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共同体2022年6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
刘尧 - 6/28/2022 6:48:57 AM
大家发在这里哈!
刘倩亲近母语 - 6/28/2022 2:35:33 PM
6月读书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
明天准备上第1节课。这本书最近比较流行,之前买了托马斯福斯特的两本书,“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和“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文学课其实是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的简版,比较了一下,大部分章节都保留了,除了暴力和性的这两章。内容简化许多,说实话,我觉得改写版反而更流畅一些。
就算是简化版本,内容还是比较厚实的。里面提到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还是蛮考验积淀的。书后面有一个书单。
推荐6年级以上,有一定经典作品阅读基础的孩子。
七年级是可以讲了,我记得加州语文大纲里面,4年级就开始讲童话的原型了,算是打个底子,给一些方法和尺度,当他们在接触新的作品,可以试着用这个尺子去量一下。和别人聊起天来,好像自己懂得蛮多的样子,哈哈。
明天的热身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套路?讲几个你熟悉的套路,你对套路是什么感觉?知道套路,会给你带来怎么样不同的体验?
这次的阅读单比较扎实,整整6页,有很大一部分是要交给孩子们去搜索的,可以当小课题来做,然后在读书会上分享。
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类似吸血鬼的形象?举2个例子和相关作品。
选几首你喜欢的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这首诗要选这个形式来表达?针对作者想呈现的主题,他选的这个形式最是最合适的吗?可不可以换一个呢?
洪健天 - 6/28/2022 2:50:07 PM
最近在读《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其中关于文化批判的内容印象深刻。技术理性主义的浪潮下,人看似摆脱了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却不断进行着自我异化,日益缺乏否定性这个本质维度,丧失了人的加一个和意义。
雾锁清秋 - 6/28/2022 4:33:05 PM
我能说我辛辛苦苦的写的读书感悟被自己点了“清空内容”吗?我去哭会
刘显 - 6/28/2022 5:45:05 PM
#高贵
      一
    读《左传》,最令人神往的,还是春秋人的气质。强健而温和,直率又雍容,子夏有云:“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样的人物,让人很想去看看。
    二
    前段时间,学校做礼仪文化节,我在开幕式上讲话,特别说道了春秋人气质上的高贵。如今想来,这样说已经不妥了。高贵一词,在当下,更像一种商标,或一种可供贩卖的产品。高虽未必,贵却是一定的。这不像春秋里的人,他们多数有点高尚,却不贵。
顾颖群 - 6/28/2022 6:40:53 PM
本月读了黄晓丹的《陶渊明也烦恼》。这本书是写给普通家长的,主要讨论家长应该如何支持孩子学习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以及更深层的希望帮助未来的中国人,获得从传统文化提取现代精神的能力。
首先是对古典传统文化的阅读材料选择上,作者提到了大量值得孩子们尝试阅读的作品,包括《诗经》《庄子》《唐宋传奇集》《太平广记》《牡丹亭》以及陶渊明诗等,并针对每个作品,分析它的特点,讨论哪些阅读和学习方式适合孩子。
其次,作者的教育观点贯穿全书始终,强调要结合孩子的特点进行阅读引导,重视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的培养提高,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而不是一定要读所谓的经典。等孩子的阅读水平提高了,不那么依赖兴趣了,再读经典也不迟。
作者还用了专门的篇幅讨论学习阅读的过程。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学生感受、摸索、试错、体会的。摸索试错的机会越多,摸索试错的时候越自由,越没有压力,他就越可能找到其中的秘诀。
