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2021年5月讲座及分享反馈
狄鹏 - 5/15/2021 6:21:11 AM
5月讲座和分享如下:
5月5日,老会员分享、《呼啸山庄》
5月8日,郑炜老师《科学主义的兴起》
5月15日,狄鹏老师《太平天国》、万蓓蕾老师《上海开埠》
5月21日,温和玲老师分享《我们这样读〈红楼梦〉》
5月22日,樊阳老师《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福楼拜(上)》
5月29日,樊阳老师《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福楼拜(下)》
黄宁莺 - 5/24/2021 8:42:17 PM
回看了武利庆老师的“成长与逐梦”,有点点体会到科学家是怎么看世界的,感受到人文阅读对科学家的影响。文学和理学真是看世界的好搭档。
田老师和万老师组织的关于“内卷”的辩论特别有意思。学生们对内卷的看法很真实,田老师的问题很厉害,先问学生大家都拼命练习是出于什么心态,然后问这种行动逻辑是什么,是真的身不由己还是自觉自愿?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提示对学生学习怎么去分析问题有很大的启发。
邬蒙 - 5/25/2021 1:40:24 AM
很多讲座都错过了,爬楼听完温老师的分享,突然觉得领读一本书真的好难,既不是让学生读读罢了,也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而是教师经过仔细准备之后,启发学生智慧的的过程,老师这个领路人只有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才能做到传承经典,否则,真的会毁掉经典,糟蹋经典!
陈嫚云 - 5/25/2021 8:04:19 AM
5月21日,我第一次参加讲坛的讲座,仿佛回到了教室里,重新成为学生聆听先生的讲课,所以我的心情是非常神圣的。而温老师温婉润泽的声线,细致耐心的讲解,确实让《红楼》走进了我的心里。如温老师所说,《红楼梦》是我们普通读者觉得接触很多(主要通过影视作品),但是每次拿起来读又总觉得读不下去,读得太少,心里却又割舍不下的作品。因此,我觉得人文讲坛的老师很了不起,因为老师们对阅读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运用各种方法引领孩子们一起去边读边思考,读懂那些有嚼劲的文字背后的内容。无数次感叹,倘若当年有一位这样的老师引领我走入文学的殿堂,有一群人一起共读分享,读书的乐趣定会不一般,不至于荒废了这些年。接着要做的事,最紧要的就是拿起书本,读出自己的感受。
hongyvqiu - 5/25/2021 8:24:42 PM
温和玲老师的分享实在太及时了。

在温老师的分享当中看到了一位用心的“师者”付出的努力,在分享中,可以看到温老师还阅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也向学生们推荐。这个过程,无形又是自我充电和扩大学生阅读面的过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想必在这个过程里,都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收获。

而温老师和学生的分享也不局限在教学范畴,从她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是相当用心地在和书发生着联系。 这份联系,通过她们的文字、画图,可以完全感受到。相信这样的经历,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非常感谢温老师!
洪健天 - 5/27/2021 2:14:06 AM
红楼梦的解读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情绪和情境,人物的关系图或思维导图等在理性解构小说的同时,是否失去了一种情绪的共鸣,葬花吟中的黛玉,她的悲戚;宝玉行走白茫茫雪地的悲凉,这或许才是我们久久无法忘怀经典的重要原因。
刘瑜 - 5/27/2021 11:58:40 PM
作为新人,真的有点小激动!
听完温和玲老师的分享,感觉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做的很不够。名著阅读初中也有,但自己没有像温老师这么细致地领读过,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简单梳理一下,就做些习题。有时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领会名著的精髓。更多时候,是觉得本身底气不足,还是要多读书,多积累,多学习。
看完武利庆的讲述,仿佛看到了过去那个不爱上语文课的自己:一上语文课,全程心儿突突跳。就怕老师提问怎么分段,中心思想是什么?可惜,那时没有机会,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其实小时候也很喜欢读书,可能是没有渠道,搜罗来的都是小人书啊,武侠短篇啊,然后就是手里的语文课本。也不知道要读什么书,或者怎么去找来书读。所以,在读书的年纪,遇到领路人,真是太重要了!
