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64147次, 共33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新手上路
UID: 148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0
帖子: 40
注册: 10/7/2018 8:16:1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00 金币
2019-03-29 21:38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听了樊老师的《大江东去》,感触颇多。但又想结合《苏东坡传》的3、4章一起谈感受,所以这篇讲座的反馈,我就下个月一起谈啦(笑)。这次3月反馈主要想就前几日举行的江浙沪阅读教学名师大讲堂谈谈对我整本书阅读教学上的反思。
全天培训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下午余党绪和郑可菜老师的两堂名师讲堂。余老师的课堂还是颇有他平时的风格,另辟蹊径解读“刘备的虚伪”,横纵坐标的形式颇为新颖。郑老师的课堂以地图快速梳理了生平后,抓住“‘追’的有悖常理之处“聚焦思考情节设置。
这两堂课让我想起了一年前去聆听了步根海老师的《草房子》教学。聆听了那堂课后,一个问题引人深思:整本书阅读该如何既与应试教育保持基本一致,又要满足学生个人阅读需求。这两堂课中,我看到了两位老师的努力尝试。两位老师的解读独到,但可惜的是,或许是公开课时间有限,似乎课堂上更多地还是教师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所处被动位置。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仍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16  
新手上路
UID: 14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7
帖子: 47
注册: 10/6/2018 5:28:2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45 金币
2019-03-29 22:11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要将人物放入具体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共情,就像东坡写给司马光的那首作品,抓住了人物关系再去理解时,东坡的耿直之感一下就出来了。
樊老师的讲座思路也非常值得学习。说到苏轼,可讲的东西太多了,但要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走近这个人却很难。樊老师先从背景入手,以时间为线,从对朋友、亲人、百姓的态度这三方面,层层铺垫,提炼人物形象,听的时候一下就觉得人物由高不可攀变得触手可及。
#17  
叶娉婷贵州省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1
帖子: 71
注册: 10/6/2018 7:51:5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35 金币
2019-03-29 23:13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春归如过翼——北宋婉约词讲座下反馈
在这一讲座当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几点:第一、一开始樊阳老师就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他在北宋婉约词讲座中用到的名字“庭院深深深几许”“春归如过翼”有何涵义?同学们的反应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这时,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也是这个样子,老师非常花心思的去准备一节课,注重所有细节,希望用这些走心的细节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如果老师不提示,学生很难注意。所以,要让学生从传统课堂里只会埋头做笔记的学习习惯,转变成在新型课堂上积极思考并敢于大胆质疑,需要老师多少付出和引导啊!
第二、樊阳老师通过对上周同学们反馈的点评,指出大多数同学的反馈内容,都是把讲座当中的某位人物提出来大写特写,而没有把自己通过在讲座当中,学习的所思所想写进反馈中。樊阳老师这样一说,我突然发现,我在给学生做讲座或者行读,学生的反馈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时没有注意,只是觉得,向我们这些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写相关内容就可以了。现在看来,如果不关注学生反馈的内容是否是学习后的所思所想,那么前面所有的工作都会付诸东流,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就像樊阳老师在指导我们进行行读课程研发时说的:我不需要那些百度上的资料。樊老师最想看到的是,我们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信息后,自己内化然后再外化的东西。而我们也同样希望看到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后的所得。
第三、樊阳老师教学的“起兴“技巧。在讲述欧阳修《浪淘沙》这首词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聚散人间皆有爱”这样的一种情感,樊阳老师用他在20岁、40岁和50三张图片,来引导学生来理解此词,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用身边的人和事,用学生易于理解的事物来引导,会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8  
注册会员
UID: 147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6/2018 5:37: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2019-03-29 23:22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智慧手环or科技手铐
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小组讨论环节孩子们都讨论得特别认真。老师也是在不断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没有给一个所谓的“答案”来限定他们的认知。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高中语文老师学习,因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提升孩子们写议论文的方法呀!
