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共同体2022年9月讲座反馈
邬蒙 - 10/6/2022 6:15:50 AM
九月份主要听了共同体三位老师的分享,可以一瞥人文行走中的活动,再次感觉人文行读是一种符合学习规律的的学习方式,很期待可以加入一次行读。
袁利洁银海学校 - 10/6/2022 6:32:12 AM
听了叶老师关于行读的讲座,深受触动。
印象最深刻的是叶老师讲到的,行读的目的,把学生看成人,而非工具。教育的初心,不是分数,不是考试,不要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本身。
马晓涛云南师大附中 - 10/6/2022 6:35:20 AM
叶娉婷老师《人文行走的困境与突破》分享反馈:实践和推行与先行制度和体系不一致的东西,需要勇气,需要解决问题的力量,更需要团队的力量。
合作和众人拾柴让实践充满实操性质,也让课程更加富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让计划和推行能够落地。
刘瑜 - 10/6/2022 6:55:17 AM
听了叶老师的分享,又一次的感叹,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真的是前提,是基础。没有一个高容量的知识库,是无法融汇各种知识的,每一次人文行走的背后,是多种学科的高度融合。所以,讲坛的存在,真是一件幸事。
陈晨 - 10/6/2022 6:59:50 AM
本月聆听了两场讲座,分别是三位老师的新疆行读讲座和万蓓蕾老师的逻辑讲座,边听边思,亦有一些感悟。
怎样去设计好一趟有意义的行读课?在三位老师的新疆行读讲座中我找到了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设计行读课程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多发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从而做好教学预设,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只有多给学生机会,多和学生互动,多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成为面向未来的人。樊老师的精神在诸多老师身上得到了延续。
万老师的逻辑课很是有趣。从引导学生辨别观点和事实入手,让学生循序认识到如何有理有据表达自己观点,这堂逻辑课我个人也听得津津有味,期待下一期课程。
周永峰 - 10/6/2022 8:01:01 AM
叶娉婷:在人文行走中的“教育救赎”

叶老师作为高中老师在樊阳老师影响下,以本校社团作为一个点,引入人文行走,这本身就是新高考中提到的回到“人”的教育上。高中生一天时间就切割若干个单位,一个鲜活的人也被熔于炉中,打造成一又一个工具,用成绩的尺子去度量是有用的还是无用 的。而叶老师带领同学们人高中生回归教育人。我想,若干年后,在社团里与叶老师相遇的孩子会感激生命中的遇见,成就他们人文底色,只是这层底色,才有以后不变的本色。
叶老师没有局限于高中的社团,而把自己身子俯得更低,像杨柳一样,从小学生去寻找人文教育的机遇,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孩子家长也是老师群体, 这也促进一个教师群体的改变。
叶老师的工作室为什么如此灸手可热,这因为叶老师长期做实人文行走,另外叶老师也清醒认为,工作室老师们并不一定是纯粹的加入,但叶老师认为,她所要做的,是做好当下人文行走,以课程去度他们,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救赎”吧。
山西乔彦华 - 10/6/2022 8:10:28 AM
人文行走是我未来想要去做的一件事,但如何开始却始终停留在想的阶段。听了叶老师的讲座,加上暑期整理樊老师的行走资料,发现做这样的尝试比较难。
首先,当地的行走范围局限留存的历史资料太少,不好收集。
其次,在行走前要设计主题与讲解资料,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感慨共同体老师的优秀,唯有学习和苦练内功。
厚积而薄发,博宽而约取。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10/6/2022 4:31:57 PM
在听了罗慧萍校长、刘显老师和刘勇老师的关于行读新疆的思与问的讲座,让我回到了行读现场,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半个行读,却给了我好多启发与思考,才正真明白,讲坛的行读与别家的旅游根本上的区别,让我学到了很多,起码走进景点是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解读思考,虽不全面,但已经可以读懂一些,不像以前走马观花的。同时知道他们为啥经常要设计“问”,樊老师的提问,启发我们怎么设问。一直找不到语文的学习方法与目的。现在懂一些了。
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意见答案不同,学生们回互相学习。感恩遇见讲坛老师!
温和玲 - 10/6/2022 7:43:56 PM
群里反馈现补在这个链接上
九月听了罗校长、刘显老师、刘勇老师的行读新疆的思与问的讲座,还听了叶娉婷老师工作室成立后的人文行走的探索实践和困惑。
一是感动于人文行走团队对于老师们成长的关注。群里每次讲座都是提前邀约,这要关注群里老师们的进度,更要了解老师们的变化,以及研究的方向。
二是感激于妥善周密的计划。有章可循和计划安排,构成了环环相扣的系列,让整个人文行走像一根蛛网一样,链接着一切热血,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三是行读新疆的震撼。我曾两次进新疆,也算在亲密接触中,对于西北线有了较为成熟的认知,但对于人文景点的深入了解,对于人文附着的探寻,确实浮光掠影。身为遗憾。所以在仔细记录三位老师的分享后,我觉得很有必要三四趟去看一看,做一个更为详细的攻略。
四是叶老师的分享,目标清晰,知行合一,全科行走和设计学习,在困难中开出了一朵花。
王玲 - 10/7/2022 8:19:56 AM
叶老师分享反馈
叶老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在四周逼仄的应试环境下还能做行读课程,实在是佩服。
叶老师有激情有能力更有干劲,能带动全学段老师来参加行读,着实不容易。
雾锁清秋 - 10/9/2022 7:28:13 PM
听叶老师的分享,仿佛也跟随叶老师脚步去走了一回。让我深深感受到每次的行走,需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这是非常关键的,接下来通过去实地看与感受,使知识、体验更加深刻,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从而使知识内化,使感情更丰富多元,使自己变得更宽阔更独立。
我也渴望跟讲坛一起行走,学习行走的每个环节,感受行走的魅力。
张君sn - 10/16/2022 3:58:59 AM
叶老师的分享,让我感受到一线老师对行读的深情与热望,从第一次在共同体认识叶老师后,她不断在本土设计、实践,给我很大的鼓舞。
张越 - 10/16/2022 5:04:12 AM
对墨子的认知仅限于读书时候,也仅知道兼爱、非攻这样的书本名词。后来读了台湾大学傅佩荣的哲学课,对墨子有点深入了解,张博士又让我更深一层:墨子的“兼爱”是爱其他人,这种理想化的众人平等,无我无他,一视同仁,这种意识很是先进,社会大同的幻想,傅佩荣教授讲解时,用了一个例子反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和墨家不同之处在于从我出发,从我心出发,感受它人之心,从而达到孟子说的四端。但是墨子虽然哲学上根基不稳,他的个人就苦行僧一般的坚韧精神还是很值得钦敬。对 墨子的十议也是引人深思。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主张,这些思想放在现代社会来说还是很先进的,墨子的哲学主张没能成为主流,只是当时引起很多信徒参与,最终却烟消云散。
冯乾 - 10/16/2022 7:19:33 AM
听了这一个月的讲座之后我是对于容忍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没有对身边人的包容心和回护,很难被称作一个情感健康的人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大义灭亲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
朱茵 - 10/16/2022 8:15:50 PM
本月由于任教初三,再加上家中种种琐事所累,以至于没能顾得上听共同体的讲座,但是人文行读的概念我是非常认同的,平时只要有机会,就会带着孩子参加这类的活动,比如十一期间就带孩子参加了一次愚园路的城市行走,听带队老师讲着愚园路上的前世今生,感觉很有收获,也希望以后可以加入到樊老师的人文行走活动中来。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共同体2022年9月讲座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