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专版
行读交流
10月讲座分享反馈
本主题被查看38470次, 共28个帖子, 2页, 当前为第
2
页 选择页数:
1
2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10月讲座分享反馈
马晓涛云南师大附中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1-06 09:30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10月
《不一样的阅读》分享反馈
三位老师的分享虽然侧重点和特色不同,但都给我有益的启示。
郭冬梅老师注重语境的真实实现和表达的真实完成。
王一涵老师的设计让我意识到体系完整性的价值以及阅读任务的规范化,可视化。
洪雨秋老师在阅读课之前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以及在课堂生成中加深理解,让我印象深刻。
#16
大
中
小
郭晓云
郭晓云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历史
注册会员
UID: 146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4
帖子: 54
注册: 10/3/2018 11:05:3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1-06 14:56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不一样的阅读》集体分享反馈
十月的讲座基本都没能及时听,因为是网络直播,也无法回看,遗憾了,群内的分享算是后来补听了,也有一些启发,郭冬梅老师的英语阅读我特别感兴趣,也许是我一直没有学好过英语吧,总想着能有机会重学,或许可以用郭老师的方式把英语重新捡起来。其他两位老师的分享也很触动我,王老师细致而严谨,设计的阅读单是我基本没有尝试过的,也许是专业的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我更倾向于整本书的整体把握,甚至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洪老师做为校外人士,多年来推进公益阅读,令人钦佩,我特别欣赏他的和孩子建立情感的连接点,其实想想阅读到底为了什么,归根结底不就是为了发现人,感受生活吗!?
#17
大
中
小
王玲
注册会员
UID: 147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8
帖子: 68
注册: 10/6/2018 5:37: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8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1-06 15:49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不一样的阅读课》反馈
冬梅老师以前教过高中,现在教初中。可以说,她对国内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很有发言权。她没有让孩子们继续只啃教材,而是补充了许多原版书让孩子们来泛读。我虽然对泛读的作用存在一定的质疑,但这种努力探索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学习。
中国孩子学习英文10几年依然学的是哑巴英语,只会考试,的确是很可悲的!希望更多的老师探索双语学习的真正路径。
#18
大
中
小
叶娉婷
叶娉婷贵州省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1
帖子: 71
注册: 10/6/2018 7:51:5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3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1-07 00:02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讲座反馈:《浮士德》对于我来说,只是当年大学时候的教材而已。以前学习是为了考试,本没有兴趣,特别对外国文学不感兴趣。后来工作之后,年岁渐长,才慢慢感受到各类型的文学作品有自己的魅力。此次讲座之前,拜读了樊阳人文讲坛的推文——《生命的金树才是长青》,在文中樊阳老师把我带进了浮士德的精神世界里。樊阳老师默念的这句“是的,我就向这种精神献身,这是智慧的最后总结:要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有享受两者的权利。”突然有种触及内心的感受,心里面痒痒的。
接下来,听完讲座,就更想马上入手一本《浮士德》,好好品味其中的韵味!
《浮士德·第一部》中:“我的胸中,唉!藏着两个灵魂,一个要与另一个各奔西东:一个沉溺在粗鄙的爱欲里,用吸盘把尘世紧紧地抱住;另一个却拼命想挣脱凡尘,飞升到崇高的先人的净土。”这哪里只是说浮士德,我们也有这样的矛盾和困惑。浮士德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危机,而我们正好也是中年,所以共鸣是必不可少的。
樊阳老师在讲解《浮士德》时,不是写进内容,而是写捋清背景,这样的讲解方法贯穿樊阳老师的课堂。是的,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然会造就那个时代的人物。强调背景,在阅读课程中十分重要。值得我学习。
永不疲倦,永不满足,浮士德的精神对樊阳老师的影响巨大,而樊阳老师对我的影响巨大,那么我也可以用我的理解去影响更多的学生。
#19
大
中
小
邬蒙
注册会员
UID: 167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3/6/2020 12:55: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1-07 08:53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忙乱成狗的高三,安静读书是一个奢侈的事,感觉自己就是洪老师说到的那种好久不借一本书,或者借一本很快还了再也不去图书馆的那种老师,只有周三下午和社团学生一起上课时候能安静看一会,尽管有一上午的大课,但是还是很想坚持去社团看书。现在学生们自由阅读,还有很多人是找不到社团才过来,并不是乐意读书。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读,也许可以能让孩子们略微感受一下阅读的乐趣吧,不排斥读书也许是我能做的一点微薄的事吧!
