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共同体10月讲座反馈贴
刘尧 - 10/6/2018 1:16:01 PM
请大家将10月反馈贴发在这里!
刘亚 - 10/28/2018 2:24:58 PM
聆听了万蓓蕾老师《用研究的思路准备行走》讲座之后,所获颇多。
收获一、行走绝不是带着学生随便走走,行走之前要做大量充分的准备,因为“行读”是一门课程,老师要认真备课,要对这次行走及所到达的地方负责。否则就是对不起学生,对不起教育,对不起文化。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是我在行读共同体的学习与交流中逐渐清晰的意识。我也准备把自己的行读课程规划成课程体系,并且长期实施。
收获二、收藏了很多专业的网站和书籍,打算以后尝试使用。以往的备课工作,包括行走的备课,都是百度上随便查查,自己都觉得太浅薄,给学生也讲不深入,很惭愧。后来去大学图书馆借书看,才发现原来所设计的课程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并向学生传播的地方。于是逐渐发现了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越来越喜欢。听了此次讲座,对我的研究方法是一个极大的帮助,谢谢蓓蕾老师!
#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 10/29/2018 2:57:10 PM
万蓓蕾老师“学会提问”讲座反馈
如今,我们真的进入“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上狂欢的看客太多,许多事扑朔迷离,许多人人云亦云,我们的头脑已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万蓓蕾老师让学生思考最近网上热议的“范冰冰逃税”事件,借此让学生思考:1.事件本身是什么情况?不同的参与者是否叙述了不同的“事实”?2.我是否掌握了讨论这些事实的基本知识?如何获取这些基本知识?3.事件涉及了哪些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中,我更倾向于哪些?4.在讨论我的“观点”时,我所使用的基本概念指什么?别人使用同样的词,是在说同样的意思吗?
      这样的讨论,既贴近现实,又给了学生思考的角度、方向,给了我教学上的启发。为了培养真正的公民,让他们有独立的头脑,我准备先把两件事做起来:首先,带学生读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或看电影黑泽明的《罗生门》),让学生切身明白:每一个人在叙述同一件事时都会选择利己立场。其次,借助王召强老师的《主题写作十二课》,我们议一议一些事件,如杀掉江歌的陈世峰、纵火害死母子四人的保姆莫焕晶,网上一边倒地叫着处死他们。我们可以读一读熊培云的《比死刑更可怕的是不宽容》、张娟芬的《杀戮的艰难》。当我们把这样的事情做起来,不是为了得到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为了学生逐渐学会独立判断。
谢冬冬 - 10/29/2018 2:57:37 PM
每次听樊阳老师的讲座,第一遍我都会把自己当成一个虔诚的学生,跟着樊老师的脚步领略诗文中的美,第二遍我再以教师的角度边看边思考:樊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是我没有想到的。樊老师这次关于李白的讲座,以学生的视角来说,我觉得最受学生欢迎的应该是朗诵部分。李白的诗歌非常适合用朗诵的方式学习,通过朗诵,可以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反过来,朗诵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从教学角度来看,樊老师将李白情感中激荡起伏的诗文与情感起伏较小的诗文进行对比,破除李白在学生心目中较单一的形象。樊老师这种大视角值得借鉴。
刘尧 - 10/29/2018 3:26:36 PM
樊老师的《李白》讲座别具一格,给我很多启示:
1.寻找诗人最独特的气质和密码。讲座的第一个核心问题,樊老师让大家寻找李白生平事迹中最异于一般人的地方。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知人论世,迅速抓住影响李白诗人气质和诗歌艺术特色的因素,为后面讨论理解李白的其他文体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主问题审视李白的精神风骨。讲座的一个主问题和一大亮点在于,樊老师引导大家细读了《听蜀僧浚弹琴》《山中问答》《独坐敬亭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诗,聚焦讨论了李白偏“儒”还是偏“道”,找个主问题富有争议,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讲座中学生顺着这个主问题,可以逐步透视李白的精神风与骨。

