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

首页 » 专版 » 行读交流 » 2021年9月讲座反馈
刘尧 - 9/6/2021 6:13:18 PM
大家将9月讲座反馈发到这里,不要开新帖呦!
hongyvqiu - 9/22/2021 11:31:54 PM
听李杏莉老师分享有感
                        ——雨秋

我和李老师是同年代的人。在那个时代里,是极其不易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听到李老师年轻就已经怀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理想,万分的钦佩。

我是浑浑噩噩过完自己青春的那种人,总是很羡慕嫉妒那些能早早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李老师就是这样的。生活在艰难中,也就是生活在机会中。因为困苦会给人带来一种坚强的韧性,还能激发一股狠劲。这狠劲是针对自己的较真。

每一次的选择,就是李老师一次的精神升华。在育人的同时,也许育人的人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我。这恰也是一种福气。

无论李老师将自己的人生分了多少个阶段,并不能影响她的精神。她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守,成了她傲立的脊梁骨。这就是一位“人师”的魅力和风格。

感谢李老师的分享。向更多的“李老师”们致意。
hongyvqiu - 9/22/2021 11:33:35 PM
建议刘老师能和狄老师之前发布每月读书或分享时,将所读书目,该月的分享标题列出来。方便大家整理思路。
陈嫚云 - 9/24/2021 8:13:20 PM
王焙尧老师的美国文学讲座提到读南北战争的历史,我们希望从别人的历史里看到自己。南北战争中南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失去了作为人的立场,我想这用中国人的分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更为确切。现在的黑命贵,忘却了当年为了他们自由而战斗的也都是白人,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客观辩证地去分析和理解。
黄宁莺 - 9/26/2021 12:39:49 AM
王老师所讲的美国文学讲座中,提到了马克吐温和他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本书是初中的时候看过,先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继而读了哈克的故事。犹记得当时读这两本书时,对这两位主角“无法无天”、肆意妄为的言行非常震撼,对当时属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的我来说,无疑打开了另一个价值的世界,那就是自由、独立。
讲座过后,我又重读了《哈克》,带着王老师所说的《独立宣言》的视角,这次看到的不是顽皮的孩子,而是独立宣言的文学版,通过哈克和吉姆读到了自由、平等和独立,读到了作为一个人,谁都有资格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与此同时,也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和后果。
邬蒙 - 9/26/2021 7:10:04 PM
李老师一路摸索,一路奔波,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把教育的初衷坚持了下来,居于人的教育,也是在如今教育背景下做教师的乐趣之一,李老师的实践也时时给人提醒,我们做一点什么,才能微微化解一下当前的“卷”。李老师的一次次挑战也是在不断丰富人生,也让人想起樊老师的一句话:隔壁行走的意义是什么?没有风景,没有直接的功利目标,但却是至为宝贵的生命体验。也只有这样的心态,人生的一切都将变成馈赠,愿我们都能幸福的生活。
顾颖群 - 9/27/2021 8:15:38 AM
[b][size=3]2021年9月20日李杏莉老师分享有感[/size]
[/b]
我做教育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年,从最初的找外包、搞大杂烩,到后来的亲自下场、做教研、带学生,现在算是摸索出一套以语文为核心的教学框架。一路走来,最初几乎是全凭一己之力和满腔热忱,逐步发展出了坚定拥抱教育理想的三人小团队。因为非常了解自己,也非常清楚目标,我们并不茫然。但是,我们还是很孤独。

这几年,发现很多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是不充分的,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也是远远不够的。在上海这个教育内卷的先锋城市,小学阶段的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英语、奥数和乐器上。很多家长把语文仅仅视为一门学科,以为找个专项老师对孩子进行技术培训就可以学好。认可我们的家长有,但不多。目所能及,我们这样的机构一个都看不到。

我想,一定有人做着和我们一样的事,只是不知在何处。

听了李杏莉老师的分享,第一反应就是很感动,她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而我们才是真正的小学生。也很欣喜,李老师做语文类的教培做了十年,而且也有这么多认可的家长,人文教育的这条路比想象得要更宽敞。