#20
大
中
小
郑小冉
注册会员
UID: 149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10/15/2018 6:21:2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1-07 17:57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讲坛里各个学科的老师所带来的多元视角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听了《不一样的阅读》,郭老师从国内通行教材和英语语言体系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经验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并指出了多年来英语学习上的问题。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作为一门已有成熟体系和学习方法的语言学科,我们为何不把好的有价值的学习方法直接拿来用,却非要去改造出另一套模式出来,继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的‘学不致用’”。这大概就是一直被别人笑话和诟病的“哑巴式英语”吧。为此,我求证了一下学校的英语老师,特意问他我们现行高一教材中的文章是原版英文还是多为中国式文章,他回答是后者。宁波这边孩子的英语启蒙做的很早,老师们也十分努力,好的小学里都是国内外两套教材并行,到了初中和高中因为课业繁重和课时有限,已经不可能继续国内外两套教材并行的学习。何况如果如郭老师所说,两套教材的体系不一样,会不会带来语言学习的混淆混乱呢?我是语文老师,也是和语言打交道,因为郭老师的分享,想起前段时间的一道练习题呈现出的语言现象,也和大家分享下感受。
高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考查里会给一段情境,然后里面空出一句,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定最合适的一个选项。题目是这样的
“猴家族们在山林和溪水里嬉戏玩耍,( )。
A项:不时窜出几只,欢欢喜喜地捧着吃向游客讨来的食物。
B项:不时窜出几只,向游客讨了食物,欢欢喜喜地捧了吃。
老师们最后在这两个选项中有了争论,感觉选B更好,A又说不上来错在哪里。然后惭愧的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汉语语法也不够精进,也一时不知道怎么从语法角度来解释为何答案选B更为合适。争论一番后,各种路径求解,才发现这是个语言体系的表达方式问题,而且是英语老师解决了问题。
A选项可以翻译为(the monkeys)happily reached out for what the tourists had dropped。“其中“吃向游客讨来的食物”对应for what the tourists had dropped,在英语中是一个宾语从句。英文常常喜欢把所有的信息通过各种从句杂糅成一个长句,A选项就像是由这样的英文长句翻译过来的,从中文的角度看比较累赘,不太清爽;B选项就是并列的动词短句,中英文中都有这样的表达。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语文学习中不是一次出现过,可因为汉语是母语,语法的学习并没有在常规教学的要求中,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多靠语感或约定俗成的来解释这样的题目。实际上,这是不同语言的不同表达造成的,无所谓对错。
结合郭老师所说的英语学习,也因为这道题的启发,我觉得有几点感受:一是语言学科也是门严谨的学科,要以科学的方法求真求实对待,作为母语的习得者更是要特别警惕“语感”和“约定俗成”带来的固化思维或认知;二是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打开学习的另一扇窗,多维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在求知求真的路上走得更远。
郑小冉 最后编辑于 2020-11-07 17:59:32
#21
大
中
小
周永峰
注册会员
UID: 147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7
帖子: 57
注册: 10/6/2018 5:12: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8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1-09 16:56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听樊老师园林讲座课
园林课开头樊老师讲了他与陈从周神交的故事,终于有一天,樊老师有了与陈从周见面的契机,但陈先生已经重病在身,不能言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永恒的遗憾,樊老师深深地叹息后,调整了情绪为我们打开园林之门。
我也曾读陈先生的书籍,由于没有园林根基,读起来较为吃力。通过樊阳老师的讲解,我似乎体味到园林的精妙。
樊老师讲到,园林是隐逸、回归、避世的栖息地,陶渊明的东园可能并不像今天园林那么精巧,但野趣横生啊。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而谢灵运则代表着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唐代著名的王维的“辋川别业”是折射当时文人园林的兴起。王维提出“中隐”,其《中隐》诗云:……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樊老师讲到这时,我很有共鸣,把我放在深山老林一个月可以,但整年可能难以接受了。真正的隐者是心灵的归隐,而不是身体的归隐。王维诗很思辨性,充满禅意。通过樊老师所阐述,我们也可以联系当下养生之术,五花八门,其实,养生先养心。
