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2020年4月读书反馈
狄鹏 - 4/12/2020 8:08:03 AM
各位老师,读书反馈写在这里,本月依然是《他们应当行走》。
陈晨 - 4/15/2020 8:44:16 AM
《他们应当行走》读书笔记和反馈在三月贴完,这里贴前段时间读的《艺术的故事》一书。
花了一整个月时间读完了这本砖头书。初读第一章时还吐槽广西美术出版社的翻译句不成文,没过两章后就迅速陷入了贡布里希爷爷的魅力中了。
不同于一般客观中立的艺术史教科书,这本书不管是叙述事实、还是评述价值都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除了按时间轴顺序阐述欧洲的艺术发展脉络,作者还介绍了他的个人艺术观点,很多语句中也暗含了他的个人喜好。与其说它是一部欧洲艺术历史,不如说是由作者带领着读者回溯欧洲艺术发展的各个闪光点。《艺术的故事》,这个标题中的“故事”用的恰如其分。
每一章的第一部分都会细致地讲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流派;而在后面则会细致介绍该时期最优秀的雕塑艺术,最后再是绘画艺术。介绍的多位画家中,除了文艺复兴三巨头外,最爱的还是莫奈。前者代表着透视法和解剖学在艺术中运用的巅峰,后者先整体再细节的绘画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非常佩服。
好后悔没在欧洲游学前好好读这本书。拿着LP和讲解手册,最多了解下这幅画背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但绘画技巧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还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的。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去乌菲齐、博盖斯或是普拉多、大英,一定要再去几位大师的画作前好好观赏一下,膜拜下他们的真迹。
洪健天 - 4/27/2020 7:15:33 AM
他们应当行走和方方日记都是非虚构写作,真实性首当其冲。无论是个人的真实还是社会的真实,都是讲好故事的必备元素,这背后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值得反思。
刘显 - 4/27/2020 7:52:38 AM

