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
刘尧 - 3/17/2019 9:46:19 PM
请大家将3月讲座反馈帖发在这里!
洪健天 - 3/19/2019 2:02:39 PM
这次讲座再次让我回想起自己的高中岁月,那时对于秦观和柳永真是崇拜的五体投地,寻找他们的词,背诵,默念,那是一个象牙塔里情感体察细微的时代,花季雨季中的一些小伤感也促使自己做一些历史上的回眸,多少年了,我渐渐离开了中国古诗词,总觉得西方哲学更加深刻,现代艺术更加炫酷,这次聆听婉约词,我突然发现中国文化的细致入微还在那里,它等待着我去发现,去体验,去再次认识历史,认识文学,认识自己
芒果 - 3/24/2019 5:33:55 PM
3月份讲座反馈
今天听了樊老师的讲座《大江东去——苏轼》,所取题目与苏子一生契合,生于江边,人生足迹留与江。苏轼曾说,上可侍君王,下可陪士卒,可见他率真,随遇而安。因此,苏轼得天下人之爱。王国维认为史上有四人不仅诗品甚佳,人格亦然,他便是其中之一。苏轼不仅诗词成就高,在绘画、书法上也成绩斐然。
        东坡一生波折起伏,中年丧妻,被贬,深陷牢狱之灾。不管境遇如何,他始终心怀天下,关心劳苦大众,兴修水利,收养孤儿,两袖清风,追寻真理。
        诗词是苏子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每一次诵读就是与伟人对话,澄静心灵。
郭晓云 - 3/27/2019 9:30:47 AM
最近在读《苏东坡传》,所以听樊阳老师的讲座《大江东去——苏轼》,特别有感觉!自己在读书时,有些昏昏然,关注到的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反而对大的线索不甚了了,听完讲座,顿时清澈起来,他的人生经历历历在目,各个阶段的诗词歌赋将一个苏子的形象在我心中立了起来,我想这也会是听讲座的孩子们的感觉,由此也特别感到在自己阅读后,经由旁人指导,参与讨论的重要性!我们经常会觉得读了很多书,但书放下后却没什么印象,和别人讨论,也只能说一些片言只语,系统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就领悟不了,感受不到了,所以樊阳老师做的这样的阅读课程有多么重要就不言而喻了!很佩服樊阳老师的学识,我只是从去年8月加入共同体,开始听讲座,并没有听多少,但已经发现樊老师的讲座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甚至包括音乐和流行事务,樊老师总是能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当然也有他自己的实际生活,深入浅出,一个多小时的课不觉枯燥,甚至意犹未尽!也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学生发言的时间能够再多些,更充裕些!
郭冬梅 - 3/27/2019 3:47:49 PM
3月23日樊阳老师的课程,《大江东去-苏轼》专题:
从散文、诗词、书法、画作、士风和美食,几个方面概括地解读苏老先生。王国维曾讲过“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在《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林语堂先生高度评价”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这无疑是对苏东坡的最为精妙的概括。
散文方面:苏洵、苏辙、苏东坡并称为“三苏”。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韩潮苏海”与古文大师齐名。
诗词方面:开创“豪放派”诗风,与黄庭坚,并成为“苏黄”。豪放派诗风开创了晚唐,五代十国以来的颓废萎靡的风气。
书法方面:“苏黄宋蔡”,并成为北宋四大书法家。
画作方面: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士风,士者风范。
苏轼的回文诗《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美食方面: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食家。他一生爱好美食、发掘美食,创导美食,如"东坡鱼"、"东坡羹"、"东坡豆腐"、"东坡墨鱼"等等.其中尤以"东坡肉"最为著名。
从日常生活饮食、饮茶到做事,做文、为官,苏东坡都在行,并且行的通透。通透这个词非常适合苏东坡,处处豁达,开朗,透澈之人。
王玉兰 - 3/27/2019 8:57:41 PM
3月听樊老师讲座《江湖夜雨十年灯:宋诗与江西诗派》反馈:
听樊老师讲宋诗与江西诗派,仿佛在一束光的指引下,向宋诗的纵深处漫溯。宋诗原来有如此独特的美!那是一种绚烂之后的归于平淡,但平淡中蕴籍着含蓄的光彩。
北宋期间的朋党之争如此激烈,使得诗人不是被贬就是走在被贬的路上。但纵使有悲愤、有凄凉、有伤感,也能 “出门一笑大江横”,纵使历经坎坷,九死一生,也能“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管他“投荒万死”,管他“鬓毛斑”!这样的豪情、这般的洒脱豁达令人敬佩!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只有超越世俗,才能换来“一味凉”的清静!