3.透视李白诗歌中的普适性价值。我们解读李白的诗歌,很容易就李白而论李白,这样狭窄的视角往往忽略了李白诗歌中更广阔,深远,深邃的东西。樊老师引导大家思考李白的愁苦是什么,当学生停留在出世入世的浅表理解时,樊老师启发大家关注李白愁苦中本质的东西,并将其引向人类学普适性的东西,扩大了李白诗歌理解的内涵。
4.故乡的永恒追问留有余韵。讲座最后,樊老师让大家思考“李白的故乡何在?”,让我惊异的是樊老师找了李白的《哭晁衡》这首诗,引导学生思考李白的故乡到底何在,并透视两人互赠诗歌里共同的对故乡的寻求,讲座最后用这个问题顺势照应了李白一直为客,寻找故乡的人生经历,让大家对李白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郭晓云 - 10/29/2018 3:31:12 PM
刘航老师《美国是个什么国》讲座反馈
      听了刘畅老师的讲座,进一步拓宽了我对美国的认识!我没有去过美国,对美国的了解都是通过书籍和电影,尤其是林达夫妇的《近距离看美国》,这套书语言流畅形象,让我对美国的认识变得很直观,加上一系列电影《断锁怒潮》、《约翰亚当斯》、《众神与将军》等,后来又阅读了一点政治学方面的书,了解了一些美国建国时所依据的理论,如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论、自然法与道德律,权力的制衡与分立等,美国的建国先父们智慧的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开创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政体,在制度上他们是审慎的,力图用制度这个最不坏的选择来制约公权力,充分保障人权、自由,但制度只是一个社会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是社会的最低底线,人是有向善的力量,也有精神的更高追求的,信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也是这个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源泉,犹太基督教思想正是美国经过历史选择后留下的精神财富,唯有这样的信仰,才能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纠正前行的道路,不至于偏离正常的轨道,陷于万劫不复之境地,正如刘老师所总结:美国人的灵魂秩序依赖于基督教,基督教的灵魂进化成了美国人的习俗,基督教的灵魂规范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虽然没有国教,但并不等于没有社会共识,这一点成为美国思维的底线,从而保证了多元主义时代之下的核心价值取向。这是一个事实不是一个观点!
叶娉婷 - 10/29/2018 8:03:46 PM
贵州省贞丰中学    叶娉婷
《美的历程》反馈
中国木建筑讲座反馈
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章,我也上过,那是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在教学上,我运用的方法是视频教学,那么,我把中央电视台所播放的那个《中国古建筑》的纪录片播放给学生看,采用这种直观的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去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其实说到这一种教学方法,那是一种偷懒和避短,因为我本人对中国建筑就不是很了解,都是很肤浅的一些东西,连我都不知道什么叫斗拱啊这些东西,所以说和他们一起看这个纪录片,一起学习。那么在我的教学当中,是没有用到比较的这样一种方式,因为我只是就这篇文章而说这篇文章,就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是什么?它的屋檐是什么样子?屋顶是什么样子?他的庭院是什么样子?让学生了解这个东西就可以了,就没有想到用比较性的阅读的方式。
万老师首先用了一个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建筑的三个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然后引起了学生比较大的一个兴趣。接下来,她又用我们中国古代诗词当中,对建筑的特征的一个描绘,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特征。接下来,用中西方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将中西方的建筑进行比较,从直观的比较,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比较当中,慢慢带着学生去体会到中国建筑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这样一种寓教于乐,层层深入的这种过程当中,学生非常愉悦的接受了这样一个教学,并且对中国建筑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这样一些体会,而且万老师还把学生们曾经去行走过的一些,他们所知道的建筑类来进行讲解,这就更能够让学生了解了。所以,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用眼睛观察、去比较,这是我们教学当中特别应该要注意的地方。