#19  
新手上路
UID: 155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4
帖子: 4
注册: 3/4/2019 11:03:1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40 金币
2019-03-29 23:55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听樊阳老师《庭院深深深几许-——北宋繁荣的婉约词坛》
网上认识并关注樊阳老师很久了,一直敬佩于樊老师对于人文精神教育上的坚持,终于鼓足勇气,报名参加樊老师的行读团队。这是听樊老师的第一个讲座,也是第一次写讲座反馈帖,请各位老师多指教。
第一次听樊老师的讲座,感觉最深刻的是樊老师作为老师的严格。讲座刚开始,同学们互相交流的声音太大,樊老师严肃的说,你们这么大声,让我心都没法静下来,如何走进古人,如何能够进入宋词的婉约世界呢。第一次听课就直接感受到樊老师作为老师的严肃,一改我印象中总是一张笑脸的樊老师的形象
樊老师的课最启发我思考的是樊老师的课互动特别多,给同学们留有大量的思考时间,同学们有大量的表达机会,学生在思考中、表达中获得了人文素养,得到了成长。这是我该学习的地方,今后应该多一些等待,给孩子留更多的思考时间,给孩子更多的表达机会。
#20  
新手上路
UID: 151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7
帖子: 37
注册: 10/30/2018 7:17:3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80 金币
2019-03-30 01:23
回复: 李廷梅《大江东去--苏东坡》反馈
李廷梅《大江东去--苏东坡》反馈
一、说不尽的苏子
1、地位:王国维: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推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等。
2、苏轼开创了豪放派,打通了词和诗歌。打破了词传唱的传统。
3、被贬谪黄州时的寒食帖。儋州买寒食帖。
4、苏轼的书法独成一家,很难学会。
5、苏轼的画作,价值高达4.1亿。最重要的是他开创了文人画、士人画。
6、士风:什么是士人应该有的榜样,是苏轼告诉人们的。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苏轼的造诣非常高,梦中写回文诗。
7、美食:东坡肉。把世俗的东西变成一种艺术。人们代代相传。
苏轼为什么在诸多领域为什么有这么多成就?
因为他有非常重要的理念:贯通!追求通透,一种贯通的思想。
  • 苏轼的人生之路
    1、苏轼的本身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永恒的文化内涵。
    理解苏轼要放在人生的江流里理解。
    率真执着的早年生活:眉州。
    2、他小时候,他的父亲苏洵发奋读书,苏轼很小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范仲淹、欧阳修等是苏轼的人生榜样。
    从小家教的良好,从小抄写儒家的所有经典,把汉书抄三遍,从小聪明却非常勤奋。他们家门口是丝绸之路的驿站。
  • 苏轼重视农桑,与老百姓亲近,喜欢山水,亭台楼阁,跟从小的经历有关。从小在自然中与父亲一起读书。19岁时结婚,娶了非常有才的妻子。父亲得欧阳修赏识,一起与弟弟进京。养成非常率真的性格。
  • 苏轼在凤翔做官:《喜雨亭记》天问?突然转向百姓叫细雨,我们就叫喜雨。转向普通的百姓,转向人的本省。《和子由渑池怀旧》: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凝聚的兄弟之情,凝聚了人生的最美好的情感。
  • 这一年之后,苏轼的妻子王弗去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洵的《辨奸论》
  • 王安石变法的漩涡:汴京
    135岁到杭州任官,在杭州做了很多实事。苏堤、三潭映月等,《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2、苏轼表达想要归家,江水引起思乡之情,含着政治上的一种隐喻,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苏轼种的荔枝树,是并蒂的荔枝树。
    《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时时刻刻想到百姓所想,百姓所思,感受到农民春耕的快乐。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1  
新手上路
UID: 151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7
帖子: 37
注册: 10/30/2018 7:17:3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80 金币
2019-03-30 01:29
回复:李廷梅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李廷梅《大江东去--苏东坡》反馈
一、说不尽的苏子
1、地位:王国维: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推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等。
2、苏轼开创了豪放派,打通了词和诗歌。打破了词传唱的传统。
3、被贬谪黄州时的寒食帖。儋州买寒食帖。
4、苏轼的书法独成一家,很难学会。
5、苏轼的画作,价值高达4.1亿。最重要的是他开创了文人画、士人画。
6、士风:什么是士人应该有的榜样,是苏轼告诉人们的。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苏轼的造诣非常高,梦中写回文诗。
7、美食:东坡肉。把世俗的东西变成一种艺术。人们代代相传。
苏轼为什么在诸多领域为什么有这么多成就?
