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11月讲座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
刘尧 - 11/17/2018 3:46:48 PM
请大家将11月讲座反馈发在这里!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 11/27/2018 3:58:14 PM
万蓓蕾老师“评价事件中的不同个体”讲座心得
      在这个讲座中,我最大的收获有三点:1.对“神圣道德”和“底线道德”概念的辨析。神圣道德只能责己,底线道德可以责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瓜群众不能站在道德审判的制高点上对他人任意审判。2.如果评价不同的对象,使用的标准应该是一致的,比如这两天都在热议的基因编辑技术,我无法判定是与非,因为我不懂技术层面的东西,但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技术的前进无论如何不能违背人伦。3.在公共安全事件评价中,海恩法则、制度设计、风险评估这些维度是我们都要加以考量的。撇开专业要素,至少我们要考虑到制度是否有疏漏,相关安全责任人的素质是否达到要求,在充足的风险评估后是否有完全的预防措施。
郭冬梅 - 11/27/2018 3:59:59 PM
学习樊老师的“中唐诗坛”的讲座。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谈到,文化分野:除去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
盛唐在安史之乱之后公元766年,进入中唐时期,文坛呈现了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刘柳和是其他。诗篇更多的开始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盛唐表达的宏大,飘逸的诗篇转到了细微卑微的人物的描写。正如《美》文篇中提到的“这里没有边塞军功的向往,而只有仆马词章的较量;没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纵马怒吼,没有风流恣意的华丽舒适,正是这时的百花齐放。”
回族,游牧民族的侵扰,藩据,安史之乱等等没有波及南方,所以南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市井繁荣。诗篇多体现了,日常琐细事务,闲适温情,西域歌舞开始渐渐在民间兴盛。             
时局的动荡摧毁了人的信心,安祥大气被打破,均田制,租调制度无法执行,士族门阀的经济基础摧毁,安史之乱之后,士人失去了隐逸的物质基础,韦应物刺史罢官,却没有费用回家租田。
科举制度的奠定,让更多的世俗地主走上了政治的舞台,世俗地主取代了士族门阀以及他们的政治取向。
士大夫的风貌呈现了很大的改变:盛唐时期游仙,游侠式的人物的消失,盛唐史无前例的求才礼贤的政治风气不再有;游侠诗人的减少,战乱使游侠们失去了横行千里,立功边塞的物质基础;盛唐时期崇尚的“通儒”“名士”的风范不再有;儒释道互补平衡的人生的实现。
东汉时期,是对个体生命的存在以及意义的发现和追求。到了魏晋时期,则是对个体人格的追求。盛唐时期,对超越现实的个体人格的绝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与热烈追求,转到中唐时期,安史之乱之后,文士的出路变得更为狭窄,高门望族受到了毁灭行的打击,使得他们难以保持独立的人格,自由,不得不更多的依附与国家机器。
对于个体代表诗人的总结,我还在整理,感谢樊老师的精彩讲座,虽隔千里,但见字如人,非常好的学习机缘。
之前学习唐诗宋词,从来没有在如此宏观的历史角度去审视这个生命和他所处的时代,学习讲座,更能够读懂一些,或者说更能够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意义。
韦春玫 - 11/29/2018 12:29:40 PM
11月24日讲座反馈
樊老师在这期讲座中,探讨了文起八代之衰 -- 古文运动,从解题讲到古文运动的主张,讲到韩愈的生平与“不平则鸣”“陈言务去”,听完后,我感慨颇深:1、对问题要深入挖掘。樊老师一开始就提出:什么是古文?古文是文学吗?古文运动中的古文和我们平时讲的古文是一样的吗?问题一提出,古文运动的讲解就不再是我们平时的就事论事,没有深入挖掘文本,深入挖掘其内在意蕴的泛泛之谈。只有深挖问题才能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要讲的问题。2、学习要联系古今,要能深入思考。在讲到三统合一(政统--道统--教统)的社会精神形态时,樊老师指出今天的教育实际上是有问题的。这一点是我们上课时讲韩愈,讲古文运动没有想到的,我们虽然知道今天教育的现状,但是却不能联系古今,或者说,我们知道“文以载道”的理论,却不能联系实际。这点上我还需要努力学习,深入思索事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凤琼 - 11/29/2018 8:09:20 PM