尽管宋诗以平凡的事物入诗,但境界深远,虽然它如春归般“寂寞无行路,”但细细咀嚼,宋诗一直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悠远绵长!
申容昆明经开一中 - 3/27/2019 10:56:44 PM
听讲座“北宋诗文革新与欧阳修”反馈
    在听樊老师讲座之前,我对北宋诗坛的革新人物,更多倾向于梅尧臣。尽管梅诗有些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毕竟梅尧臣拓宽了唐诗之后的题材,使题材取向变得日常。但听了这场讲座,我修正了自己的认识。欧阳修不光是也致力于变革诗风,还开创了一代平易自然、简练且工的文风,还利用自身地位扶植一大批文士。的确当得起一代文坛领袖。尤其是听樊老师讲《泷冈阡表》,以前从未关注过“非敢缓也,盖有待也”这一句背后的深沉意蕴,这次听樊老师讲得潸然泪下。细品文字,语警词工,哪怕是虚词也用得妙,正如宋人罗大经所说:“欧苏惟用平常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所以,我应该再细读他的诗他的文。之前真是忽略了。
许敏 - 3/28/2019 8:29:48 AM
3月23日樊阳老师的课程,《大江东去-苏轼》专题:
苏子为什么能在诸多领域为后人留下无数多的精神财富?当樊老师抛出这个问题时,我瞬间被惊呆了,尽管对苏子知晓一些,但是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头脑里的思维在过滤,在思考,没过一会儿,樊老师给出了答案:贯通,也就是通透。我不禁自言自语道:好一个通透,好一个洒脱!不过片刻,我的问题产生了,苏子的通透根源在哪里?我以为其一,来源于他富有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母亲程氏秀外慧中、知书达理;其二,来源于社会,既有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也有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第三,来自于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儒家经世济民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第四,不得不承认也来自于苏子自身的经历和磨难,没有长夜痛哭和煎熬过的人,如何能洒脱;第五,更是苏子的性格使然,不过这种性格,有遗传基因,或许苏子的父亲是直接的遗传人。我想,活得通透、洒脱,原本应该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不过更是一种知取舍,善于选择,敢于放弃,不计较眼前得失,而能把目光放长远的能力。我知道,它可以影响一个人,它可以塑造一个人,它更可以影响一群人、几代人。致敬,苏子!
刘显 - 3/28/2019 12:02:43 PM
如何去讲述一个人物?从教学者的角度而言,最简单的莫过于念诵该人物的“生平大事年表”了,然这样“导游式”的表述方式若想折服听众,则不太容易。特别是讲述某个著名人物时,最难的不是向大家介绍他,而是如何去修正或冲击该人物在他人头脑中的原有形象,或给他添砖加瓦,或使他面目大变……总而言之,入耳容易,入心难哉!
      于此,樊老师讲苏轼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不着急去铺陈这个人物,而是从苏轼的诗文书画作品与苏轼对后人影响等角度入手,一点点唤醒或充实学生们心目中苏轼的人物形象。期间印象较深处,是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读东坡梦中“回文”诗片段。这类高难度的文字游戏,往往比“大江东去浪淘尽”还令人震撼,尽管其水平不可比,但足以震惊他人了。选择这样的作品,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东坡的“才气”。忽然想起莫言谈文学时,言道:“对于许多人来说,要他承认你厉害,就是要你的他却不会。”樊老师选择这份材料,着实有“震慑人心”之效。
      在讲诉人物时,樊老师十分注重人物间的关系于人物的影响。苏老泉的中年发愤与东坡的学习环境间的关系,苏母的为人处事于苏轼的影响……在不经意间便勾勒出一个十分生动的人物形象。
      樊老师讲解人物,十分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去看人物。虽然讲故事,却不陷入故事中去。如讲解小时候的经历,会联系其以后的从政风格去讲,从居住的环境,会联系到后期的审美爱好去讲。看似随意,却很有章法,逻辑通顺。我以为要达到这样的讲述,非得把这个人物读明白才可。
      忽然想到,当我们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若是有这样的一个备课视角与备课高度,学生的收获定然不只一本薄薄的教科书了。
刘倩亲近母语 - 3/28/2019 6:34:28 PM
《大江东去——苏轼》,听了讲座,我在想,什么是苏轼独有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又是如何养成的?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记里面提到:“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size=16px]自然[/size][size=16px]、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size][size=16px]中国[/size][size=16px][size=16px]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的越发充分。[/size]”[size=16px]而在序言中对苏东坡的人格就有所论及:[/size][size=16px]“[/size][size=16px]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size][size=16px]……[/size][size=16px]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秘的一面。[/size][size=16px]”[/size][/size]
