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专版
行读交流
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本主题被查看24291次, 共44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
1
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钱中宜
钱中宜
中级会员
UID: 2
来自:
精华:
1
积分: 358
帖子: 343
注册: 3/26/2007 12:39:5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1.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只看楼主
2023-03-09 11:49
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亲爱的共同体老师们,这个月我们继续一起阅读《诗人十四个》。欢迎大家在这里留下更多关于此书的感想!可以参考“书讯微博”板块中读书小组的预习问题来引发更多思考!本月29日晚10:00截止。
#1
大
中
小
刘亚
新手上路
UID: 14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9
帖子: 49
注册: 10/6/2018 4:34:4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0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0 03:04
回复: 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诗人十四个》已经读完了,上个月的读书分享写了1000字。这个月我反馈一下讲坛这学期的另一本《美的历程》。
十多年前读了此书,知识、思维、视野、方法,无不深受震撼。这十几年中,稍微涨了点见识,读了一些类似的美学作品,再读此书,依旧佩服,毕竟作者写出此书之时,不过才是一九七九年代,算是一种奠基。
本书介绍了从远古图腾到明清文艺,中国漫长历史时期内各类形态的艺术形式及美学要素。其中核心词汇是“有意味的形式”和“实践理性”,前者是美的通行内涵,后者是中华美学和华夏文明之精神实质。
“有意味的形式”是作者引用克莱夫•贝尔的著名观点,以中国远古部落流传下来的图腾做阐释,解说我们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的形象,尤其是龙与凤,它们的流传演变历程和其中内在的“意味”。
“实践理性”则是作者提出的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的根本特征,这种观点在作者的另一部著名著作《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亦有涉及。其思想意义自不必多言,我仅就教学的参考意义来说,极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讲解先秦诸子的篇目。
另外,此书也可以作为整本书阅读篇目推荐给学生。有的老师把它列为必读书目,这是很智慧的。
#2
大
中
小
顾颖群
新手上路
UID: 183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0
帖子: 30
注册: 7/31/2021 10:16:2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0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1 23:10
回复: 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整本书读完,比较直接的感受是,作者细致地解析了诗歌本身及诗人自身的微妙心理和情感,而且非常多地与自身的经验和心理体验相结合,而且用了大量的词语堆砌,可能是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感受,但读起来难免给人以琐碎、偏狭之感。我相信作为叶嘉莹的学生,她不会不了解历史背景对于诗歌分析的重要性,但是她在这本书中极少涉及,可能与她的思维习惯以及更关注个体心理经验有关。
不过下半本书里,倒是在讨论晏殊的篇目中找到了一点共鸣。黄晓丹认为晏殊作品的魅力,在于“细微的感受、丰富的经验、清明的理性与意志的力量融合,使晏殊的词确然有珠玉之光”。
虽然因为对范仲淹的滤镜,导致我对晏殊为人一直颇有微词,但晏殊的词我是非常喜欢的。每次读晏殊词,在不能自已的同时总是想,这真是一个宰相能写出来的东西吗?这得是个什么样的宰相啊!晏殊当是个绝顶聪明,绝顶敏感,又高度理性的人,所以他的词充满了细腻的感受、人生的迷茫,又有理性的结论、克制的表达。我觉得他的作品还是有点匠气在的,不像有些人是一挥而就神来之笔。但是他的雕琢反而令人喜爱,可能是因为他有优秀的审美能力和对审美的高度追求。
正如黄晓丹所言,“晏殊从看惯人世变迁的角度讲人生的痛苦和局限,他的语气很平淡。”也只有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拥有了类似的心境,才能真正理解晏殊吧。
顾颖群 最后编辑于 2023-03-22 00:38:07
#3
大
中
小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注册会员