中唐诗主要有三种表现,批判现实、关注闲适、孤独激愤。盛唐的光环不在,社会的动荡让诗人少去了盛唐的豪气与底气,满怀家国情的看到了唐的下坡,对现实的不好现象进行批判,希望能有改观。而一部分奇才想要有所作为,却无奈现实,有抱负无法施展的孤独激愤。最有趣,最闲适的是白居易,他的诗有生活的安适,有小家碧玉的小资与清新,原来他家底殷实,也就说社会的变迁对他生活品质的影响不大,仕途不顺那就过好自己生活。不看这个讲座我对白居易还停留在《观刈麦》中的批判现实,听了樊阳老师的课真是大开眼界,这样的文化大餐每月品尝。
叶娉婷 - 11/29/2018 9:40:54 PM
11月讲座反馈
在这一次中唐诗坛的讲座之前,万蓓蕾老师有一个时评的小热身,对我启发很大。对于高三的学生,我们也在进行观看、阅读新闻,然后学生自己写时评。但是都只是让学生自己去看新闻,然后自己写一点评论,我作为周记收上来,大致看一下同学生们的评论,然后再总体在班上讲一下。因为没有理论上的支持,所以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时评应该怎么来写。 对于重庆公交车这个事件,我也让学生写了,大家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评论,那么只要学生站在某一个角度,去评价这个事件,就可以了。
        看了万老师对学生评价当中提出的问题,不断的去追问:我们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一个事件?而这样一个评价的标准是否会遮盖了一些真实的东西?神圣道德和底线道德,万老师提出来的这一个标准,让我不禁反思,我们在很多时候,确实是用神圣标准去要求别人,而用底线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实际上我们应该用底线道德要求别人,神圣标准要求自己。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持,所以说我们老师在让学生去做什么的时候,也应该要做到自己能够总结出某些理论,能够站在一个理论的高度上去指导学生。
        关于樊阳老师在说中唐诗坛的时候,对于白居易的讲解,我感到非常有兴趣的是樊阳老师是用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等等,这一系列的中唐诗坛出现的诗人,来进行对比,并且从他们的出生年月来看,发现那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由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或者不同诗人同一时期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品味出不同的味道。
我们教学当中,讲一首诗歌,肯定是要讲背景的,时代的背景以及写作的背景,作者也是需要介绍的,但是我们都是照本宣科的,只说这一首诗的这一个时代,以及这个写作背景,只是简单介绍这个作者,那么,学生的只能单一的了解这首诗以及这个作者,并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而樊老师他最擅长于就是把一个诗人,一首诗放在一个历史的层面上,让同学们在整个历史当中去贯穿所有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它呈线性,然后变成网络,这样的话就非常容易记忆。
该用户已被删除 - 11/29/2018 11:45:46 PM
听了魏敏老师的讲座分享,深深为她的壮举所折服。短短几年,就能做到几万人,这个金州国学会太了不起了。在讲述中,我发现魏老师很少提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尽量多的介绍他们的做法,可见魏老师为人之低调与真诚。
在看到金州国学会这个名字时,我很担心是那种带着孩子老实读经的机构,那已经走到歪路上了。听了魏老师的分享,我发现他们是真正做文化传播的。我总结出几点:
1、在国学方面,金州国学会有自己的思考,比如从小学入手,音韵、训诂等等,然后才读经典。
2、讲国学,但是不惟国学。家庭教育、心理知识、地方文化等等都是他们传播的内容。
3、落到实处。比如魏老师提到的论语分享的方法,从提前预习,精心备课,到交流讨论,联系实际等。真正把经典落到了实处。4、魏老师他们不仅是线上下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练习各方面爱心人士、专家学者送书送课到学校,直接帮助学生。我觉得魏老师他们走出了一条公益文化传播的路径,非常值得推广学习。
该用户已被删除 - 11/29/2018 11:46:05 PM
听了魏敏老师的讲座分享,深深为她的壮举所折服。短短几年,就能做到几万人,这个金州国学会太了不起了。在讲述中,我发现魏老师很少提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尽量多的介绍他们的做法,可见魏老师为人之低调与真诚。
在看到金州国学会这个名字时,我很担心是那种带着孩子老实读经的机构,那已经走到歪路上了。听了魏老师的分享,我发现他们是真正做文化传播的。我总结出几点:
1、在国学方面,金州国学会有自己的思考,比如从小学入手,音韵、训诂等等,然后才读经典。
2、讲国学,但是不惟国学。家庭教育、心理知识、地方文化等等都是他们传播的内容。
3、落到实处。比如魏老师提到的论语分享的方法,从提前预习,精心备课,到交流讨论,联系实际等。真正把经典落到了实处。4、魏老师他们不仅是线上下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练习各方面爱心人士、专家学者送书送课到学校,直接帮助学生。我觉得魏老师他们走出了一条公益文化传播的路径,非常值得推广学习。