[size=16px]
[/size]
[size=16px][size=16px]典型的儒家士大夫,一般都是进取用儒家,归隐用道家,而苏轼感觉又有点不同,得意不忘形,失意亦不忘形,在儒释道中间自由切换,感觉有点象现在流行的“成长性人格”,有意思。[/size][/size]
韦春玫 - 3/29/2019 1:12:51 PM
《北宋诗文改革与欧阳修》讲座反馈:                            在听了这期讲座后,我有三个小感触:1、樊老师在讲每个课程时都特别注重讲解文化背景,会从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去分析,让学生们能深刻理解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并由此而产生更多的兴趣;2、在设置问题时注重考虑引导学生的兴趣,比如“历史为什么选择欧阳修?”这个问题,学生一看,好奇心就来了,为什么是历史来选择,而不是当时的人们的选择,带着这个疑问,学生们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去思考、去讨论、去理解;3、在讲解《秋声赋》时,不仅仅讲语法(虚词用法),更多时候还注意到了文意的贯通,气脉的相连,注意警句的妙用,让学生体会文章之所以美的原因,也就是说樊老师不是只为讲《秋声赋》而讲《秋声赋》,而是要通过讲文章让学生们掌握品鉴文言文的方法与能力。这种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是老师们在上课应该达到的一种核心目标。
王凤琼 - 3/29/2019 6:11:52 PM
《大江东去》讲座反馈
听了樊阳老师《大江东去》讲座,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版的“东坡传”,对东坡主要人生及性格又更清晰了。讲座中樊老师花了较多时间来讲苏轼的早年率真,这一点留给我的感悟也最大。从讲座中我认为苏轼的率真体现在: ①保持自己爱读书的爱好。其父好读,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苏轼,苏轼也爱读书,是饱览群书,什么境地都不放弃,丢失自己的爱好,这也是率真的表现,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爱我所爱,而我往往会因为生活的杂事放弃了自己的一些爱好,过后又来追悔,这也是不能坚持本真 ②他是一个有生活情感,并自然流露的人。与子由的情感,美好的往事直接写在《新城道中》,妻子的深情,更在妻亡十年后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些诗极具生活画面,读时场景浮现眼前,让人怦然一动,我刚讲到读书方法中的“热读”,我认为苏轼的诗文适合热读,真的能调动人的情感,能给人以生活的真实性,这也是它诗文流传的原因之一,唯有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切才能永久打动人心,我们今天也在教学生写作要写生活。③他是一个有生活情趣,接地气的人。苏轼在各地做太守都不以官自居,而是亲民,就是为民办实事,他的诗也记下了很多与百姓生活的场景,如“密州出猎”。他也践行这“民以食为天”的宗旨,关于他的菜名,随意都可以列举,正因为苏轼这样的真实,他所走之地,所作之文,才会深入人心。
  能做一个真实率真的人,是件很幸福的事,期待下期樊老师讲苏轼的书法。
崔桂静 - 3/29/2019 6:14:11 PM
作为一名初学者,聆听樊阳老师的课,我看到了一位知识广博又充满智慧与激情的语文老师,他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挥洒自如,这源于他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宽广的文化视野,听樊老师讲北宋词坛,他对每一位词人的生平经历都信手拈来,对每一首词,都能迅速抓住词心,切中关键,牵一发动全身,如秦观《踏莎行》的“恨”,《鹊桥仙》的“恨”,周邦彦词作的镜头感,在樊老师的点拨下清晰浮现眼前,“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言两语即抓住本质,留给听者无尽回味空间,这就是“点燃”的力量。樊老师很注重诵读,他自己也很投入地诵读,讲《马说》,他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那一种愤激之情瞬间感染了全场,这是一种性情的陶冶,一种人格的力量。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跟樊阳老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盈精神,收获成长。
王明月四川富顺柑九校 - 3/29/2019 9:14:55 PM
在讲坛的学习中,尤其喜欢师生们关于社会热点的讨论。偶然间发现,讲坛所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和我的学生。现在,在我的课堂中,我也试着教学生就某一问题去有效的思考,就某个问题试着去质疑。关于“智慧手环or科技手铐”的问题,“哪些方面的数据可以搜集?”“谁有权看到数据?”“数据的标准是什么?”“数据的反馈形式和尺度如何?”个人认为,一切科技应该都是为了方便人类生活,优化人类生活。学校里智能化也应该是为了学生、老师、学校的发展,关于学习方面的表现可以收集,数据的反馈也应该区别开,隐私性的还是不应公开,不然,科技手段的运用成了监控,那人就活得不真实了。
李云跃 - 3/29/2019 9:26:01 PM
听《大江东去》