就具体的教学实践而言,李老师的分享给了我不少启发,比如把孩子们的作文贴在墙上,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孩子们练习片段写作等等。其实大型的行读活动固然很好,但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也非常重要。

另外有两个问题,希望有机会能和李老师探讨的:
一,从我自己的教学实践看,一周一节语文课其实有点少,我们自己是一周给孩子们上三次课的。不知道李老师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二,虽然双减对教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本轮教改的大方向上看,语文的重要程度被史无前例地拔高了,尤其是阅读和写作,实际上是有利于语文教育这个方向的。

最后感慨一下,李老师身上这种”育人“的教育理想,往往都是出现在语文老师身上。不知道是理想选择了语文,还是语文选择了理想。
张越 - 9/28/2021 1:16:50 AM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姊妹篇,刚好上学期学生阅读单元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整书阅读任务,所以我算是重温经典,读了哈克和汤姆的历险故事,其实年少的每个孩子一个充满幻想、刺激、冒险这样的经历的渴盼。历险经历的曲折有趣,让主人公的人生经历非凡, 与我们自己生活相比,有着不一样的体验。所主人公勇敢、坚韧、自由、乐观等人格精神,带给作为读者新的冲击,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这种冲击就是作品最大的魅力。
王凤琼 - 9/28/2021 5:10:17 AM
听李老师讲座有感:主要有两句话触动了我“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那付出再多也是快乐的”,对的,我现在就处在找不到新的增长点,缺乏激情的阶段,调整下吧。
                          “总有办法吧,我也喜欢这种变动的生活,任何时候理想都在'什么时候我的性格已没有锋芒,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喜怒哀乐都随性的表现吧,别做温水中的青蛙。
昆明经开一中申容 - 9/28/2021 8:08:10 AM
时文讨论及第八轮讲坛学习开启
      李杏莉老师的分享给我很大震撼与很多思考,但看到了很多老师写出了我的心里话,我想说没说出的都表达,就不敢再露怯了。也想写意识流文学讲座心得,但对意识流,在这次讲座中虽然我有了很多收获,但还是不太敢写。
    田婍锦和唐润铧两位老师带着同学们讨论双减政策之后的变化,首先我非常期待这种形式,因为两个老师的引导一定又会增加很多思想的碰撞,有更多角度的引领。其次在田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的时候,没有同学发言,唐老师就请那选“作业时间大大减少”的1%的同学来说,虽然也没有同学说,但我觉得在没人回答问题的情况下挑出一部分特定群体,请他们说,这也是突破冷场的一种方法,我学到了。中间几名同学从不同方面进行发言,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同学侧重点不同,凑在一起刚好也是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对双减问题的思考。让我深思的是最后两位老师从自主学习来提醒同学们打破困局的方式,这个问题也让我醍醐灌顶。我准备也让我的学生对“双减”这个问题去进行一些小小的调查,写出一份简易的调查报告。
    樊老师讲到这是第8轮讲坛学习开启,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我加入共同体的时间刚好就是第7轮学习开启的时间,何其有幸!当然,在可以用掌门看回放的时候,很多学习都没有落下,可惜在后来有一段时间,因为不能用回放,有一些讲座因各种问题就没能看到,遗憾!我也暗下决心,在这第8轮学习中,一定要把之前没能好好学的东西,好好的补上。奥力给!
韦春玫 - 9/28/2021 11:44:49 AM
听了李杏莉老师的分享后,觉得李老师很有勇气,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从大学代课到做教育机构,然后现在准备做公益,李老师一直坚持做好的教育,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做教育需要的“用心”和“热情”。和李老师比起来,我没有丰富的经历,没有走出去的勇气,李老师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情况,对教育都饱有热情,而我不知是不是体制内的原因,感觉自己现在已经没有刚刚踏入教师行列的激情。在体制内学校的我们,除了上课,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任务,扶贫、点赞、投票、答题、关注等等,外来的东西让我们身心俱疲,有时觉得做一个纯粹的教育太难了。而李老师真正诠释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意义。我想,接下来我会重新思考,体制内的我们该怎样做好教育。
叶娉婷 - 9/28/2021 7:09:45 PM
讲坛分享反馈:听了李杏莉老师的分享,引发了许多共鸣。第一次认识李老师就是在2017年参加上海培训、樊阳老师带我们一起行读武康路时,当时我们是公派培训,而李老师却是自费培训,我就已经很吃惊了。后来我们俩就以前做的一些教学尝试与人文行走课程进行对比、交流,得到一些共同处和差距;后来又一起参加良渚行走,我发现李老师的进步很大,她说都是行读带来的。记得“不忘初心”这个词刚刚热起来的时候,我被选派参加全州宣讲,于是在演讲稿中也用到了“教育初心”,试讲后评委老师问我:“你的教育初心到底是什么?”我一下子懵了,教育初心就是教育初心啊!它还是什么吗?老师继续说:“你得搞清楚什么是初心,初心是什么?”从上大学到走上教师的岗位,再到十多年的从教过程中,我竟然从未思考过“初心”是什么?虽然当初自己对自己有目标,就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但是这么多年还是迷糊的过了。直到认识樊阳老师、走进讲坛,我才认真的去思考,清醒的去从事教育,所以我感觉人生四十而有惑,让我为解惑而勤于思考和学习,追寻“教育初心”:让孩子通过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李老师说“居于人的教育”,樊阳老师的“以人文得自由”,是啊,在教育中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为什么要让他们从流水线的生产车间中出来呢?面对现实中的种种无奈,许多老师说无法,但是我想说:坚守教师的底线、教育的底线,不要盲从、随波逐流。教育是不能浮躁的,所以我们教师首先不要浮躁。
李杏莉洛阳 - 9/28/2021 8:00:45 PM
9月份刘尧老师希望我能在共同体老师群里做分享,我有些忐忑,感觉自己不行。群里老师都很优秀,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水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地,我有什么独特的内容跟大家分享呢?我真担心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刘老师说分享自己最想说的就好。我心想我总在讲坛吸取别人的经验,自己也应该对讲坛做些贡献,毕竟讲坛是大家的,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讲坛的活动,讲坛才能持续发展,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家。静心细思,我认为我比较复杂而相对完整的教学经历以及由此而生的经验教训可能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于是就着手准备文字资料和图片,希望可以有相对完整的呈现,遗憾的是很多早期的资料已经找不到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在乡村学校城市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小学中学和大学。体制内和体制外教培都有过一线的教学经历和管理经历,这样丰富当然也不乏艰辛的成长过程,如果不是讲坛给予的这次机会,我很少去回忆,也很少去系统思考,但梳理之后,我感到很庆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的过往都是今天自己样子的注释。感谢前行路上每一个引导、鼓励、支持、帮助我的人!感谢讲坛的每一位老师,感恩与你们同行,珍惜和每个人的缘分!感谢你们的包容、鼓励!