温和玲 - 11/30/2018 11:34:27 AM
这个月的琐事一下子多了起来,却还是爬楼听完了所有的讲座。却还是很惶恐的,感觉在读书的路上,似乎慢慢没有那种纯粹和投入感,这个猪都能被风吹到风口浪尖的时代,感觉不读书,一个月就和时代暗暗妥协,成了一个为了工作的机器人。而在遇到魏老师的讲座分享后,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
1、一种思想与一种思想交换,我们便拥有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此次的讲座恰是我交换思想的过程,对照我们国学会的措施和读书计划,我们直接让受众定位在亲子阅读中,太狭隘,也缺乏深广度。
而金州国学会印象是什么?是有条不紊的微信群联络;是整齐有序的课程分享,是优美得体的群内活动;是一张张求知向上的脸,是魏老师质朴谦逊的总结。达则兼济天下,魏老师甜美、豪爽的语言、无私的付出让国学会熠熠闪光。
2、线上线下受众万人,真是大慈善的举止。初次了解金州国学会,首先我想起的是初见樊阳老师的场面,让我想到了少林扫地僧,樊老师也是自带光芒的,在江西的行走讲坛活动中,一言一语皆中的,没有花哨。我以为的随手一个细节,却是整个人物的核心。其次,我想起了爷爷辈存在于农村的夜校,我的诸多长辈们受惠于夜校,从大字不识的庄稼汉到亲近文字,成为乡里镇上著有远见的一辈人,未尝不是因为夜校老师们的无私和慈善心态。这些当初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下放的教授们,给了庸常贫乏、愚昧甚至迷信封建的乡村带来的是不知道几个级别的大地震。一代人之不幸,成为了几辈人的大幸运。我们的小规模亲子国学会,也会自己做好家庭亲子阅读服务的同时,继续努力,从家庭走向社区,走向受众,我们也要努力。
芒果 - 11/30/2018 1:10:02 PM
11月人文行走共同体学习心得
    11月24日晚听了樊阳老师的古文运动讲座,重新温故了文学知识,什么是古散文,韵文的发展等。樊阳老师重点介绍了古文运动发生原因和主张,并以古文运动发起人韩愈为线,介绍韩愈生平和成就,读韩愈《原道》和《师说》,让我们结合作品深入认识古文运动的意义。
    作为一名老师,从樊阳老师的授课中也得到启示。樊阳老师将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作者生平联系在一起,使上课既有宽度又有了深度,同时也传授了学习方法,读作品要知道背后的史实,而不是只读作品。不然,学得很肤浅而无趣。
      要使自己的课堂也变得这么厚重,自己应该多读书,学识渊博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
        对于三教合一的社会意识形态不是很理解。中国没有教统,作为老师,应该坚守什么呢?
芒果 - 11/30/2018 1:32:02 PM
11月人文行走共同体学习心得
    11月24日晚听了樊阳老师的古文运动讲座,重新温故了文学知识,什么是古散文,韵文的发展等。樊阳老师重点介绍了古文运动发生原因和主张,并以古文运动发起人韩愈为线,介绍韩愈生平和成就,读韩愈《原道》和《师说》,让我们结合作品深入认识古文运动的意义。
    作为一名老师,从樊阳老师的授课中也得到启示。樊阳老师将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作者生平联系在一起,使上课既有宽度又有了深度,同时也传授了学习方法,读作品要知道背后的史实,而不是只读作品。不然,学得很肤浅而无趣。
      要使自己的课堂也变得这么厚重,自己应该多读书,学识渊博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
        对于三教合一的社会意识形态不是很理解。中国没有教统,作为老师,应该坚守什么呢?
刘显 - 11/30/2018 3:00:18 PM

      道统,学统,正统,教统,法统……不管如何,都在强调标准。标准的作用在于“规范”,可以排除意外因素的影响,让机构的运转很快趋于稳定,同时走上一个良性发展之路。只是,到底建立怎样的标准,多少要见仁见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由于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冲突,会演变出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引发出多起社会事件。及时是学界,也处处是不见血的剑影刀光。

      大文学家韩愈发起了古文运动,为了维护儒家道统,建立理想中的社会,到处和人去辩论,且好为人师,连皇帝都敢怼,哪怕“夕贬潮阳路八千”也愿意打落牙齿和血吞。他的身上,多多少少能看多许多中国读书人的影子,抑或者是他的行为在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小时候读鲁迅,被孔乙己这个形象惹得笑了许久,惊讶于当时读书人们的古板和顽固。如今再读韩愈,又仔细听了樊老师对古文运动发起原因的一些描述。不禁对这些人有了新的理解。他们是真正的卫道士,一直在为维护自己心中的道统而努力。忽然想到,民国时期,天下大乱,道统不存时,王国维先生那惊心动魄的一跃。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只是啊!我这样的人,似乎是没资格去做评论的。我的“道”又在哪里呢?