当看到樊阳老师的时候,觉得有些不真实啊,没想到真的有一天能听樊老师讲文学。樊老师是我的偶像吗?好像。听着樊老师讲解,觉得很踏实,内心很平静,同时在感慨:我也听得懂语文啊,我想当樊老师的学生……哈。来到讲坛,想默默地做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也期待自己能影响更多的学生,努力吧
山西乔彦华 - 5/28/2021 12:40:02 AM
5月以来由于带毕业班,所以作息时间会跟讲坛的时间有冲突,错过了好多讲座。好在温老师的讲座可以回看,我抽空听了两遍,又将资料全部下载保存。很庆幸遇到樊阳老师创办的共同体,能够结识全国众多优秀的老师一起阅读,一起寻找最适合学生的读书方法。通过温老师美妙动听的讲解让我学会整本书的教学思路。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学生的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学生课业繁重的情况下,温老师的导读可谓用心十足,不仅有问题、有情节、有人物、有环境、有真题,更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情趣、有境界。读书应是真正超越名利,超越自我的至高享受,阅读不仅仅为提高语文学业成绩,更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而非功利之阅读更能抵达人的灵魂和内心深处,我会一直跟随,继续学习!
shasha000 - 5/28/2021 7:02:07 AM
认认真真的把温老师的分享听了两遍。第一个感觉是,温老师读了很多遍《红楼梦》,才能做学生读书路上的引路人。第二,和大家的感觉一样,温老师做的很扎实。在督促学生认真读书上,温老师的做法很值得学习:拟定计划,有序阅读;师生共同承担读书课题任务等做法能有效督促学生主动读书。为温老师的“语文人”的自觉点赞。
韦春玫 - 5/28/2021 11:09:05 AM
上个星期听了狄鹏老师的关于太平天国的讲座,副标题“历史是个什么东西”,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狄老师从几个角度讲述了她所理解的太平天国,首先是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背景。她从四个角度去分析:土地人口的变化,鸦片战争的影响,客家人的身份地位以及蒙汉概念,种种因素加起来,于是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其次聊了聊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洪秀全,从他的身份、经历去分析他提出《太平诏书》的思想基础。第三是讲述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展开后,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比如传统文化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天国会众与秘密会社的矛盾,提出的“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和现实中追求权力以及权力带来奢欲生活之间的矛盾,最后分析了运动失败的原因。整场讲座从我们平时没注意到的点去挖掘历史的深度与广度,这对我是深有启发的,我们现在上课常态化,往往只讲高考要考的知识点,那些自认为不重要的点会选择忽略,于是想到狄老师在讲座的最后说的“获得分数和学好历史是两回事”,我感觉自己已经到了一条死胡同,每每上课都有一种无力感,学生思想僵化,不能跳出应试的窠臼,思考问题单一化,简单化,我想这正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悲哀吧。
张越 - 5/28/2021 11:30:53 PM
温老师的《红楼梦》讲座,让我觉得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教内容应该精心构思,有所选择,温老师做得很好,各种方法齐上阵,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内化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三个月我也参照詹丹老师针对大众讲的《红楼梦》进行了经典重温,发现教《红楼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传递什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李云跃 - 5/29/2021 4:01:59 AM
听5月21日温和玲老师讲座反馈:
温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如何带领孩子们阅读整本书很有启发。一是采用名人名家对书的评价激发学生对书的阅读渴望。
二是一般是教师做导读,但温老师让学生做导读,这样就从学生的视角,以学生主动互学、引学的方式来读。
三是采用分类研究精读的方式,既照顾到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把书读深读透。
tzsxwyl - 5/29/2021 4:10:46 AM
《我们这样读红楼梦》分享反馈:
听了温老师的分享,很受触动,也很受启发。对这样一部古典文学巨著,如果教师没有反复深入地阅读,是没有底气带领学生阅读的。温老师从家传的《红楼梦》开启了阅读,又研读多个版本及有关辅助书目,反复咀嚼,才有了对这本书高屋建瓴的领悟。
在带领孩子们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温老师采用的导读加精细化阅读的策略,是非常恰到好处的。孩子们既能对全书有整体的把握。又能围绕几个有价值的话题做精细化阅读和研究。其中列人物图、提纲、把读到的感受换成画面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的文字反馈来看,应该是收获满满的。