宋元明清是园林的鼎盛时期,苏轼称,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我们在宋词里可以直接感受“园词”之美:“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这也使文人园林与文人画有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计成在《园冶》:“三分匠,七分主人”,园林主人意趣,涵养都体现在园子里。
针对园中景致的命名是文字的隐喻(诗意内涵)和以景寓意作为设计思想,以深远、曲折寓意思想邃和涵养深厚,以物体的气质隐喻的品质。比如恭王府景致都带有祈福暗语:巨石独乐峰(福来峰),水池(蝙池),后厅(蝠厅),蝙蝠是吉祥物种,与“福”谐音。
樊老师引陈先生《说园》:园之佳者如诗歌中这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
这句话,我读过几遍,没有深刻的理解,通过樊老师举例指引,我真正才明白,园中佳者的确留有余味。这是中国文化魅力所在。北海有“濠濮间”,颐和园有鱼藻轩,知鱼桥,如果茫茫一看,不觉新奇,但如果略懂庄子寓言的话,就明白了深意了,最起码对中国哲学的思索。
#22
大
中
小
袁利洁银海学校
新手上路
UID: 14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7
帖子: 47
注册: 10/6/2018 5:28:2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4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2-13 16:38
回复: 10月讲座分享反馈
袁利洁10月讲座反馈:
听几位老师分享了做阅读的经历,我自己试着做了一点点,有几个点也十分的困惑。一是摘抄,不检查部分孩子就不会抄,一检查好像又变成了形式主义。思来想去,觉得做阅读首先还是得把学生对这本书的好奇心调动起来,只有他自己想读了,不是老师逼他去读了效果才会更好。我在班上采取的是一种“饥饿营销”,挑一些精彩的段落给学生念,再结合这种作者生平去讲一讲,并不是天天都有,而是把它当做一种奖励。书也当做奖励借出去,规定几天必须还回来。很多借了书的同学,后来都让家长买了书。目前效果好像还不错。
#23
大
中
小
罗慧萍
注册会员
UID: 148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6/2018 6:34:4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2-13 21:00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对于法国大革命,以前我知之甚少,后来觉得有意思,就开始关注了。听到到讲坛的狄鹏都是讲解,觉得很希望进一步的了解。法国大革命有两面性,可我们从小学习到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积极性正面性、正当性和革命性,而不是两面性,还有特别是灭绝人性的惨烈的场面我们以前是不知道的。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曾经被塑造成这样,今天我们普通的中国人能不能理解法国大革命,普通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大革命和历史真相接近了多少?中国基本上长期接受的是法国的左派的观点,民国时期法国右派的观点也有人翻译过,但都马上就受到了批评,后来就消失了,影响就没有了。所以我想对于历史,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我们接近了多少?有人说历史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有的说是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但如果我们看不到真实的历史或者接近真实的历史,何以以史为鉴?
#24
大
中
小
李廷梅316
新手上路
UID: 167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6
帖子: 26
注册: 6/6/2020 6:56:26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6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2-16 23:32
李廷梅回复: 10月讲座分享反馈
在听“儒林悲歌《聊斋志异》”讲座中,朱老师讲到《聊斋志异》白描手法说故事,内容生动具体。想起我刚刚教学的《狼》这篇课文。以下是我的实践:
2020年12月8日 11:46 《狼》的教学实录【李廷梅原创】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刚刚听我们十一班的同学读《狼》,读得非常干脆,声音非常洪亮,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但是我们读《狼》这篇课文,是不是都一个调的大声干脆的读呢?
生:不是。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这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们有没有了解?
生:了解了。
师:请举手来说,因为李老师不认识大家。或者就示意我直接站起来说也行。
生:是讲屠户晚上回家的时候遇到狼,然后非常害怕狼,以及:“御狼”、“杀狼”的过程。
师:“御狼”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防御狼。
师:很好,概括得非常好。
师:老师为什么说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是“概括”?
生:他说得太具体了。
师:仔细想想,刚才这位同学回答了“具体”情节吗?