许敏 - 11/30/2018 3:35:22 PM
韩愈古文运动的主张就是文以载道,在《原道》中写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在其散文《重答张籍书》中也指出:昔者圣人之作《春秋》也,既深其文辞矣,然犹不敢公传道之,口授弟子,至于后世,然后其书出焉。其所以虑患之道微也。可见道统的恢复和重新确立迫在眉睫,有文化思想上的原因,有政治上的原因,有文学史上的原因。但是可以确定的这个道统就是儒家的孔孟之道。当然作为正统的治国思想有存在的巨大价值,也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难免也就流露出其存在的弊端:大一统声音,为政统服务的倾向。可是文学作为一种存在样式,追求美是其本来的面目,我以为,不仅要载道,更要载个体的情感诉求,也许这才是文学本来具有的样子——无所依傍,自由抒发真性情!
郭晓云 - 11/30/2018 5:14:48 PM
24号听了樊阳老师《文起八代之衰——古文运动》一课,这一课樊阳老师依然是秉承他一贯的提问启发、前后联系的方式,尤其注重概念的厘清,这是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我们现在上课往往都会忽视概念的解释,一上来就开始讲内容,很多老师觉得不解释概念是因为觉得有些概念太难,即使解释学生也不懂,其实我个人觉得不是学生理解不了,而是老师自己没有理解、厘清,本身自己都是糊涂的,如果自己对一个概念理解的很透,就可以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讲述!我们在生活里经常会感到和有些人沟通很困难,彼此都无法理解对方,甚至产生误解,实际上这种沟通的困难,这种不理解甚至误解往往来自于概念的不清,自己对自己要表达的想法没有厘清概念,对别人所说的概念也并没有真正理解,正如苏格拉底经常反问别人一样,反问到最后,对方发现自以为知道的东西,自以为懂自以为理解的东西,其实根本不懂不理解,甚至感到自己很无知!所以厘清概念是非常重要也是学习中首要的事情,要不断的追问、不断地反思,真正懂得,真正理解!
lixingli - 11/30/2018 5:27:30 PM
《从良渚了解中国考古》讲座反馈

11月3号4号我参加了樊阳老师组织的“良渚人文行走”活动,当时并不知道原来1936年11月的3号是施昕更发现良渚文明的开始。良渚出土的大量文物、考古的历史成果似乎确实能够“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良渚遗址也在积极准备明年的申遗。但目前的考古发现是否真的能证明良渚文明就是黄河文明的前身,我们的中华文明史是否就真的可以推进到五千年以前?万老师提到参与殷墟发掘工作的李济去了台湾以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说的,他很担忧大陆的考古报告中用政治语言来代替学术观点。学术观点要严谨,所有的结论都要有确凿的证据,这是基本的学术态度。中国的考古成果还带有政治的痕迹,这样的结论不足以服人。至少在良渚的一个辩论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未根据博物馆陈设的文物和在遗址看到的墓葬以及宫殿遗址就得出“良渚文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论。这样下结论是否过早?对于史前文明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历史的真貌?由于没有文字记载,一切只能依靠考古。各种玉琮玉璧玉圭玉钺玉镯、各种城墙水利遗址等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人们解开这千古之谜。不盲从不轻易下结论,这是我从讲座中得到的收获。
张治勋深圳 - 11/30/2018 6:05:57 PM
讲座反馈:
1,对蓓蕾老师讲座上提到的辨析,我深受启发。好的辨析往往是好的开端,反过来说,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我在忙于追问的时候,就多次忽略了辨析之功,尤其容易犯错的地方,恰恰是从理性从概念出发,而有意无意淡化了问题意识,从实际情况而来的问题意识。
2,魏敏老师讲座提到金州国学会,才几年时间,就发展到几万人,让我大大地吃惊!我虽然对整体上的国学热大有疑问,但也不得不承认,一方面,魏老师做国学确实有办法,而另外一方面,像我这种敬而远之的,真是需要努力。魏老师的讲座,我听了三遍,想学习两个方面的东西,一,如何正确做事,二,做何事才正确。我觉得,隔一段时间,重新向内系统审视审视我自己,非常有必要,而且,不断向外看看做不同的事情的人的不同的做法,也非常有益。
李寅俊 - 11/30/2018 6:28:31 PM
李台梅
12月份讲座反馈
听樊老师的讲座,又一次让我脑洞打开。开课,一、古文运动?印象中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也小声问自己,我印象中的古文运动?我印象中的古文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哈哈走偏了不是。接着樊老师抛出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唐朝往回推,隋,晋,东晋,西晋直到东汉。东汉以后到中唐,古代追求辞藻你认同吗?认同的举手。这样,把所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放在这个历史,整个世界……这是樊老师课程的高度和客观,严谨风格的再次体现。诗比文的历史更悠久更经典,这和我这个爱诗者观点不谋而合,兴奋之余,樊老师找准节点和切入口引导学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整体来看,主体追求辞藻。知道追求辞藻非常华美的文章吗?结下来的很多美文早被我遗忘在记忆的旮旯胡同啦。我们一起跟随樊老师来复习,《汉赋》《洛神赋》《哀江南赋》《恨赋》……叫赋的都是。
二、什么是古文运动中的古呢?