      医学本身的入门门槛很高,却偏偏和普罗大众关系密切,不放心把生命操之于人手的人,一定会有研究它的兴趣。或许,通过努力的学习,每个人都有可能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用来解决一些身体上的小毛病。但显而易见的是,医学不比星座学,很难自学成专家。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一个审慎过后的明确认知,就很容易陷入自大或迷惘。要么谁都不信,要么守不住简单的常识,被别人当成韭菜而不自知。脊髓灰质炎在那个年代造成的恐慌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闹剧,正在证明上文所描述的,不过是一个事实。
      二
      瘟疫来临后,许多人不仅会丧失对病毒的抵抗力,还会丧失对神医神药的抵抗力。《斯波克育儿经》里,关于脊髓灰质炎的善意提醒没有起到引领妈妈们的作用。我因此想明白一个问题:最容易引导大众战胜内心恐惧的,往往不是常识,而是骗子。
      三
      任何冠以伟大之名的狂热举动,如书中的“一毛钱进行曲”,都值得警惕。人们总说,改变世界的是一些激进的天才,这一点我不反对。但我从不认为改变世界的是一群激进的民众。毕竟,天才是稀缺资源,没法量产。
芒果 - 4/28/2020 9:34:43 AM
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试验
      试验前基金会邀请弗朗西斯出任督导,但弗朗西斯是索尔克导师,且关系紧密,认可其做法。由导师评判弟子的研究工作,是否能客观、考虑周全不陷其中?
        可能是担心试验不够严谨,他制定了试验方案,邀请全国的统计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参加讨论,与会者支持他同时采用注射对照组和观察对照组,一次性完成两种测试。
        试验要取得说服力结果,一是样本数量必须相当大,二是志愿者的挑选,理想的方案是给二年级学生注射疫苗(真正的疫苗和安慰剂),让一、三年级的学生充当观察对照组。
          最后确定44个州的211个郡,其中127个郡采用观察对照组,84个郡采用注射对照组,共有150万名儿童参与。
        1954年,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实地试验,开启了现代疫苗评估的大门。实地试验分为三个部分:作业规划、疫苗生产和统计评估。
郭晓云 - 4/28/2020 1:45:09 PM
《他们应当行走》
    真正认真读这本书是这几天,是看了群里万老师发的讲坛学生读书笔记要求,才知道自己等于是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时间有限,手头又有其他的事,还有网课,所以依然没有读完,不过感受还是很深。带着学生读书笔记里的问题再来读时线索更清晰了,尤其是万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我特别感兴趣,比如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语言背后的价值观,科学研究中的伦理等,高中的学生都够回答这些问题,我实在是不如学生,这么多年也读了一些书,但没有一本是这样读的,都是像认字一样读完一本,就冲向下一本,甚至几乎不会再重看,想想自己为什么见识还这么短,理解力还这么差,怕是和读书的方法有关啊,这也给我了启发,以后真的是要精读一些重要的书,尤其跟着讲坛共读,抓住机会,提高自己!
龚捷 - 4/29/2020 6:09:10 AM
脊髓灰质炎是如何传染扩散的?有药可治吗?如果有,如何治疗?人们该如何预防?人类经过怎样漫长的探索研究才进一步完善这种种问题。
    没有学历,未经过正规培训的肯尼护士备受争议,医学专家和媒体都认为她是一个不诚实的人,看起来像一个疯子。这个不受待见的肯尼护士帮助很多患者治愈,为患者乃至美国的脊髓灰质炎停滞不前的现状带来了一线光明。媒体笔风一转肯尼护士成为了一位传奇伟大的女性,1943年她出版了自传《他们应当行走》。此刻我才幡然明白,阅读初期疑惑的“他们”是指那些被脊髓灰质炎传染的儿童,他们应当被救治,不应该终日躺在病床上,余生在铁肺中度过,他们应当行走。
    索尔克疫苗和萨兵疫苗一直备受争议,即使索尔克在科学界的声誉没有受到应得的认可,但他研发的灭活疫苗的推广实施是必然的,他快速的推进了疫苗的研发,控制了脊髓灰质炎的爆发,萨尔克是普通民众的偶像,美国自1985年起5月6日定为“乔纳斯*索尔克博士日”。萨兵研发的活病毒疫苗替代索尔克疫苗的使用,是科研以简代繁、新旧更替人类进步的必然发展,萨兵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科学界的认可,可为什么没有得到普通民众的推崇?是因为萨兵疫苗的出现晚于索尔克?应验了那句“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还是因为索尔克是“明星科学家”?又或者是因为索尔克疫苗的出现及时解决了全人类的对抗脊髓灰质炎的需求。
    《他们应当行走》书中科学家们的处事态度,做事风格,让我自然联想到初中语文教材中《邓稼先》一课,文中把邓稼先和莫本海默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做比较,邓稼先谦逊温和,莫本海默锋芒毕露,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性格的不同,从《他们应当行走》一书中,我的确看到了许多我不能理解的做事方法,不过,不同的交流、行为会激起不一样的火花。
叶娉婷 - 4/29/2020 7:57:42 AM
读书笔记:
    在第四章“他们应该行走”中有“肯尼理疗法”——自制热敷带热敷法的记录,因为肯尼护士不是护士学校毕业的,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所以他最受欢迎,也最受争议。肯定护士拥有的是实践结果,而非学历和理论。他的失败。没有,当然是对病毒的不了解,无法说清理论的悲剧。所以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所说“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肯尼护士的悲剧大概与渔公水师一样吧!理想状态下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得出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在现实中却有实践不知理论,理论不搭实践的情况。中国的许多赤脚医生、民间偏方等等正是如此。