生:没有,他回答得简洁明了。
师:很好,简洁不了,但是有人物、有事件,把屠户与狼较量的过程用“御狼”、“杀狼”来表达,这就是概括。但这个过程的细节到底是怎样的,那位同学有没有回答?
生:没有。
师:明白什么是“概括”?什么是“具体”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这一遍一定要好好的读,要读这个故事独有的味道。非常关键的哪几个地方要好好读。
生:“御狼”、“杀狼”和杀狼的过程。
师:我听到有一个同学说得更好,请你老说。
生:我觉得是:“屠户与狼打斗的过程”要好好读。
师:非常好,就是“屠户与狼交锋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好认认真真地读,“屠户与狼交锋的过程,是不是跌宕起伏的过程?”
生:是的。
师:所以,我们不能像刚才老师进来时那样读,要把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过程读出来。
现在放开声音读,读的时候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屠户,刚刚经历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你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开始读吧。
生:读,自由地,大声地,有感情地读。
生:读完,停下。
师:好的,同学们刚才自己演绎了一遍故事,我们再仔细想想:讲好一个故事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作者在哪里告诉了我们。
生:第一段。
师:好的,我们全班一起齐读第一段。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生(全班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学生大声叫着读)。
师:停停停…刚才我们已经一起分享了用“讲故事的语调和情感”来读,我们要讲蒲松龄的《狼》的故事,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啊!所以,能不能大声大声的“叫着”读呀?
生:不能。
师:好的,慢慢的找到讲故事感觉,再读。
师:示范读第一段。
生:听。
师:老师刚刚读的时候注意了哪些地方?
生:语气,停顿,轻重音。
师:好的,所以同学们读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这样读哦。开始读。
生:齐读第一段。(有感情地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一纠正,同学们很快就领悟了。那个字强调了?
生:“甚”字和“缀”字。
师:我们为什么要重读这两个字呀?
生:沉默。
师:“缀”是什么意思?注释上有吗?
生:有的。
师:找到注释,告诉老师是什么意思?
生:“缀”连接、紧跟。
师:“缀行”就是紧跟着走,这是让屠户害怕的缘起,所以我们要重读。
师:“甚远”是什么意思?
生:很远。
师:所以,这段路程走了很远,这个故事很曲折。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生:时间是晚上,屠户一个人走在没有任何人的路上。
师:一个人晚上走在这样一条没有任何人的路上已经很让人害怕了,更害怕的是什么?
生:还遇到两只狼。
师:大家想象一下,晚上22点下自习了,同学们都回家了,你在教室学习,到23点时,你一个人回家,走在黑黑的路上,没有路灯,你心理很不安,突然有两只狼出现在你后面,紧跟着你,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紧张,很害怕。
师:还有吗?
生:很险恶。
师:你来说说为什么会感觉很险恶?
生:因为我觉得屠户一个同时遇到两只狼,可见这两只狼很险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读了后面的故事,觉得这两只狼太险恶了。
师:这两只狼只是险恶吗?
生:贪婪、狡猾。
师:还有吗?
生:奸诈。
师:险恶、贪婪、狡猾、奸诈。(板书)
师:这四个词蒲松龄在后面的故事中重点写出了那个几个词?
生:狡猾和奸诈。
师:对,如果没有狡猾和奸诈做为前提,贪婪和险恶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实施的。
师:一个人耍计谋还可以勉强应对,两个人合作耍计谋就很可怕了。狼也这样,一只狼还可以应付,两只狼一起合作就太可怕了。所以,这两只狼的可怕之处是:它们会配合,会合作,而且目的是屠户。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两只狼是怎么配合的?配合了多少次?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批注。
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批注。
师:依次看学生圈点勾画批注,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师:我看同学们都标好了,请你来找。
生:“屠户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师:在第几自然段?是第几次配合?
生:在第二自然段,第一次配合。
师:好的,非常好,同学看看找到了没,勾画下来。
师:后面的同学在回答的时候注意像这位同学这样回答:在第几页、第几自然的、第几行,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找出句子,这样同学们才能更好的跟上我们的思路。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的,这段里还有第2次配合、第3次配合吗?
生:有的,“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师:老师问的是:第2自然段还有些这两只狼配合的句子吗?注意听哦。
生:是后面的,“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师:对呀,“复投之”三个字告诉我们,屠户是第几次投骨头?狼第几次配合?