我个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文言文,我看不懂的古文字。樊老师的教导再次刷新我的认知,古文不是诗,是属于散文,是一种文学。所闻推测古文不一定是文学,还有经书之类。
三、为什么会在中唐发生古文运动?
我们的“古文”与“古文运动”,古文与散文?散文是文学吗?这个问题不带任何西方东方……打破思维局限,而是通过现象来回答,为什么认为它是文学,世界对文学的认识是有区别的。
古文~散文是文学吗?
古文~散文的区别?
古散文?
今散文?
这些知识的恶补,对我了解整个文学史有帮助。源头都是赋,都是有实在用处的。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到鲁迅的杂文也属于哲理散文。体现古文运动主线,文以载道。
四、为什么会在中唐发生古文运动?
角度:文化思想史,文学史。
文化思想上的原因,佛道兴盛,儒学衰落,结合唐朝佛,道,儒并立,但道,佛超过儒这历史事实。
文学史的原因,自魏晋南北朝骈文大行,文风绮靡,侧重形式。
五、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道是什么?仁?义?延续下来就是道。毛泽东核心,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道成为了毛泽东思想,在文学史上和如今,文以载道没有离开我们……很痛苦!
一条线,一个文脉,强调核心精神。
韩愈好为人师,以后道冠古今才开始有,柳宗元……
我们自己拥有的不在别人,化为内外的东西。
和志茹 - 11/30/2018 7:57:51 PM
万老师关于重庆公交车事件的讲座反馈:重庆公交车事件才曝光,就被事件惊呆啦。乘着这股不平之气,我立刻围绕这个新闻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学生谴责了“看客”,也从公交司机、刘某、13位“看客”的角度,讨论了如何避免这类事件发生。听完万老师的讲座,促进了更多的思考:1.以“看客”一词来概括13个鲜活生命的草率。且不谈什么专业理论,13个鲜活的个体,事件发生后的反应,也许是因为性格、也许是因为个别情况,不能过度指责他们;2.事件发生的时间毕竟才5分钟,5分钟与死神赛跑的时间,恐怕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反应过来的处理问题的时间,所以万老师引导学生考虑社会的作为这个点很好;3.这样的时事,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但不能灌输道理。
袁利洁银海学校 - 11/30/2018 9:30:24 PM
11月讲座反馈:
1.评价公共事件针对不同个体标准是否一样?我觉得这一点难就难在,如何发现自己使用了不一样的标准。有时将自己与他人对照,就能发现是否使用了多重标准。但更多的时候,我自己也说不清自己使用的标准是什么,更不用说去对照了。
2.区分观点与事实,就事论事,不要用道德评析或其他观点去模糊焦点,掩盖事实。分析一件有争议的事时要搜集足够的证据,通过对证据的分析,确定事实,依据事实多角度分析。
谢冬冬 - 11/30/2018 9:49:10 PM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被曝光,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事件的评论中来。作为教师,不能置这些发生的事件于不顾,而两眼只关注我们的课本。然而将这些事件拿到课堂上讨论起来,没有相关的知识做支撑,又显得无力,这使我意识到教师越来越需要具备社会公共关系类专业知识,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事件的评论,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对错问题上。万老师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指导学生用“底线道德”和“神圣道德”来评价重庆公交车事件,分析了公共安全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我觉得这是很受用的知识,也督促我今后学习公共关系方面的知识。      樊老师将中唐诗坛重要的诗人,按照出生时间先后排列,对其诗歌风格进行分析,脉络清晰,知识呈现系统化。这样就将中唐的诗歌风格很好地呈现了出来,让学生明白中唐诗歌与初唐以及盛唐的诗歌风格是不一样的。而且樊老师提到了可以对比西方世界正在进行的文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今后的教学中不妨试试。樊老师对于这些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也以非常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出来,使这些平时在我们心目中高高在上的诗人,以多面化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增添了亲切感。
李廷梅 - 11/30/2018 9:51:45 PM
李廷梅11月讲座反馈:古文运动
樊老师在讲座前引导学生思考:古文运动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在唐代韩愈时开始“古文运动”?古文是文学吗?