听完讲座,对苏轼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放到今日,那绝对是红得发紫的“明星、大碗”,至少是老中青三代人的偶像,不但唱着他写的词,还要临摹他的字画,附庸风雅的吟诵着他的诗,估计还用点上一盘东坡肉,如此将诗、词、书、画等艺术融会贯通的人在历史上的确不多。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无高尚伟大之人格,就不会有高尚伟大之文章,也不会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而人格的形成正是源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自我修炼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无疑从苏轼的整个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可以看到。的确,人的最高境界是整个人的通透,只有通透才有自由。
陈晨 - 3/29/2019 9:38:22 PM
听了樊老师的《大江东去》,感触颇多。但又想结合《苏东坡传》的3、4章一起谈感受,所以这篇讲座的反馈,我就下个月一起谈啦(笑)。这次3月反馈主要想就前几日举行的江浙沪阅读教学名师大讲堂谈谈对我整本书阅读教学上的反思。
全天培训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下午余党绪和郑可菜老师的两堂名师讲堂。余老师的课堂还是颇有他平时的风格,另辟蹊径解读“刘备的虚伪”,横纵坐标的形式颇为新颖。郑老师的课堂以地图快速梳理了生平后,抓住“‘追’的有悖常理之处“聚焦思考情节设置。
这两堂课让我想起了一年前去聆听了步根海老师的《草房子》教学。聆听了那堂课后,一个问题引人深思:整本书阅读该如何既与应试教育保持基本一致,又要满足学生个人阅读需求。这两堂课中,我看到了两位老师的努力尝试。两位老师的解读独到,但可惜的是,或许是公开课时间有限,似乎课堂上更多地还是教师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所处被动位置。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仍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袁利洁银海学校 - 3/29/2019 10:11:09 PM
要将人物放入具体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共情,就像东坡写给司马光的那首作品,抓住了人物关系再去理解时,东坡的耿直之感一下就出来了。
樊老师的讲座思路也非常值得学习。说到苏轼,可讲的东西太多了,但要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走近这个人却很难。樊老师先从背景入手,以时间为线,从对朋友、亲人、百姓的态度这三方面,层层铺垫,提炼人物形象,听的时候一下就觉得人物由高不可攀变得触手可及。
叶娉婷 - 3/29/2019 11:13:05 PM
春归如过翼——北宋婉约词讲座下反馈
在这一讲座当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几点:第一、一开始樊阳老师就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他在北宋婉约词讲座中用到的名字“庭院深深深几许”“春归如过翼”有何涵义?同学们的反应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这时,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也是这个样子,老师非常花心思的去准备一节课,注重所有细节,希望用这些走心的细节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如果老师不提示,学生很难注意。所以,要让学生从传统课堂里只会埋头做笔记的学习习惯,转变成在新型课堂上积极思考并敢于大胆质疑,需要老师多少付出和引导啊!
第二、樊阳老师通过对上周同学们反馈的点评,指出大多数同学的反馈内容,都是把讲座当中的某位人物提出来大写特写,而没有把自己通过在讲座当中,学习的所思所想写进反馈中。樊阳老师这样一说,我突然发现,我在给学生做讲座或者行读,学生的反馈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时没有注意,只是觉得,向我们这些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写相关内容就可以了。现在看来,如果不关注学生反馈的内容是否是学习后的所思所想,那么前面所有的工作都会付诸东流,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就像樊阳老师在指导我们进行行读课程研发时说的:我不需要那些百度上的资料。樊老师最想看到的是,我们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信息后,自己内化然后再外化的东西。而我们也同样希望看到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后的所得。
第三、樊阳老师教学的“起兴“技巧。在讲述欧阳修《浪淘沙》这首词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聚散人间皆有爱”这样的一种情感,樊阳老师用他在20岁、40岁和50三张图片,来引导学生来理解此词,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用身边的人和事,用学生易于理解的事物来引导,会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玲 - 3/29/2019 11:22:47 PM
智慧手环or科技手铐
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小组讨论环节孩子们都讨论得特别认真。老师也是在不断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没有给一个所谓的“答案”来限定他们的认知。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高中语文老师学习,因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提升孩子们写议论文的方法呀!