生:屠户第二次投骨头,两只狼第二次配合。
师:狼的第三次配合呢?
生:在第二段的结尾处“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师:老师有个疑问:写到这里蒲松龄好像只是写这两只狼总是一前一后的紧跟着屠户,怎么表现两只狼的狡猾的呢?屠户投一次骨头是不是只投一个骨头,只够一只狼吃?
生:我的猜想,屠户那么快就把骨头投完了,可见他内心十分害怕,所以投的速度很快,应该一次投了很多骨头。
师:老师有个疑问:既然屠户投的不只是一个骨头,为什么只有一匹狼停下来吃,为什么不两只狼一起停下来吃呢?
生:假如两只狼一起停下来吃,屠户就走远了,这两只狼就跟不上屠户了。
师:可见?
生:狼的狡猾、奸诈。
生:狡猾体现在:两只狼交叉着跟屠户,交叉着享受骨头。
师:分工非常明确,有计划、有行动、而且讲究公平。这个时候最为难的是谁?
生:屠户。
师:骨头已经投完了,难道狼没有看见吗?
生:一定是看见了。
师:那它们为什么还要跟着屠户?
生:想吃了屠户。
师: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从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出狼的狡猾和奸诈,还可以看出什么?
生:凶残!
师:所以,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这两只狼最凶残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到这里为此,两只狼配合了几次?
生:三次。
师:的确是,这就是小小说,以情节取胜。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意图,不是直接告诉我们:这两只狼真狡猾!这两只狼真奸诈!而是通过两只狼一次又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的配合来完成情节的建构,让读者自己通一次又一次的具体配合的阅读,自己领悟出来:这两只狼真是太狡猾、太奸诈了啊!
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到第二自然结尾,狼的狡猾奸诈已经写出来了,那这篇小小说是不是可以结尾了呢?
生:不可以,因为第二自然段说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就告诉我们屠户的骨头已经投完了,可是两只狼还在跟着屠户,屠户最后的命运怎么样,很令人担忧。
生:“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为后面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做了铺垫。
师:非常棒的回答,这两位同学分别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对“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做出了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理一理屠户与狼的这次交锋过程。这次交锋狼主动还是屠户主动?
生:狼主动,一直逼得屠户没有骨头可投了,还在跟着屠户。
师:我们一起把思维导图画出来啊。
生:画思维导图。
师生展示思维导图: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师:老师的思维导图用红颜色对有些重点字词进行了标注。从这个图里可以看出屠户反复做的动作是什么?
生:“投骨头。”
师:这是屠户想出来的对策。这个对策能一直实施下去吗?
生:不能,投到后面骨头没有了,可是狼还在追屠户。
师:真恐怖啊!于是,屠户的情感都和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屠大窘”。
师:注释有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意思?
生:注释8告诉了,“窘”是处境困迫,为难。
师:那“大窘”呢?
生:处境非常处境困迫,非常为难的意思。
师:很好,“大”在这里是形容程度。
师:好的,这一回合的交锋,两只狼高度配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计谋取胜了。可怜的屠户被逼到了绝境,面临着生命危险的考验。
师:接下来,屠户想要活命怎么办呢?
生:只有想办法对付这两只狼。
师:还有更具体的指导意见吗?
生:这回一定不能心慈手软了,因为心一软命就没有了。
生:必须果断杀死两只狼,你不杀它,它就吃你。
师:的确是,于是屠户想出来的办法是什么?
生:弛担持刀。
师:有没有条件?
生:还有条件的,否则在大路上“弛担持刀”就被两只狼前后夹击了。所以,看到卖场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那堆柴草推非常重要。
师:对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生读:“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师:“丘”是什么意思?
生:“小山一样高。”
师:这个高度太重要了,如果堆得很矮的柴草堆有没有用?
生:没有用,一下子就被两只狼看见了。
师:所以,小说故事情节要发展每一个主观或客观条件都非常重要。于是,屠户找到了“靠山”,赶紧靠着。那个字写出了屠户“靠着”?
生:“倚”字。
师:非常好。怎么靠?