还有那个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弗雷德•斯奈特,他后来一直在铁肺里呆到死。虽然他成为那个年代小儿麻痹证幸存者最有力的代言人,但是,它所代表的却不是广大患者。因为这种医疗费用太贵了,不是普通人能够享受的。还有基金会的负责人说,铁肺的发明原本是为了造福人类,但看到长期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如此悲惨,护理者难免会开始思考,铁肺的存在真的是件好事吗?我们可以猜想有的病人可能不愿再苟延残喘的活下去,而家人却一直希望他能够活着,这是否对他是最好的?
一毛钱进行曲的志愿者给住院的唐纳德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感动了当地的很多人,他渴求的目光和大大的眼睛,符合人们心中印象。在海报中,小男孩总是很阳光,而且海报的宣传词也不完全真实,唐纳德,的确在稳步进步,不过速度很慢,这时我们可以联系现实,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在广告宣传需要求实还是夸大?有些虚假需不需要?
北川永昌小学宋东 - 4/29/2020 10:09:27 AM
群比较多,读书群有几个,开学后学校也发了两本好书。当把读书搞成任务,任务又很多时,就感觉有点儿负担了,3月囫囵吞枣似读完后,4月份就没再想着去读这本书了。我就看看书友们怎么分享这本书吧,我觉得人比病毒可怕多了。
邬蒙 - 4/29/2020 10:16:46 AM
未知带来的恐慌和我们当下的新冠肺炎有些相似,民众不知道病毒的真实面目,相比较意外死亡,癌症,脊髓灰质炎的死亡率并不是很高,但带给人们的恐慌确实实实在在存在的。未知的东西总是那么不可捉摸。
万老师的读书笔记也正在慢慢完善,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学习设置问题的一些方式,引领自己的读书会走上更好的运行模式。很幸运能在这里学习。
徐雪萍 - 4/29/2020 11:34:27 AM
透过空中课堂,探究学习内驱力的缺失
——听袁老师《如何激发内驱力》有感
2020,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开学一再延迟。在经历了史上最漫长的一个寒假之后,随着各地陆续复学,孩子们也回归学校上课。
“开心呀,神兽归笼了,能不开心吗?”“三月初就说开学,期盼很久了,终于苦尽甘来。”这是杭州某小学开学时,记者对家长采访时,几个家长的回答。视频当中,我们还能看到,家长还在校门口拉起了横幅:“喜迎开学,欢迎xx同学回校上课!”“老师辛苦了,孩子就交给您了!”是呀,“神兽归笼!”在云家访的过程中,当我说:“根据广东省的文件,5月11号,孩子们就可以回学校上课了。”每次谈及这个话题,屏幕那边,家长一个个都笑靥如花,有些家长甚至有拜佛之举。较之笑靥如花的家长,屏幕这头的我,陡感丝丝凉意。我和家长调侃:“在你们迎来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就要步入严寒的冬天!”静心思索,导致家长和老师如此反应的原因何在?
古有“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孙敬、苏秦悬梁刺股”,这一个个勤学苦读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内驱力的强大动力;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文学的巅峰之作,无一不是内驱力之下的辉煌创造。反观当下孩子们对待学习的态度,能够自觉自律规划学习的孩子少之又少,《论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其中对于学习的“乐之者”可谓是屈指可数,大多数孩子都属于在老师和家长强压之下的学习状态。那么,当下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匮乏,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感觉有些道理:
  一、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生存的零压力,学习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学优则仕”作为读书人的信条,不断遭遇“读书无用论”的颠覆。
  二、社会生活的纷繁芜杂,这是一个真理轻易崩塌,信念总是动摇的时代,物质生活的被餍足、道德追求的无标准、精神文化的无厘头,凡此种种,构成了当下孩子们精神食粮的极度匮乏。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和长辈的溺爱,使孩子们缺乏独立精神和责任意识;过于喧嚣的社会风气,带给孩子们的是信仰的缺失、内心的浮躁和情感的游移。孩子们没有高远的追求,缺乏奋斗的精神——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从幼儿园、小学阶段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父母将自身的想法代替孩子的第一感受;到初中开始、高中越发严重的学业督导,甚至将父母自身憧憬的人生目标强加到孩子身上。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冒险的权利、创造的权利,最终剥夺了孩子提高能力的权利。被各种理由捆绑在学习上的孩子,除了疲惫的学习,任何体验都被斩断,包括自我发展——他们没有计划通过自身努力去追求“最好的自己”。
  生活的慵懒和理想的缺失,映射到孩子们的学习这件事上,就表现为没有外在的压力,没有理想的指引力,长此以往学习能力日趋低下,学习内驱力丧失殆尽。
王凤琼 - 4/29/2020 11:43:32 AM
《他们应当行走》感想:我才看到第三章,这是一本有趣的书,用故事,实在的故事来讲小儿麻痹这种病,纪实又耐看,这本书不同于《切尔诺贝利》在这三章中,他以上层社会为视角,他们更有条件跟财力,因此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在这三章中我也开始了解,美国的大公司实力,如洛克菲勒投资的对抗这一疾病的医药研究机构,那我也能了解在这次新冠中,美国最开始并未全员免费的因素,涉及很多集团的利益。美国在小儿麻痹这一领域的进展,更多来自上层的推动,而推动的力度源于他们中是否也受此困扰,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是民众受益。
马晓涛云南师大附中 - 4/29/2020 11:55:59 AM
《他们应当行走》阅读反馈
马晓涛