因为他有非常重要的理念:贯通!追求通透,一种贯通的思想。
二、苏轼的人生之路
1、苏轼的本身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永恒的文化内涵。
理解苏轼要放在人生的江流里理解。
率真执着的早年生活:眉州。
2、他小时候,他的父亲苏洵发奋读书,苏轼很小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范仲淹、欧阳修等是苏轼的人生榜样。
从小家教的良好,从小抄写儒家的所有经典,把汉书抄三遍,从小聪明却非常勤奋。他们家门口是丝绸之路的驿站。
3、苏轼重视农桑,与老百姓亲近,喜欢山水,亭台楼阁,跟从小的经历有关。从小在自然中与父亲一起读书。19岁时结婚,娶了非常有才的妻子。父亲得欧阳修赏识,一起与弟弟进京。养成非常率真的性格。
4、苏轼在凤翔做官:《喜雨亭记》天问?突然转向百姓叫细雨,我们就叫喜雨。转向普通的百姓,转向人的本省。《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凝聚的兄弟之情,凝聚了人生的最美好的情感。
5、这一年之后,苏轼的妻子王弗去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苏洵的《辨奸论》
三、王安石变法的漩涡:汴京
1、35岁到杭州任官,在杭州做了很多实事。苏堤、三潭映月等,《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2、苏轼表达想要归家,江水引起思乡之情,含着政治上的一种隐喻,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苏轼种的荔枝树,是并蒂的荔枝树。
《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时时刻刻想到百姓所想,百姓所思,感受到农民春耕的快乐。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3、39岁,苏轼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
《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无法释怀故人和故国。
4、40岁,任徐州太守,遇到洪水,和衣而睡,守住城,在徐州做了很多好事。
《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水调歌头》
《司马君实独乐园》
四、黄州困境与突围
1、44岁任湖州太守,入狱。
苏轼的文章被当成证据,断章取义,诬陷入狱。遭小人嫉妒,7月28日被抓了。留下了诗文只有三分之一,在御史台进了监狱。士可杀不可辱。《狱中别子由》: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2、《黄州定慧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⑶。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2  
注册会员
UID: 146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6
帖子: 66
注册: 10/3/2018 7:56:3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2019-03-31 11:41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大江东去——苏东坡》反馈
  栋红楼梦的时候,鲁迅先生认为,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至少把红楼梦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见的却是慈悲。由此,在听讲座的时候,我想到苏轼也是这样一本大书,那么,不同的人透过他以及他的作品能看见什么呢?
一是 率真的真性情。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见识了人生的月满盈亏,苏轼感叹最多的还是吾心安处即吾乡。这种觉悟来自于他家庭教养中的天性。家庭作为耳濡目染所在,从《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奋发”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从直面亡妻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到直面儿女离散、亲朋背弃的现实的“浩浩乎如萍吴玉凤,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都是苏轼的性情的外化。
二是修养之上的担当。苏轼在《自提金山小象》一诗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管身处何地,面对命运无常,他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一个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份担当,有豁达,更多的是情怀,是职责,也是一个士大夫的高贵所在。
#23  
注册会员
UID: 146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6
帖子: 66
注册: 10/3/2018 7:56:3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2019-03-31 11:48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大江东去——苏东坡》反馈
  读红楼梦的时候,鲁迅先生认为,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至少把红楼梦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见的却是慈悲。由此,在听讲座的时候,我想到苏轼也是这样一本大书,那么,不同的人透过他以及他的作品能看见什么呢?
一是 率真的真性情。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见识了人生的月满盈亏,苏轼感叹最多的还是吾心安处即吾乡。这种觉悟来自于他家庭教养中的天性。家庭作为耳濡目染所在,从《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奋发”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从直面亡妻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到直面儿女离散、亲朋背弃的现实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凤,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都是苏轼的性情的外化。
二是修养之上的担当。苏轼在《自提金山小像》一诗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管身处何地,面对命运无常,他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一个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份担当,有豁达,更多的是情怀,是职责,也是一个士大夫的高贵所在。习主席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苏轼的士人思想更是深深植根着这种品质。所以,小到大学生村官,大到教育改革,都是无数初心坚定的脊梁们一步步都出来的平湖大道。