温老师自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化积淀,以及设计的恰到好处的阅读策略,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王凤琼 - 5/29/2021 4:29:16 AM
听了温老师的讲座,我心里很是不安,因为在名著的阅读上我仅仅要求学生去读,结果读的人可想而知。后来在学生一次次的丢分之后,我也开始先读,熟悉内容,看看有什么遗漏,由此也看看学生到底读到了了,其实学生是有点想读的,但我这个引导者很敷衍,我确实该整理整理了,有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有方向。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 5/29/2021 5:13:26 AM
听了几次老会员的分享,对樊阳老师所做的“全人教育”有了更深的领悟。武利庆和龚爱国 都是讲坛第一届会员,他们身上有不同的特性,但在樊老师的引领下,一个典型理工男,一个原本对自己要求不高,在加入语文小组之后,求学、工作、人生都因之而不同。
    在他们的眼里,樊老师改变了他们对语文的认知学习态度,帮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提升了。樊老师给武利庆寄的照片上还写了话,“你的奋斗成功是我最大的安慰。”樊老师的包容耐心倾听给了龚爱国更多的潜移默化。
    我也惊讶于樊老师在第1届会员这里就给他们做了如此系统性的文学讲座。 这是他在从小到大学就积淀了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所以樊老师的讲坛学员,每一届都是这样来爱上语文、开阔视野、拓展心胸的,一种由内到外的精神气质由此养成。 所谓如沐春风,不言自化。
郭冬梅2021 - 5/29/2021 5:41:32 AM
对于狄鹏老师的关于太平天国的讲座,印象深刻。是呀,历史是个什么东西。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强盗理论颠覆了真实的历史哲学观。很认同狄鹏老师的一系列的分析,层层递进的演绎,让学生真的去思考。隔壁班的历史课,如果也这样学习,该多好。
liuyong - 5/29/2021 5:49:49 AM
认真听了狄老师的讲座,听完之后更有种同道中人的感觉。太平天国是每年必讲的,不仅因为它是中学历史必修的内容,更是因为里边充满了各种现代和传统碰撞而产生的种种矛盾。狄老师在部分总结的特别全面,太平天国对待“传统文化”、“天国会众”、“西方国家”和“秘密会社”的不一致集中体现了这些不一致。这些不一致,何尝只是太平天国的问题,似乎近代以来一直都存在的,天王他们何尝不知道,只是装着装着,无限的权力让自己自己也真以为自己是“上帝之子”下凡。
云南昆明和志茹 - 5/29/2021 6:35:25 AM
听了万老师和田老师的话题“内卷”后,颇有感触。也因此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内卷”与“攀比”、“被裹挟”有区别吗?原以为“内卷”就是人的“攀比”心理作怪,等同于“攀比”结果发现不完全一样。攀比心是主动的心理状态,而“被裹挟”是被动的、内心是不情愿、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当我们感受到“被裹挟”时,内心是痛苦的,找不到幸福感和归属感。可“攀比”不一样,它是主动追求,会获得短暂的快乐与辛福感。可是“内卷”就可怕在它既有主动的心理又有被裹挟的无奈与痛苦,更有一种漂泊无定的绝望。
邱华辰 - 5/29/2021 6:43:02 AM
樊老师《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福楼拜》的讲座通过精要的作品选段和阅读任务设计,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中把握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源流发展。尤其是总结的部分提纲挈领,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把握作家作品的特点。例如自然主义小说叙事场景化特征的特点总结,敢于表现人如何被一种社会的必要性所控制和消灭的主题,学生结合前面的材料,能对作家作品特点有比较深入的把握。
龚捷 - 5/29/2021 6:44:08 AM
听温老师分享整本书阅读,有很大感触,温老师放手让学生组织分享引读,学生都很有独立的见解。目前我的课堂前三分钟也是由学生分享《骆驼祥子》,但是具体的操作只是片段式、感悟式的,并未形成整本书阅读规模。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学生也不知道如何读好一本书,我在这方面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方法,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希望能在讲坛能够学到更多。
罗慧萍 - 5/29/2021 7:43:56 AM
讲坛5月讲座《批判性思维:21世纪必须拥有的核心素养》(郭兆凡)反馈:
5月18日,C计划创始人之一郭兆凡老师进行了一场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讲座,我认为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在教学中,老师对于知识缺乏自我分析与判断的能力不在少数。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某小学的语文老师,她说“凸”笔划本来是5划,而“标准答案”(她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而非我们说的“参考答案”)是6划,他们评卷就是按照6划给分的。我很诧异,她说这是按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我问她怎么向学生解释,她说就告诉学生“标准答案”是这样的。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许多老师不善于独立思考,照着教参书讲课是大有人在。我们老师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其实在教育工作中,这方面还是挺让人担忧的。照本宣科、只告诉学生结论不注重推理过程、死记硬背是我们教学中并不少见的现象。然而这种被老师长期习惯运用自如的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抑制却极其严重。青少年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性已为众人诟病,但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我想这不只是我们老师懒惰,更与我们长期以来的思维习惯密切相关。试看看,“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听D话”、“统一目标”、“步调一致”、“不允许有杂音”、“下级服从上级”等等不一而足。天天在这样不允许有不同意见的环境中生存,怎么培养能质疑有批判精神的人才?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能力如同树苗生长一样,是需要相应环境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不同声音,允许对“真理”质疑,才能营造出人人都敢于想象、敢说真话的环境。老师的思维被禁锢在一个边界严密的空间里,学生怎么可能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天天听到的是一种声音,哪里来的百家争鸣?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到现代科学,古今中外杰出的学者、科学家,不都是具有批判性思维者的人吗?那些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庸禄之辈岂能有大的作为?批判性思维反对依靠权威和流行观点,倡导理性的公共说理,这才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所以批判性思维也应该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温和玲 - 5/29/2021 8:00:50 AM
关于完成《红楼梦》阅读分享的背后故事

有幸是在群里的分享,所以这一次献丑,波及的还是群里富有爱心的讲坛同仁,如果是扩大化的分享,我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说:不行,我还没有足够的积淀来输出创新的东西。
关于阅读的引领,我经历了扔一本书给学生自己自由的看,到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的看,后来是挖空心思让学生参与的看。
来到人文讲坛后,因为有了樊老师的示范领读,我开始精读所有的小说和其他文学文本,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读书时有方法的,我们不能粗放模式去放学生自己随意的收获。
后来,反复的思考和实践后,才有了分阶段逼迫式领读,精细化阅读,论文式品读。
读书,永远在路上!
叶娉婷 - 5/29/2021 9:57:33 AM
5月分享反馈:
  21号听完温和铃老师的分享,非常佩服温老师的坚持实践。在高中推广整本书阅读的难度我是深有感触的。看到温老师对《红楼梦》的阅读课程做得这么细致,更感慨于引领人的重要性。要做到领读《红楼梦》一书,老师至少要通读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原著,还要泛读其他版本的,以及相关书籍,做到“以一引百”,这样才能达到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对比温老师以及讲坛领读老师,我也坚持做整本书阅读的推广,但是做得肤浅、做得偷懒。对于社团学生,只是让学生制定好自己的阅读计划,然后定期做阅读分享,因为没有时间;对于班级孩子要好一点,在高一、高二时会用每个星期的一次晚自习来让学生们进行阅读或者分享。希望下个学期接手高一新生后好好拟订一个阅读计划,带领学生们细细品味阅读的乐趣。
王一涵 - 5/29/2021 6:41:42 PM
温老师  《红楼梦》导读分享
1.导入:筛选引用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名人评价。
2.把阅读过程和阅读体验的分享放到课前演讲中,能让学生一直和阅读书目产生联系,产生思考,也会让还没读,没好好读的学生有些压力。
3.平时的单篇教学,主题教学文本资料有限,教学参考资料丰富。整本书,尤其是经典作品的阅读对老师的要求极高!不仅仅要老师读得通透,又要在此基础上做课程设计,再让设计落地,能融于日常教学。虽然自己也在尝试,但由于课时所限,课堂上讨论的机会少之又少。
刘亚 - 5/29/2021 7:04:02 PM
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又特别喜欢《红楼梦》,所以自然地地温老师的讲座感兴趣,想看看她是如何带领学生阅读这本书的。说实话,据我调查,学生喜爱读《红楼梦》的很少,大部分学生看不懂。这一点很能理解。我记得我自己第一次阅读《红楼梦》时,也是好几次都读不下去呢。尤其是前面几章的内容,简直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一边读完,里面的小姐丫鬟奶奶太太们多的连名字都记不清楚,彼此的关系也是摸不着头绪。在以后的日子里读了很多遍,才逐渐搞懂,又读了很多研究文章,这才算好容易搞清楚了。但是作为老师,我只是推荐同学们阅读此书,而并没有展开统一的整本书阅读行动。一是因为学生感兴趣的很少,而是以为大部头的著作很占课时,三是除了阅读还要穿插讲解,总体感觉很难操作。听完温老师的分享,心中要涌动起带领学生阅读的澎湃的激情,也打算借鉴一下温老师的方法。总之,做什么都是有困难的,不是试一试怎么能知道效果呢?