本月的阅读启示有以下三点:

1.本书在叙事上颇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要点。

例如,本书在讲述索尔克的疫苗如何被开发和被认可,最后实验成功的整个过程时,以索尔克为主线,然后穿插其他关于索尔克的内容,表面上看似杂乱,实则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但是不深入阅读的读者就可能会觉得杂乱无章。比如前期索尔克与导师弗朗西斯科的研究与二人的差异,到后来恩德斯对实验室培养病毒的重要贡献,以及索尔克遭受到疫苗研究学界的普遍质疑,最后在困难重重中进行试验。这些内容中,夹杂了大量貌似和索尔克没有关系的文本。但是这些文本为索尔克的内容提供了背景信息,让读者了解索尔克疫苗的特殊历史背景,更加深入地了解索尔克疫苗的历史地位。

2.复杂的人物形象。

虽然这不是一本小说,但是纪实类作品中,作者对于人物的评价和判断是纪实类作品最基本的特征。索尔克这个人,当然也包括弗莱克思纳、奥康纳等人,都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因此看纪实类作品一定要在复杂、多重的叙事中,把人物的行为挖掘出来进行探究。才能明白这些人的品质及其性格缺陷,从而才能客观地认识人与事件。比如,索尔克虽然具有严谨、执行力极强、坚持自我等优点与特质,但也有一种科学家的执拗,以及把一切成果据为己有的自私。但是很难说这种执拗和自私是一种负面特性,因为没有这些特性,或许最后的灭活疫苗也不会成功研发并进行试验。这种思辨,是阅读纪实类作品的一大重点。