#24  
新手上路
UID: 147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2
帖子: 12
注册: 10/6/2018 5:13:4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20 金币
2019-03-31 22:14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自己在学习和从教的经历中,了解了一些苏东坡的知识,但是今天听完了樊老师的讲座之后,开阔了眼界。虽然没有到苏东坡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去人文行走过,但是通过樊老师的讲解,使我对苏东坡有了更多了的了解。
1.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人格与文章融为一体)
2.豪放派词人。
3.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肃黄米蔡。
4.画作:《木石图》天价成交。
5.士风、美食、名胜等。
苏轼的性格思想、兴趣爱好、艺术追求等方面追求“通透”,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著作及创作地点:《喜雨亭记》陕西凤翔、《游金山寺》浙江杭州、《(江城子)密州出猎》山东密州、《放鹤亭记》江苏徐州。
    纵观苏轼的一生,率真执着的早年生活,老练的中壮年生活,流放岁月的老年生活。成就他的是他创作的文字,引来杀生身之祸的也是他的文字,只能说苏东坡没有遇到真正懂他的明君。
#25  
注册会员
UID: 150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29/2018 10:36:2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25 金币
2019-04-01 15:14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诗文革新 反馈
北宋的诗文革新,主要是对“西昆体"的浮华风靡的一个状态进行改革。这也是继唐代古文运动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倡导以文载道,文字简洁。避免浮华词藻。期间欧阳修起到了领袖的作用。樊老师讲课诙谐幽默,期间笑声不断,中间还穿插小游戏,我觉得这课上的非常轻松,容易理解记忆。老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发挥发言。这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地方。最后,学到了欧阳修的作品,不同的书院做了不同的分析和讲解,对孩子们锻炼思考能力,思维表达能力都得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我要效仿。
#26  
北川永昌小学 科学 宋东
新手上路
UID: 147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8
帖子: 18
注册: 10/6/2018 5:17:1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80 金币
2019-04-02 20:39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3月份讲座反馈
其实没有听完樊老师的讲座《大江东去——苏轼》,是因为不认可樊老师对苏轼的看法。在阅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后,便已颠覆了我以前对苏轼的认知,基于自己近两年读书后对中国古代读书人的认知,很认可李泽厚对苏轼的评价:迂腐的卫道士,且双面人。后来又听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耀杰老师关于苏东坡的讲座和文章,更加印证了苏东坡这人的权力欲、情欲和贪生欲。虽然此人很有才华,但我一点儿也不羡慕佩服!特别是听到他的《菩萨蛮(咏足)》,感觉此人真的很恶心。
#27  
注册会员
UID: 149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10/15/2018 6:21:2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2019-04-03 16:00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听樊老师讲《大江东去》更喜欢留心课堂设置上的循循善诱和另辟蹊径。而这些都必须和充足的备课和多年的文学积淀分不开。总是想当面问问樊老师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做这么些有意义却也十分辛苦的读书事。可看到老师们的追随和学生的精彩发言,也就豁然了。
《大江东去——苏轼》樊老师从苏轼的“散文、诗词、书法、画作、士风、美食、名胜”七个方面来对苏轼做全景式的介绍,这是立体画像。全面且有趣味,比起传统教学课文的一叶障目来说要更合理。因为人实在是复杂的存在。其中讲到画作的时候,正好在读祝勇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一书,樊老师提到了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1亿人民币的高价得以回归祖国。我去查了一下,最后落槌加佣金一共是4.636亿港币,刷新中国字画拍卖成交纪录。而祝勇是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也是艺术学博士,他在书中有一章节的标题就是“枯木怪石”,其对宋代画的凝练概括就是“宋代的冰心玉骨,从唐代的大红大绿中脱颖而出。这根基,是精神上的自信。是中国艺术的一次升级。大道至简。”而这种画作呈现出来的宁静悠远,恰好和此时的苏轼内心相呼应。想起了一句话,“以手写我心”便是如此吧!
另外书中的第五章“大江东去”正好是樊老师这课的题目,樊老师说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其作品与人生,都如一江东去,通透浑然、贯通一体。而书中这一章节的角度很有意思。说的是“怪石”。书中写到“有学者把旷野上的石头解释为一种与几何型的政治空间相对立的存在——它自然、自由,而且自主,以近乎顽固的意志,对抗着来自外部的渗透和同化。……中国知识分子利用非几何形所蕴含的象征性来推动自己的社会理想。”
于北京故宫研究多年、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1911-2012年)在其自着《古书画过眼要录》曾提过此件苏东坡画作,称之为《怪木竹石图》,文中如此描述:「坡上一大圆石偃卧。右方斜出枯木一株,上端向左扭转,枝作鹿角形。右边有小竹二丛,树下有衰草数十茎。无款印。」

我也仔细地看了书中的这幅影印图,枯木很好说,石头的怪异之处在于上面画满了圆形弧线,由内而外,由小渐大,如果细细盯着不动,久之会感觉眩晕之感,不断旋转的画面给人以一种动感的刺激。而从怪石的右侧生出的这一株枯树毫无生机,却又给人一种难以遏制的力量感。读画也是读心吧!不知道此时此刻的苏东坡内心是心如止水亦或是翻江倒海呢?