张成建 - 3/29/2019 11:55:42 PM
听樊阳老师《庭院深深深几许-——北宋繁荣的婉约词坛》
网上认识并关注樊阳老师很久了,一直敬佩于樊老师对于人文精神教育上的坚持,终于鼓足勇气,报名参加樊老师的行读团队。这是听樊老师的第一个讲座,也是第一次写讲座反馈帖,请各位老师多指教。
第一次听樊老师的讲座,感觉最深刻的是樊老师作为老师的严格。讲座刚开始,同学们互相交流的声音太大,樊老师严肃的说,你们这么大声,让我心都没法静下来,如何走进古人,如何能够进入宋词的婉约世界呢。第一次听课就直接感受到樊老师作为老师的严肃,一改我印象中总是一张笑脸的樊老师的形象:lol 。
樊老师的课最启发我思考的是樊老师的课互动特别多,给同学们留有大量的思考时间,同学们有大量的表达机会,学生在思考中、表达中获得了人文素养,得到了成长。这是我该学习的地方,今后应该多一些等待,给孩子留更多的思考时间,给孩子更多的表达机会。
李廷梅 - 3/30/2019 1:23:31 AM
[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李廷梅《大江东去[/font]--[font=宋体]苏东坡》反馈[/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一、说不尽的苏子[/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1[font=宋体]、地位:王国维:[/font][/size][/fon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王国维《文学小言》:[/font]“[font=宋体]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font][font=Calibri]”[/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推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等。[/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2[font=宋体]、苏轼开创了豪放派,打通了词和诗歌。打破了词传唱的传统。[/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3[font=宋体]、被贬谪黄州时的寒食帖。儋州买寒食帖。[/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4[font=宋体]、苏轼的书法独成一家,很难学会。[/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5[font=宋体]、苏轼的画作,价值高达[/font][font=Calibri]4.1[/font][font=宋体]亿。最重要的是他开创了文人画、士人画。[/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6[font=宋体]、士风:什么是士人应该有的榜样,是苏轼告诉人们的。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苏轼的造诣非常高,梦中写回文诗。[/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7[font=宋体]、美食:东坡肉。把世俗的东西变成一种艺术。人们代代相传。[/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苏轼为什么在诸多领域为什么有这么多成就?[/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因为他有非常重要的理念:贯通!追求通透,一种贯通的思想。[/font][/size][/font]
[list=1][*][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苏轼的人生之路[/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1[font=宋体]、苏轼的本身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永恒的文化内涵。[/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理解苏轼要放在人生的江流里理解。[/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率真执着的早年生活:眉州。[/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2[font=宋体]、他小时候,他的父亲苏洵发奋读书,苏轼很小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范仲淹、欧阳修等是苏轼的人生榜样。[/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从小家教的良好,从小抄写儒家的所有经典,把汉书抄三遍,从小聪明却非常勤奋。他们家门口是丝绸之路的驿站。[/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list][list=1][*][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苏轼重视农桑,与老百姓亲近,喜欢山水,亭台楼阁,跟从小的经历有关。从小在自然中与父亲一起读书。[/font]19[font=宋体]岁时结婚,娶了非常有才的妻子。父亲得欧阳修赏识,一起与弟弟进京。养成非常率真的性格。[/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苏轼在凤翔做官:《喜雨亭记》天问?突然转向百姓叫细雨,我们就叫喜雨。转向普通的百姓,转向人的本省。《和子由渑池怀旧》:[/font][/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9.5pt][font=微软雅黑]人[/font][/size][/fon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凝聚的兄弟之情,凝聚了人生的最美好的情感。[/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这一年之后,苏轼的妻子王弗去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苏洵的《辨奸论》[/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list][list=1][*][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王安石变法的漩涡:汴京[/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1[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35[/font][font=宋体]岁到杭州任官,在杭州做了很多实事。苏堤、三潭映月等,《游金山寺》:[/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2[font=宋体]、苏轼表达想要归家,江水引起思乡之情,含着政治上的一种隐喻,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苏轼种的荔枝树,是并蒂的荔枝树。[/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新城道中》:[/font][/size][/fon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font][/size][/font]
[/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font] [/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font] [/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时时刻刻想到百姓所想,百姓所思,感受到农民春耕的快乐。[/font][/size][/font][/size][/font][/color]
[align=lef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size=10.5pt][font=宋体]《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font][/size][/fon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其一[/font][/size][/font]
[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font][/size][/font][/size][/font][/align]
[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color=#000][font=Calibri][size=10.5pt]
[/size][/font][/color]

[/size][/font][/color]
[/list]
李廷梅 - 3/30/2019 1:29:28 AM
李廷梅《大江东去--苏东坡》反馈
一、说不尽的苏子
1、地位:王国维: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推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等。
2、苏轼开创了豪放派,打通了词和诗歌。打破了词传唱的传统。
3、被贬谪黄州时的寒食帖。儋州买寒食帖。
4、苏轼的书法独成一家,很难学会。
5、苏轼的画作,价值高达4.1亿。最重要的是他开创了文人画、士人画。
6、士风:什么是士人应该有的榜样,是苏轼告诉人们的。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苏轼的造诣非常高,梦中写回文诗。
7、美食:东坡肉。把世俗的东西变成一种艺术。人们代代相传。
苏轼为什么在诸多领域为什么有这么多成就?