李云跃 - 10/29/2018 8:30:39 PM
听万蓓蕾老师《中国木构建筑》讲座反馈:
关于中国木构建筑,在之前的富源县胜境关、富源文庙、家乡报恩寺的人文行走中做过备课,在行走的过程中也会给学生讲解这些建筑的类型到底是攒顶式、歇山顶式还是硬山顶式,但仅仅只从建筑的外在来初浅的进行解读,今天听了万老师的讲座可以说是从“解剖学”的方式从内部、细部了解到了古代木构建筑的精华,可谓醍醐灌顶。特别是用“黄金分割”的数学模型来解读中国的斗拱建筑结构可谓是精彩至极。这不由得让我惊叹:美的东西是有内在规律和逻辑的,任何美的表现形式都可以数字化的表达出来。的确,宇宙万物都可以用数字模型进行演绎,只不过我们没有找到它背后的模型而已。其实这些美的存在就在孩子的身边,乡村有很多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建造这些木构建筑的木匠师傅越来越少,如何进行文化的传承?这就是人文行走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温和玲 - 10/29/2018 9:49:37 PM
听樊阳老师李白讲座反馈:
1、樊老师的诗歌讲解关注了诗歌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结合,注意诗人个体与群体的勾连。任何一首诗歌都是独特的,“我”的;而情感是普识的,“你我他”共有的。所以在鉴赏李白诗词和经历时,樊老师的问题看似宽泛却给了学生更多的生成,这就是一种难得的个体和群体的碰撞。
2、解读诗歌应培养学生三大意识:背景意识、题目意识和结构意识。在知人论世、字句和起承转合中,关注诗句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要逆流而上,去追本溯源,而不是随波逐流,固化思维。如 提到李白的故乡,不是拘泥于材料,而是以诗歌解读诗歌。
7、注重诗歌课堂的语言美,给语言美和情感美之间架起桥梁。注重语言的整饬之美和流荡之美,让讲座远离枯燥,充满美的气息。除教学语言的优美外,也注重文本内在的语言美。解读李白的诗歌,既有《行路难》系列,也有不同经历下不同阶段的比较,在比较中生成对李白本人的深入了解。
王明月四川富顺柑九校 - 10/29/2018 10:28:57 PM
[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万老师[/font]“如何提问”讲座反馈】[/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之前听了万老师关于讨论和提问的讲座,可能是自己基础薄弱的原因,总是云里雾里的感觉。[/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万老师[/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27[font=宋体]日关于“如何提问”的讲座很让我惊喜。在自媒体时代,发声很容易,为了博眼球,拼转发量,标题党也层出不穷,这也正合那些不明真相,不会思考的看客的口味。大家纷纷转发,各种谣言也止不住。我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而想成为智者就得会提问,会思考。而我们的国民也正需要提高自己的思考力和提问的能力,也就是明辨是非,不盲目跟风的能力,这也是我的理解。万老师通过前段时间崔永元和范冰冰的事件,教大家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事实层面的问题;相关背景知识;核心概念的界定。在众多的观点中自己倾向于什么,有什么事实依据,这也是作为小学老师的我,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的一种能力。万老师的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谢。[/font][/size][/font]
北川永昌小学宋东 - 10/29/2018 10:45:38 PM
27日讲座反馈!
万老师让大家从四个方面去“向崔永元和范冰冰提问”,实际上是有层次性的教大家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被牵着鼻子走,被情绪左右认知!首先事件的事实是范冰冰逃税,崔永元检举揭发!然后这背后却是需要大量相关知识的,比如听了万老师分析,我知道了应该要了解逃税方面的知识,税收是否合理化,税款开销是否透明化,是否有监督机制等!检举是否正义化,是出于公义还是私心?是否利用公权力等。当学生问“崔永元是否是英雄”时,万老师并没有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万老师提到的第三个层面——价值观!普世价值观的公平、正义、自由都有吗?如果一个人连正义都做不到,又怎么可能算英雄呢?