李杏莉洛阳 - 9/28/2021 8:07:13 PM
回顾老师:
关于一周上几次课并没有定论,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只要你是为“人”的成长服务就没错。
我这里一周一次是因为孩子们的作业比较多,也还要留有他们其他学习运动生活的时间。教培是公立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所以适可而止。
平时群里每天有孩子们的阅读分享、自由写作互动分享作为一周一次课间隔时间太长的补充。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洪健天 - 9/28/2021 9:33:55 PM
听了李老师的分享,感慨于人生的艰难和动人,李老师的每次选择都在张扬自己的主体性,在时代的长河里虽若浪花,但让每个目睹的人油然有敬意。
shasha000 - 9/29/2021 12:16:29 AM
听了李老师的的分享,我很感动。对于李老师,陌生又熟悉,经常在群里见到李老师的提问,回答。却原来也是有故事的人。丰富的人生经历,敢于行动,不断突破。李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困惑,我也有。不同在于,李老师一直在路上,而我早已麻木。不过幸好,遇到了人文讲坛,与优秀的人同行,我也在慢慢进步。
郭晓云 - 9/29/2021 12:28:28 AM
这个月忙于各种事情,周六的讲座一次都没有听,群里的分享补听了李老师的,说实话是为了提交这个反馈作业,反省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狼狈?时间都用到哪里了?大家都是一样的,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里,谁也不比谁的时间多,但为什么自己就这么狼狈,书没读,讲座没听,一个月的忙也没啥成果,国庆7天真的要好好想想,怎么规划时间,到底要做哪些事,不能再这样疲于应付,感觉太糟!
郭冬梅2021 - 9/29/2021 2:42:19 AM
王老师讲座《南北历史》,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我们专业课学到的美国文学史,当学生的感觉真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中有更多的包容性,神性-有神的信仰在大多数的人群中,昨天我的一位移民一年多的朋友和我联系,因为新搬了一个城市,测试网络是否稳定。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他谈到了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情--因为不熟悉新城市的停车情况,他存入停车系统的机子5美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出示收据。完后他又立刻去购买了临时的停车卡,第二天还是被贴罚单。他在当地的市政厅只用了10分钟,就办妥了。5美元退还,罚单取消,只是在他陈清情况之后,就办好了。效率之高,通过这节王老师的讲课,我想着重新拾起美国文学史读一读,
龚捷 - 9/29/2021 3:06:58 AM
听了李老师的分享,我联想到了自己,最近工作特别繁忙,职业的倦怠让我失去了最初的教学热情,很钦佩李老师一直勇于追求,在路途中寻找热情,坚持不懈,就似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一样,先立接守后得。但坚持初心,在迷茫中找到方向,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龚捷 - 9/29/2021 3:07:03 AM
听了李老师的分享,我联想到了自己,最近工作特别繁忙,职业的倦怠让我失去了最初的教学热情,很钦佩李老师一直勇于追求,在路途中寻找热情,坚持不懈,就似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一样,先立接守后得。但坚持初心,在迷茫中找到方向,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刘瑜 - 9/29/2021 6:05:39 AM
听了讲坛对暑期行走的反馈,再一次燃起自己参与行走的愿望。很多年以前,我对这些古迹是没有什么感觉的,现在想来,是因为自己懂得太少了,知识太匮乏了。随着后来的慢慢地读书,渐渐地了解,不觉就有了要到处去看看的想法。真的,对历史了解得有限,去过的古迹少得可怜。所以,十一假期,唐山周边走起!
山西乔彦华 - 9/29/2021 6:13:14 AM
加入共同体有几个月了,从讲座中汲取营养让我有勇气改变自己。对于河南李老师的讲座,我是非常敬佩的,未来我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公益,带领更多的孩子走入阅读的场域。在这个愿望实现之前,我需要阅读更多的书,思考和整合更多的知识。学习讲座当中各位老师的指导方法,关于双减的调查也给我很大启示,这是做研究的必备工具。
tzsxwyl - 9/29/2021 6:22:16 AM
听洛阳李杏莉老师的分享有感:
李老师的教育人生路,虽起起落落,兜兜转转,却始终没有忘却教育的理想!她坚信教育是人的教育,不能当成商品。有这样的信念做支撑,即使在教培机构需要直面现实的情况下,李老师依然执着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一次次阅读打卡,精心设计的人文行走,以及匠心独运的一次次活动,一定凝聚着她很多的智慧和心血。而她如今已习惯了一次次的转身,觉得这样的人生充满了蜕变与挑战。在当今教培机构多数把教育当商品的形势下是难能可贵的,更是我们这些身在体制内没有多少生存压力的老师们汗颜和值得学习的!
罗慧萍 - 9/29/2021 8:04:56 AM
2021年9月讲座反馈
中秋节是讲坛每年一度的中秋诗会,这一次非常特殊,是樊阳老师从教和开始人文讲坛三十年的纪念晚会,之前,樊老师有过在西安的纪念会,有过在广播电台的专题播讲等纪念活动,甚至有在天安门建党百年“七一”隆重庆典上的纪念,但没有哪一次有中秋诗会上这么丰富和感人!这次中秋诗会有传统诗会中同学们诗词演唱和各种节目表演,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樊阳老师从教30年教学、学习、人文行走、讲坛讲座等各种活动的珍贵记录片;30年来的学生代表对他的感激和讲坛对自己人生影响的感言;现在的80多名学生签名给他做的纪念册,樊老师接过纪念册时都哽咽了;樊老师对自己30年来的简要总结感悟,他对讲坛对学生对教育深深的热爱感动着每一个现场的人和隔着屏幕的我们。这里最要大书特书的是这次纪念诗会还首发了由讲坛同学作词作曲演唱的《讲坛坛歌》,在樊阳老师及讲坛老师们的培育下,这些孩子们成长得太优秀了,我看了好多遍,歌词写得真好啊,曲子悠扬又充满深情!我一一把它们记录下来,以表达对樊阳老师的敬仰和对讲坛的热爱。
年少时听闻一片净土
都说那是精神的归宿
书声朗朗的小小厅堂
灯火通明的四楼走廊
稚嫩又热切撒下文学的星河
一年又一年让生命之树长青
我们是书海的旅客
我们是踏遍山河的行者
日月朝夕
延续的传承印证着不变的精神
时光流转知识的沉淀
敲开了人文的大门

