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12月读书反馈
狄鹏 - 12/7/2020 6:47:37 PM
各位老师,12月的读书依然是《红楼梦》哦。
李廷梅316 - 12/16/2020 11:07:06 PM
读《红楼梦》,很多时候就是在读我们的现实,在读人情世态,在读出身地位,在读后天修为。贾家的4位小姐,性格各异,命运迥然。迎春的木讷与探春的泼辣形成鲜明对比。嫡出的迎春,因为无能无为也无规而成为上上下下也随意欺凌的对象,探春庶出确能力泼辣厉害,成为上上下下都惧她三分的人物,曹公告诉我们:出身很重要,但是后天的努力更重要,如果一味靠着出身,自身后天不努力不奋斗不作为,也不会成为别人尊重的对象,现实很残酷,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易,哪怕出身贾府嫡出这样高贵的身份也不能摆脱她被经常成为“木头”的命运,最后出嫁后的结局非常惨烈,生活,放过谁?
薛露露 - 12/20/2020 8:42:58 PM
名著是不是相通的?在遥远的拉丁美洲,《百年孤独》与《红楼梦》描述着同样的如昙花般灿烂的辉煌,以及昙花过后的孤独与寂寞,这两部著作,都热闹着、变化着,但掩卷沉思,是一种压在心底的寂寞、孤冷,大厦将倾也罢、龙卷过后也好,无人诉说、无人问津。
hongyvqiu - 12/24/2020 9:48:53 AM
读《红楼梦》有感 2
                    ——雨秋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有一个纳闷:为什么读完《红楼梦》会觉得不舒坦?这种感觉就象心里堵了一块石头,气都不顺的那种。

第二次重读时,已过了十几年,之间诸如《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都重读不止三次。然而,这次却没有把《红楼》读完,大概读了不到百回。

直到这次重读,我才知道,为什么我对《红楼梦》是这样的感觉——从八十一回起,宝玉成了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不仅每天只知道上课背书,连去找大观园姐妹吟诗作对游玩都顾不上;更有甚者,他居然要去给巧姐讲《列女传》,他居然要去给巧姐讲《列女传》,他居然要去给巧姐讲《列女传》!无法理解高鄂是哪条筋不对路了。他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情节呢?唯有一个解释,他根本没有读懂前八十回。

再者,自八十回后,灵隽之女子全体隐退,隐退就隐退了,居然还一个个灵气尽失,褪化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各类“肮脏”俗人反成主角!!!高鄂,你站出来,走两步!你知道《红楼梦》是红楼吗?

四大家族的衰败也写得太过简单。什么样的简单呢?就是完全不合乎四大家族的身份地位。显贵之家,自有他养成的气质,也自有他的土壤,他的圈子。陡然将四个百年的贵族,被几个小民给毁得家破人亡?这种事,连情理都不通。高鄂,你这辈子看来也没进过那道门槛!不知道里面的水是什么水,里面的楼是什么楼吧!以“小民”之心,度“宰相”之肚,罢了。

总体来看,《红楼梦》只可看到八十回。后面的完全可以删去不计。

对了,还有巧姐到底多大?一忽儿才刚出世,还在襁褓中,一忽儿就可以讲列女传,一忽儿又缩回去。难道她就是九天玄女变身,可以随心变化?
王一涵 - 12/26/2020 3:30:46 PM
和家里长辈讨论过关于“好”“了”的话题。他们的看法是年轻人不要看透,不要多想。可却不说看透的是什么?人世间的真相吗?看透又有那么容易吗?我们怎样能轻松逃出“功名”、“情感”、“自我实现”等等的痴迷呢?