3.复杂的历史事件,多方因素的平衡和博弈。
学生对于一件复杂事件的分析或许会流于浅表和简单化。而索尔克的疫苗进行大规模试验这件事,是值得学生进行探讨的。
例如:越过疫苗的研究程序,率先在孤儿院等儿童机构进行试验,其中固然夹杂着当权者的私心和索尔克团队的功利心,这其中也当然会出现产生严重感染的事件。但是,换一种角度来说,没有这样的敢于冒险的“品质”就没有疫苗最后的诞生。我们对于人物或事件的评价,很多时候是被结果的好与坏所影响的。
再如:疫苗试验中,贝尔要求进行双盲试验,严格地控制实验的流程和变量。可能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麻烦,减慢了疫苗研究的进程,但是,正式这样“保守”的科学共同体,正式这样的博弈的力量,才能造就一个严谨、高效的医学界。为什么爱因斯坦到老才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霍金至死都未能染指诺贝尔,科学界的保守和严谨,科学界内部的博弈,平衡着人性的弱点,把持着科学研究的方向。
申容昆明经开一中 - 4/29/2020 12:59:47 PM
读到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分清了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区别,活病毒的特征就是口服,起效更快。我对“公”与“私”这两个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其实,公与私从来都没有那么纯粹。若论公,萨宾和索尔克都在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索尔克说,疫苗是属于全人类的;而萨宾所研制的活疫苗造福了人类的绝大多数地区,使得绝大多数国家都消灭了脊髓灰质炎。
    从私心来说,索尔克在谈论功绩时,忽略了自己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研究者们,这支幕后团队的辛勤工作,还耍心机,把论文第一作者的名字署为自己的;萨宾更想和索尔克一较高低,而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疫苗更好。萨宾和索尔克两个同样伟大的科学家长达近半世纪的龃龉让人非常难过。的确,萨宾的口服疫苗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制造成本更低。澳大利亚、中国、日本、中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受益于这一疫苗,但从安全性上说,这一疫苗的安全,不及索尔克的灭活疫苗。所以在造福人类这一点上,他们不分伯仲,如果非要分出一个高低输赢,那其实我真觉得都落于下乘了。
      我也知道了,中国的疫苗其实源于萨宾向俄国提供了病毒株,俄国人以此制成了药水和糖丸,而中国的顾景舟先生,他去苏联学习疫苗研制,回国以后研制出了属于我们国家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另外,卡特惨剧再次让我感受到了疫苗从研发到在人类中真正产生效用,是何其艰难,无论是病毒株的提取,还是病毒的保存,都是无比艰辛的,最近在看毕淑敏的小说《花冠病毒》,对此更有非常深的体会。
胥江 - 4/29/2020 1:18:05 PM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当下,读《他们应当行走》有一种独特的体会和感怀,在人类进步的时间刻度上,对脊髓灰质炎的理解也是一个逐步打开的螺旋上升的过程,病毒从哪里来?宿主是谁?怎么样的途径进入人体?会不会人传人,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扩散?疫苗怎样研制?这本书给我们一个沉痛、揪心却昂扬的答案。
shasha000 - 4/29/2020 1:49:09 PM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美国人已把1955年之前的脊髓灰质炎肆虐的夏季淡忘,未来,很多人也会逐渐淡忘2020年的新冠肺炎爆发的春天。
这本书的格局,已经超过了医学的范畴,涉及了慈善、媒体、政府管理等方方面面,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有很多,但最让我震惊的的就是美国的慈善。
作为红旗下成长的我,很难想象这样一场人类与病毒的竞赛,居然由一家基金会主导,经费全然来自于募捐。史无前例的斗争即将打响,这场斗争需要时间和金钱,战斗由国家基金会打响。声势浩大的对抗起源于罗斯福总统的患病,有时不得不感叹于命运的安排,正是因为罗斯福先生的不幸,与脊髓灰质炎的对抗在基金会的主导下,成为了美国全民运动。基金聚集了一群优秀的领导者、媒体人和更多的科学家。对于这个未知病毒,人类毫无还手之力。这些“病毒猎手”为收获生命,努力追溯它的源头,研发疫苗,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寿命大幅度提高的原因,疫苗是极为关键的。研制疫苗的的过程及其艰难,无数的英雄为之奋斗,乔纳斯•索尔科、阿尔伯特•萨宾、约翰恩德斯…… 欲望、争斗、排挤交织其中,这也许就是美国人所崇拜的英雄,不完美却真实,这也许就是美国精神,个人立即精神。时至今日,我们行走不必恐惧,是因为他们驱走恐惧!
致敬!
shasha000 - 4/29/2020 2:01:48 PM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美国人已把1955年之前的脊髓灰质炎肆虐的夏季淡忘,未来,很多人也会逐渐淡忘2020年的新冠肺炎爆发的春天。
这本书的格局,已经超过了医学的范畴,涉及了慈善、媒体、政府管理等方方面面,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有很多,但最让我震惊的的就是美国的慈善。
作为红旗下成长的我,很难想象这样一场人类与病毒的竞赛,居然由一家基金会主导,经费全然来自于募捐。史无前例的斗争即将打响,这场斗争需要时间和金钱,战斗由国家基金会打响。声势浩大的对抗起源于罗斯福总统的患病,有时不得不感叹于命运的安排,正是因为罗斯福先生的不幸,与脊髓灰质炎的对抗在基金会的主导下,成为了美国全民运动。基金聚集了一群优秀的领导者、媒体人和更多的科学家。
对于这个未知病毒,人类毫无还手之力。这些“病毒猎手”为收获生命,努力追溯它的源头,研发疫苗,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寿命大幅度提高的原因,疫苗是极为关键的。研制疫苗的的过程及其艰难,无数的英雄为之奋斗,乔纳斯•索尔科、阿尔伯特•萨宾、约翰恩德斯…… 欲望、争斗、排挤交织其中,这也许就是美国人所崇拜的英雄,不完美却真实,这也许就是美国精神,个人立即精神。时至今日,我们行走不必恐惧,是因为他们驱走恐惧!
致敬!
hongyvqiu - 4/29/2020 2:17:03 PM
不是很明白要求。那么就从和上回不一样的角度来谈一下这本书吧。