所以要带孩子去优质的书店(书展)摸索,建立对书籍的认知和评估体系的过程。允许他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自由并充分试错,他才会成为一个爱书的人。这里还提到了三本书(《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和三个概念(范式、隐性知识、模糊学习),是作者得出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
hongyvqiu - 6/28/2022 7:29:30 PM
《荣格自传》的后半册,感觉已经不是荣格在回顾他的人生了。更多的是他的思想,或者说他和弗洛伊德冲突的思想。

在后半册,他多次讲到和弗洛伊德的分手。尽管他一直不承认想继续弗洛伊德的衣钵,但当他彻底和弗洛伊德分手时,我想他是有几分落寞的。他一再讲析一些自己的梦,辩析其中与弗的分别。这是否也是他内心的一种补偿。因越在意的东西,越想显得平淡。

而他的后半生,或者除开了和弗的分手外,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了。他的著作他的感情生活,都只是为了做“伴娘”。可以想象他和弗相见时的那种“知音”感,或者彼时,他俩就如同伯期和子牙。只是荣格的自我太重了。

弗对梦的观念的执着,和荣格的“潜意识”观,必将成为冲突的焦点,而二个人又无法放下自己的身段去迁就对方。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这种牺牲应该是荣格做出来的,毕竟他相当于弗的继子。然而,荣格无法说服自己。这也就注定了,他的后半生只能自己一个人走下去了。
郭晓云 - 6/28/2022 7:56:04 PM
读杨照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
中考结束了,终于可以从容的喝喝茶读读书了,《文明的基因》快读完了,很是喜欢,除了杨照老师特有的台湾人的絮叨,我还是比较喜欢简洁明快的叙述。在本集中杨照老师一路从中国古地理的基础到中国古文法的基础再到中国文字与中国语言,古代城市与城邦,帮助读者梳理了一些基本但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比如先秦的国是什么意思,中国的城是怎么来的,在第五讲里,杨老师讲了周的封建,破解了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个误区:封建就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所谓的诸侯建国,而实际情况是周的封建是武装殖民,“找到对的人,给他对族群势力,指定一块特定的地点,让他们前往,先征服,征服之后定居再来垦殖发展”,所以封建的本质其实是武装殖民。第六讲开始讲述春秋时所谓诸子百家和王官学的关系,第七讲开始最为有趣,讲我们最熟悉但肯定是最陌生的孔子老先生,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摘录在此:“这样一个具备活泼生命力的孔子,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刺激与启发。例如看看他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能不羡慕,能不比较吗?别说师生,在现代的所有人际关系里,我们谁能和亲人、朋友有这种多元、丰富又真诚的联系?真正的生死与共,不断交换关于生命根本理想的看法,并肩发展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标准——你曾经跟谁如此相交相识过呢?”有些感动!
龚捷 - 6/28/2022 8:27:34 PM
看了《君子的春秋》之后,我在想晋文公为何能在激烈残酷的环境中胜利,成为春秋第二霸?是否与他十九年流亡生活有关呢?一个人能在逆境看轻别人的轻薄无礼,在艰难困苦、尔虞我诈的处境中懂得报恩,讲究礼节越挫越勇,是艰难的环境磨砺、成就了他,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再者,晋文公有良人辅佐相伴,他们忠心追随重耳,出谋划策、敢于直劝,帮助他跨越艰难险阻,摆脱困境,重振旗鼓,创建伟业。晋文公能成就霸业的原因远不止于此,我很敬佩他,能够做到这两点已经不同于常人了,对于我目前的近况来看,我的有些学生消极怠惰,排解难耐,真是让我无处着手,想到这儿,我越发敬佩晋文公重耳了!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 6/28/2022 8:40:59 PM
读高尔泰《寻找家园》
    这是一部现代中国史观照下的个体叙事,这是个人在荒谬的时代,重大的灾难下,生命微贱,如草芥蝼蚁,仍然保有精神上的自我,仍然有勇气、有信仰的叙事。
    有人性的反思,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倾轧,人性的复杂、扭曲,都得到了细致的呈现。