UID: 150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8
帖子: 58
注册: 10/28/2018 4:11:0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4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5 08:01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读《诗人十四个》
上个月讲这本书给我的惊喜,这次还是挑挑“微瑕”。
许是我太古板了,读惯黄永武、葛兆光老师等人学术味浓厚的专著,再读《诗人十四个》新鲜感一过,就觉得还是浅了、薄了点。
.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看到的画面,想到的歌曲和其他联想到的事、作品等时不时插入到诗人及其对作品的阐释中,虽然帮助了读者进行解读,但也容易有跳脱感。因为这毕竟是作者的感受,而非读者的。要解决这一问题,读者先把书中每一首作品都熟读乃至熟背,可能才能用自己的感受和作者的联想碰撞。
所以这本书很难做一些整体把握,只适合做批注,写点感受什么的。因为更多都是琐细的碎片化的感受。
后面几组对比都有些牵强。朱彝尊、俞樾部分,只选取了一部作品,两个人的可比性不强,俞樾部分写的过少。李白、王昌龄这组,与其说是比较两位诗人,不如说是在讲卫子夫和杨贵妃。
当然各花入各眼,也许这样的解读,有些人会觉得很对胃口。
很多年前关注过一个叫江湖夜雨的老师,他是中学地理老师,但特别爱诗词,用自己的文笔解读唐诗宋词,很受欢迎。我也着迷了好一阵子。
诗无达诂,也许讲的就是这样的吧。
#4
大
中
小
陈嫚云
新手上路
UID: 17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
帖子: 33
注册: 5/18/2021 7:19:2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6 07:48
回复: 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跟随行读共同体的脚步一起读书,能为我繁杂琐碎的教学工作和生活日常带来丝丝清风,所以于我而言,书的高低并不重要,反而有人来为我挑选,有时居然能遇见自己喜欢而从未涉猎过的书籍,就有种幸运降临的感受,充满欣喜;而我也过过一段懒惰的日子,懒于读书,在这个群体的推动力下,帮助自己脱离电子产品的诱惑而纯粹地感受黑白文字给予的想象,重新学习从书籍中汲取力量,是人生经历着艰苦阶段找到的出路。《诗人十四个》的视角的确与我过去读过的诗集评论不太一样,虽然个人感觉作者的观点未必全然,对于诗人的作品介绍也并不全面,但却教会我这个外行人从另一种角度来读懂诗和诗人,如果要质疑或探究,就需要再找其它的作品来进行论证。也许正因为有不同的声音,在阅读的时候恰恰可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的好材料。
#5
大
中
小
原敏
新手上路
UID: 191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6
帖子: 6
注册: 11/25/2022 5:40:0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7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7 02:42
回复: 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本月读《诗人十四个》我的收获有下面几项,特别赞叹作者渊博的学识和细腻的感受,倾佩作者通灵的心拥有如诗如画的生活。
体会伟大诗人的情感、意境、纠结。
从诗里可以了解过去的人经历、生活,向古人学习。了解五千年的历史仅凭历史记载远远不够啊,这些文人的随心表达更能体现微妙的情感、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民的生存环境。
#6
大
中
小
洪健天
注册会员
UID: 15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9
帖子: 69
注册: 3/4/2019 9:40:4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9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7 19:08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读《诗人十四个》,再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似乎中外之间都会把爱情升华到一个高度,中国诗歌里就有“香草美人”的传统。香草比贤臣,美人比君主。屈原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以男女之情寄托家国忧思,以肉身之陨灭,成精神之不朽。“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诗句中的舍生取义,都在尝试超越有限,抵达无限,彰显着人类精神中最高贵的光亮。李商隐诗句中,,“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一夜一池,时空逼仄,亦要饱满,亦要倾心投入。以至风有多强烈,花香就有多浓烈,此时,再回望那个写信的女子,虽卑微如尘土,亦高贵如星辰。
