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专版
行读交流
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本主题被查看25104次, 共45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
3
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洪健天
注册会员
UID: 15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9
帖子: 69
注册: 3/4/2019 9:40:4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9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2-28 20:27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感慨于书中作者细微的感触,采撷一朵花,漫行一段路,都会有生命的悸动,这是人生的诗化。尤其作者讲诗的时候,窗外正应和诗中之景。天人之际,时空已无区隔。蓦然想到那年行读雁门关时,于傍晚行在道中,突逢塞外迅猛的风,骤至的雨,”野火寒烧,孤峰湿烟,霜重鼓寒,燕脂凝紫。”古人种种的情绪,或多情,或悲凉,都汇通于当下。那些故人,可以对话。那些故事,可以经历。是诗歌让落定的尘埃再次鲜活如生命。
#31
大
中
小
刘瑜
刘瑜-河北初中语文
新手上路
UID: 17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8
帖子: 28
注册: 3/31/2021 6:21:1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8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1 01:34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一些原因,书还未到手。
继续之前的历史系列,现在是《明朝那些事儿》。之前总是听说过,没有读过。因为,不知是从哪来的认知,感觉不是太正规的历史。但最近读过后,感觉还是不错的。我不太清楚其和正史有多大出入,但是作者的讲述是很吸引人的。今天读完了第六册《日暮西山》,不知是多少次为这些伟大殉国者、殉道者疼痛,在黑暗的时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折磨,怀着纯纯的初衷赴死,怎样的灵魂才能向他们致敬?吴姐姐不忍讲述明末,而我已读到明末,痛苦的历史也更要去铭记。
#32
大
中
小
shasha000
新手上路
UID: 166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6
帖子: 46
注册: 3/1/2020 9:35:24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6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1 03:19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读《诗人十四个》,是我焦头烂额2月的小放松。这学期开始,工作量急剧增加,本月只读了《诗人十四个》中的“春天的追寻”和“春天的思念”两个部分。以一个非常新颖的方式对比排列,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找到诗人间跨越时空的连接。《诗人十四个》告诉了我们: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黄晓丹在书里面说,当经历生命中某个重要事件或瞬间时,已有一句诗歌在那个时空等着他,使他感受到全然的被理解和被说出。在这样孤独的时代,能在古典诗词中被人理解,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33
大
中
小
云南昆明和志茹
注册会员
UID: 156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3/29/2019 10:39:1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1 05:58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读书反馈】读《诗人十四个》是第一次读黄老师的作品。一开始读,并不是很感兴趣。可能觉得其中一些语言的戏谑,还有结合心理学来解读也并不很感兴趣。因为刚巧在读叶嘉莹老师的《唐宋诗词十七讲》。就觉得《诗人十四个》少了些学术味,更缺少像叶老师那样的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更何况心理学这门学问一直觉得很主观。但是多读几章后,渐渐发现这本书的特色。一个是诗人的对比的选择就很有意思。再一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和理解诗句也是颇有见地的,因此还会继续读下去。
#34
大
中
小
黄宁莺
新手上路
UID: 17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1
帖子: 41
注册: 2/28/2021 9:27:5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2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1 08:10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诗人十四个》是乐府策划出版的书,乐府出的好几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点:从个体经历出发,去看见一个时代或者更大的一个群体。《诗人十四个》也带有这样的特点。读这本书,仿佛看到作者黄晓丹和诗人们隔着时间的长河遥遥对话。她将两个诗人写在一起,有的诗人是我想不到可以放在一起的,比如陈子昂与张九龄。两首《感遇》诗的比较,立刻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个性迥异。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陈子昂写“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作者认为:既然你是“幽独”,为什么要强调“自与那般庸脂俗粉不同”?看似超脱,实质还是争胜。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既然本质已确乎美好,有没有人认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九龄这种“不假外求”的特质,我觉得和王维更为相近。尽管我更能体会到王维和张九龄的自洽,却也欣赏陈子昂这样着急甚至有些冒进的、张扬的、自视甚高的蓬勃的生命力。