想问问青埂峰上的这块石头,人间这一遭,可否值得?
龚捷 - 12/27/2020 8:30:58 PM
读《红楼梦》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贾政对宝玉是极度的严厉,宝玉不喜欢读四书,反而喜欢一些没有用的诗词歌赋上,第十八回贾政在大观园试宝玉,贾政明明对宝玉的题匾和对联非常赞赏,嘴里依然没有好话,总是骂不离口,例如:”是个轻薄的人“”畜生“”无知的孽障“”无知的蠢物“”叉出去“”打嘴“等,令人胆颤心惊的话数不胜数。其实贾政对儿子的才情是赞赏有加,又怕儿子恃才放旷,即使贾政很满意儿子的表现,但他最大的肯定只是点头不语或微笑。
    父母威信过重,容易把孩子养的唯唯诺诺,因为害怕被训斥,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贾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现代人应该吸取贾政的教训,不做严父母,而是做一个能理解孩子的家长。
朱茵 - 12/28/2020 2:18:07 PM
上个月的反馈追溯了自己读红楼的经历,这次想聊聊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何引导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也能读红楼,甚至读懂红楼,爱上红楼,目前觉得这和学生个人兴趣有关,之前11届有个女生很爱红楼,已经觉得很难得了,但今年发现班里居然有好几个学生都喜爱红楼,有次课前演讲,一个女生上台居然滔滔不绝讲了足足一节课,下面还有不少同学呼应,让红迷老师觉得甚是高兴,更加觉得引导学生读红楼大有可为,之前听了北京景山学校的老师,第一节课从如何讲中国故事入手,给了我不少启发,之后又看了黄玉峰老师主编的一套书,其中有一本就是跟着红楼学人物描写,也给了我不少启发,最近又在重读,希望其中能找到些许灵感。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 12/28/2020 9:37:22 PM
读《红楼梦》颇有“老虎吃天”之感,无从下口,不知从哪读起,也不知道从哪儿谈起。
      这一年多在读浦安迪教授的《中国叙事学》一书,浦安迪教授认为《红楼梦》是一个可以生长的意义系统,我颇以为然。
      的确,用对照、镜像关系来解读《红楼梦》就会发现很多奇妙的地方。比如大观园这有情之天下与大观园外有法之天下,比如甄、贾宝玉,比如色与空,情与悟,比如香菱学诗与学诗之外的生活,比如雅与俗,出世与入世……
      一旦如此观照,就会发现《红楼梦》真的完全说不定尽,感觉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可以无限的挖掘下去。
      当然,浦安迪教授用《金瓶梅》和《红楼梦》类比,认为这种成对出现,双循环的结构是中国文学作品特有的,我不以为然。在外国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对比、类比,实际上是很多的,雨果的无论是《巴黎圣母院》还是《悲惨世界》,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关系。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更是如此。爱情与家庭,激情与平淡,和平与疫情,漂流与安定,背叛与痴心,盛年与衰老,容貌与灵魂……
      经典之书都是这样的。
叶娉婷 - 12/28/2020 11:01:10 PM
读书笔记: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思考。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至今“红学”仍是热门。但是在2013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布的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居然高居榜首,这令人吃惊,也值得我们反思!如何让中学生爱上《红楼梦》?《红楼梦》该如何读?现在部编版教材将《红楼梦》纳入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单元,我们应该如何去设计?……一系列问题值得思考。
我认为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读为主,自觉撰写读书笔记,课内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平等的参加交流讨论,或为学生答疑解惑。
目前基本设计思路如下:1.知人论事。了解成书背景,作者简介,版本流传,情节概要,人物形象,核心主题等等。2.通读整部书籍。该环节的通读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前五回的阅读,可以要求学生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将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荣国府,大观园的布局画出来,然后细读这五回当中的隐喻,比如神话传说,《好了歌》以及判词、曲词的解读,做好详细读书笔记,然后分享交流。然后是六~八十回阅读。可以通过章节的通读,人物形象的梳理,了解整个情节,初步建立情节架构。第三是专题研读。可以通过人物研读、事件研读、诗词阅读等,对《红楼梦》整本书展开精度。最后是拓展阅读。3.研读小论文的撰写。设计尚未完善,需要继续修正补充。
洪健天 - 12/29/2020 8:02:51 AM