在讲坛我们安心成长
心情放飞心灵和思想
凝望长长的人文古道
是思想碰撞的万丈光芒
勇敢又坚定
从讲坛走出小我
一步又一步行走中放眼世界
这里因一个人发扬
这里使一群人精神自由
日月朝夕
延续的传承印证着不变的精神
时光流转知识的沉淀
敲开了人文的大门
云南昆明和志茹 - 9/30/2021 4:21:45 AM
【九月讲座反馈】“双减”来临,适应尚需时日。我所在的学校是个寄宿制学校,也有走读生。2014年建校后一直是早上进校,21:30离校。而回家后几乎就没有作业啦。因此对我们学校老师来说,课后要守学生做作业,是比较适应的。但是我有个家长,从孩子九月入校起,孩子一直是回家就睡觉啦,于是家长很焦虑。她经常与各科任老师联系说她非常担心孩子会名落孙山,问老师要不要额外给布置点什么。因为小学时一直是她守着孩子做作业,而且孩子还很抗拒,就这样放手了,自己就很担心。这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而老师们突然被告知,只有语数外可以布置作业,其余科目不允许布置课后作业时,政史地这些老师欲哭无泪,只能压缩到课堂、课间。所以学生的课间反而被政史地等“小”科目的作业占据了。逼着语数外的老师率先思考作业布置的问题来。如何高效布置作业?目前来看,形式变化不大,更多的占用课堂时间,而后就是,题目的确是在精选化啦!
周永峰 - 9/30/2021 8:48:09 AM
李杏莉老师的“人的教育”

