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 鲁迅专栏 » 再读鲁迅
fanyangguan - 5/1/2010 8:51:54 PM
初二同学将进入“走近鲁迅”单元的学习,我们文学社也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作为我们文学社两学期以来一个美丽的结尾。初定5月15日至22日之间,我们将走进鲁迅故居、纪念馆,瞻仰鲁迅墓。定于6月1日(这个特别的日子)下午活动课时间向市里的专家、名师展示我们的活动课,届时我们将请文学社往届学员一起参加我们的讨论。希望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参与网上的讨论交流,希望这里成为最近我们网上家园交流的热点。。。。。。
fanyangguan - 5/1/2010 9:04:28 PM
我们开课的题目初步定为“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一定要好好再读这一篇哦!——我们可以先从回忆过去初读的感受,老师教学的感受说起——这些都是很宝贵的资料。
      下面是原文: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芸芸众生 - 5/8/2010 5:34:27 PM
让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老师开头的那段引入,保持着一种神秘感。直到之后去绍兴看到真实的鲁迅故居,仿佛揭晓了谜底。还有就是对这篇文章主旨的理解,老师当初讲说到暗含对封建教育的轻讽(当然主旨绝不仅仅是这个),其实那时更多觉得文中的先生有些好笑。而对于主旨,不过是记忆下来应付考试。现在,学习了很多篇鲁迅的文章,又真正接触了儒家经典,感觉有许多地方是需要斟酌的。
285086099 - 5/8/2010 5:43:05 PM
记得老师当年把那幅画中的梅花鹿和古树分别代表什么也解释了...当时觉得鲁迅的文章字字句句皆有深意...超级佩服...但是现在都忘得差不多了
夏天的叶子 - 5/8/2010 5:52:59 PM
同LS一样,我也忘了蛮多的。但唯独记得美女蛇的故事,还有对孔子和老师行礼的小细节、、
清痕 - 5/8/2010 6:00:22 PM
不知道为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先生陶醉在自我的读书场景。相较于我们现在为了应试而不得不读,先生不为读书而读书,这样的情趣让人既羡慕又佩服。在鲁迅先生看来,读书本不是一件任务。我记得在高中课文里有讲鲁迅先生的,说他读的书很多,很杂,什么书都看。对于他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吧。
可能理解和主旨有点偏,见谅~~
心旷神怡 - 5/8/2010 9:43:48 PM
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只是觉得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散文,因为当时有阅读教参预习的习惯,所以自然也将下文中描写百草园的情节归于“批判封建教育的腐朽可笑”云云。经过樊老师的指导,渐渐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深意,虽然脑子里熟悉的还是用于做题的标准答法,但是樊老师带领我们挤牙膏似地分析深入文本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9407226 - 5/9/2010 4:37:56 AM
其实对于那堂课我好像都快忘了,只是对那段对扁和鹿行礼的那段印象比较深。。。
轩轩 - 5/9/2010 10:41:32 AM
那时看觉得没什么,不就是写写小时候好玩的事嘛。大名鼎鼎的鲁迅怎么就写写这种报流水账的的事~关于上课内容印象不深,只记得“字字有深意”。
泡泡糖 - 5/9/2010 11:11:26 AM
起先只记得雪天捉鸟等有关百草园的些许片断,因为小时候太淘气,自己本身就曾经做过像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所作之事,故在当时阅读的时候就倍感亲切,童趣盎然,而印象也就深刻了。至于再读后便对书屋里的故事有了更多的兴趣,觉得那先生颇为有趣,那些场景似乎历历在目。却又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为了应试而读,为了分数而背着我们所不认定的事吗(比如政治)。。。
tc小菲 - 5/9/2010 3:06:16 PM
过去看这文章的时候总觉得那先生很像樊老师~…对于调皮的学生和那先生都觉得很可爱…
骑士出征 - 5/9/2010 3:26:04 PM
鲁迅的每篇文章都是“字字有深意”吧。
这篇文章专注于许许多多细节。而细节往往是让人感到温馨的。
sherrie - 5/13/2010 6:55:01 PM
先生的文字颇风趣,破值得回味,很多处地方都值得推敲。其实初读这篇文章时还是2年前的事,现在再读起不免有些生疏,可是还是那样亲切。多了一份不只是只应付考试的心态,觉得这篇文章的深意也不再是批判那些封建的社会制度与封建思想。我想,先生也有那份偶疏忽偶安详的心态吧。
千寻DD - 5/14/2010 7:33:09 PM
先P.S.“美女蛇”的故事让我联想起了《子不语》
正是因为小时的怪谈故事,引起了鲁迅与读者们的好奇心,“闰土”这一人物也使我联想到了鲁迅的《故乡》,似乎是有联系的。
芸芸众生 - 5/15/2010 8:07:41 PM
周五上《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文章曾在去鲁迅故居之前就粗粗读过,这次看算是第二遍。不知为什么,读完后眼眶就湿润了,想到很多东西,特别是我们一同走过的左联旧址和多伦路上的那个脚印。老师仿佛带着轻松愉悦的口吻在讲,特别是说道柔石走路总搀扶着鲁迅先生,害怕他被车撞死这一段......同学都笑了,我实在笑不出来,很难想像这段文字是如何被写出来的。。。
vivien桐 - 5/17/2010 8:00:26 PM
对这篇文章的印象的确不深了,但是总觉得文中的学生与如今的我们十分相似,感觉格外亲切。鲁迅的作品字字有深意,由于初次阅读时并未很好得理解,才没能留下什么记忆吧。
闪光剑客 - 5/17/2010 8:28:21 PM
初学这篇课文记得是预备时,当时并没有对课文有很深入的理解。我只是从破碎的只言片语间浅显地认识鲁迅。而今往往再读鲁迅时,却又有了不同的心境。往往惊讶地发现从哪些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中,竟也有着自己以及现代社会的影子。学习着鲁迅的文字的同时,我也一点一点地剖析自己的精神,警醒自己不再落入那麻木可悲的堕落。
我是MVP - 5/22/2010 3:21:41 PM
字字有深意……但我对这节课却没有很深的记忆,只记得当时觉得百草园里的一切都挺好玩……而现在再读,体会到了字字句句间的温馨。
___昕 - 5/22/2010 9:11:21 PM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他的<孔乙己>。