最近读一本书,把王阳明的心学和红楼梦联系起来,表现初心,发现初心应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陈寅恪先生认为小说虽无个性的真实,却具有通性的真实,所言不虚。
郭冬梅2021 - 12/29/2020 9:21:20 AM
读《红楼梦》,纷纷扰扰。我们理清了自己和宇宙的关系、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也就更能理解红楼梦的主角们,以及所表现的主题,放到一个更伟大的空间中,我们作为宇宙的一个分子,如何看待自己在宇宙中关系,心里豁然开朗。
韦春玫 - 12/29/2020 12:42:04 PM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和众仙姑坐在一起听词曲时,听了觉得没甚意思,只觉销魂醉魄,恍恍惚惚中草草结束了这一场关于人生的“演唱会”。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时,也和宝玉一样,觉得无甚趣味,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写什么已经不太记得了。但现在再读到这本名著时,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的,有孤独,有焦虑。比如宝玉,他衔玉而生,受尽了宠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以说他是整个家族希望的所在,但他“不爱读书,不愿走科举考试的”思想又恰恰让他有孤独感,他对于女子的态度也让他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行为偏僻性乖张”就是他当时真实的写照。黛玉的焦虑来源于她的寄人篱下,所以在贾府时时小心,处处谨慎,连一句话都要在肚子里转了几个来回才说出来,在与宝玉的恋爱时,黛玉的患得患失也是焦虑的体现,而这种焦虑也算是她香消玉殒的直接原因。其实,这种孤独感和焦虑感在现代社会里也无处不在,身心的孤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焦虑充斥着每个角落,也许,孤独感与焦虑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并一直存在的。我想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用自己的笔端去叙写一个时代,用自己的作品去讲述是整个人类社会。
刘显 - 12/29/2020 7:35:25 PM
心血来潮,又翻了翻《红楼梦》。读到探春出场时,想起了林语堂的话,他说他最喜欢探春,最不喜妙玉。
      我想,林先生喜欢探春,是情有可原的。在贾府,探春出生卑贱,她虽是宝玉的妹妹,但她母亲赵姨娘,却只是丫头出身的妾。是以她本人及母亲在贾府的地位、待遇上,难免与他人有所差距。于此,赵姨娘总是不平,怨恨自己卑微的出身,变得容易嫉妒,容易自怜。但探春虽然常受母亲的影响,却未成为和母亲一般的人。她努力摆脱母亲出身的牵连,努力做事,企图为自己造出一片和母亲不同的天地来。这样的女子,是可敬可叹的。
      至于妙玉,生在落魄官宦人家,只得在美好的年华出家为尼。她虽然看似在修行,却难掩心中苦闷。在这样无以言说的痛苦下,她变得孤高自傲,看不起世俗之人。刘姥姥用过的碗筷,她就无比嫌弃,宁愿把它们扔掉也不愿再用。这样孤芳自赏的性格,即使到了今天,估计也交不到几个朋友。
      只是,这样的妙玉,其实也是个可怜人。她爱宝玉,却说不出口。她孤芳自赏,是因为她承受不起拒绝。想一想,面对那样的困境,她又能怎样呢?
        蒋勋说:“《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形式的生命——高贵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多读几次,会慢慢感受到,里面没几个人是真正令人“讨厌”的,或憎恶的。
        想一想,我还是再读读吧!
liuyong - 12/29/2020 7:50:29 PM
如何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还没尝试过,如果要带学生阅读,我或许会从影视剧入手,选取经典片段来让学生产生兴趣,比如选取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段,然后提问学生,你是否这个片段,为什么?然后带着学生来看文本,看看是不是非常演得非常好,接下来聚焦刘姥姥这个红楼梦里的线索小人物,以点带面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为了弄清楚问题而去阅读更多关于大观园的问题。
袁利洁银海学校 - 12/29/2020 7:55:54 PM
非常喜欢探春。抄捡大观园时,众人都无甚大反应,唯有探春——探春道:开门且待他来,光写一份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这个姨娘所出,亲弟弟又不争气的姑娘,面对这样的原生家庭,非但没有变得自怨自艾、唯唯诺诺,反而活得大气、勇敢,不输男儿。挺了不起的。
罗慧萍 - 12/29/2020 8:36:36 PM
《红楼梦》读书笔记二:
以前读《红楼梦》只注意了故事情节,这次阅读就关注了一些细节,并零星记录了一些感受。