lixingli - 10/30/2018 8:18:56 AM
听樊阳老师《山水回响》讲座反馈:
樊老师很会启发学生。对李白诗中的“愁”怎么理解,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因为之前已经有一节课了,大部分同学都答出了李白出世与入世的矛盾造成的愁苦,樊老师启发学生除了这还有什么。他让同学们齐读了《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引导学生们继续思考,同学们立刻意识到还有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再读《月下独酌(一)》,追问“对影成三人”哪三人“,和后面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联系起来分析,就明白了”愁“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孤独。后来又读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引导学生思考”梦“这个意象象征着什么。读《客中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让学生思考李白既然在诗中流露出那么多思念故乡的情绪,却为什么没回故乡?每一个问题学生们都需要联系诗歌联系李白的生平思考才能得出答案,学生必须思考,而不是只听来自老师的总结性答案,思维得到了锻炼。最后学生们会明白李白的愁并不仅是因为政治抱负不能得到施展,还有对时间易逝的慨叹、孤独的感觉、对自由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等种种复杂的情感。这样的一个李白不是儒也不是道,樊老师给予李白”文俠“的意义。
除了愁的内涵,针对文章里作者的情感也是循循善诱,反复启发,由孩子们自己悟出来。反观我有时上课,一看时间快下课了,或者任务较紧的时候,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们抄抄完事。这样看似讲了,其实孩子们啥也不会,即使最后背会了,诗的美感也会荡然无存,更不会对古诗产生好感。以后我也要启发孩子们慢慢去领会诗歌的美,爱上古代文化。”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自己得出结论,是一件多美妙的事情。
许敏 - 10/30/2018 8:21:20 AM
樊老师讲座中提到了李白的故乡,从陇西到碎叶城再到四川江油青莲乡,变迁中有社会因素,也有家族、个人因素,可是自始至终我知道李白的父亲是李客。叫这个名字的人很多,无非是要表达客居他乡的意思,那李白的父亲究竟叫什么?他的祖父,他的母亲呢?一直未提及。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即父母组成的那个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包括性格的养成,为人处世的方式,读书修德的多寡等等。无从查实的史料,哪里会有后来他任侠的风范,天马行空的想象,才思异乎寻常的怪异等?仅仅是所生活的地域的影响,亦或是万里路的行走等,应该是很有限的。你看同时代的忘年交杜甫父亲杜闲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王维的父亲王处廉,做过汾州司马。可李白呢,或许就是一个谜团。
李寅俊 - 10/30/2018 11:11:10 PM
李寅俊《美的历程》读后感如下:
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并作了描述概括和整体美学把握。很多内容多次阅读依然是一知半解……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和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这些在云南省博物馆里的青铜器,结合来反思和再次审美,真是穿过每个细胞发肤的震撼直达人心的洗礼。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与我们现代化的概念不一样,是对自我渺小的审视。“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收获颇丰也让我觉得自己无知……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一次观摩巡礼。书中文学语言的优美通俗,作者的审美眼光敏锐……值得多次阅读,值得走进文本体验震撼人心之力,值得走出文本带着疑问发现问题和走新的美的历程!(书还没读完,特别不好意思……)
学习万老师讲座有感:
在日常的工作或者生活当中,有意识的这种程序性的知识。同时特别强调解决问题的这样的一个态度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带给孩子,让孩子能够做到不恐惧,不紧张,不内疚,特别特别需要我们家长朋友去发现和探索的部分。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万老师分享的一样,面对问题做到程序清晰,解决问题。反而是大人们的内疚,紧张……
只能让孩子意识到指责和不满,而不是相信孩子,给孩子程序性的技能和方法。行读课程的设计,樊老师万老师们带给我的,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和面对问题的不放弃不抛弃的耐心,执着追求真相,几十年如一日!
学习中秋诗意盛宴有感:
诗会是一种信任,诗会也是一种尊重,诗会还是一种鞭策,诗会更是一种激情!诗会体现着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让我懂得教师不但应有爱的情感,还要有爱的行为,更要讲求爱的艺术!拨动真诚的心弦,铭记成长的幸福!