因为他有非常重要的理念:贯通!追求通透,一种贯通的思想。
二、苏轼的人生之路
1、苏轼的本身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永恒的文化内涵。
理解苏轼要放在人生的江流里理解。
率真执着的早年生活:眉州。
2、他小时候,他的父亲苏洵发奋读书,苏轼很小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范仲淹、欧阳修等是苏轼的人生榜样。
从小家教的良好,从小抄写儒家的所有经典,把汉书抄三遍,从小聪明却非常勤奋。他们家门口是丝绸之路的驿站。
3、苏轼重视农桑,与老百姓亲近,喜欢山水,亭台楼阁,跟从小的经历有关。从小在自然中与父亲一起读书。19岁时结婚,娶了非常有才的妻子。父亲得欧阳修赏识,一起与弟弟进京。养成非常率真的性格。
4、苏轼在凤翔做官:《喜雨亭记》天问?突然转向百姓叫细雨,我们就叫喜雨。转向普通的百姓,转向人的本省。《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凝聚的兄弟之情,凝聚了人生的最美好的情感。
5、这一年之后,苏轼的妻子王弗去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苏洵的《辨奸论》
三、王安石变法的漩涡:汴京
1、35岁到杭州任官,在杭州做了很多实事。苏堤、三潭映月等,《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2、苏轼表达想要归家,江水引起思乡之情,含着政治上的一种隐喻,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苏轼种的荔枝树,是并蒂的荔枝树。
《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时时刻刻想到百姓所想,百姓所思,感受到农民春耕的快乐。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3、39岁,苏轼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
《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无法释怀故人和故国。
4、40岁,任徐州太守,遇到洪水,和衣而睡,守住城,在徐州做了很多好事。
《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水调歌头》
《司马君实独乐园》
四、黄州困境与突围
1、44岁任湖州太守,入狱。
苏轼的文章被当成证据,断章取义,诬陷入狱。遭小人嫉妒,7月28日被抓了。留下了诗文只有三分之一,在御史台进了监狱。士可杀不可辱。《狱中别子由》: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2、《黄州定慧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⑶。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温和玲 - 3/31/2019 11:41:04 AM
《大江东去——苏东坡》反馈
  栋红楼梦的时候,鲁迅先生认为,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至少把红楼梦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见的却是慈悲。由此,在听讲座的时候,我想到苏轼也是这样一本大书,那么,不同的人透过他以及他的作品能看见什么呢?
一是 率真的真性情。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见识了人生的月满盈亏,苏轼感叹最多的还是吾心安处即吾乡。这种觉悟来自于他家庭教养中的天性。家庭作为耳濡目染所在,从《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奋发”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从直面亡妻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到直面儿女离散、亲朋背弃的现实的“浩浩乎如萍吴玉凤,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都是苏轼的性情的外化。
二是修养之上的担当。苏轼在《自提金山小象》一诗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管身处何地,面对命运无常,他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一个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份担当,有豁达,更多的是情怀,是职责,也是一个士大夫的高贵所在。
温和玲 - 3/31/2019 11:48:27 AM
《大江东去——苏东坡》反馈
  读红楼梦的时候,鲁迅先生认为,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至少把红楼梦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见的却是慈悲。由此,在听讲座的时候,我想到苏轼也是这样一本大书,那么,不同的人透过他以及他的作品能看见什么呢?