    有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因为一篇谈美的文章被批斗乃至被定罪,下放劳改,人生就此被改写,这是何等的荒诞!在颠沛流离、多次几近家破人亡的重重打击中,作家始终在平和的叙述。
      令人尊重的自省。增重、运动、写作都是作者在那样一个可怕的年代在缓一缓的间隙对自己的提醒,也包括他去看星空,听河声,对高空盘旋的老鹰有兴趣,让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在放风的间隙,哪怕被关禁闭,也要放《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只要保有灵魂的自由,谁也不能真正给我桎梏。

摘录:1.面对累累枯骨,谁又能够区别英雄与奴才,殉道者与市侩、老实人与骗子,这个人与那个人?即使是未来的基因,考古学家又怎么能够知道哪具骨骼里面曾经“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更何况早已经没有人想要知道这个。这些没有坟墓的森森白骨,曾被人们忘记的一干二净,在荒原上风吹日晒,草缠沙拥,由于有用处,这才被想起。于是乎,公文飞驰,药水浸泡,教鞭搓纸,动物标本一般任凭拨弄。
    突然一下子,血与火的历史都退缩到了遥远的地平线,淹没在遗忘的阴影中,而那些至今纠缠着我们,耗尽着我们,我们牢牢记住和竭力想要纠正的一切,也好像倏忽之间都幻化成了一些不可阐释的象形符号,谁都没有兴趣再来把它们弄清。
    2. 所有这一切无心之失,都是一种历史中的自然,我们不妨听其自然,要不,数10年来,整个中国无端损失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和生活,又在滚滚商潮中失落了那么多的人文精神,我们又当如何?
    3.被那斑斓万翠的洪流带着,在千壁画林中徘徊而又徘徊我有一种梦幻之感。想到历史无序,多种机缘的偶然愈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为创造这些作品提供的保证,多么难得,想到岁月无情他,历经千百年风沙兵燹保存至今更不容易,想到世事无常,我家破人亡,死地生还游人来此与之相对,尤其幸运,心中就不由得充满着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
陈嫚云 - 6/28/2022 10:19:43 PM
以前读哲学书,总是觉得晦涩枯燥,也或是怕费脑力,很难坚持读完,最近在家人的推荐下选择了《大问题Q简明哲学导论》,发现这本可以作为大学哲学导论的基础教材很适合我这样的起步者,其中的开篇问题,结合每一章对于哲学概念的论述,真的有利于缓解初识哲学的压力,还可以与家人朋友就这些问题交流思想。哲学就是努力思索生命,思索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思索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对智慧的爱,赋予生命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对完全陷于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一种排斥,尝试不去接受一张廉价的、没有挑战性的替代品,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例举几个有趣的开篇问题:1. 有没有某种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如果有,它是什么?2. 如果你只有几分钟可以活了,那么你将怎样利用时间?如果还能活几天呢?二十年呢?3. 你怎样向一个外星来者解释你是谁(什么)?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都旨在让你思考各种类型的哲学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现给其它可能持不同观点的人。
陆羽琴 - 6/29/2022 3:29:24 AM
前段时间读了尤瑟纳尔的《东方故事集》,其实相比她的长篇大作,这本算不上她最好的作品,但依然是个很好看的短篇集子,大致是基于一些东方传说故事的故事新编,但并不含有太过猎奇、令人不适的凝视色彩,读来只觉得有很诡丽的美感,残酷而又不失诗意,精巧而又不经过分雕琢。第一篇关于画家王佛的故事,几乎像是一个关于创作者本身的隐喻,我非常喜欢。另外,我对这种故事新编的写作形式也挺感兴趣的,一直觉得很适合拿来给学生玩一下~
黄佳凤(正式) - 6/29/2022 3:43:00 AM
6月读书心得