读诗真好啊,沉浸其中,就好像能够体验到千百年前的另一种人生片段。
#35
大
中
小
黄宁莺
新手上路
UID: 17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1
帖子: 41
注册: 2/28/2021 9:27:5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2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1 08:13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写诗歌、诗人和个人经历的部分我都很喜欢,但是写到心理学的部分,会觉得有些出戏和生硬。感觉有些过度解读了,诗歌更多的是感受和心绪的表达,用心理学一解读就立刻无趣起来。
#36
大
中
小
朱茵
新手上路
UID: 173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4
帖子: 44
注册: 10/6/2020 10:45:0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4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2 03:00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读之前,本以为这会是一本专业的诗歌赏析著作,像是叶嘉莹先生或是周汝昌先生那样的,没想到让人眼前一亮,开篇就是作者从自己求学的经历开始娓娓道来,读来感到无比亲切,有种读《蒋勋说唐诗》的感觉,但是蒋老师是从美学角度,而黄先生则是从心理学角度,但是相同的是,都富有生活气息且平易近人,王维的诗其实平时教学中时常会遇到,但是没有试过这样来教,接下来会继续读完,然后想想在自己的教学上能否有新的启发。
#37
大
中
小
马晓涛云南师大附中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6 22:54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诗人十四个》阅读反馈
1.增加解读诗歌的工具。古代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在加上现代的意象解读,基本是目前中学教学中解读诗歌的利器。那么心理学手段等其他方式也是一种方式的扩充。
2.同题的横向比较,在教学中颇有群文的意思。只有在同质异质的比较中,才能更深入地对文学问题加以理解。
3.回归人的心理与性格本质。这可以拉近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
#38
大
中
小
陈晨
新手上路
UID: 148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0
帖子: 40
注册: 10/7/2018 8:16:1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0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6 23:38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诗人十四个》阅读笔记——
1.《春山》
抄录:
王维少年得志,有俨然神童的得意;中年隐居辋川,恍然看透了生命的真相;晚年却深陷于懊悔之中。
王维的晚年形象也与神韵淡远的“诗佛”不同。安史之乱中,他没能逃出长安,虽“服药取痢,伪称喑病”,但仍被安禄山携至洛阳任伪职。乱定后,王维虽得以免罪,但内心极度痛苦。他晚年的文章中翻来覆去反省自己为何不能自杀殉国,其自我贬责、自我作践的程度,让人不忍卒读。
王维《辋川集》组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每首都表达了一组对立的呈现和消解。比如有和无、静和动、美和丑,而这首诗表现的,就是“现在”正在成为“过去”的意识。
王维独有一种“中止的能力”。他依然对对岸有很多的向往,但那个对岸登不上去就登不上去了,那些对岸的人,没有机会认识就没有机会认识了。这就是“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不再把王维看作一个闲情作家,而看到了他诗中转化对立面、获得心灵自由的阐释可能。
有追求,就有落空的可能。应对此事只有两种策略:一是通过觉悟认识到追求的虚幻性,从而放下我执;二是用人格和意志的力量勉力支撑,直到人生尽头。欣赏王维者,多取前一种态度,喜欢李商隐的,则更类似于后者。
这正是人生的矛盾之处。纯然智性的觉悟在历史的大悲剧面前往往失语,其中的悲恸自己难以表达。
点评:
对比后面几章,这一章中作者提出的几个点颇有新意:
1.对于诗词字句的提炼有新意,解读细腻。
2.“每个小学生都要学《陋室铭》,然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真的是一件值得夸赞的事吗?如果终生都在评判他人是否配得上与自己往来,那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不过是将自己关在名为高雅的囚室中,而将真实而意外的人生拒之门外。为什么我们在启蒙之初学的都是这样自我陶醉的文本呢?”对于《陋室铭》的解读个人觉得有失偏颇——“白丁”并非结合时境是不是属于“肉食者鄙”的反讽?作者有点曲解原意了。
2.《春云》
笔记:
美感不同,是因为句式的长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修辞方法的使用,更是因为写作传统的养成。古代诗人在写作过程中渐渐发现之前的诗歌是有传统的。新的作者会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从而使新的作品既可以通过模仿、联想等方式对接到传统中,又具有作者的独特个人风格。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生发出“八表同昏,平路伊阻”的结果,“八表同昏,平路伊阻”生发出“静寄东轩,春醪独抚”的处境;“静寄东轩,春醪独抚”生发出“良朋悠邈,搔首延伫”的思念。