王凤琼 - 10/30/2018 11:21:26 PM
万老师《中国木构建筑》讲座反馈:
万老师的讲座很有亲和力,在中西方建筑的对比中,引发了我对我的家乡西昌我所见过古建筑的回顾。
西昌古建筑大多集中在老城南街,这是清朝时的建筑遗迹,也是以前的城中心,大致有以下这些:
1、    大户人家的门口都有一块青石板,进门的右侧有平整的长方形石凳。
2、    能请上看门人的人家,大门比一般家庭高,因为大门上有一小房间,房间开窗,正对门外,看门者就住上面,夜晚有人敲门,好开窗询问。
3、    大门上方有许多木刻装饰,很讲究造型,主要以花鸟为主,至今都很清晰。
4、    南街临街的商铺基本保留以前的状貌,两层,土木结构。
5、    其中在副街有一排二层木结构房子特别不同,二楼是可以全开的窗,框格有各种镂空花纹,据说这是当时的烟花之地。
6、    衙门门口两只狮子,一只毁了半边脸,但另一只面相看起来很温和。
7、    另外,在城郊的川兴,我读高中时,校园背后有一陈姓住宅,据说是政府保护的古建筑,高中时去看过,大门进去,成七字型的房屋排列,土木,窗格,雕花,连屋檐都有各种雕花装饰。
万老师的课,激起了我对西昌以前所见的回顾,我会抽个时间,再去走一次,这次要留下些图片,希望有不一样的收获。
李廷梅 - 10/30/2018 11:52:26 PM
【万老师“如何提问”讲座反馈】
          学会提问
事例:崔永元,范冰冰事件。
事件回顾:引导学生读新闻信息。
怎么面对问题?教会学生看待问题时,我们不要轻易的在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时进行随意的评论,现实中很多人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时候就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教育的问题,只要击中家长的焦虑网络上各种不经思考的直接而随意的评论就充斥于网络,很多这样的网民充斥着网络,万老师教同学提出问题,然后思考。
万老师教学生理性的思考问题:
1、这件事情本身的事实层面的问题。
2、这件事情相关的背景知识层面的问题。
3、核心概念的界定问题
4、价值观念层面问题(什么是对的,好的)的问题。
学生提出:这个事件是不是属实?
              崔永元怎么知道?
              范冰冰为什么没有收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舆论对事件的发展有没有影响?
              这样的一种理性分析事件,思考事件深层次的问题是现代自媒体时代很多公民所欠缺的,非常有意义的讲座。
郭冬梅 - 11/1/2018 2:19:33 PM
刘航老师分享的讲座:《希伯来文明对人类最伟大实验的影响》
  美国之所以成为这个星球最强大最能吸引全世界精英的国家,乃是仰仗于这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实验--美国实验。这个月一直在断断续续读《耶鲁美国小史》,简缩版本的美国历史,谈到了开国的先父们首将 自由 民主 平等 写进宪法。240年来,融合多种族的自由大陆,民众不忘初心,乃是一种普世的价值:人权高于政权,神权赋予人权,人的生命更有价值;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 法治,刘老师重点解释了这个词。法治非法制。构建有限统治;民主,主权在民,人民给一部分自由给政府,坚持普世价值的原则,是根本共同的底线。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被统治者的同意,自然法,道德法,自然权利,权利分立与制约。
这次讲座结束后,整理完笔记,刘老师的这次分享给了我一个大的框架。当再次阅读此类书籍时候,思路会更清晰。
讲座中推荐的几本书《美国秩序的根基》,以及吴金雄老师的《超越东西方》。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给到孩子们基础的语言知识,更多的给到语言传递的西方文化的精髓。
  今天下午正好没有课,听完万老师关于《中国木构建筑》,笔记还在整理中,让我对木质结构建筑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再次回看几周前拍摄的古城正定临济寺澄灵塔,更会欣赏了那种大美:“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第一次写笔记,还请各位老师指正,感谢感谢。
刘倩亲近母语 - 11/1/2018 10:15:50 PM
用研究的思路来准备行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行走课程的框架
1.    确定行走主题,暑假河南行走,“宅兹中国”,城市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2.    搜集资料,阅读,学习
3.    课程的思路逐步形成,课程设计


资料搜集步骤
一.自我科普—提前很多时间
1.    ,看纪录片入门。Eg,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做笔记。(纪录片的解说词)
2.    地图
3.    简单检索,建议google,或者必应  [url]www.bing.com[/url],不建议百度

二.书籍—比较系统的知识,网上引擎只能检索自己知道的东西,但是实际上找不到太多有用的材料。