1、“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这是尼姑庵的妙玉认为最好的一句诗,这句诗也是红楼梦中贾家兴衰的宿命,也是几千年封建朝代的写照。虽然很悲观,但却是事实。将来的历史是否能走出这个宿命,有没有可以走出的可能?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史实?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可以参考的案例。
2、《红楼梦》写人实在太绝妙了,三言两语就把人写得栩栩如生,如站在你的眼前。如刘姥姥二进贾府在大观园用箸子夹鸽子蛋,因夹不住只能用箸子去撮,撮住了又怕掉下来只好伸长脖子去吃,没有吃到反而掉在地上了,她叹道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就没有了”。这些极其细致的描写,没有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是无法写得这么生动形象的。又如金钏跳井死后,王夫人还有些自责,觉得是自己的“罪过”,而宝钗而“安慰”王夫人说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贪玩失足掉下去的。即使是有那么大的气性,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本来之前看到宝钗印象还真的不错,但看到这里,宝钗冷酷的一面却不动声色地深入脑海。主要人物自不用说,许多小人物也信手写来的人性,平淡至极,不留下任何痕迹。人物形象不概念化,真实的反映细微的生活。小红瞅机会给宝玉倒茶拉近与宝玉的距离,以得到更好的出头的机会,贾芸认宝玉作干爹等都刻画得极为真切。对人物的塑造,红楼梦堪称一绝。
3、《红楼梦》是一部充满因果报应的书。这种内容整个红楼梦中比比皆是。王熙凤的下手狠害死人的报应自不用说,袭人、蒋玉函的善报,黛玉、司棋、晴雯等,从主要人物到小角色无不如此。
4、《红》中许多大型仪式都很严格,如过年、祭祀、打教、婚丧等,规矩严格,表面尊长敬上,但实质上都很虚伪,表面恭恭敬敬,而大多口是心非。如贾敬的丧事中贾珍、贾蓉父子、贾琏对尤氏姐妹的戏弄。《红楼梦》中,以及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过于规矩的东西反而违背了人性,使得人们变成了虚假的应付?
5、年轻时我们都是林黛玉,活着活着我们就成了薛宝钗。生活是不是许多是这样的。
6、几个无法理解的问题:
a赵姨娘那么不堪,为什么贾政会喜欢她?
b在电视连续剧中秦可卿的一根簪子被贾珍要去却被尤氏拿在手中,而尤氏却让丫环瑞珠确认簪子是谁的,当瑞珠明确是秦可卿的后,她的灾难就不远了。这个改编比原著好。在原著中,秦可卿的死不明不白。更不可理解的是她和贾珍之间看不到爱情的基础。
c无法理解薛姨妈为什么说把黛玉说给宝玉,她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
d薛家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住在贾家?薛蟠为什么在贾家结婚?
邬蒙 - 12/30/2020 9:08:04 AM
再看《红楼梦》,突然想起曾经的一个想法,带学生去上海的大观园里走一走,在翠竹掩映的潇湘馆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理解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斑竹一只千滴泪”,正适合“潇湘妃子”以泪洗面,多愁善感的性格。
贾宝玉-怡红院(怡红公子)
薛宝钗-衡芜院(衡芜君)
林黛玉-潇湘馆(潇湘妃子)
李纨-稻香村(稻香老农)
迎春-缀锦楼(菱洲)
探春-秋爽斋(蕉下客)
惜春 暖香坞
史湘云-藕香榭(枕霞旧友)
妙玉-栊翠庵
每一个地方都有讲点,每一个地方都可以让学生对《红楼梦》有更多的理解,应试素养合二为一。将仿古建筑、诗文发生地变成课堂,也许会比教室里学习效率高很多,而这终将是一个理想,敌不过题海。
王凤琼 - 12/30/2020 8:30:10 PM
《红楼梦》:今天说说王熙凤,谁说她尖酸刻薄。我很佩服她的能力,这么大一府,后勤她管得井井有条,那也是企业高管。用钱放点利也正常,毕竟天天守着这么多钱吗。跟她相投的人,她对别人也很真诚,对秦可卿不就不做作,用真心吗,比里面假正经的男子好很多。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12/31/2020 5:25:18 AM
第一次读《红楼梦》,感觉很乱,读了没几章丢丢弃啦,这回强迫自己看下去。继续读吧总有一天会大彻大悟。
黛玉孤独,焦虑,增加了这种寄人篱下的自卑。宝玉衔玉而生,受尽宠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整个家族希望,但他“不爱读书,不愿走科举考试的”,优越的条件没让自己开心,佩服作者把当是的社会缩小在一个家族里,用一本书叙写一个时代,用自己的作品去讲述是整个人类社会。好作品!
钟燕青 - 12/31/2020 8:11:52 AM
《红楼梦》读书笔记: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处有处有还无。
3.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4.我为的是我的心。
5.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邱华辰 - 12/31/2020 8:33:25 AM
生活中总有那样一类人,他们口才很好,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活跃、欢乐的气氛。他们人情练达,善解人意,擅长与人交往,受到众人的欢迎。说话其实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就展现了她极好的口才。