这句话冲破了任何形式的顾影自怜,朝向一个切实的他人,使这首诗的人情味达到顶点。但同时,清晰的意识依然君临于情绪之上——并不是任何驱赶孤独的往来都值得追求,如果不能与你促膝说平生的话,我宁可选择“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虽然这种孤独之乐是带有缺失的。从热望到冷静到遗憾,这句中包含了三个层次。
儒家认为《诗经》的美学特点是温柔敦厚,情感既真实充盈,又不过分,不至于冲破理性的控制,《停云》就是这样的感觉,所以说“温雅和平,与三百篇近”。
陶渊明的《停云》《荣木》《时运》三首,虽然其中有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思考,但那纯然是内在的体验。内容可以是生死、离别、善恶,甚至会触及这些主题中永存不可解除的遗憾,但这个体验的过程充盈而自足。所以,在陶渊明的诗中,诗人可以通过春花春鸟看到生命的某些真相,春花春鸟却不必扮演某个角色满足诗人的缺失。但在辛弃疾的词里,情况相反,他似乎无法满足于静止地获得某种领悟,必须将自己的心灵活动呈现于外在世界。
辛弃疾仰慕陶渊明,但对于其静穆的一面,始终不能学得。我想,这是由性格本身决定的。
感悟:
1.对于“霭霭停云,濛濛时雨”的解读好生喜欢。“霭霭”“濛濛”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事物的状貌而不是事物本身。这样的语序代表认识过程:霭霭者何物?霭霭者停云也。濛濛者何物?濛濛者时雨也。就像初次登临地球的外星人,第一次认识了春天的云雨。而第二章中名词“停云”“时雨”在前,形容词“霭霭”“濛濛”在后,仿佛说我认识的那朵云来了,它依然是霭霭的;我熟悉的那场雨来了,它依然是濛濛的。练字需结合语境生发。
2.“辛弃疾晚年虽未改家国之志,但也许可以在某些时候超脱于此,如陶渊明一般落尽尘埃,获得无涉世事的真趣。这里写辛弃疾和陶渊明是执念和豁然。”作者这一观点似乎不符——有疑义:
辛弃疾可以说一生都为着他打退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而奔波于世。即便被贬归隐,他种稻也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稼轩,稼轩,是名字里都带着的执念。他的超脱至少在他的作品中难得。
#39
大
中
小
何粹华
新手上路
UID: 189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3
帖子: 13
注册: 8/27/2022 2:59:05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7 03:54
回复: 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其实只读了“春山的追寻:王维与李商隐”这一章,第一个感受就是自己“才疏学浅”,文中涉及的诸多诗作都未曾读过,对其诗意都未能全然了解,不得不另外百度进行“补课”;第二个感受就是这本书并不能算是很严谨的学术论著,更多的是作者自己的一些主观感受,个性体验。联系其第一点来看,对于我来说其实是有戏阅读障碍的, 这种“警醒”有时候也是催人“读书”的一发动力吧。第三,关于文中提到有关教学的一些看法,如“学生并没有接触到其作品中最精粹的部分”以及“中晚期诗歌所表达的禅悟与理趣不是青少年所乐于欣赏”的说法倒是引起了我的一些兴趣,可惜在文中似乎未能读到进一步的阐述。
#40
大
中
小
盛晓伟杨初中学
新手上路
UID: 191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7
帖子: 7
注册: 1/14/2023 12:40:1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7 04:32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读陈子昂与张九龄,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孤独状态的两个人联系到了一起,视角堪称奇特。让我遗憾的是一生都在焦急匆忙中轰轰烈烈追赶生命之光的陈子昂42岁的生命之光便熄灭了,带着刻在骨子里的不甘,同时熄灭的还有他焦急匆忙的一生,不禁让人扼腕沉思:在命运的端口行走的形形色色的人,我们该追求什么?我们又如何给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传达这种追求?我们如何以不疾不徐的步调走完这人生一遭?
是命运的驱使吗?如若不然呢?
生命本就匆匆!我想,对于每一个像陈子昂一样背负着个人理想抱负的青年都必然会像他一样向光前行!!!
#41
大
中
小
温和玲
注册会员
UID: 146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6
帖子: 66
注册: 10/3/2018 7:56:3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7 06:24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陶渊明的桃花源
——《诗人十四个》读后感
渊明,或者说陶潜他的诗明白如口语,识字的农夫都能够吟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难道渊明真的仅仅是为了让识字的农夫看懂他的诗才把诗写得这么通俗明了吗?不,不是的。他只是想用一种更简洁的方式,向万物表达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所向往的但是不被时人理解的生活方式。对于渊明来说,无论置身何处,他都能悠然自如,并与身边风物、寻常景观浑然一体。他告诉我们,房前屋后皆风景,而不在乎须是名山大川。试问古今人类,能够达到他这境界的,还有几人?摄制组的成员读罢此诗,面对此情此景,无不感慨万千,有的甚至潸然泪下。反观现在,人们全跑到城里,累死累活工作,还不是为了个“上流人士”的头衔和那些虚幻的功名利禄?!最后,心态扭曲了,甚至崩溃了,还不知道甩掉心里的包袱轻装前进,去发现生活的美。对于这些人和事,渊明的行为就是一服清热解毒醒脑的最好良药。
遇到天气炎热,渊明就坐在木凳上斜倚柳树读书,偶尔抬头看看庐山,望望停云,摸摸儿子们的脑袋……他读完孔子,读老庄,读屈原,读《山海经》……他何尝想到,他自己就是一代宗师。几个月的躬耕,渊明的皮肤变黑了,肌肉松弛了,和邻里老农完全一样了。遇上农闲日,渊明还携妻带子,或邀三五好友,或与来访的官员朋友,经常去一个叫康王谷的地方游玩,那里溪水潺潺,桃花遍野,美不胜收。
乡村天地广,山上,河边,树下,墙内……弥漫着自然的气息,弥漫着世俗的温情。大家自给自足,任凭浔阳城打得天翻地覆。渊明过日子,和乡亲们在一起,干活,喝酒,串门,待客。干活时各忙各的,闲暇时则这家请那家邀,哪家有酒就喝他一通。一群布衣眉飞色舞,今日走这家,明日奔那家,渊明在他们当中,偶尔还教教农家小孩识字,或去裁断村里的纠纷,大多免费服务,间或去小孩家吃顿酒,间或就将省下了的诉讼费拿来买酒喝……喝酒的由头总是层出不穷。