#7
大
中
小
雾锁清秋
陈秀英
新手上路
UID: 185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3
帖子: 23
注册: 2/13/2022 6:51:2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7 19:29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这次分享我还是写刚刚读完的《晋国兴衰六百年》吧。辽宁博物馆举办“晋国六百年”展览,从山西博物馆调来一百多件珍贵文物,布展晋国六百年。抓住最后一周的小尾巴想去看展,于是把晋国历史再次熟悉了一下。
《晋国兴衰六百年》这本书结合比较详细的考古,粗略的讲述了晋国历史。考古与史书记载之间相互印证的关系体现得很明显。
从叔虞封唐、燮父迁晋开启的晋国大宗执政,历经的几代晋候逐渐强大,开疆拓土,辅佐王室征战。在北赵墓地有9位这个时期的晋候夫妇的墓葬。从墓葬规模可以看出诸位晋候遵守礼乐制度,也能展现晋国逐渐强大的过程,晋穆候是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墓地庞大陪葬豪华。
随着周王室的动荡,王室权威的衰微,晋国也发生了内斗,曲沃小宗在76年间,与大宗争权,这76年间的晋候几乎全是被杀死的。对应的墓地应该是羊舌墓地。但是因为羊舌墓地被盗严重,无法确定是哪些晋候。曲沃武公成功取代大宗后,之后的晋候祭祀改到曲沃宗庙,大宗就此退出晋国历史。
小宗执政后,晋国继续强大,开疆拓土,直到重耳称霸,达到晋国历史的辉煌。重耳流亡的故事家喻户晓,重耳之所以能称霸与他流亡多年有直接关系。流亡塑造了重耳的性格,流亡使重耳充分体察民情,了解各国的现状,流亡使重耳身边有一批贤能且忠诚之人,再加上前几代晋候的铺垫,晋文公想不称霸都难。
然而,随着周王室的王权进一步衰败,诸侯国内士大夫的强盛,晋国六卿崛起,相互争斗。这体现在侯马出土的侯马盟书中。最后赵魏韩三家分晋。公元367年,最后一位晋候被废为平民,至此“晋绝不祀”。
辉煌六百年的晋国随着历史的滚滚洪流而消逝,但历史发展的规律却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以史为鉴是我们回看历史最重要的目的。
#8
大
中
小
黄佳凤(正式)
新手上路
UID: 186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3
帖子: 13
注册: 4/5/2022 6:29:01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7 20:32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阅读心得:《诗人十四个》——所有的花都开好了
读到“所有的花都开好了”是惊心动魄的,让我不禁回忆这个春天留给我的开好的花。
我的学校的行道树是常见的香樟,但是香樟的“香味”只存在三分之一个春天,或许因为它悠然自雅,不招摇却极有存在感的香气,让人们为它取了这个名字,好让它在漫长的四季轮转和繁多的花草芳芬中留有独特的嗅觉印记。在这些香樟树中,有一棵树长成了“心”的模样,这颗心在季节流转中长青着,即便是在冬天,飞雪也从来没有覆盖过他的青绿,可是忽然在三月的某个春风尚未大肆发作的日子,它的青绿零星析出了红火,仿佛这颗心日渐爱上了三月,正当我为自己的发现而窃喜不已的时候,春天开始起风了。山风猛烈,它卷携着山林中升腾的生气,让路灯下的三角枫在月夜里紧迫地萌芽,向光生长;也让香樟的红心迅速褪色,红色的樟树叶随风翻落在地,没有不舍和眷恋,而樟树早已新叶繁密,我忽然明白,香樟爱的不是三月,也不是这个春天,而是它生命中的年似一年的自我的成长与改变,那是恒常的与自己的相守。
#9
大
中
小
刘显
注册会员
UID: 150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4
帖子: 74
注册: 10/27/2018 9:43: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7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8 05:05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晏殊
晓丹女士对晏殊的一句评价,很打动我:“比如晏殊,由于具有忧患意识,所以现实层面上不容易纵情享乐,也比较少遭受猝然的打击。但在心灵层面上付出的代价就是,需要时时刻刻为悲剧做出预演”。这种偏于理性的气质,与当时喜欢痛饮狂歌,抛撒俸禄的士大夫们有一种特有的矛盾感。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曾记载,晏殊“清瘦如削,其饮食甚微”“不喜食肉,由嫌肥膻”,然而晏殊的许多词,却又出自那些高朋满座的宴会中。这说明他本身又是多次参加宴会的。晏殊位居至宰相,按理说有过“自己喜欢生活”的资格,但这么一个不喜饮食的人物,依旧需要在宴会间流连,则可以推出,这应该是工作的一部份。那么喜欢大吃大喝开宴会,应是当时官场的潮流。即使是宰相,似乎也躲不开。
只是,天生的理性,让他总是难以彻底沉湎于眼前的相聚之欢,哪怕酒酣耳热,依旧留有几分矜持和克制。于此,今人便从晏殊的词里,读到一些淡淡的忧伤和反思。如“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这种腔调,似乎不太符合当时的“主旋律”,却也正是这份清醒,才使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吧!