1. 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相关区域,没有太强的目的性。
2. 豆瓣[url]www.douban.com[/url]  输入主题,找相关书目,相关推荐,豆列,会把相关书目列在一起,顺藤摸瓜。
3. 参考书目,通过一本书的参考书目,找这个领域中更权威的书。

4.    图片
搜索引擎
通过专业书籍来搜索

5.    论文 有些点搜索不到,只能通过论文,注意论文的来源和可靠性


    要会给自己开书单,找书的过程也是阅读,思考,笔记的过程,一本书会引到很多其他的书。
    思路—如何从一个小点出发,比如上海文庙,扩展到文庙的建筑形式,进一步中国古代城市,文庙在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他资源:
1.搜索引擎:必应  [url]www.bing.com[/url]
2. 推荐历史通识类工具书:
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董鉴泓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一定难度)
葛兆光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复旦大学出版社(比较通俗)
通史类,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6.    地图:小程序  历史地图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7.    电子书:
电子书 mebook.cc
电子书 [url]www.so-kindle.com[/url]
电子书 cn.epubee.com/books
百度网盘搜索 [url]http://www.panduoduo.net/[/url]

8.    其他网站:
爱学术 [url]www.ixueshu.com[/url],
([url]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ad310e80f23fc31849f49e05.html[/url])
文字,甲骨文,各种字体: [url]www.xiuwenyuan.com[/url]
搜韵 sou-yun.com
网站:诗词地图
人物连接的资料网站,可以根据人名检索,比如“蔡元培”
[url]http://118.190.205.10/xzyj/Mobile_index.html?nsukey=DBtrC6vF6m6kdhnfMlDJxw7%2Btvwd0GGT9soqBAs74Da0NmoLEegjpoCb64%2BEh69tR5%2Babyd%2BvzP0VN5Trgl0Tx21W0exggTFNp8IPdzR%2F08yMHelNDeigrJmUkyHlCbPwye1gmYNuLJujuQK0vBMhyRjJsXj3zMMs4SN24fq9%2FdR7Hyt%2BDDxNvB%2FoNoQDE8p5WieNcxZo1Pv4l03HSD%2BnA%3D%3D[/url]

Virtual Shanghai Project:[url]https://www.virtualshanghai.net/Maps/Collection[/url]
博客类资源,[url]https://www.path8.net/tn/?s=%E4%B8%8A%E6%B5%B7+%E5%9C%B0%E5%9B%BE[/url]
台湾数位方舆:[url]http://digitalatlas.asdc.sinica.[/url]
王玲 - 11/3/2018 9:38:15 PM
李白讲座反馈
1、用歌曲《李白》导入李白的讲座,让孩子们找歌曲中有哪些句子是出自李白所写的诗,这大大拉近了孩子们与李白的距离。
2、用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谈在他们心中,李白意味着什么?这种开放式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3、用年谱形式展示李白不同时期的诗歌,让孩子们对李白的诗歌有了更加深刻和立体的认识。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11/4/2018 7:24:33 AM
自读书以来,感觉读到李白的诗最多,但是读到李白的长诗不是很多,一是不明白读不懂,二是上学的时候以至于后来接触到少,所以,我对樊老师讲的关于李白这两节课的学习兴趣很高的。
从樊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脉络里,我对这些长诗有了很多的感悟,对李白也多了一份认识。先说说樊老师的课吧,樊老师的文化底蕴再次感动到我,讲课风格还是那么柔和善于启发,我觉得上语文课最难的就是启发引导,引导不当总是会跑偏。引导的学问需要继续学习下去。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让人钦佩。