夕阳西下的渊明荷锄而归,沿着田坎路光着大脚板大步走来,田野一望无际,渊明渐行渐远,融进一片金光中…
然而,陶渊明还用这样的句子提醒我们“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亡的提醒是如此的轻描淡写,他发现生命的流转是生生不息的,我们能够把自己想象成,或者成为一种另外的额生命形态。何处青山埋忠骨,青山见我因如是。我们终究要归入生命的洪流,尘归尘,我们和山川万物一样,在自然的无垠中,就是空间上的一种存在吧。
温和玲 最后编辑于 2023-03-07 06:31:41
#42
大
中
小
钱中宜
钱中宜
中级会员
UID: 2
来自:
精华:
1
积分: 358
帖子: 343
注册: 3/26/2007 12:39:5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1.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只看楼主
2023-03-07 10:19
回复: 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代林燕老师发)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书名虽是“诗人十四个”,但其实并不是围绕诗人展开的,而是主题与感受;不是把古诗词当作过去的文本,而是时空流变中触发我们内心感知的审美体验。让人可以捕捉、领导、传导诗情、诗意的技巧。不止是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还令人感受到诗词纯正的趣味。
这是一本深触生命的书。书中通过饱含审美元素的“语码”,提纯为精微的诗词,像“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或“幽独空林色”,不仅是情景交融,更是从生命体认的角度,贯通审美与反思的疆界从而赋予文学以更广博的理解空间。书中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 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作者在释义的基础上进行解读,发掘出古典诗词对于人生真正问题的助益性,激发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唤起深切的生命体验。
这是一本用“心”的书。就像腰封上叶嘉莹先生说的:“学习古典诗词,还不仅是学习一种学问、知识而已,重要的是要使青年人的心灵复活起来,让他们以生动活泼的心灵,来欣赏、体会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些伟大、美好的生命。”虽然说“诗无达诂”,但是古今中外的好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于大自然、对于生命美好的讴歌。虽是讲授古诗,但丝毫没有掉书袋的文邹邹意味,更多的是老朋友间交谈的娓娓道来,并且穿插着自己对生命对大自然的感悟,一些心理学上的解释也如盐入水。
#43
大
中
小
王玲
注册会员
UID: 147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6/2018 5:37: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7 19:36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以前慕名买过黄老师的《陶渊明也烦恼》,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发现原来是一本写给家长的教他们如何在家庭带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书。这次读《诗人十四个》,我读了一部分,黄老师的文笔一如既往的清新,她注重从生命体验来解读诗人,不同于我们备考教学中比较程式化的理解,这本书也是在庸常的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剂。
#44
大
中
小
陈励霞
新手上路
UID: 191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3
帖子: 3
注册: 1/13/2023 4:55:31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4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07 19:55
回复:共同体2月读书《诗人十四个》反馈(2月28日22:00截止)
《诗人十四个》对我这个教政治的新手而言,应该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之前几乎没有研究过诗歌、诗人,但是我应该看看大家看后的感悟体会,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充满了典故和隐喻的语言、通过现代心理学结合文字来解读诗人、《诗人十四个》是一本题材很新颖的书,第一次读心理学和诗歌相互交融的书本。或许我也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45
大
中
小
本主题被查看25104次, 共45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
3
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页
论坛跳转...
站务讨论
本周要点
站务讨论
Download
学习交流
三省吾身
他山之石
我思故我在
文教之光
书讯微博
史海钩沉
奇文共赏
灌水专区
专版
“知识分子”
文化行走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回眸
助教之声
行读交流
密涅瓦的猫头鹰
95届
99届
03届
05届
06届
07届
09届
10届
11届
12届
13届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09:18:17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
Licensed
)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
Processed in 0.448 seconds
切换界面...
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