李杏莉老师四段经历离不开“人的教育”,比如,她闯荡京城,收效颇丰,但一想到家中丈夫和孩子,她就反思自己当下生活的意义。她没有被金钱和虚无裹挟。作为一名教师,她在不断地训练自我教育的能力。
作为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李杏莉老师重课堂,轻营销,这样看似违背市场,但最终赢得了家长和学子信赖。比如一个清晨6:30发了一条游学信息,到了晚上就满额了,这就是李杏莉执著于“人的教育”融入课堂和教研的生动事例。营销最高级就是真诚面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生命。
在信息泛滥、娱乐至死的时代,社会空心化,人们浮躁不安,李老师为家长上课,告诉教育的本质与真相,这对一个机构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精力有限,家长思维板结,固化,何其之难啊!李老师从家庭着手是正道,吃苦也不绕着走,这就是教育的良心。
李老师永远在路上,学会创造机会,选择机会。比如,她源自乡村学校,选择进修,提升自我,又回到乡村,但由于乡村的教育水位较低,实在不甘耗尽美好的青春。后来从教私立学校,大开眼界,但没有留恋高薪,她又一次选择重新出发。
目前,李老师是一个机构的负责人,她站得高远,李老师遇到樊阳人文讲坛,她涌出新的力量。用自己的光亮探照前面的教育之路。泰弋尔说,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让人获得知识,也获得尊严,获得忠诚,获得力量。李杏莉老师虽然年逾不惑,但依旧在追求“好的学校”的路上。
liuyong - 10/1/2021 12:52:18 AM
李杏莉老师的分享给人以改变的勇气和信心。无论是她初为人师,改变上课方式,大胆开展活动,还是后来几次出走,都满怀着对教育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期盼。经常在想,老师除了知识,还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不满于现实,作出让自己满意的选择,说起来容易,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而那些自己教过的学生,身边的人也会因此而有追求的勇气和信心。李杏莉老师做的,大概就是言传之外的身教。
黄佳凤 - 10/2/2021 7:07:55 AM
讲座心得:李杏莉老师的分享
在李老师的分享中,最触动我的有两点,一个是李老师能够勇敢坚定地去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生活。她说,“每一次的改变都是觉得自己的理想跟现实产生了矛盾,比如说当时在农村学校的时候,想着是认真的去教书,带学生,但是现实的问题是你没法儿去安静的带学生,所以就想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呢?我觉得就是理想,就是当理想没有,就是跟现实产生矛盾的时候,就想再去寻找另外的机会。”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选择让理想为现实让步,我们无法坦然接受风险和不在体制的不稳定,但是选择了理想的李老师,活成了我最羡慕的样子。
第二个方面是,李老师有一种岁月历练之后,在信念和能力加持之下的坚定和坦然,面对双减政策给带去的直接团灭的影响,李老师说“现在挺坦然的,没啥,人生总有开始也有结束嘛,再开始说不定更精彩。”一个不畏惧未来的女老师,就像一个女战士一样,在生活中披荆斩棘。
山西和瑞一小刘燕 - 10/2/2021 7:29:59 PM
我从事多年小学数学,对于语文可以说已经被数学化,认为刷刷题,读读简单的课本就可以啦,自从孩子在语文方面不咋地,思维语言都很拖沓的这种,才发现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必须,而且是最重要的。之后,我才开始重视,并学语文,因为自己的浅薄不知从哪里开始,不知道啥是真正的语文,在网上搜啊看啊,最后,非常有幸结识到人文讲坛,这算是找到门类了,对外面的所谓语文,教育,才真正理解他们的狭隘与偏颇。