#10
大
中
小
罗慧萍
注册会员
UID: 148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6/2018 6:34:4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8 07:28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继续读《诗人十四个》。说实话,如果不是讲坛安排的必读书,我肯定不会首选这本书来读的,因为与本人大大咧咧的性格本身差距太大了,这本书表达的感情太精致了,涉及的心理学、哲学方面的体验过于细腻深厚,我自己是很难驾驭、体味这本书的妙处的。但是读后有很多文段还是对自己心灵产生了共鸣。如:“我们果真能辨别理想与欲望吗?真正的理想是自由心灵结出的果实。”我自己是很难说清楚曾经的理想是在什么状态下形成的,可能是环境使然,“自由心灵结出的果实”?想都没想过,可见,没有完全开放自由轻松的生活状态,这些即是奢求。作者说对了,“人必须先具备对自由的体验,才能分辨那些名为理想的事物,哪些是出于自我的决定,哪些是出于欲望的推搡,哪些是出于从众的附和。”我们的文化,特别是49年以后也许太爱表彰理想了,为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为了“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和谋生的需要,个人心灵自由的理想泯灭了,大多数人存在的只是生存的需要。虽然今天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了,但谋生还是第一位的,恐怕在“实现理想”这一点上,我们未必比古人更有优势。
另外读到“朱彝尊与俞樾”中说古代女子为什么会把爱情寄托给一个心仪的、甚至素不相识的男人,有的还因此失去生命,今天看来完全不可思议。作者说得好:我们现代人在十八九岁时就已经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大的世界、见过很多有趣的人。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是觉得生命有很多可能性,每一种都很好。但这个女孩,在她所处的时代里,脚步是不允许越出闺房的,所以她对外在世界的向往和对于人生的所有想象必须寄托在某个客体上。就这样,当她恰巧遇到一个极其美好的男子时,所有注意力和生命热情就完完全全被吸引了。现代的眼光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可是放在古典文学发生的那个时代及语境中,这很可能并不病态。在中国古代,一般来说,女性因为与外在世界隔离,没有机会直接实现自己在智识、才华、志节方面的追求。作者说“但文化实际上又鼓励女性发展这些领域的鉴赏力”,我觉得应该是渴望学习提升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这样一来,在“渴望的”和“能做的”之间就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为了弥补这个落差,无奈的女子只能把自己对才华、品行等的要求都投注到一个男子身上,以这种折射的方式间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客观上的爱情婚姻非自主性,许多女子因此而抑郁而终。因为这种感情的难以言表,文人们就按照最美好的可能性去脑补。这其实很有趣,女孩子将自己对美善的想象投注在一个文人身上,而一群文人此时又将自己对美善的想象投注在这个女孩身上。所以寄托这些美好情感的诗文便一一产生了。由此,我们读到的诗文,其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现实价值。
还有一段,作者在写昆曲专家周秦教授上课的情节也特别美妙:我们当时在苏州大学东区法学院一楼一间破破烂烂但采光透气特别好的教室里上课,周老师在黑板上抄完曲谱后,就站到教室后面吹笛子。……笛声一传出,我忽然就觉得教室里流动的已经是秋风了……如果一个老师能这样讲课,天呐,不是天堂胜景吗?所以做一个好老师才学无穷尽啊!
本书如一桌丰盛精致的大餐,哪一道菜品尝都是美味的珍品,所有的都尝遍难以取舍也无法消化,有的只是默默欣赏,有的就略选一二聊聊罢!
#11
大
中
小
汪晓玲
新手上路
UID: 190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0
帖子: 10
注册: 10/29/2022 1:57:1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0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8 08:54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这个月情况特殊,每个周末横穿三个省,看着一路风景变换,感受江南与中原的春的差异。描写“春”的古诗很多,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诗人十四个》中引用的朱彝尊的《高阳台》中“桥影流虹,湖广映雪,翠帘不卷春深”。江南的春天来得比较早,最明显的是柳树,春风抚摸一遍,枝条就翠绿一些。以前觉得迎春花是最敏感、最适合做春天的课代表。不知何时,樱花遍及大江南北,在初春时节明显抢了迎春花的风头。莫非大自然也卷吗?等到春意渐浓,阳光更加灿烂,才有“桥影流虹”的灵动,让人开始对“春深”充满期待。黄晓丹老师后面又介绍了一首诗,姜夔的《鬲溪梅令》,其中“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从初春的嫩绿,到春末的深绿,春天的层次感分明。黄晓丹老师说:“很多美好的东西都在极盛的时候过去了,或者说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我又想起王维的《南垞》,是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诗人在心中对南垞的美好印象称为永恒。
#12
大
中
小
韦春玫
韦春玫 贵州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79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3
帖子: 63