一是 率真的真性情。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见识了人生的月满盈亏,苏轼感叹最多的还是吾心安处即吾乡。这种觉悟来自于他家庭教养中的天性。家庭作为耳濡目染所在,从《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奋发”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从直面亡妻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到直面儿女离散、亲朋背弃的现实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凤,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都是苏轼的性情的外化。
二是修养之上的担当。苏轼在《自提金山小像》一诗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管身处何地,面对命运无常,他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一个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份担当,有豁达,更多的是情怀,是职责,也是一个士大夫的高贵所在。习主席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苏轼的士人思想更是深深植根着这种品质。所以,小到大学生村官,大到教育改革,都是无数初心坚定的脊梁们一步步都出来的平湖大道。
任建斌 - 3/31/2019 10:14:55 PM
自己在学习和从教的经历中,了解了一些苏东坡的知识,但是今天听完了樊老师的讲座之后,开阔了眼界。虽然没有到苏东坡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去人文行走过,但是通过樊老师的讲解,使我对苏东坡有了更多了的了解。
1.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人格与文章融为一体)
2.豪放派词人。
3.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肃黄米蔡。
4.画作:《木石图》天价成交。
5.士风、美食、名胜等。
苏轼的性格思想、兴趣爱好、艺术追求等方面追求“通透”,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著作及创作地点:《喜雨亭记》陕西凤翔、《游金山寺》浙江杭州、《(江城子)密州出猎》山东密州、《放鹤亭记》江苏徐州。
    纵观苏轼的一生,率真执着的早年生活,老练的中壮年生活,流放岁月的老年生活。成就他的是他创作的文字,引来杀生身之祸的也是他的文字,只能说苏东坡没有遇到真正懂他的明君。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4/1/2019 3:14:37 PM
诗文革新 反馈
北宋的诗文革新,主要是对“西昆体"的浮华风靡的一个状态进行改革。这也是继唐代古文运动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倡导以文载道,文字简洁。避免浮华词藻。期间欧阳修起到了领袖的作用。樊老师讲课诙谐幽默,期间笑声不断,中间还穿插小游戏,我觉得这课上的非常轻松,容易理解记忆。老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发挥发言。这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地方。最后,学到了欧阳修的作品,不同的书院做了不同的分析和讲解,对孩子们锻炼思考能力,思维表达能力都得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我要效仿。
北川永昌小学宋东 - 4/2/2019 8:39:28 PM
3月份讲座反馈
其实没有听完樊老师的讲座《大江东去——苏轼》,是因为不认可樊老师对苏轼的看法。在阅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后,便已颠覆了我以前对苏轼的认知,基于自己近两年读书后对中国古代读书人的认知,很认可李泽厚对苏轼的评价:迂腐的卫道士,且双面人。后来又听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耀杰老师关于苏东坡的讲座和文章,更加印证了苏东坡这人的权力欲、情欲和贪生欲。虽然此人很有才华,但我一点儿也不羡慕佩服!特别是听到他的《菩萨蛮(咏足)》,感觉此人真的很恶心。
郑小冉 - 4/3/2019 4:00:47 PM
听樊老师讲《大江东去》更喜欢留心课堂设置上的循循善诱和另辟蹊径。而这些都必须和充足的备课和多年的文学积淀分不开。总是想当面问问樊老师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做这么些有意义却也十分辛苦的读书事。可看到老师们的追随和学生的精彩发言,也就豁然了。
《大江东去——苏轼》樊老师从苏轼的“散文、诗词、书法、画作、士风、美食、名胜”七个方面来对苏轼做全景式的介绍,这是立体画像。全面且有趣味,比起传统教学课文的一叶障目来说要更合理。因为人实在是复杂的存在。其中讲到画作的时候,正好在读祝勇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一书,樊老师提到了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1亿人民币的高价得以回归祖国。我去查了一下,最后落槌加佣金一共是4.636亿港币,刷新中国字画拍卖成交纪录。而祝勇是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也是艺术学博士,他在书中有一章节的标题就是“枯木怪石”,其对宋代画的凝练概括就是“宋代的冰心玉骨,从唐代的大红大绿中脱颖而出。这根基,是精神上的自信。是中国艺术的一次升级。大道至简。”而这种画作呈现出来的宁静悠远,恰好和此时的苏轼内心相呼应。想起了一句话,“以手写我心”便是如此吧!
另外书中的第五章“大江东去”正好是樊老师这课的题目,樊老师说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其作品与人生,都如一江东去,通透浑然、贯通一体。而书中这一章节的角度很有意思。说的是“怪石”。书中写到“有学者把旷野上的石头解释为一种与几何型的政治空间相对立的存在——它自然、自由,而且自主,以近乎顽固的意志,对抗着来自外部的渗透和同化。……中国知识分子利用非几何形所蕴含的象征性来推动自己的社会理想。”
于北京故宫研究多年、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1911-2012年)在其自着《古书画过眼要录》曾提过此件苏东坡画作,称之为《怪木竹石图》,文中如此描述:「坡上一大圆石偃卧。右方斜出枯木一株,上端向左扭转,枝作鹿角形。右边有小竹二丛,树下有衰草数十茎。无款印。」

我也仔细地看了书中的这幅影印图,枯木很好说,石头的怪异之处在于上面画满了圆形弧线,由内而外,由小渐大,如果细细盯着不动,久之会感觉眩晕之感,不断旋转的画面给人以一种动感的刺激。而从怪石的右侧生出的这一株枯树毫无生机,却又给人一种难以遏制的力量感。读画也是读心吧!不知道此时此刻的苏东坡内心是心如止水亦或是翻江倒海呢?