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恍然大悟,语文的收获不是急急忙忙,而是循序渐进,顽强坚持才会得以沉淀。李老师细致的教学实践,是我学习践行的好楷模。李老师给我的启发,比如把孩子们的作文贴在墙上,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孩子们练习片段写作等等。这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多么宝贵。育人放在语文里,语文就是培根固形金刚。非常感谢平台和李老师,后期多多学习。
刘显 - 10/3/2021 11:16:47 PM
#地理与民族
      一
      听樊老师谈中国人起源问题时,我反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中国人是谁?这着实让我琢磨良久,不得其解。
        想到之前,曾读过的希腊史,期间谈到,希腊地方贫瘠,平原狭窄,多山,多河流峡谷,这样的环境里,道路自然不通,且它的爱琴海有诸多岛屿,比起坐车,坐船出行明显更加方便。我想,这样的环境,肯定不适宜建立君主政体。因为君主政体的的明显特征,是权力集于中央,而中央也能对地方豪族有较强的管制能力。在希腊,这明显不可能。是以,古希腊人喜好城邦自治,向往自由,应当和这样的地理环境有关系。
      只是,若是把研究希腊的这套方法拿到中国来,就麻烦许多。中国太大,地形复杂,要地理的角度,去解释“中国人是谁”这个问题,工作量太过巨大。终究还是说不清楚。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9月讲座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