她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她在这里赞美林黛玉标致、气派,说她像贾母的亲孙女,说得非常巧妙。贾母是贾家地位最高的人,贾母是非常疼爱外孙女林黛玉的。可以说,她把对女儿的爱寄托在了林黛玉身上。王熙凤在贾府要倚仗贾母,她必然要讨贾母欢心。她赞美林黛玉的话一下子就讲到贾母心里去了,说得非常伶俐周到。

王熙凤接着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手帕拭泪,说哭就哭。贾母马上劝她说,我刚好了,你又来招我。这王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说:“正是呢!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红楼梦》的判词评价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说王熙凤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她表演型人格的显露。她的情绪转变得非常快,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她的情绪是半真半假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提倡“表演”,与人沟通交流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但是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值得肯定的部分,王熙凤用一种夸张的方式对林黛玉的遭遇进行共情,其实是安慰她的一种方式。后面的几句自责的话也能让贾母感觉很贴心。

在安排住所时,王熙凤只安排了随行的下人,没有林黛玉安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贾母疼爱林黛玉,她不敢擅作主张,要等贾母安排。等了一会儿,贾母说,林黛玉跟她住。

王熙凤亲自给林黛玉捧茶捧果,王夫人这时问王熙凤这个月的月钱放完了没有。以前,大户人家的家人每月都会领一点儿零用钱,叫月钱。王夫人其实是王熙凤的亲姑妈。姑姑、侄女都嫁到贾家来,当然比别人要亲近,可是她们又要避嫌。王熙凤回答说月钱已放完,意思是说,如果要给黛玉的话,要从下个月开始。这表示王夫人很体恤林黛玉,可是王熙凤不能自作主张,她们两个人都是王家的人,但是都要守贾府的规矩,在贾母的面前要表现出公事公办的样子。

王熙凤又特别回了一句话,说刚才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没有看到太太说的那种。她没有敢叫王夫人姑妈,叫她太太,是要避嫌的缘故。王夫人就说,有没有不那么要紧,重要的是要为林黛玉赶快准备一些穿的衣服。这些话其实都是讲给贾母听的。

王熙凤说,她已经先料着了,只是要等太太过了目再送来。这个时候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这表示王熙凤做得很好。因为是她的内侄女,她不能随便称赞,但她必须在贾母面前帮王熙凤把事情做到最妥帖。这所有一切全都含有人情世故。以前的大家族,讲话都非常讲究,很怕得罪人。王夫人和王熙凤,在贾母面前都把场面话说得非常好。