脊髓灰质炎在上个世纪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是噩梦,因为伤害的是他们的孩子。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当病痛来时,他只能承受,甚至是无助。而他们的父母——深爱他们的父母却痛至骨髓。因为他们可能白发人送黑发人,即使挽回孩子的生命,也可能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今后的生命里离开健康人的行列。这种痛苦有时更深更痛。

而在发明疫苗之前,脊髓灰质炎已隐隐有向成人扩散的趋势,患病的人的年龄阶段正在上升。同时,孩子依然还是患病的主体。这也让社会陷入了更大的恐慌当中。“恐惧最大的力量来自人的内心的恐惧。”当一个社会形成一股恐惧的力量的时候,那种场景确实想想都可怕。

这和目前的新冠有很强的相似性。只是新冠的发病更快,传染性更强,覆盖的人群更广,患病的途径更难测,致死率也更高。这也让现今的世界陷入了同一种恐惧当中。

从脊髓灰质炎的疫苗来看,要完成一个成功的传染病的疫苗的研发,是非常艰苦也是非常漫长的。在罗斯福没有患上脊髓灰质炎之前的人们,更多的也是靠“自愈”,挺不过去的,只有认命。铁肺是个奢侈品,也是稀缺物,能用得上的太少了。从这个方面来看,有一个举足轻重的领导性人物患病未曾不是好事。而我们目前来看,也缺少这样的“领军人物”来引导对疫苗的研发。

假设没有罗斯福亲身患上脊髓灰质炎?只是他的孩子呢?那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脊髓灰质炎也好,对慈善业也好,对美国的百姓也好,对世界的儿童也好。

这个变化可能是我们无法回答,也是不愿回答的。用“人生没有如果”来回答真的太苍白了。
hongyvqiu - 4/29/2020 2:20:04 PM
不是很明白要求。那么就从和上回不一样的角度来谈一下这本书吧。

脊髓灰质炎在上个世纪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是噩梦,因为伤害的是他们的孩子。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当病痛来时,他只能承受,甚至是无助。而他们的父母——深爱他们的父母却痛至骨髓。因为他们可能白发人送黑发人,即使挽回孩子的生命,也可能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今后的生命里离开健康人的行列。这种痛苦有时更深更痛。

而在发明疫苗之前,脊髓灰质炎已隐隐有向成人扩散的趋势,患病的人的年龄阶段正在上升。同时,孩子依然还是患病的主体。这也让社会陷入了更大的恐慌当中。“恐惧最大的力量来自人的内心的恐惧。”当一个社会形成一股恐惧的力量的时候,那种场景确实想想都可怕。

这和目前的新冠有很强的相似性。只是新冠的发病更快,传染性更强,覆盖的人群更广,患病的途径更难测,致死率也更高。这也让现今的世界陷入了同一种恐惧当中。

从脊髓灰质炎的疫苗来看,要完成一个成功的传染病的疫苗的研发,是非常艰苦也是非常漫长的。在罗斯福没有患上脊髓灰质炎之前的人们,更多的也是靠“自愈”,挺不过去的,只有认命。铁肺是个奢侈品,也是稀缺物,能用得上的太少了。从这个方面来看,有一个举足轻重的领导性人物患病未曾不是好事。而我们目前来看,也缺少这样的“领军人物”来引导对疫苗的研发。

假设没有罗斯福亲身患上脊髓灰质炎?只是他的孩子呢?那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脊髓灰质炎也好,对慈善业也好,对美国的百姓也好,对世界的儿童也好。