本月阅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因为要开始学考复习了,学考内容加进了“整本书阅读”,学生对《乡土中国》已经不陌生,但是,依旧对这本书存在不理解,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用阅读“社会科学”读本的意识去阅读这本书,在《如何阅读与本书》中,作者提到,社科类读本易读之处在于读者可以结合自身阅历进行作者观点的理解,难处在于读者与作者提出的术语有着理解上的障碍,还有就是带着自己的偏见无法倾听作者所说的话,这些都是学生存在的问题:缺乏对书本的分析阅读,导致缺乏对作者术语之间关系的联系与理解,带着“难”的固有成见,浅尝辄止。我想,接下来的复习,我得先从自己梳理概念关系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真的走进这本书,尝试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进行理解。
韦春玫 - 6/29/2022 3:48:22 AM
今年贵州高中实行新课改,又把卡夫卡的《变形记》纳入高一语文教材中去,于是我又重读了一遍。大学时代,读过卡夫卡的一些作品,但是那个时候感觉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因此除了觉得他的书郁闷、枯燥、难懂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感觉了。再一次重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和学生讨论着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时,理解了小人物的卑微与痛苦,才发现即使一百多年过去了,他的作品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格里高尔的异化和当代社会的人性的变形与扭曲惊人的相似,当人被金钱、权力和欲望掌控时,人就成为了非人。当我们感同身受时,和小说中的人物共呼吸时,也终于理解卡夫卡在写给波拉克的信中说的话:“我认为,只应该去读哪些会咬人的书”,“我们需要的是那种读完后能让人感到犹如遭到一种不幸的书,这种不幸要使我们感到痛苦,就像一个爱他胜过爱自己的人死了一样,就像我们被驱赶到大森林里一样,远离所有人一样,就像自杀一样”。
张越 - 6/29/2022 5:46:43 AM
本月读了《西游记》这跟小时候读,又完全不一样,我从人物出发,比如,就看孙悟空对待观音菩萨的态度,中间有个很唱的转变过程,再比如,就把曾经看了很多遍书都省略过去的那些冗长的诗歌也细心看一遍,其实很多诗歌写得不好,但是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精彩之处,开始整理思路,发现欲罢不能,坚持做笔记,真的很有意思,这样的读书方法也是自我挑战,希望坚持。
周永峰 - 6/29/2022 7:12:02 AM
三国里的清新曹操


这周读《三国志的世界》,对曹操印象颇感清新。
曹操儿子曹整娶袁潭女儿,结为儿女亲家,然而,袁负约返曹,曹操送还其女,讨伐袁潭。江湖是江湖,婚姻是婚姻,政治是政治。

建安十八年,孙曹在濡须口对峙。曹操见孙权整肃,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向劲敌学习,爱憎分明。

孙权写信给曹操:春水方至,公宜速去。又在夹条批注: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大笑:孙仲谋不欺我。孙权与曹操年龄相差如父子,好对手才有好未来。曹操敬重对手,才有未来。
罗慧萍 - 6/29/2022 7:13:26 AM
读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鲍克瑟可谓是庄园中的劳动模范,他在琼斯统治时期就一直持之以恒的工作。在拿破仑的统治下,他更是一个顶三个,常常承担了庄园的所有活计,他让公鸡提前半小时叫醒他,他愿意比别人多干一些活。后来修建风车,他又提前三刻钟起床。他对庄园的付出比谁都多,他有一颗对庄园忠诚的心,但他的忠诚在集权统治下却变得奴性、愚昧。他那两句口头禅,“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和“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就充分体现了他性格中的奴性。
在拿破仑极权主义之下,充满的不是平等,是奴性。庄园的动物们干的越来越多,得到的却越来越少,庄园里也没有了一开始革命的平等、自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化,一方面是以拿破仑为代表的集权统治阶级,一方面是已鲍克瑟为代表的被奴役阶级。集权统治的出现,必然导致奴性的出现,在没有推翻琼斯的残暴统治的时候,所有的动物们都过着十分痛苦奴隶生活。他们性格中的奴性让他们连思考的意识都被完全消唐掉了。这就是奴性产生的原因。
哈哈,这哪里是动物世界,这不是人类某些形态的翻板吗?