王熙凤的口才,背后其实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从人物对话,就可以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相互关系,心理活动。不得不说,这一段的对话写得真是好。
温和玲 - 12/31/2020 8:55:08 AM
这个月重新把红楼梦精读了一遍
梳理了红楼梦之难读原因: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  四大名著之首 、不可超越的小说巨著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
找到名人读书的方法:
清人说: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鲁迅先生说: “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在轻视的眼光下,自从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遗憾:
        1.鲥鱼多刺,
        2.海棠无香,
        3.《红楼》未完!
周汝昌先生说:
  《兰亭贴》
    《文心雕龙》
      《红楼梦》
  是中国古代文化之三绝。
毛泽东主席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不读《红楼梦》,不读就不懂中国封建社会。读一遍不行,最少看三遍,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并多次要求许世友将军读《红楼梦》:你去读《红楼梦》吧,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以上 我梳理在了自己的导读PPT中。
然而越是研读红楼梦越是觉得渺沧海之一粟。个体的自惭形秽,让我决心多读红楼。
胥江 - 12/31/2020 9:19:11 AM
人文讲坛把《红楼梦》列为共读书是让我特别开心事,刚刚年过30啦,再次重读,已经完全从里面的情爱中走出来啦。看到了不同阶层人的艰难和不易,以及在那个拧巴世界的挣扎与扭曲。从他们的行为不再去责难一个坏人,而是去剖析她,进而进一步去审问自己。另外一个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红楼梦》中的美食,通过美食去看当时的文化应该也是一个特殊的角度。
郑小冉 - 1/1/2021 7:17:48 PM
离读《红楼梦》第一回,半月有余,如若不是元旦假期怕也难得静下来读今日的第二回.
书读得慢,而且还需要做批注和查阅资料,一来是从前都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二来上了年纪记性不好,不写写文字,很多重要的感受过目则忘。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借旁观人之冷眼观这世态冷暖。也难怪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内囊尽上,每况愈下的一干人事即将上场。从娇杏(侥幸)说起,“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古往今来即便是两厢情愿都可能情深缘浅,怎料到娇杏这未丢在心上的一看却成全了她的命运两济。再想到英莲的由主为婢,真得是唏嘘不已。是事实也是讽刺,是怨怒也是无奈。
有闲暇的时候总喜欢和朋友去寺庙,不知何故。大概如智通寺一般,看似破败僻远之所一定有“翻过筋斗来的”高人在那里能够指点迷津,开化渡我。“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甄士隐随着癞头和跛足僧道就这么去了,可这看不透的贾雨村却嫌煮粥老僧耳不聪目不明的齿落舌钝。《景德传灯录》记云门宗答学人所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面南看北斗”。若非是潜心求法,怎会明白这“回头是岸”的禅机。
冷子兴笑贾宝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的胡言乱语,被贾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这般急切激动分明就是写作者自己有不吐不快的心情,从“天地生人”一直抄写到“崔莺、朝云之流”。然后读蒋勋先生对所举之人的解读竟然泪目,看着这些拿生命争取自由的可爱人儿,心中既是敬佩又多生疼。也想起熊培云先生的《自由在高处》一书,“高处”一词值得玩味。多少年来,有情操和风骨的知识分子在时代变幻的裹挟下不也是曹雪芹笔下的“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吗?鲁迅先生的“发光、发热、发声”在任何时代都尤为可贵。
第二回关键词“自我”。
shasha000 - 1/1/2021 8:04:56 PM
初读《红楼梦》,是在读高一,彼时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让我心情很是沉重。喜欢大团圆的我,这些年读这本书,总读我爱的那几章节,但总是不喜欢很多人,宝钗、袭人、刘姥姥……认真了解刘姥姥,是在她出现在语文课本后,很多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刘姥姥,而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久经世故却乐观豁达”的小人物。
这次重读刘姥姥,对她的出身有了疑惑。她,积年的寡妇,靠俩亩薄田度日,靠着女婿过活。但刘姥姥真的出身卑微吗?不尽然。《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刘姥姥劝狗儿时说过:“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试想:真的出身贫贱会去过金陵王家的,还和现在的王夫人打过交道?周瑞家的见到刘姥姥时,是认出她的,也就是说之前见过的。这几句话透出信息,刘姥姥出身并不卑贱。再有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眼界的:当听到刘姥姥建议去找王夫人时,刘氏一旁接口道:“你老虽说的是,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么好到她门上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人也未必肯去通报。没的去打嘴现世!”,刘氏是穷人的思维。再看刘姥姥前二进大观园,她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当然也维持关系的原因,她带了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来孝敬荣国府的这些姑奶奶。这次她见到了贾府中权利的核心人物:贾母,普通人见到位高权重的人一定会紧张、出错。且看她见到贾母时“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规矩不错半分,最后她还能赢得贾府女眷们的喜爱,这种种出身还不错的人家,后来家道中落。
张利云 - 1/1/2021 9:47:20 PM
读《红楼梦》 ,每次的体会都不一样,这次去听初中一位老师讲《刘姥姥进大观园》,老师在引导学生分享了众生“笑”的精彩及笑的含义后,出示了一个思辨的问题:“有人认为刘姥姥为了得到好处,耍尽手段,是个势利小人”“有人说,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借助这一角色的所见所闻揭露贾府的奢侈浪费,她的角色不是可有可无”,你怎么看?这给我很大的启迪,学生课外阅读,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要做深层次的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就需要将思辨的思维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思辨中去寻找依据、论证依据,从而培养严谨的思维,对学生的深度阅读也是一种促进和提升。这应该成为我以后指导学生的策略之一。
也许是正值喜欢做梦、对诗文有着别样的喜欢的年龄读此书的缘故,记忆中,从自己阅读的第一次起,就喜欢摘抄和背诵一些书中的诗文,特别是《黛玉葬花》《枉凝眉》,读着读着还会为人物的悲情伤心。小学的学生也应该积累一些古诗文,下个学期想做些尝试,就是作为诗词的赏析,培养鉴赏意识。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著作,多少红学家尽一生经历都无法解读完个中奥秘,也有许多的内容存在不同的见解和体会,大有百家争鸣之势,独爱马瑞芳的《红楼梦》评书,通俗易懂,百听不厌。
小学三年级,能读红楼吗?怎样读才有趣有效呢?适合读怎样的版本呢?男女同学在读这本书时会有怎样的阅读取向呢?拭目以待。
王玲 - 1/1/2021 10:23:51 PM
《红楼梦》为闺阁女子作传。她们虽然有些小脾气、小缺点,但都是志行高洁、勇敢灵秀,是十分可爱的人儿,但是她们却都成了悲剧式的人物。曹雪芹关注到女性的命运这一角度,可见是对女性是多么地尊重,这又是多么地珍贵。
马晓涛云南师大附中 - 1/2/2021 7:51:34 PM
《红楼梦》阅读反馈
从现象读人的局限性