再说李白,他的诗有乐府、歌行和绝句。他的诗完全空无依傍,起伏颠荡,用笔法之多端,以至于达到了任随性之敢发,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被称为诗仙很不为过,梦月是他的主题,飘逸潇洒,把美好的都给予自己的理想当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并表达出对所谓的故乡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五绝与七绝写的最妙的估计是李白了。豪放性是他诗主要特征。这样可能源于自己的出生西域。他把现实事物,神话,历史,梦境穿越时空交织在一起,思维跳跃性很大,这也反应出李白所写是自己所思所想的结果。从而他的诗歌对后代们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李白风格(摘抄)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11/4/2018 7:31:38 AM
听樊老师讲座反馈:
自读书以来,感觉读到李白的诗最多,但是读到李白的长诗不是很多,一是不明白读不懂,二是上学的时候以至于后来接触到少,所以,我对樊老师讲的关于李白这两节课的学习兴趣很高的。
从樊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脉络里,我对这些长诗有了很多的感悟,对李白也多了一份认识。先说说樊老师的课吧,樊老师的文化底蕴再次感动到我,讲课风格还是那么柔和善于启发,我觉得上语文课最难的就是启发引导,引导不当总是会跑偏。引导的学问需要继续学习下去。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让人钦佩。
再说李白,他的诗有乐府、歌行和绝句。他的诗完全空无依傍,起伏颠荡,用笔法之多端,以至于达到了任随性之敢发,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被称为诗仙很不为过,梦月是他的主题,飘逸潇洒,把美好的都给予自己的理想当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并表达出对所谓的故乡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五绝与七绝写的最妙的估计是李白了。豪放性是他诗主要特征。这样可能源于自己的出生西域。他把现实事物,神话,历史,梦境穿越时空交织在一起,思维跳跃性很大,这也反应出李白所写是自己所思所想的结果。从而他的诗歌对后代们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李白风格(摘抄)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文帅楠郑州八十五中 - 11/4/2018 11:37:56 AM
《学会提问》讲座反馈
      在学习八上语文第一单元的新闻通讯专题时,我带领学生学习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以及人物专访。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事实和观点的区分确实不足,更大的问题是在人物专访的学习中,学生确实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问。这是智识上需要补充的一课。
      聆听了万蓓蕾老师的《学会提问》,我发现要给学生梳理清楚这样的问题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把逻辑整理清楚。时文阅读的头绪千丝万缕,如何达成一条清晰明确的思考路线,每一个涉及的核心要点都要明确。但就前期铺垫的事实、观点等的区分,我认为是十分有必要的。时文阅读也是最能培养学生智识能力的,“将逻辑的问题拆分到时文阅读中”,这样的课程对初中、高中生来说是及时和急需的。万老师一再停留和设疑的是对文本的审视,所以才说不要轻易下结论。这时候总会想起大学做论文时,导师所说的,把你的问题理清楚了,把涉及到的材料梳理完整了,讲述通顺了,事实上那个结论也就水落石出了。
郑小冉 - 11/4/2018 8:04:04 PM
聊聊敬畏与热爱
                                                                                      ——有感万蓓蕾老师的“古建”一课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是入选在人教版高中必修5的第四单元,这单元的文体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单元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这类作品,即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
科学美感的陶冶。在教学指导中,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文章观点成了应试的最直接要求,所以,针对这类文章,老师们都讲得很实在。甚至是讲完后,马上丢出一篇高考的论述类文本让学
生在题海中落实教学目标。
      今天听万老师的课就在想,如果在高二下的时候还煞费苦心,悉心准备“古建”这一课给学生,估计学生会说我们不要看视频,我们要做题。当然这里说的是区域现象,不是范例。但万
老师这堂课给我的感受就是对于知识的传授,我们教师作为引领者首先是要尝试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继而再去学习。在喜欢的前提下学习,就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是吗?