罗慧萍 - 6/29/2022 7:18:38 AM
读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鲍克瑟可谓是庄园中的劳动模范,他在琼斯统治时期就一直持之以恒的工作。在拿破仑的统治下,他更是一个顶三个,常常承担了庄园的所有活计,他让公鸡提前半小时叫醒他,他愿意比别人多干一些活。后来修建风车,他又提前三刻钟起床。他对庄园的付出比谁都多,他有一颗对庄园忠诚的心,但他的忠诚在集权统治下却变得奴性、愚昧。他那两句口头禅,“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和“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就充分体现了他性格中的奴性。
在拿破仑极权主义之下,充满的不是平等,是奴性。庄园的动物们干的越来越多,得到的却越来越少,庄园里也没有了一开始革命的平等、自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化,一方面是以拿破仑为代表的集权统治阶级,一方面是已鲍克瑟为代表的被奴役阶级。集权统治的出现,必然导致奴性的出现,在没有推翻琼斯的残暴统治的时候,所有的动物们都过着十分痛苦奴隶生活。他们性格中的奴性让他们连思考的意识都被完全消唐掉了。这就是奴性产生的原因。
哈哈,这哪里是动物世界,这不是人类某些形态的翻板吗?
郭冬梅2021 - 6/29/2022 7:24:25 AM
这个月阅读的是张爱玲的书,书名因为一些原因暂时隐去,大陆能买到的台版--张爱玲百岁诞辰纪念版,竖排繁体字,读的非常好。有几本在motherland找不到的。其余的都OK。因为这半年手机微信也换成了繁体字,同时自己也在临摹繁体字,故而认识的繁体字越来越多,带有神韵的繁体字每一个都似一个个精灵般的悦动在字里行间。阅罢,我最为真实的感受是恐惧,是处在恶魔般的境遇之下的恐惧,那叫声就恰似冬天北方的雾霾躲无可躲、藏无可藏,蚕食着每一个有生命直至最后的气息。书可配合刘晓庆主演的《芙蓉镇》所处的历史境遇。
    在满目的荒芜中,唯一不变的,是她孤注一掷的爱情。
张爱玲书扉页的这句话恰恰不是在谈论爱情,而是生命在遇到大恶之时,所表达的真实,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人性、真实的灵魂、真实的神性。
温和玲 - 6/29/2022 7:53:19 AM
《教育改革三十年》《红星照耀中国》读完这两本书,发现这些年来,校园环境的改善、升学的压力,家长的焦虑,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夹杂在一起,我们听到我们的校长、老师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谈话、了解,聆听基层的反映,我们与他们一对一地沟通、交流、教育……我们竭力保护着干事者的热情。面对问题,我们希望告诉我们的行政人员,井冈红土地上的儿女,原本带着天然的抗氧因子;我们希望告诉我们的校长,被庐陵文化浸润过的学者,应该滋养出更多的浩然正气;我们希望告诉我们的老师,如果教育人没有了气节,我们的孩子可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但却一定会倒在终点线旁。我们希望告诉所有的教育人,为错误买单的代价……初心不忘,我们深知,真正教育,不仅是一张成绩单;而教育改革,也绝不仅仅只是一张成绩单,它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文化的渗透,它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良知的唤醒,它是无法用成绩来衡量的一种琐碎,是一种微小却又极需耐心的英雄主义,是“治未病”啊!如果,你是站在这样的高度去这样看待改革,那我们的工作不可能不合适,我们的领导不可能不认可,他们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啊。这,正是教育人的声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tzsxwyl - 6/29/2022 8:34:49 AM
