,我觉得特别好,先看了一遍,大致梳理出来书中主要人物,很多故事之间很多关系就清楚了。另外,这些世家大族的谱系研读,也为我在了解故事背景和深意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当时很多名士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我们说魏晋风度,这些士族的子弟之间的关系也是耐人寻味的。
以华歆为例,读了三篇与之相关的故事,这三个故事众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评价也是有趣。
《管宁割席》这个故事出自德行”目下,管宁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华歆被嫌弃“子非吾友”,管宁与华歆断交,德行的高下立刻分明,华歆的形象作为这个故事的反面人物出现的。另一则《华歆王朗乘船避难》中,华歆与王朗不同选择,仿佛作者又为华歆的言语所动,说世人判定华歆王朗的好坏,这个故事明显华歆被赞扬的一员,赞扬他有始有终,始终如一,“不可急相弃”体现出华歆大格局、大是非。《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这个故事也出自德行”目下,直接让上文中的主人公出场,王朗对华歆的赞扬与学习,直接可见华歆的学识、气度为人所推崇。这个故事的结尾,加入了张华的评论,大致意思就是王朗东施效颦,华歆高标风致气韵在神,常人难以学到,王朗所学不过皮毛,每个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各有不同,华歆作为依附曹操帐下的一位名士,汉末重臣,真正的历史资料我们了解的少,他能够被举荐为孝廉,定有过人之处,而且曹操帐下多能臣,华歆德行高尚,还有就是华歆对待子弟的态度,家教家风的庄重肃穆,与陈太丘的温和友善的家风截然不同,作者没有进行褒贬,只是点出各有不同,各有长处。通过世说新语的几则故事,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多面,立体,从青少年到中年不同时期的评价不同,作者评议角度也不同不同的人物评价也不相同,甚至相反,对比读很有意思。
#22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22-11-29 04:38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世说新语》阅读反馈

《世说新语》一直是我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
从极其精要的词、句中,透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古代的文化状态和社会风貌,是教学中的要点。
以统编教材七上《咏雪》为例:从“差可拟”的谦逊语气,到“未若”的自信状态,读人,识人,再间接看谢家的教育环境。一步步,就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推而广之,把儿童相关篇目集中起来,把言语艺术篇目集中起来,就能达到“以一练百”的效果。
#23  
刘瑜-河北初中语文
新手上路
UID: 17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8
帖子: 28
注册: 3/31/2021 6:21:1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80 金币
2022-11-29 04:58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最近一直地读《哈利波特》系列,已经读完了第六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读到校长邓布利多被害时,真的感慨很多。有时候,坚持正义,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每当这时,我会问我自己,如里是我,我会如何选择?
《罗马人的故事》(精编体验本)早就入手了,只是一直都没有读下去。听了郁迪的讲座之后,我才下决心去读,这两天就要完成了。只能是说完成阅读,因为对于罗马,我知道的真不多。讲座也听得不是很明白,还是了解的少。因为读的是精编本,所以刚开始觉得很乱,有些内容理解不了。那也硬着头皮读下去,我有个习惯,就是读不下去时有读出声来。慢慢就越来越明白了。罗马人名言录有一句:虽然法律是为了实现公正而制定的,但是过于严格的法律却会导致不公正。我觉得罗马的法律制定得比较人性化,或者说他们的认识比较理性、人性,他们更明智。而我们则显得愚昧些,或者说无知些,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先知,但是都是个别现象。感觉罗马人普遍上更清醒。疫情当前,我们有多少人能正确地认识,真正地明白怎么才是正当的,怎么体现人性,为什么有时候,我们都不是人了?罗马皇帝们在修建公共设施时,会更多地考虑普通民众的需求;皇帝不称职就会被换掉……所以,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发表正当的言论,应该言论自由。可是,我却无时无刻不感到不敢说话,怕说错话。我们的学生有几个能有正确的认知,我们的教育也有问题
#24  
注册会员
UID: 148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6/2018 6:34:4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2022-11-29 05:24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听樊老师关于史记的讲座,他在《史记》讲座里,提到的“儒里法里”深深吸引着我,我即找来了秦晖先生的《传统十论》阅读了相关的内容。在这个部分,很明确的跟樊老师讲座的结论一样,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外儒内法君主专制政治”。本来,儒家和法家为先秦时期创立的思想流派,这两种政治理念恰好是截然相反的。一个倾向于理想,一个偏向于实用。西汉以后儒法在政治上就逐渐合流,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具有特色的儒法并用的官僚制度。