而由此我想到了可否将他作品中的“石”来一个梳理探究。在五年的黄州贬谪期间他创作了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这“赤壁”不正是石头吗?《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之“石”,尤其是《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中的“踞虎豹,登虬龙,”说的就是苏轼等到险处“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我猜这该不会是《枯木怪石图》的由来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无形之物似有了人性,试图在述说着什么呢!
#28  
新手上路
UID: 157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2
帖子: 2
注册: 4/2/2019 8:37:3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20 金币
2019-04-03 21:37
回复: 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多年前,好友说过一席话:
      如果苏东坡活在当世,即使不能嫁给他为妻,只要能成为在他跟前端茶倒水的丫鬟,也心满意足。
      当时甚不理解,但听了樊阳老师的讲座《大江东去》,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第一二章,不由得深深喜爱上这位奇男子。
      无论诗词歌赋,还是书法绘画,亦或建筑美食,苏东坡都是旷世奇才,但这样的千古难遇的奇才,却一生颠沛流离,不断被贬谪。
      命运的不公,壮志的难酬,使他挣扎徘徊在儒释道之间,但佛家和道家只不过是他心灵的避难所罢了,纵观其一生,他却是一位真正的儒士,每次被贬谪,均造福于被贬谪之地的百姓,他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就是随手写一篇《喜雨亭记》,问君问天问宇宙,最终关注的目光还是停留在百姓身上。
      樊阳老师说得好:很多人只谈苏东坡的洒脱,但忘了他的根是儒家的,他骨子里仍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支撑着的。
      喜欢上苏东坡,因他有才,更因他的人格与精神。
#29  
注册会员
UID: 147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7
帖子: 57
注册: 10/6/2018 5:12: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85 金币
2019-04-04 21:14
回复: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逝 者 如 斯 夫
——苏子的生命之“水”
周永峰

东坡生在眉州,属长江中上游,称作江头,逝于江苏常州,属长江下游,称作江尾,东坡一生与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下大量的诗文,东坡一生所遇 之“水”是江水、湖水、河水、海水,雨水,雪水、泪水……这是自然之水,更是生命之水。

雨水

在陕西凤翔,东坡先生初涉官场,任通判之职,次年,他在公馆北面建一亭子,曰“喜雨亭”,通判主抓诉讼,一位主抓诉讼的判官这何不去研究社会案情却对着一个亭子名字煞费苦心、如此深情?!
《喜雨亭记》曰:“……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他希冀“0”诉讼,东坡的治理逻辑里暗含着“自然之辩”。他看重上天的恩泽,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而不决效仿皋陶执法之坚。
读完《喜雨亭记》,你会感受东坡是一位方正的人,注定不讨皇帝喜欢的——“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多么扎眼,多么不合时宜啊!
东坡不唯上,只唯下。他的民本思想深受孟子的影响,他常与弟子由探讨孟子之语: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他为民求雨并不是孤例。他在山东密州当知州时,苏子第一首豪放词诞生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东坡总是忧国忧民啊,写词之前,他为百姓求雨呢。
如果我们对苏轼这首豪放词理解仅仅局限于词上片出猎的场面描写那就狭隘了,读完词的下片,我深为,苏子老夫对积贫积弱的北宋深切忧虑——
西汉文帝时期大将魏尚在北塞云中率兵以人肉之躯铸就铜墙铁壁,阻断匈奴的进犯,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但魏尚却因虚报战果而被削职,是时,匈奴蠢蠢欲动,若匈兵卷土重来,西汉的疆域无法得以保全。汉文帝的近臣冯唐紧急劝谏赦免君王,文帝听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赦免了魏尚……
东坡企望神宗近臣有着像冯唐这样使者能够持节密州,委以自己连任,到西北边疆抗敌。
堂堂一位通判、知州为百姓求雨?我们或许还会把求雨与迷信活动画上等号,甚至有人会质疑一代文豪为何如此迂腐呢。而北宋,求雨属于祭祀的范畴,是官民敬畏天地文化大事件!
乌台诗案,东坡被贬黄州,元丰四年,苏东坡成为一介农夫,在太守的照顾下,他在黄州城东耕种一块荒地,曰:东坡。他在《东坡八首》序中写道: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之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
问题来了:“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双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东坡会不会天天仰望着苍穹,或长恭跪于雨神面前,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的诗中,我体味到他对雨水到来的快活。他写道:沛然例赐三尺雨,造物无心恍难测……
雨,润泽大地,也滋润着东坡的心田啊。
东坡是偏爱雨水的,他在《定风波》写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0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64147次, 共33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2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18:11:55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5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