一、解题:(一)什么是古文?
(二)为什么会在中唐发生古文运动?
1、文化思想上的原因。
2、百姓在战乱中需要“道"的儒家。
3、文学史的原因:自魏晋南北朝时的原因。
二、古文运动的主张:“文以载道"。
(一)模仿佛、道两教的做法,建立了儒家的“道统"认同。
(二)张扬孟子的精神,宣扬《大学》、《中庸》等经典,“严密了儒家享思想体系,为宋明理学开辟了道路
(三)三统合一的社会精神形态。
政统一道统一教统。
近代“三道崩塌,没有“教统"所以很混乱。
三、韩愈生平与“不平则鸣"。
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听完樊老师的讲座脑补了“古文运动"的全貌以小历史意义,更认识到古文运动中韩愈所做出的贡献,学史可以鉴今,学文史可以明理、明智,的确如此,谢谢樊老师辛苦的付出。
王明月四川富顺柑九校 - 11/30/2018 10:58:37 PM
《评价事件中的不同个人》讲座反馈:
上个月跟着万老师学习了如何提问,万老师结合热点事件教授的课在让学生思考的同时又传授了知识,甚是喜欢。这次讲座中,万老师让同学们就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展开辩论,从而学习怎样评价事件中的不同个人。同学们辩论时,正反方,我是支持正方观点的。乘客应该出来制止。和谐的社会环境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在危机自己生命威胁的时候更应该这样做。可能大家不制止有顾虑,怕自己的好心还被牵连,这与大家看到摔倒的老人不敢扶也是有相似之处。可能这样的想法属于神圣道德范畴,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这样做,是事后我们的理想状态。听了万老师的分析,还是觉得事情的结果发生是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还是得综合考虑。不能仅从道德层面考虑,评价。
陈晨 - 11/30/2018 11:14:51 PM
11月24日樊老师《文起八大之衰——韩愈》讲座反馈
任教初中学段的老师,在教学唐宋八大家的作品时,基本都会提及古文运动。但古文运动到底改的什么革?如果某个较真的学生问起我,估计我把“提倡古文、反对骈文”八个字说完后就要语塞了罢。
感谢樊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古文运动的背景、韩愈其人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补给了文体知识的缺陷,而樊老师对于教育的辩证思维、对于学生思维格局的培养更是给了我新的启示。语文的课堂不仅应该装载知识,也不仅要为学生打开窗户看到更广阔的天空,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搭设开窗的梯子。听罢讲座,深感自己的课堂“不敢言”“无时言”之不足与无奈,惭愧。
冯乾 - 11/30/2018 11:50:03 PM
万蓓蕾老师交流反馈。
在讲坛学习期间我有幸听了万蓓蕾老师有关如何准备资料为讲座和行走做准备的交流,感触良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带学生信息技术课,我从两个学科结合的角度谈谈我的理解。
万老师提到的一些方法像利用图书情报学的知识寻找书籍定位资料的能力。我个人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第一点这是一种信息分类和处理的能力。第二点这一些知识可以在有空的时候给学生讲一点,这一种能力作为实用技巧在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够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专注、细致、有条理的心理品质。
另外万老师提到使用豆瓣作为一个学习的中间环节帮助我们学习同一个类型的书。通过b站观看记录片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则两个方法正巧我自己也在用。这里给大家强烈推荐b站,b站上现在有几乎全套的超新数据库里的优秀公开课。我看过的比较代表性的有曾仕强教授讲易经、叶嘉莹教授的宋词课程、李攻瑾老师的犯罪心理学课等录制清晰、结构完整。各个学科都有,可以满足大家不同的需要。同时还有几乎全套的百家讲坛,可以推荐给学生作为文学入门的课程。也可以作为素材在课堂中使用。同时里面还有很多机构的录播课,手工课录像,可以满足大家各种不同的学习、教学需要。
北川永昌小学宋东 - 12/1/2018 12:07:45 PM
听24日讲座:樊老师的这堂“文起八代之衰”,讲了从东汉起的八个朝代,从追求辞藻华美的文学到三统合一是社会意识形态,讲了很多!我自己本身对古文之类的不感兴趣,所以也听得糊里糊涂的!但是很认同,樊老师说中唐“佛道二教”兴盛,有实用性且政治者所喜欢的儒学衰落。但是韩愈此人在儒学上开风气之先,模仿佛道两教做法,建立儒家的“道统”!在我看来,其实韩愈就是认同统治者的专制模式,帮助其弘扬所谓的维稳型的“道”!即使自己被所鼓吹的“道”给压制和排挤时,也只能在文学上“不平而鸣”,确实如樊老师说的,韩愈是一个多面性的人物,不能言行如一。
郑小冉 - 12/2/2018 8:35:59 PM