注册: 10/6/2018 6:28: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8 22:15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在《春闺的伤逝》中,作者将朱彝尊的《高阳台》与俞樾的《金缕曲》放在一起写,固然两者都写了春闺,但感觉却完全不同,作者把朱彝尊的《高阳台》逐句剖析,不仅有词句的分析,而且也有作者自己心境变化的叙述,不仅写了词中的人物,也写了词外人物的心声,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关照了女子的某些情感,但读到俞樾的《金缕曲》时,我不太能读出春闺的伤逝之情,更多地读出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劝勉,就我看来,如果真要做以《春闺的伤逝》为主题的文章,还不如选晏殊的《踏莎行 细草愁烟欧》或者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来得合适。
#13
大
中
小
李欢欢
新手上路
UID: 190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3
帖子: 13
注册: 9/27/2022 7:30: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3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9 01:43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读《诗人十四个》,心情起伏还是有些大的。一开始是被这样一种新颖独特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不由感慨作者细腻的情思,敏锐的体悟,可以跨越千年和诗人产生共频与同感。后来又觉得是不是太过个性化了一点?也可能是长久以来的诗歌鉴赏的思维定势影响了自己的判断,造成了自己不太能接受这种讲述方式。再阅读下去,又对自己进行了反思,也许这就是对王羲之所说的“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的一种新的理解和思考。另外,几次感悟写下来,我觉得还是需要即时记录情绪与心得的,时间一长真的会有忘记。
#14
大
中
小
李杏莉洛阳
注册会员
UID: 161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9
帖子: 59
注册: 7/10/2019 1:18:18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1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3-03-29 02:45
回复:共同体3月读书《诗人十四个》感想(3月29日22:00截止)
2023年3月读书反馈
《诗人十四个》越读越有意思。熟悉的诗人作者从我们忽视的角度去写,比如王维和李商隐,以前我对王维总有看法,无论他的才情如何,总觉得他人品有缺憾,但读了作者笔下的王维后,我改变了看法,不再苛刻对人,不再道德绑架,可以比较客观地看待他的诗与人,并且也开始喜欢他了,黄老师的笔有魔力。不熟悉的词人学者读完后有了一些了解,因为想知道得更多,就又去查了相关资料,比如朱彝尊和俞樾,发现这是被严重低估的两个人。朱彝尊是明末清初的词人、学者,俞樾是清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
因为两首词,朱彝尊为吴江殉情少女所写的《高阳台》,俞樾为早慧又早去的女儿余秀孙所写的《金缕曲》,同是“春逝”的主题,作者巧妙地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进行了解读。解读的妙处我认为有三:一是作者把诗歌和现实连接了起来,想起哪首诗,往往是因为在哪个场景里,比如去了古镇甪直,临河的大大的窗子让她想起了朱彝尊笔下那个在窗子里秀楼上日思夜想吴江男子最后竟至绝命的女子,想起了“断肠人在楼阴”,理解了“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的渴望与无奈,还有属于年少的激情。二是作者在解读词作时的无限延伸。开头作者就从台湾音乐人李泰祥的《告别》开始写起,这是李亲自演唱的一首歌曲,词作者黄庆绮当时才二十八岁,就写出了“再看一眼,一眼就要老了,再笑一笑,一笑就走了”这样充满沧桑感的诗句。在这样春逝的感伤里,才缓缓引出主题,不仅不拖沓,还十分有趣。还写到秦观《踏莎行》里的“可堪孤馆闭春寒”和朱彝尊《高阳台》里的“翠帘不卷春深”意境极其相似。在说到“春深”的含义时作者又联系到了台湾的一部音乐剧《少年台湾》的主题曲《愿》里的一句歌词“我愿是满山的杜鹃,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用杜鹃花满山盛放的那种生命的力量与春寒的幽闭、停滞作对比。继而用王维的《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来解读“春深”的含义,春深就是一种沉浸、投入,甚至迷失的感觉,是春的魅惑趋向于极致的感觉。三是作为老师,作者还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发出感叹,如果吴江女子有一位像俞樾一样的父亲,那么悲剧或许可以避免,甚至玉成一段佳缘。读这本书,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位作者:冰雪聪明感情细腻热爱自然诗情画意的一位才女!
#15
大
中
小
本主题被查看24291次, 共44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
1
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页
论坛跳转...
站务讨论
本周要点
站务讨论
Download
学习交流
三省吾身
他山之石
我思故我在
文教之光
书讯微博
史海钩沉
奇文共赏
灌水专区
专版
“知识分子”
文化行走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回眸
助教之声
行读交流
密涅瓦的猫头鹰
95届
99届
03届
05届
06届
07届
09届
10届
11届
12届
13届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07:57:29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
Licensed
)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
Processed in 0.384 seconds
切换界面...
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