陕西邹高峰 - 5/29/2021 7:47:16 PM
听了狄鹏老师关于《太平天国》的讲座,深有同感,觉得历史就得深入挖掘和思考,我们的教学不能永远停留在高考知识点的层面,所以,这也是讲坛的意义所在!这也鼓励我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带给学生对于历史全面的认识,自己也要多读书,给学生不一样的历史可的体验。
郑小冉 - 5/29/2021 8:00:59 PM
《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我们做得很功利,把它放进了艺术节里,作为阅读竞赛来激发和考查学生,事实上喜欢阅读的孩子始终在读,不喜欢的孩子故意让自己在第一环节就败下阵来,以此逃避。尴尬之余,就在每次考试卷里来设置考题推动阅读,而非从阅读行为本身来设计课程,逐步引导,我能预见的就是临近高考的时候大量的题目会涌向学生和老师,在题海中我们似乎会有一种还不赖的错觉——读完了《红楼梦》,甚至还有一种莫名的“小确幸”,不用苦读也能做题。所以,听了温老师的课,看了您及其他老师所做的努力,我是惭愧的。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5/31/2021 5:36:59 AM
5月21日温和玲老师讲座反馈:
源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有些老师的课听不懂,让自己再再多学习,蜗牛般进行。
对红楼梦,我每次读都中断了,理不清那里的人物关系,不明白语言背后的用意。今天听了问老师的课,感觉怎么那么清楚啊!有目标,有方法,还有分段式的进行。让我这个门外小白鼠也尝到了甜头。
温老师的讲座一个是使用名家对书的评价激发学生对书的阅读渴望。让学生有整体的了解。第二是让学生做导读,这样就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了解事情真相,从学生角度来读,对孩子老师都有好处。
第三是分阶梯段精读的方式,让读的内容变少,变的容易。最终完成整部书的有效阅读。
刘显 - 6/2/2021 7:30:24 AM
晚上,去讲坛重听了温老师的讲座,思索她针对《红楼梦》构想出的一系列教学设计,在听到她谈起与学生讨论《红楼梦》与古代服饰间的关系时,忽然想起了日本的桥本武先生。他亦根据日本的经典小说《银汤匙》,开发出了足够学生学习六年的语文课程。比如,根据书中出现的年号,设计了天干地支的认识课程,紧接着又借此带领学生去研究东西方关于时间的认识……这样的课,不仅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教会了学生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做研究。
      想想,便觉得有趣。
袁利洁银海学校 - 6/3/2021 4:17:35 AM
听了温老师红楼的导读课,整个共读设计给我很多启发。
了解作者、他人对本书的评价等先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利用小组,自行研究、导读,再拿出一节课细读讨论。其中,让我觉得最难的就是导读问题的设计,但温老师的问题单,从人物、情节、环境等等角度都给出了许多有意思的思路,以后或许可以借鉴温老师的分类方式,或者头脑风暴,然后分类。当然,最主要还是要深读文本。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5月讲座及分享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