这个变化可能是我们无法回答,也是不愿回答的。用“人生没有如果”来回答真的太苍白了。
李杏莉洛阳 - 4/29/2020 2:33:55 PM
4月《他们应当行走》读书反馈:
李杏莉
脊髓灰质炎作为上世纪的恶性流行病,人类研制疫苗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伊丽莎白˙肯尼的经历让我觉得五味杂陈。她就是一个乡村护士,还因为没有正规的学历和虚假夸大自己的治愈率而备受诟病。但她确实健壮而热情,在护理病人方面也确实有自己的经验。她认为肌肉痉挛就尽可能通过热敷让肌肉舒展。不管医生和专业机构是否认可她的水平,但患者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病情的好转。当她找到奥康纳所代表的专业机构想获得支持时,没想到奥康纳拒绝她的理由主要是她性格过于独立,她骄傲的要求奥康纳只提供资金,却不要插入任何具体的事物,这也是骄傲的奥康纳不能接受的。合作失败肯尼黯然离开,脊髓灰质炎的战场交给了别人。这让我想到奥康纳所在的基金会的使命到底是挽救患者的生命治愈他们呢,还是仅仅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和脸面?如果医生和护士要屈服于金钱和权力的话,他们的专业性和职业责任感如何保证?
如果流行病疫苗的生产始终跟利润联起来,那这次新冠的疫苗恐怕也会经历漫长的时间。疫苗研发时间长、利润薄,能不能大规模生产跟疫情的发展有极大的关系,但又跟人们的生命密切相关,政府、基金会、个人、公司该怎样协调才能加快疫苗的研制生产及使用,这本书里的事情依然在今天上演。认真读读很有启发,很多今天觉得很难的事情其实很早就有范本了,不一定全盘学习,但至少可以借鉴。果然读史使人明智!
袁利洁银海学校 - 4/29/2020 2:52:38 PM
4月读书反馈: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是充满痛苦的活下去,还是拥抱死亡,这似乎永远充满争议的话题。 斯耐特从患上小儿麻痹到死亡,在铁肺里生活了18年,在旁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充满了不幸,但或许对于斯耐特自己来说,每一天尽管肉体上煎熬,但正是因为明白,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所以每一秒都显得那样可贵。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过好当下这一秒。这样,当知道最后期限时,无论如何选择,我们都能够坦然面对。因为无论期限在哪一秒来临,我们都可以说——我体验过、努力过,虽然这辈子有很多未完成的事,也有很多遗憾,但这就是我的一生,完整的、独一无二的一生。
韦春玫 - 4/29/2020 3:28:07 PM
《他们应当行走》读书反馈
在科学家们努力解开脊髓灰质炎的谜题过程中,大众总是会一旁纷纷猜测:是什么引起的?有什么方式方法来预防或治疗?当时做研究的索尔克就接到无数的信件,千奇百怪的想法让人大开眼界,忍俊不禁。但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眼前,特朗普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向体内注射消毒液或许可以消灭新冠状病毒”这样让人惊掉下巴的言论,虽然事后解释说这是对一些记者的嘲讽,但是仍然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除此之外,还有祈祷上帝,认为上帝已经赶走病毒的种种看上去很荒谬的做法时,我不禁在想,在当今社会,公共通识教育普遍的缺失,公共通识教育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应该要走出象牙塔,走进千家万户。
关于公共通识教育的概念,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先贤们就认识到,若要培养经国济世之才,就必须传授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在这六门基础科目中,有一半内容属于公共通识教育的范畴。西方的教育家,也十分重视公共教育的,在他们提出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和通识教育等办学理念中,无一例外的非常看好公共教育的功能。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公共通识教育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重视。
一个好的现象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在这方面逐步加大了力度,比如各行业及各部门举办的一系列活动,“让金融教育走进千家万户”、“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国债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公共法律服务走进千家万户”等等等等,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行为,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活动之后产生的相关效应,至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本应是专业人士才能了解到的知识,这就是公共通识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应该更为系统的、科学的、统筹的开展这样活动,才能达到公共通识教育本应达到的目的。从而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少一些诸如“注射消毒液消灭病毒”这般的论调。
tzsxwyl - 4/29/2020 11:25:19 PM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让我看到了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艰苦卓绝的努力。上至对这场抗击脊髓灰质炎斗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罗斯福总统,下至第一个接受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勇敢的小男孩,无论是民众一毛钱公益行动的热忱开展,还是病毒学家之间尽管有纷争、有恩怨、有分歧,却竭尽全力、孜孜不倦的研究,人类最终还是打赢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战斗的胜利。这场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应该被我们铭记!
郭冬梅2021 - 4/30/2020 2:45:59 AM
读书会推荐的这本《行走》,看了两章,就放下了。这个月一直着迷的读《文学回忆录》,上下两册加上后来的《补遗》,三本书,对于木心先生的眼界、格局,连在梦里都是他的只言片语。
  对于这次武汉肺炎,瘟疫全球蔓延,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生命留在了春天,前两个星期,每天心情都特别多憋闷,朋友圈发了一些和真相有关联的启示、评论以及图片,我爸、小妹都进行了文革方式的批判,一言难尽。每天我家老爷子就是新闻联播取得信息,小妹就一个仇美大侠。在这场瘟疫横行的情况下,真的是不同言论、观点的人们走在了一起,家人都很可能分道扬镳,文革哪里结束了,一直还在毒害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二元论、阴谋论横行,跟随魔鬼的人们哪里还有良知、、正义、同理心。想起了木心先生的一句话,“肉体的归肉体,思想的归思想。”
《行走》这部书中,美国人可以把脊髓炎的产生、发展、中间的许多真相一一陈列,敢于剖析。我们的真相何时呈现,谎言何时不再迫害真相。方方日记不过是记录了自己身边的一些事实,如此大字报形式的谩骂、围攻。颠倒黑白让有尚有良善的人们心寒。
liuyong - 4/30/2020 3:51:43 PM
麦卡锡主义甚至会差点严重影响到索尔克的骨髓灰质炎研究,只是做研究的他在强大的民族主义阴影之下也只能无助地焦急,而这一切发生在备视为自由灯塔的美国。当然冷战背景要负些责任,不过也能从中看到自由主义中也会夹杂着民族主义的成分。其实方方日记产生争议以来,自己支持方方,不过有时也会思考反对者提到的民族主义诉求,虽然在方方日记无法产生他们提到的那种影响。
可仍然会纠结民族国家背景之下的自由主义是否也会有限度?如何确定这条边界?一想到这个问题,就会有些混乱。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4/30/2020 8:59:13 PM
在外总是时间不够用,不小心又晚交了读书反馈。珍惜平台,珍惜人文!