喜欢那些微不足道却又一字千金的描写。

喜欢他对于人物形象简单而又清晰的刻画。

喜欢在那些文字背后透出的深刻韵味。

只是喜欢这样一位大师_____



                                                  以及他的精神与感染力。
瞿蕾 - 5/24/2010 6:51:17 PM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六月的雨 - 6/6/2010 5:00:44 PM
同为绍兴人,其实感到鲁迅不只是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也像卡夫卡等人一样,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他生命最后的那副女人的画便能说明他的苦闷。
夏夜、好静 - 6/6/2010 11:49:59 PM
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那些童真童趣令我羡慕与向往。现在的我们很少可以有这种经历了。那时虽然有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孩子们却还保持着纯真天性。
清痕 - 10/7/2010 11:41:05 AM
鲁迅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是永恒的经典。不知道为什么,我最喜欢的作家就是鲁迅和林清玄。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社会,是在一种绝望中萌生出星星点点的希望,是对一个社会深恶痛绝之后不忍抛弃的矛盾。
《为了忘却的纪念》、《孩儿塔》的序和《药》在我们这批的教材中应该都已经上过了,其实同学们的反应都还好,并没有什么一点都看不懂的情况。四班的语文老师说:“连鲁迅都可以不要了,我们还要什么……”
芸芸众生 - 10/7/2010 9:08:09 PM
《朝花夕拾》发表是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辑成书。鲁迅在写这些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1925年他因支持大学生运动,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鲁迅曾说:“这是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以上内容经整合)

重读《朝花夕拾》,有许多零碎的感点,但总的围绕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鲁迅内心的爱。我觉得如果完全用书中所说回忆怀念、对反动势力的抨击(当然肯定是有的)显得太过生硬。如《二十四孝图》中论及“孝道”,鲁迅说:“甚至与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还有《父亲的病》中鲁迅认为: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的没有痛苦。”(牵涉到对“死”的理解)都可以看出,鲁迅所鞭挞的是封建思想中反人道的一面。包括对孩子的情感,他也极其主张要释放孩子的天性。(在《父亲的写作》及《鲁迅与我七十年》中有具体表现这一点。)在学习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之后,我们应当有更深切的体会。

上次老师提出的问题值得大家一同思索:实际的百草园与描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区别?欢迎大家思考跟帖,并提出更多的问题~(至少有三点)
骑士出征 - 10/8/2010 4:19:22 PM
描写的百草园肯定比实际的百草园丰富。
首先,花草虫鸟已不仅仅是个体,而被描绘成了一个整体。“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然后,这些动物植物都带着鲁迅的回忆以及它们身上独有的故事。这些都是仅仅属于鲁迅的回忆,也充实了鲁迅的百草园。就好像“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百草园。而鲁迅的百草园便是漂浮着一个个奇妙的故事。何首乌、美女蛇……
最后,鲁迅把自己也融入了百草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光秃秃的花园,而是弥漫着孩童欢笑奔跑的乐园。“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何安婷 - 10/10/2010 1:07:12 PM
同意楼上
鲁迅小时的百草园的景色也与现在大不相同了吧,毕竟不是相同的园丁打理的。
鲁迅看百草园的眼光包含着孩童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天真童趣,而我们眼中的世界则单调许多。
鲁乐迪兰 - 10/10/2010 3:30:58 PM
我不赞成 “鲁迅大撤退”的做法。鲁迅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唤醒了中国人民挣脱封建枷锁的欲望,同时半白话的语言形式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他的作品主旨大多为抨击当时社会的腐朽,难道这是我们应该遗忘他的原因吗?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出色的文学必将改变时代的气息,鲁迅的作品无疑做到了这点。
iamsandglass - 10/10/2010 3:35:41 PM
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依然感到了字里行间的童趣,鲁迅先生对那些昆虫的描写好细致,看来是印象特别深刻的回忆吧。
曾经去过绍兴的百草园,期待着会看到很有趣的充满生机的一个百草园,但看到了之后却有点失望,那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院子啊。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嘛。除却了时间使百草园变化的原因之外,我想还是因为鲁迅先生从这样一个普通的院子里发现了无穷的乐趣,他用一双慧眼和充满童真的心灵写出了这篇包含感情的文章。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45岁了,但文章中的一些故事和语言却充满了童趣,看起来鲁迅先生真的对这里很有感情啊。
昕源_ONLY - 10/10/2010 4:28:51 PM
人经历一定的事情便会感慨,有强烈的想回到童年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时候。鲁迅先生能描绘如此令人心神向往的美好童年,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大有关系。我不曾去过百草园,却想象过那应该是一个普通不过的院子,只因装着鲁迅先生珍惜的回忆才如此美丽特别。
965629032 - 10/10/2010 4:33:31 PM
记得去百草园感受过,却怎么也找不到鲁迅先生文章里说的那种感觉。。。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细心的观察,以及针针见血的语言,表面觉得很可爱,很天真烂漫的文章,仔细去看,却会觉得心里很沉重。。。在双十节这一天,要向鲁迅先生敬礼!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再读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