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
guodongmei - 9/30/2019 1:40:36 PM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暑假期间购买了讲坛推荐书——【英】E.H.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一直很喜欢这位教授,他的《世界小史》,音频和文字版都喜欢听和阅读。哈哈,这本《艺术的故事》共690页,确实是属于大部头的。妮妮笑侃,我可以当超级绘本来读,嗯嗯。
      我们有个很奇怪的习惯性的念头,总是认为自然应该永远跟我们司空见惯的图画一样,我们对于一副作品的评价,结论总是“事物看起来并非如此。” 在我们看一幅作品的时候,一个问题是,艺术家是否无端的更改;或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外形。读到这里,我也开始审视自己不单单是看艺术作品,更多的时候,看书,待人处事,是否也在很多时候,带有自己的习惯性思维习惯。
    借讲坛的督促,一定给到自己读书的时间,刚刚妮妮还嘲弄我,妈妈,为啥不及时完成作业,又晚交。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9/30/2019 5:25:47 PM
莎士比亚,不同寻常的经历,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喜欢文学,逐渐走到戏剧文新的巅峰。源于自己对文学的渴望,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读了他的个人专辑,更改了之前我对莎士比亚的认识的肤浅。感谢平台,感谢行读,没有大家一起学习,我就不可能来读这些看似无用之大用的经典书籍。
王玲 - 10/3/2019 3:23:51 PM
买回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好家伙,心里有点犯杵!也太厚了吧……不过一翻,呀!里面好多图画呀,窃喜ing。想想自己逛博物馆之类的艺术场所,若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也不过是走马观花罢了,因为不懂艺术背后的纹理知识啊。看了导论部分,我明白了一些欣赏伟大作品,最大的障碍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这其实与文学也是有相似性的,若文学想要推陈出新也是要摒弃自己的偏见和陋习,这样才能以开放的心态来跟作品共情。
云南昆明和志茹 - 10/29/2019 2:59:47 PM
【读书反馈】《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把艺术创作需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的,看成是珍珠的硬核,艺术家需要这个硬核来发展珍珠,当后人只欣赏珍珠而忘记或者不理解曾经的那个硬核时,看到的角度会和历史不同。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在阅读中就是要去领会那个“硬核”,通过阅读去感受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
      因此,有人说,艺术不是艺术家单独创作的,是公众共同参与理解形成的现象。这一点也是在阅读中感受很深的。这让我联想到文学作品最后创作,也是由读者来完成的,这个道理。
郭冬梅 - 10/31/2019 6:13:33 AM
10月份读书笔记
  这两天读这个麦克白,对里边的这样一段话,有些想法。班柯:“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我们在重要的关头便会坠入他的圈套。“”因为很多年前认识的一个妈妈,一起带孩子们学英语的时候,经常聊天。她的思路很清晰、理智。然后就在前两年,她开始接触这个所谓的佛教里边的东西,好像是净空那一派的吧。之后的那个谈话、做事就感觉不是同路人了。,那天她微我要参加一个读书会,然后就看到她那个头像还挂着小红旗,然后我觉得挺可爱的。三观就已经不一样了,然后我就觉得她也陷入了这种魔鬼的圈套,然后以至于在后面的一些问题上,在孩子学习上,给孩子选择书籍方面,也有些不同于之前了。
文帅楠郑州八十五中 - 12/8/2019 10:21:38 AM
悲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
中西悲剧的不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为什么喜欢悲伤的故事?悲剧引起的畅快为什么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
所以《哈姆雷特》让悲情以语言的形式外化而显现,所以悲情的诉说是永恒的文学主题。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19年8、9月读书反馈(请不要开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