在《传统十论》中,秦晖老师说,“百代行秦制”中的“秦制”恰恰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反对儒家的。儒家强调官吏本身要洁身自好,以仁德为根本,传统儒家在用人上讲究一种由计较高望众的伯乐出于公心地推荐贤德之人为官的模式。当然,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全社会“讲道德”的风气,但逐渐就会流于形式和虚假,而且那种“举内不避亲,举外不避仇”也不可靠,它往往变成了出于私心的拉帮结派的借口。而法家吏治是欣赏那种能办事而不空谈道德的“能人”的,于是,法家之“治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意分割权力,使其互相牵制。然则,这与现代法治的平等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它讲的不是公民权利的平等,而是义务的平等。
事实上,在帝制的两千多年,说的是儒家政治,行的是法家政治;讲的是性善论,行的是性恶论;明面上是伦理中心主义,行为上是权力中心主义。那么,为什么“外儒内法”如此紧密呢?秦晖老师说,儒家的人道主义、轻徭薄赋、教化民众是法家所不具备的,这是树立中央集权政府威信及其合法性的依据;而法家所设计的中央集权体制、官僚行政制度、以法治国理念则是儒家所欠缺的,这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手段。这样儒家和法家就具有了互补性。
秦晖老师的“外儒内法”这四个字精辟的描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那些官僚虽然是儒生,但他们必须在君主专制政治这个体制内活动,否则将会受到皇权严酷的迫害。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虽号称儒者治国,实际上治国者多是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假道学家;虽号称外儒内法,却没有出现能治国安邦的行政技术人才和高效、廉洁的理性政府。所以,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秦以后中国是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
#25  
新手上路
UID: 190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3
帖子: 13
注册: 9/27/2022 7:30: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30 金币
2022-11-29 06:05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本月读的是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我又一次了解到了更多关于罗马的历史和相关故事,书本的插图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插图本身有很强的震撼力,也能够和文本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对文本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也会让人产生一种想去实地探访的冲动。
#26  
注册会员
UID: 156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3/29/2019 10:39:1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5 金币
2022-11-29 06:08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11月读书反馈】本月读《世说新语笺疏》是余嘉锡著作集,中华书局出版,由周祖谟、余淑宜、周士琦整理的版本。与此前读的同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朱碧莲、沈海波译注的版本相比,译注版有注释有翻译,读起来较为轻松。而这个版本内容更为丰富。比如有繁体写就的原文、有“笺疏”有“校文”,原文中还插有一些书籍里的言论。对人物的认识会尽量丰满一些。
    正如前言中说到笺疏的内容较为广泛,重点不在于注解字词而是重视“考案史实”,这样一来,读本书的收获就相当丰富。阅读时感觉这就是较早的“群文阅读”目的就是去还原文中的人物。如德行篇的第17则,说王戎、和嶠二人守孝的故事。文中引用了“晋诸公”对王戎的赞,也有“晋阳秋”拿他与和嶠相比,戎不拘礼,在母丧期间依然饮酒吃肉、观棋,但容貌憔悴,而和嶠守礼法,但容颜却不及戎憔悴。而原文也就写到,武帝与刘仲雄的对话。武帝担忧和嶠“哀苦过礼”而对方则认为和为生孝,戎为死孝,戎才是真正要担忧的。在“笺疏”中引用晋书王戎传,再从一个角度讲二人丁忧之事。读毕,读者对二人的认识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27  
注册会员
UID: 166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3/1/2020 6:51:0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65 金币
2022-11-29 06:14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陆晓娅《给妈妈当妈妈》
陆老师记录了陪伴认知症妈妈走过的春夏秋冬,直到生命的临终。认知症是对老年痴呆症,阿兹海默症的统称,指认知方面发生障碍的疾病。作者妈妈患病十几年时间,从最初记忆力衰退到最后谁也不认识,生活无法自理。作者记录下了自己的心理历程,有对妈妈的关爱照顾,也有不解,抱怨,自我排解和释怀。作者妈妈弥留之际,她在耳边对她说:“谢谢你,谢谢你给了我们生命。”读到这,不禁潸然泪下。《相约星期二》里也记录了莫里老师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每次读到这个题材的书,都有种复杂的感受,好像触摸到了生命真实的模样,好像看得到死亡。这类书是提醒,向死而生的我们,该怎么活呢?