而由此我想到了可否将他作品中的“石”来一个梳理探究。在五年的黄州贬谪期间他创作了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这“赤壁”不正是石头吗?《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之“石”,尤其是《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中的“踞虎豹,登虬龙,”说的就是苏轼等到险处“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我猜这该不会是《枯木怪石图》的由来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无形之物似有了人性,试图在述说着什么呢!
魏敏(新) - 4/3/2019 9:37:10 PM
多年前,好友说过一席话:
      如果苏东坡活在当世,即使不能嫁给他为妻,只要能成为在他跟前端茶倒水的丫鬟,也心满意足。
      当时甚不理解,但听了樊阳老师的讲座《大江东去》,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第一二章,不由得深深喜爱上这位奇男子。
      无论诗词歌赋,还是书法绘画,亦或建筑美食,苏东坡都是旷世奇才,但这样的千古难遇的奇才,却一生颠沛流离,不断被贬谪。
      命运的不公,壮志的难酬,使他挣扎徘徊在儒释道之间,但佛家和道家只不过是他心灵的避难所罢了,纵观其一生,他却是一位真正的儒士,每次被贬谪,均造福于被贬谪之地的百姓,他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就是随手写一篇《喜雨亭记》,问君问天问宇宙,最终关注的目光还是停留在百姓身上。
      樊阳老师说得好:很多人只谈苏东坡的洒脱,但忘了他的根是儒家的,他骨子里仍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支撑着的。
      喜欢上苏东坡,因他有才,更因他的人格与精神。
周永峰 - 4/4/2019 9:14:02 PM
逝 者 如 斯 夫
——苏子的生命之“水”
周永峰

东坡生在眉州,属长江中上游,称作江头,逝于江苏常州,属长江下游,称作江尾,东坡一生与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下大量的诗文,东坡一生所遇 之“水”是江水、湖水、河水、海水,雨水,雪水、泪水……这是自然之水,更是生命之水。

雨水

在陕西凤翔,东坡先生初涉官场,任通判之职,次年,他在公馆北面建一亭子,曰“喜雨亭”,通判主抓诉讼,一位主抓诉讼的判官这何不去研究社会案情却对着一个亭子名字煞费苦心、如此深情?!
《喜雨亭记》曰:“……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他希冀“0”诉讼,东坡的治理逻辑里暗含着“自然之辩”。他看重上天的恩泽,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而不决效仿皋陶执法之坚。
读完《喜雨亭记》,你会感受东坡是一位方正的人,注定不讨皇帝喜欢的——“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多么扎眼,多么不合时宜啊!
东坡不唯上,只唯下。他的民本思想深受孟子的影响,他常与弟子由探讨孟子之语: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他为民求雨并不是孤例。他在山东密州当知州时,苏子第一首豪放词诞生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东坡总是忧国忧民啊,写词之前,他为百姓求雨呢。
如果我们对苏轼这首豪放词理解仅仅局限于词上片出猎的场面描写那就狭隘了,读完词的下片,我深为,苏子老夫对积贫积弱的北宋深切忧虑——
西汉文帝时期大将魏尚在北塞云中率兵以人肉之躯铸就铜墙铁壁,阻断匈奴的进犯,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但魏尚却因虚报战果而被削职,是时,匈奴蠢蠢欲动,若匈兵卷土重来,西汉的疆域无法得以保全。汉文帝的近臣冯唐紧急劝谏赦免君王,文帝听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赦免了魏尚……
东坡企望神宗近臣有着像冯唐这样使者能够持节密州,委以自己连任,到西北边疆抗敌。
堂堂一位通判、知州为百姓求雨?我们或许还会把求雨与迷信活动画上等号,甚至有人会质疑一代文豪为何如此迂腐呢。而北宋,求雨属于祭祀的范畴,是官民敬畏天地文化大事件!
乌台诗案,东坡被贬黄州,元丰四年,苏东坡成为一介农夫,在太守的照顾下,他在黄州城东耕种一块荒地,曰:东坡。他在《东坡八首》序中写道: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之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
问题来了:“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双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东坡会不会天天仰望着苍穹,或长恭跪于雨神面前,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的诗中,我体味到他对雨水到来的快活。他写道:沛然例赐三尺雨,造物无心恍难测……
雨,润泽大地,也滋润着东坡的心田啊。
东坡是偏爱雨水的,他在《定风波》写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  2 
查看完整版本: 3月讲座反馈帖(不要开新帖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