最近读了《沈从文经典》。书中除选入了他的著名作品《边城》、《湘行散记》外,便是《从文自传》了。很好奇一个没有上过多少学的乡下人,是如何最终成为大名鼎鼎的教授和大作家的。读了他的自传,被他富有传奇色彩的阅历故事深深吸引。原来沈从文从小就是个有点顽劣的野孩子。不爱读书,逃学,在外面各种野,但他天赋异禀,不费多少力气也比其他孩子学得好。他喜欢去大自然中看各种风景,看到有趣的事情总要停下来看一看,对很多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就是被罚站也能让自己的脑子里想些有趣的事情而不觉得痛苦和难熬,不得不说他是个有野性有胆识又具灵性、天真无邪的孩子,这与他日后《边城》中笔下流淌出美丽的湘西风光、醇厚朴实的民风和善良纯洁的人性美是分不开的。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他的童年,喜欢他的无拘无束、向往自由,天马行空,他不是不爱学习,他是爱读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他的童年包括他以后的人生经历是他日后写作的源头活水。
shasha000 - 6/29/2022 5:54:14 PM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是本长期霸占畅销书榜单的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作者美国作者塔拉·韦斯特弗,86年出生,我的同龄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塔拉的父亲是一位“摩门教”的教徒,偏执、暴躁,愚昧,整日担忧害怕,屯粮食、弹药、汽油,为世界末日做准备。他在目睹一场枪击案之后,坚信所有政府给予人都是圈套,有这样的认知下,塔拉和她的哥哥不能去上学、不能去医院。即使遇到致命危险,父亲也认为这是上帝的旨意。
塔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工作繁重、环境恶劣,最重要的是要遭受哥哥肖恩的辱骂、殴打,生活充满危险,毫无希望……在哥哥泰勒的支持下,塔拉开始学习,克服重重困难,在27岁这一年拿到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家庭环境限制了他们的选择,但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塔拉和泰勒选择摆脱父亲的控制,过另一种人生。
这本书诠释了教育的力量:教育不是被规定,而是勇敢定义自己的人生。
叶娉婷 - 6/29/2022 7:25:26 PM
6月读书笔记:
这个月在准备工作室行读安龙课程,准备假期带工作室成员、学员到安龙进行一次实地教学,所以查阅了关于安龙的资料、书籍。在海量资料查询中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点:1.关于“兴义”这一行政名称,今人的认知几乎是混乱的、错误的。原因是今天黔西南州的州府是兴义市,而清朝的安龙因为“南笼起义”而被嘉庆皇帝亲赐名为“兴义府”,而清朝之后安龙没有一直沿用这个名字,就被隔壁的黄草坝用了,变成了后来的兴义县——今天的兴义市,所以一提及“兴义”,今天的人往往混淆概念。2.在看到有关南明历史的资料中发现,在明朝末年各地燃起的“反明”武装力量,随着清军的入关纷纷变成“抗清”力量。于是我在想,为什么我所知道的“反清复明”的历史故事很多,而同样是少数民族统一中国,为什么“反元复宋”却很少听见呢?3.在阅读有关张之洞和他父亲的资料中,特别是贵州所记载的有关张瑛的资料中都说张瑛对贵州、对兴义府的感情很深,张之洞在安龙生活了十多年,可是在他的文章或者记载中却对贵州只字不提,所谓"之洞腾达,耻为贵州人。"他26岁恩科中一甲第三名,后飞黄腾达,一生不提贵州。他为什么不提?这是一个给学生很好的切入点。
雾锁清秋 - 6/29/2022 11:59:43 PM
本月读书3本。第一本《使女的故事》,源于美国新进的热门话题反堕胎法案。蹭着热度快速读完了《使女的故事》。不得不说作者的构想的确新奇,这可能是有很多人诟病它的原因,但是也不得不说,里面很多的现象就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实实在在的发生着,不止过去、现在,未来也将一直发生。思想洗脑、严格监控、等级森严、统治高压、道貌岸然…不一而足,人仅仅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已。读完之后,压抑痛苦屈辱之感依然挥之不去。好在作者塑造了一个莫伊拉的形象,她不断的反抗着,虽然势单力孤,但是并没有屈服,虽然作者没有给她一个美好的结尾,但至少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作者巧妙的结尾更使故事充满了悲哀,N年后那个惨痛的时代只不过是科研人员津津乐道的考古研究,那个无数人用血肉经历过的时代如今是人们案前的毫无温度的文字,人们乐于探究大主教到底是谁,但是有多少人深刻剖析那种社会现象究竟为何产生又怎样避免呢?我们有多少人真的能以史为鉴呢?!