生:非常快速地靠。
师:对!时间非常紧迫,要毫不犹疑地赶紧靠!那个字写出时间的紧迫?
生:“乃”字。
师:所以,“乃”字要理解成?
生:“于是,就”。
师:于是,屠户怎么做的?
生:就赶紧地跑到柴草堆下靠着,把自己保护好,赶紧放下担子,快速拿起刀。
师:所以,这个柴草堆是前提太重要了,不能落下了,有时候“前提条件”就是保命的根本呀!
师:这个回合哪方胜了?
生:屠户暂时胜了。
师:狼在这个回合看到屠户“弛担持刀”怎么做的?
生:眈眈相向。
师:什么意思?
生:凶狠地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师:第几次配合?
生:第四次。
师:几只眼睛?
生:四只眼睛。
师:狼的眼睛在天黑的时候是亮亮的,大家同学想想看,天这么黑,这四只亮亮的眼睛恶狠狠地蹬着屠户,这是什么战术?
生:心理战术。
师:是的,故事情节到这里由狼的“行动”很自然地写出了狼的“心理”。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生:想要吓屠户,让屠户放下手里的刀。
师:屠户有没有中计?
生:没有。
师:屠户没有被四只恶狠狠地在黑暗中闪着光的狼眼吓住,他暂时主动了,可是,狼因此走了吗?
师:这两只狼是不是一直瞪下去,瞪到天亮?
生:没有,它们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策略,换了另外一个计谋。
师:从哪里看出调整得很快?
生:少时,就是“一会儿”的意思。奸诈和狡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师:第几次配合?把句子读出来。
生:第五次配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师:“径去”是什么意思?让人感觉狼怎么样?
生:径直地离开,让人感觉这只狼已经没有耐心了,推出战斗了。
师:“我不跟你玩了,我走了,我推出游戏了”,这是向屠户发出什么信号?
生:暗示屠户,可以不用防备它了。
师:它的暗示成功了吗?
生:没有。
师:再仔细读后文。
生:暗示成功了,从“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以看出,“乃悟”是才醒悟过来的意思。
师:非常好,这里的“乃”是“才”的意思“屠乃奔倚其下”的“乃”是?
生:“于是、就”的意思。
师:这就是我们文言文的一词多义,注意笔记,积累下来。
师:这是第几次配合?
生:第五次。
师:这次配合,有没有起根本作用?
师:但是,这只狼有没有很快向前一次交锋一样换一个计策?
生:没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可以看出,它耗费了很长时间。
生:“似”,就是好像。
师:他好像在睡觉,告诉我们它在装。我们经常说的:“我们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的确是这样。屠户的善良、退让,有没有换来安全?
#25
大
中
小
罗慧萍
注册会员
UID: 148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6/2018 6:34:4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2-17 18:38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关于新冠病毒时文讨论的分享:
特朗普得了新冠!这是那几天我们身边许多人求之不得的“重大新闻”的新,有的人甚至巴不得他病死,因为现在我们差不多都把美国看着头号的“敌人”了。正好讲坛有一期这个问题的时文讨论。有学生说“特朗普没有把活生生的生命当作人,所以他得了新冠该叫好”。有的说“特朗普对死去的人如何交代”“美国新冠造成了恐慌”,所以他得了新冠没必要同情。她转述了一些学生的观点是特朗普做了许多对中国有害的事情,还有美国明显的防御措施不到位,导致美国感染的人多,新冠恐怖的数字不断攀升,又死了好多人。这是恶有恶报。狄鹏老师的观点是:不为个人的不幸而叫好,除了他是恶徒。而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说明特朗普是十恶不赦的恶徒。狄老师认为,我们的可能获得的信息单一,掌握的信息不全面。我基也本上赞成狄老师的观点。人的正常感情是,为恶者受到惩罚叫好,为亲者善者的不幸惋惜。而特朗普染病的前提是他是“坏人”。本来作为一个自然人,特朗普感染新冠和所有感染者一样不幸,所谓“叫好”其实是因为我们印象中“他坏”,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相信“恶有恶报”的幸灾乐祸的情绪表达。如果是一个恶人很到了惩罚拍手称快当然可以理解。而关键问题是什么造成特朗普以及美国“很坏”的印象?他是不是真坏?我们得到的官方信息的确美国很不堪,然而这种信息我们隐约感到又不太客观和全面。谁是谁非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最近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最高明的阴谋是没有一句谎话,但只让你看到他只想让你看到的某一面”。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所以特朗普是不是真的让我们应该痛恨,我们便不得而知了。另外,中国的防预很到位不假,但这种“一刀切”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漏网一人的做法也不能不让人置疑,这是不是佳的办法?是不是懒政?有人说别的国家连抄作业都不会抄,可他们何曾知道各个国家政体不同文化不同,国民素质不同,同样的措施不一定适应所有的国家,也不一定适应所有的国民。但尊重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人应该是相同的。民众的满意度倒是基本能衡量一个领导集团的优劣。而在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对别的国家的防预措施和效果又知之多少呢?