全球疫情,想起往事。他们应该行走,讲述了漫长的抗疫过程。人类在不断探索中进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敬佩他们一群人最一件事的执着于坚持。同时我想的更多的是中国的中医文化。在中医理论里能够持之以恒,坚持研究下去,是不是也能克服疑难病呢?……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4/30/2020 9:05:50 PM
在外时间总是不够,不小心又超时了,奇怪怎么交过得看不见呢?重新提交一遍吧。

全球疫情,想起往事。他们应该行走,讲述了漫长的抗疫过程。人类在不断探索中进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敬佩他们一群人最一件事的执着于坚持。同时我想的更多的是中国的中医文化。在中医理论里能够持之以恒,坚持研究下去,是不是也能克服疑难病呢?……
王一涵 - 5/1/2020 2:11:50 PM
关于骨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好还是活病毒疫苗好的问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从索尔克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推广到萨宾疫苗的流行,再到2000年重新回到索尔克疫苗的使用。不禁让人反思,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到底怎样才算充分?我们对于病毒、疾病的了解多长时间的时限才算足够?我们对于科学实验、科学结论的认可有该抱有怎样审慎的态度?现在各国各个机构在研发新冠疫苗的过程是否也在重复当初竞争的老路?还是会及时的成果分享,为了同一的目标而努力?
郑小冉 - 5/4/2020 9:53:56 AM
很是惭愧,事多繁杂,近来未曾认真阅读。所以,作业是鞭策,也是向其他老师学习的好机会。
湖北再过一天就要开学了,学校里紧锣密鼓地在筹备开学事宜。身处疫情风暴的周边,深知疫情对人心理的影响。老师们习惯了网课也有点怀念教室的真实;同学们抱怨网课却每日坚持6:40打卡,痛并快乐着……
随着开学的临近,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人往往在极端环境下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应该行走的他们带给正在行走的我们,绝不全为痛苦,死亡,绝望;而应该是生如夏花之绚烂地勿负此生。
推荐大家去B站打卡陈坤的《行走的力量》
陈蓓蕾 - 5/4/2020 11:21:12 AM
真的很抱歉,由于本月已经开学,一没留神,觉得一本书读过之后,如不是真正的打动我,不会再看第二遍。

《他们应当行走》第一遍初读之时联想到我的父亲,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有着开学之初各种错综复杂的事情之时,就失去了能细读的耐心和新鲜感。
我想,在我方便之时应该会重读一遍吧。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4月读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