对于《红楼梦》的人物,向来以复杂和多面性著称。然而水平较低的读者容易将人物简单地归类、贴标签,陷入脸谱化的境地,甚至又或者简单地对人物以自己的标准进行理解。这都是没有读懂小说的表现。以贾宝玉为例,简单地理解他为一个纨绔公子,没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是对人物进行了简单化的处理。首先,他有一种极为朴素的对别人的善良和尊重。特别是对于女性。在无数地细节中,宝玉体贴和关怀着他身边的女性,从大家闺秀到丫鬟侍从,皆是如此。在宝玉的内心当中,虽然情绪是脆弱、敏感而多变的,但始终忽略着她们的等级贵贱。这是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冯乾 - 1/3/2021 10:17:05 PM
如何带领学生读好红楼梦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依稀还记得我自己最早会去读红楼梦的是因为被刘心武解密红楼梦的讲座所吸引。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梯子让学生以一个比较轻松易读的抓手来读好这一泵书
苏金香香 - 1/4/2021 12:04:53 AM
《红楼梦》,最厉害的是曹雪芹,能够依据人物性格特征拟写与之匹配的诗词。诗词,到了曹雪芹这里,可以说是玩出了新高度。《红楼梦》中判词也好,根据个人特点你写的诗词也好,和诗词有关的诗词活动也好,都是那么令人向往。而诗词从女子嘴中吐出,那边是舌灿莲花;二从薛蟠这样的恶徒最终说出,却又俗不可耐。每一首诗词都那么耐人寻味。
 1  2 
查看完整版本: 12月读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