王凤琼 - 6/30/2022 1:58:06 AM
我最近读了一篇写郭初阳老师的文章,讲了郭老师怎样进行语文教学,他对课文的解读,我万万没想到,在双减的今天,我看到了我们考题的变化,更简单了,那我们的语文课是该进行一些改变了。
黄宁莺 - 6/30/2022 2:00:52 AM
这个月读了《名画中的希腊神话》、《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和《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上学期读希腊神话时,就想着能结合文物和名画来读一定会更有趣。找到的这几本书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前两本都是日本学者写的,特别是《名画之谜》这本书,写得生动有趣,而且作者自然勾连到许多其他知识,并做了很有趣的追问。比如,关于法厄同的故事,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年轻人如果都谨小慎微,遵从长辈的指示,是不是就会影响到社会的活力甚至进步呢?
之前很多名画中的故事和细节,许多都在这几本书中得到解答,读起来也十分轻松愉快。强烈推荐大家阅读哦。
刘亚 - 6/30/2022 6:43:32 AM
听完庄子的讲座,可以继续阅读有关庄子研究的著作,乃至《庄子》。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是享誉世界的道家文化研究者,他早年在台湾求学和生活,晚年回到大陆,受聘于北京大学。他的《庄子今注今译》是研究庄子的案头经典,也是语文老师的备课资料。《庄子浅说》,正如作者在《出版说明》中所说,它不是一本学术著作,呈现的是作者学术人生中的“微细而重要的环节”,几乎是作者“时代和人生的感悟结合文本议题的抒发”,没有厚重的体系,没有晦涩的概念,薄薄一册在手,丝毫没有阅读的负担,所以读起来是那样轻松,那样亲切。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陈鼓应的学术人生,更领略了庄子的通达智慧。
李廷梅316 - 7/2/2022 1:16:53 AM
带领学生一起读《艾青诗选》,没读一首诗,都被艾青真正的大爱所打动,
《艾青诗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7年以前):忧郁与悲哀笼罩
第二阶段(1937-1940):对祖国的忧郁,对理想、光明的欢愉,主要意象:土地、旷野、太阳、火把、风、霜、雪;
第三阶段(1941-1978)枯萎、停顿时期;
第四阶段(1978之后):充满哲理性;鱼化石、镜子、礁石、光;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划分,让我们从宏观上对《艾青诗选》有了整体的认知;
继而,从意象、时间、色彩、情感几个角度来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我和学生都有了全新的认知,深深地被诗歌所打动。
胥江 - 7/2/2022 6:34:21 AM
6月读了一本印象深刻的著作是萧冬连著的《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新民主主义、仿效苏联、追寻赶超之路、发动继续革命到转向改革开放,一次次的转折和变幻,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对人类的理性的局限保持一份警惕,谨慎的对待按照理想设计出来的社会方案。
冯乾 - 7/2/2022 9:38:52 PM
最近在读两本金融类启蒙读物《小狗钱钱》和《富爸爸穷爸爸》,对于如何把复杂的知识和德育内容蕴含进简单的儿童故事里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很多时候要写好通俗易懂的儿童读物,传递合适的价值观念需要国家下大力气挖掘推广整理,近三十年外国儿童读物大行其道但是中国的儿童读物却愈发落寞,现在的孩子还是和30年前一样再看曹文轩、杨红樱,但是他们的作品还随时代发展、进步吗?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共同体2022年6月读书反馈(自选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