另一位老师说不是应不应该叫叫好的问题,而是情绪的自然流露。不能要求所有国民都有那么高的道德标准。针对狄老师的“不为个人的不幸而叫好”,她说,为什么要为普通人自然表达的情绪而叫骂呢?既然每个人都是人,那么那些因美国新冠而不能签证或失业的人,为什么不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呢?特朗普能享受那么好的医疗,而普通人受了多少麻烦,怎么就不可以高兴呢?我觉得她的观点是问题的另一个层面,即是肯定人情绪的自然表达。但关键是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不该关注。其实狄老师说的是另外一回事,即情绪表达不是不可以,而是在产生这种情绪的过程中可能就出现了信息的错位或者片面。而我们在信息不对等的环境里要作出自己的判断是不容易的,如果我们得到的是唯一渠道得来信息,那你得到的结论就是不客观的。
#26
大
中
小
薛露露
新手上路
UID: 174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7
帖子: 7
注册: 10/9/2020 11:09:0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0-12-19 21:41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近两个月的行读分享专业性越来越越高深,樊老师也总是频频上线给大家讲学,感觉给近期不怎么读书的浑浊的自己带来了一袭清风。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带着孩子们在做阅读,以阅读养心,以阅读怡情。这个月分享的几本书,很遗憾和孩子们都没怎么深入读,只读了《儒林外史》部分篇章。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是严监生因为“两根灯芯”不合眼的片段,孩子们特别喜欢。作为老师我也很喜欢,先从写法上就太有意思了,严监生的动作与神态描写,如此传神,突出人物特点,是非常典型的写作素材。
小学阶段的学习,尤其是习作描写,现在还是以学生先模仿再创新,孩子们喜欢模仿这样的片段,也写出了很多很漂亮的文字。(在这里提醒自己,下次要及时记录,拍照留档)
带着小学的孩子们读,读得比较浅,侧重引起阅读兴趣与练习写作;但是听完行读老师的讲解,还有伙伴们的分享,感觉自己也是读浅了,还要多听多学。
#27
大
中
小
苏金香香
新手上路
UID: 175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8
帖子: 8
注册: 12/15/2020 8:16:37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8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21-01-04 00:17
回复:10月讲座分享反馈
不一样的阅读
樊阳老师博学广识,博学强记,深深地感染了我。从他的讲座中,我深深体悟到教师要广泛涉猎,拓展阅读的必要。我们平时阅读的面太狭窄了,不够深入,而且理论没有联系实际。我们总是字斟句酌,没有掌握要义,还经常拘囿于阅读自己熟悉的领域的书籍,结果自己就只会自己专业方面的东西,不及其他。阅读是需要取舍和拓展的,是需要结合自身需要而开列书单的。比如,语文老师,需要读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书,也要读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就打开了学生通往外界的一扇窗。
#28
大
中
小
本主题被查看38470次, 共28个帖子, 2页, 当前为第
2
页 选择页数:
1
2 跳转到第
页
论坛跳转...
站务讨论
本周要点
站务讨论
Download
学习交流
三省吾身
他山之石
我思故我在
文教之光
书讯微博
史海钩沉
奇文共赏
灌水专区
专版
“知识分子”
文化行走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回眸
助教之声
行读交流
密涅瓦的猫头鹰
95届
99届
03届
05届
06届
07届
09届
10届
11届
12届
13届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09:18:01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
Licensed
)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
Processed in 0.448 seconds
切换界面...
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