这次听的是樊老师的《文起八代之衰——古文运动》的讲座,不敢谈关于内容的,因为一直都是在偷师,在如饥似渴地学习
1.概念的厘清应该是教授知识的源头,而我们很多老师都在源头上对自己放松要求,甚至是没有要求,拿起讲义就开讲,并非老师们有意”误人子弟",我觉得是长久以来的教育里缺乏思维诊断,缺乏科学的质疑和严谨的求证所带来的问题。由此深感新课改形势下,老师们的基本功才是核心素养里的“核心”要义。而每次生怕被踢出讲坛也要认真读书认真做作业就是因为在这里有那么多优秀教师在激励和鞭策自己
2.2018年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主题是“重构学校——人啊人”,来自台湾、重庆、浙江、江苏……等十几个省市的学生们阐述了自己对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理解,与此同时,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李斌发起了一场独属于教育人的“寻人启事——学校里,人是怎么不见的?生命该如何在场?“且暂时不去关注会议内容,就从这个主题来看,已然叩问人心。那么多孩子交到我们手上,三年或六年甚至是十几年,我们到底用怎样的教育交出了怎样的人?在每次听讲座的时候,看着同学们的张张脸庞,听着他们或稚嫩或成熟的发言,就觉得这个年会应该也请樊老师,万老师,请我们人文行走团队里的老师们去讲讲教师“如何为人“,继而”如何为师“再谈”如何培养学生成人”。
3.关于韩愈:樊老师的“好为人师”,常州周永峰老师的“大情怀、划时代的诗者、哲者”,广东中山刘显老师的“真正的卫道士”,绵阳北川宋东老师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李泽厚先生的“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多种观点的碰撞着实有意思,而且也勾起了我对韩愈这个人深度了解的兴趣。
孟强 - 12/3/2018 11:02:06 AM
听樊阳老师讲中唐诗人,讲到白居易,讲到他的中年以后的生活,与年轻时判若两人。这引起我的兴趣。对他的一生,作了一番了解。
      说起唐代大诗人,名满天下,奔放飘逸,浪漫主义者李白,以诗仙的名份,独占鳌头,无可争议;比之小十一岁的的小弟杜甫,以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紧随其后,称誉诗圣;比他们晚出生了几十年,倡导新乐府运动、诗风平易浅白的白居易,则只能屈居第三,号称:诗王。
      我们所熟知的《卖炭翁》《观刈麦》《杜陵叟》等等的作品,反映人民疾苦,怒斥当权阶层的残酷,给我们留下了仗义执言,不惧权贵的印象。可是,你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位体恤民情,爱憎分明的现实主义诗人,随着其地位的不断攀升,特别是晚年,却不问时事,参禅礼佛,甚至是沉溺酒色做起了归隐的阿翁,可能让你大跌眼镜,让史家感叹、为后人诟病。
      少年时期,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据说读得口生疮手出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
青年白居易至京应举,以诗谒名士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当看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感叹赞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亦。”从此,白同学为之诗名大振,声名远播。
白同学二十七岁顺利中举,步入政坛。从此血气方刚仗义执言的气魄,平治天下的胸怀,为天下苍生为计的人生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长恨歌》,开篇第一句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矛头直指最高领袖;《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揭露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轻肥》通篇用华丽的词藻,描写上流社会酒宴的奢华丰盛,结尾一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风云突变,画龙点睛,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做左拾遗(陈子昂、杜甫都做过类似的官职)时,放胆直言,参皇上、参节度使,以八品小官的职位,与最高的官僚当面鼓对面罗的开怼,这不是任何一个为官者都能做到的,其勇气,豪气,正气,牛气冲天!
可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脾气,让他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摔了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跟头!