#28  
新手上路
UID: 155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3
帖子: 23
注册: 2/11/2019 12:33:4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45 金币
2022-11-29 09:50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林棹《潮汐图》
这本书前阵子刚获得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就找来读了一下。其实之前就读过林棹的《流溪》,当时就很震撼于她语言的那种陌生和繁复,但觉得整体有点过头了,太夹缠于这些无穷无尽的意象里。但这次读了《潮汐图》,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她的进步,她依然保持了对文字的那种极度敏感和迷恋,但因为故事情节大开大合、气吞日月,所以反而显得疏朗潇洒。而她对方言的大量使用,我觉得在中国当代文坛乃至现代文坛上都是非常大胆的一次尝试。故事情节我就不剧透啦,但它真的非常非常特别,也非常非常感动我,不管是对历史的想象,还是对女性经验的表达,都非常了不起,希望大家都能去读一读。
让我放两段节选吧,真的很喜欢这种文字的质感:
“我怕大棒,头粗尾细两截红,握在差人手,即兴挥起,即兴落下,骨碎在肉中,血溅在街头。我怕绞架,还记得猴年马月海皮广场公演绞刑,船艇密密麻麻挤在江面看。我怕讲官话的人,他讲什么我听不懂,他像要煎我皮、拆我骨、吃我血肉,又像要把我高高架起、叩我拜我。我怕风飓向水上行,年年杀人,杀好人,杀我亲爱的人。我怕契家姐,又怕又爱,我怕她病怕她死,怕她流离浪荡无人送终,我怕她不死,年年月月苦海无边,做牛做马挣扎。我怕茫茫珠江,又爱又怕,我怕它太长缥缈不知所往,我怕它不够长,所去天地不够远、不够新。我怕这人间。我怕此处彼处、近处远处其实一样。”
“契家姐最后送我一条塘鲺、一孖桔、一张红纸。她突然复返天真地,将那红纸贴向我两眼之间。那一刻,似有一束光将她照亮。她新耳环是翡翠的。我俩终是没有开口道别。对水上人来说,道别就似发噏疯。
    为免打湿红纸,我昂高头游水。我明白红纸终究要打湿的。打湿,浸溶,化去。但那时刻能迟些来,就迟些来。我顶着红纸游,闻它熟悉味道一一长久让敬神香焗着,又吸饱鱼腥、泥气一一游得舳舻渐疏心寡寡,收神一望,竟已游至大竹升尽头。四围落雾,白淼淼不似人间。“
#29  
新手上路
UID: 148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0
帖子: 40
注册: 10/7/2018 8:16:1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00 金币
2022-11-29 18:23
回复:共同体2022年11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11月19日于嘉定图书馆赛区参加了的阅读马拉松秋马赛。这是参加的第四届阅马,和往年相比,提速了不少,用时4小时23分钟阅读完《科学的起源》一书,速度提升但答题却仅82分,看来在增质上要再加把劲。
以下是读完《科学的起源》一书后现场完成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什么是科学?科学的起源何在?在大众意识中,往往认为科学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停滞的。今日阅马赛读完本书,打破了我思维的定势,开始反思思考中世纪科学技术对于现代科学的奠基与溯源。
诚如书中所言,尽管在中世纪并未出现直观的“科学”一词,但其探究真理的自然哲学已经成为了升发现代科技萌芽之始。从古代农具、工具到看似迷信的炼金术和占星,其中都蕴藏着古代朴素自然哲学的基础,而这些技术进步不仅为自然哲学提供了研究之设备,还为我们提供了世界运行机制的线索。
万事万物都需要用动态的眼光思考其。其价值和意义诚如。科学的演进过程,科学的未来会怎样?且心怀野念,拭目以待。
#30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18349次, 共41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03-28 07:50:01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5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