      一开始,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看起来虽然简单可并不容易完成。即不能借助既有知识直观说出中西建筑图片上的不同点。要知道在运用直觉思维之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或多
或少的积累了一些有关中西建筑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是图片、文字或音乐等,而想要做到暂时屏蔽掉已有的记忆图像,直观地说出两幅图片的不同很难。所以学生们在不断的引导中慢慢调
整,我们也有趣的发现试图将既有知识从记忆中抽离后做出最简单的判断,好像是每一个婴儿能够轻易做到的事情。我们很多时候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
      其次在说到凡尔赛宫和故宫的比较时,提到了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黄金分割,在数学、绘画和日常的摄影构图还有设计理念中我们经常会提到“黄金分割”。《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脸
也符合黄金矩形。在艺术创作中画家们发现,按0.618:1来设计腿长与身高的比例,画出的人体身材最优美,因此古希腊维纳斯女神塑像及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
身高的比值为0.618,从而创造艺术美。所以现在的时尚圈,模特都愿意穿上高跟鞋达到这样的黄金比例。就连二胡演奏中,音乐家发现“千金”分弦的比符合0.618∶1时,奏出来的音调最和谐、
最悦耳。从某种意义上说,黄金分割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比例关系,它更是一种美的态度。
      那么,对比中国建筑的时候所说到的“天圆地方”、“方5斜7”也是如此。这里的“天圆地方”可并不是来源于数学比例。在查找的资料中关于这个概念是这么解释的:阴阳学说里的“天圆地方”
是说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
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而道家认为“天圆”是指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是指命事上要严谨条例;中国汉族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
注解。所以,这种文化意义便在建筑中得以表现出来,动静相宜,阴阳相合。
        讲到这里便被古代文化的要义所折服。尽管朴素,但确是当时智慧的结晶。试想,如果本着这样求学求知的过程去了解和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是否就真的能够体会梁思成和林
徽因为着保护中国古建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了?也是否在旅游中再看到这些古建绝不仅仅停留在视觉的观赏,而是会从心底涌动出对古人的敬畏呢?
该用户已被删除 - 11/5/2018 4:53:08 PM
讲座反馈

听了万老师《用研究的思路准备行走》的分享,受益匪浅。其以研究的思路收集研学资料的做法非常值得钦佩。在报告中,万老师展示了她的一些收集过程和资料分类方式,值得借鉴。而她推荐的一些数据库小程序等等,也非常好。我目前从事研学旅行工作,深刻意识到现在市场上的各种研学,大多徒有其名。研学导师很多都是以前的导游,摇身一变,在讲解中加入几个小游戏、体验活动,就名之为“研学”。其实很少有研究性,更不要提对孩子思维力、创造力的激发了。听了万老师的讲座,更加坚定我以研究的思路做研学的信念,一定坚持自我,做出有品质的研学活动。
马晓涛云南师大附中 - 11/5/2018 6:39:43 PM
马晓涛
樊阳老师李白讲座反馈
如何建立诗歌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惯常采用的知人论世是浅显的,简单地把诗歌情感和作者此时的人生轨迹挂钩,从而“砍瓜切菜”般地解决诗歌思想情感。知人论世就像是可以解决一切文本解读的终极武器,无往不利。樊老师的李白讲座是真正深入了诗歌内部,从具体语词、句式、结构等等,从文本内部入情,感知鲜活的作者的人格。如《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细致分析。确实,作品是作者勾连读者的直接介质,而知人论世只能成为辅助用具。
任建斌 - 11/5/2018 10:00:25 PM
万老师10月20日讲座反馈:
  万老师讲座中为了突出中国木构建筑的特点,采用了中西方对比的方法,区分了木头与石头的建筑特点,正面与侧面的观察方法,真正了解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点,了解了卯榫结构,斗拱结构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结合自己见到的木构建筑群,以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木制扎刻艺人所创作的木制工艺品、孔明锁等现代手工艺,都是来自于历史,这对于中国古代木制建筑的工艺的传承与发扬,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我们中原的农村,还有极少数的老式建筑,正在面临拆迁的困境,如何保护好这些老式木构建筑,把老工艺传承下去,是一个社会难题,但是又必须加以保护。例如商丘古城的南北城楼,古城里的陈家大院、穆家四合院、侯方域故居等古代建筑,归德府文庙等建筑,木构建筑还是特别的多,古香古色,令人流连忘返。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同体10月讲座反馈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