    元和十年( 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一贬为州刺史,再贬为江州司马。惩办凶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会得罪权贵?!这还地从白同学的职位说起。白同学此时的职务是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是多大的官呢?正五品。是个什么官呢?就是陪太子读书的官。太子的书,读书怎样啊,品行如何啊,举止有何不当啊,随时监督。这其实是个闲职。但当朝廷上发生这样的事情时,白同学义愤填膺、拍案而起,第一个上表,要求皇帝明查此事,严惩凶手!这时,朝堂所有的大臣都回头看着他……没有人说话。为啥?因为一,他只是一个左赞善大夫,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职责!因为二,他只是个五品的官,在朝堂上算什么?排在他前面的大臣还一大溜呢!有你说话的份吗?!他自己还一脸懵懂,铁骨铮铮!果不然,没过几天,以他母亲坠井去世时,而他竟然还写了一篇《新井篇》的文章为借口,发配江州。
你想想,仕途上一路平安,一直在朝堂做京官,作风上敢于犯上直言的他,一下子从繁华帝都,来到了荒蛮的江州,并且做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那心情,怎一个糟字了得。所以每天沉溺杯酒、放荡山水之间,就成了它主要的生活。所以当他送客江边遇到被丈夫抛弃、从京师流落至此的歌女,触动了他内心最为柔软方寸,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从此后,世间再也没有了那个血气方刚、奋发向上的白居易;世间多了一个顺天知命、流连官场的白乐天。江州谪贬,成了白居易人生的转折点,白同学的世界观来了个大反转。
      想当年,他与元稹树起新乐府运动的大旗,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讽喻时事,揭露黑暗,哀怜苍生,仗义直言,何等意气?可从此以后,他的文笔不再锋芒犀利,对上层权贵不再,。独善其身,恬然自处,为官一任,享受一方。
      在以后的岁月里,  为了能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他主动到地方任职,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荣枯任之,听天由命,与世相忘。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虽说是在以后的任职杭州、苏州等地,政绩卓然。但其业余生活,更为丰富多姿。“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填充了他的生活。声色犬马的享乐主义,蔓延滋生。“黛青描画眉,凝脂若雪肤。“白居易晚年所撰《醉吟先生传》自我表白云:“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友多与之游,游之外,栖心释氏”。从严格意义上讲,白居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信徒。同时,他之崇佛,还出于健身的原因。这便是他有时一边持斋、坐道场,一边又在心中想着妓乐美酒的原因。
        《中隐》是其后半生人生哲学的反映。“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年轻时的锐气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为官者的庸常的快乐生活。小隐于野、大隐于朝。而白居易的观点是既不做朝堂上是是非非,勾心斗角的京官,也不做朝不保夕、饥寒交迫的山野之人,而是任职到地方,“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只享受当官的好处,绝无当官的劳累!
      总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但作为 一个历经风霜、宦海沉浮的人来讲,何尝不能理解呢?
杜晓迪 - 12/3/2018 7:15:24 PM
【十一月人文讲坛听课总结】
十一月份的讲坛已经结束了,我翻看现场的学习笔记,古文运动、中唐诗风、、、好像记了很多,但留下的好像又很少。
樊老师用社会背景+人物生平+诗歌分析+人物对比等来分析每个时代的不同美学特点。比起以前的语文学习,不是片段的单薄的输入,而是在循循善诱中、更加全面的背景中了解人的选择和经历,然后再理解其作品。
然而因为个人时间有限(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习,所以樊老师的讲座能吸收的只有40%左右,更体系的脉络整合和更深入的欣赏很难达到。同时很羡慕那些课业繁重,却能给出很精彩回答的中学生。
所幸,因为樊老师深入浅出又富有激情(个人非常佩服,也认为对老师来说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的讲解,还是体会到了一些作品的美丽之处。比如对《长恨歌》的欣赏,原来的认知只是一篇很长的诗歌,在樊老师的引导下才真正明白其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同时也喜欢上了这首诗歌。人文之路,路漫修远,感谢樊老师、万老师、刘老师等志愿者老师对公益人文教育的奉献,虽然现在我的所知还是很少,但相信因为有你们,我会做的越来越好。
王玲 - 12/4/2018 10:24:24 AM
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囿于单篇的诗歌教学,习惯性地讲一个作家,并且讲他所属的时代,这样的结果就是 讲了许许多多的作家作品,然而学生对整个时代的作家作品还是有许许多多的隔膜感。
然而听了樊老师的中唐诗坛的讲座,真是醍醐灌顶。樊老师讲中唐的诗人组团式的讲解,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唐的诗歌特点,让我明确知道了中唐诗歌流派的几个种类,一、韩孟诗派;二、元白诗派;三,刘柳和其他。他们的诗歌之所以能够在中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与中唐社会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讲课方式也更加容易让人记住中唐的诗歌。
李云跃 - 12/4/2018 4:26:31 PM
听古文运动讲座反馈:首先通过听古文运动讲座对于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古散文、骈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次是古文运动更加强调“文以载道”、更加强调实用性,个人非常欣赏这一点。文章除了形式的东西以外,我认为更加要注重内容的实质,如果抛弃内容,一味的追求韵律、对仗等形式的外在的东西,容易造成华而不实、不知所云的感觉,那就失去的文字或者文章的原始作用了。当然,在注重内容实质的基础上讲究形式的优美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形式对于内容是有力的补充。如果二者处于矛盾状态,那么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是内容。
 1  2 
查看完整版本: 11月讲座反馈贴(不要新开帖,在此贴后面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