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
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57520次, 共34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2020年4月分享反馈
注册会员
UID: 134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9
帖子: 69
注册: 8/31/2017 8:35:5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7.70 金币
只看楼主 2020-04-12 08:01
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各位老师,两次分享会的讲座请发这里。
#1  
洪雨秋-麦芽
注册会员
UID: 166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3
帖子: 53
注册: 3/1/2020 7:12:5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30 金币
2020-04-12 13:57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天意如此,最近的困扰居然和今晚刘倩老师的分享对上号了。
刘老师的分享里讲述到她和学生的读书会的一些起源和片段,然而[这个“然而”很重要]她讲到了和她在孩子在什么时候开始谈论新闻、时事,和学生们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讨论和辨析。她的学生大多是六年级到初一。她们会用两节课的时间一起谈论李文亮,谈论吹哨人,谈论谣言,这恰恰和我眼下正在思考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我有一个困惑: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一小步一小步地静待花开,可是在如今网络信息时代里,很多好的、不好的、善意的、恶意的、真的、假的新闻、时事充斥其中,无可避免的,孩子们肯定会看到、听到、甚至接触到,那么,如何才能让他正确的去对待呢?
刘老师的做法是和学生一起刨根问底,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从浅到深层次地挖掘,这样,孩子将看到的并不是简单的事件表面,而是事件的内里。与此同时,孩子们会从跟风到模糊到清晰,依此而来的孩子,他会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是应该,什么事是必须,而什么事是虚伪,什么事是要发声。
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当然也要考虑到我的现实是和学生们的接触时间和交流深度。如果只是泛泛而谈,似乎过耳风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在这一点上,需要去设计一下新颖的交流,能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而不失乐趣。无论如何,仅此一点,今晚的大餐对我来说已经够大的了。
当然我还有 一个困惑就是如何跟低年龄的孩子讨论一些现实性问题。在以往的时候,我总是用玩笑性的回答一带而过,孩子们笑笑着听,我笑笑着说,双方都没把对方的话往心里去。但孩子真的会把这个问题就当成笑话吗?刘老师提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华德福年龄分段”:0-7;7-14;14-21.
我对这个分段有些印象,但不深。为什么会不深?我反问自己。我的回答是:我并不很认同这个分段。7岁的孩子现在大多在小学,甚至是二年级了,依我对现今幼儿阶段的了解,他们在幼儿园里几乎都接受了识字教育,数字教育等等,也就是说,当他们来到小学时,已经不是那个一无所知的小屁孩了,要把7岁和5岁的孩子归在一起论,我不认可。还有就是14岁和21岁,13岁到15岁基本是初中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和21岁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把他们放在一起,我也不认可。
不过,如何才能合理地去划分孩子的年龄区,做出适合该年龄段的教育,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命题。可能需要无数个专家花无数的时间去研究才得出的结果。我只能粗糙地以自己的观点去“硬套”。
但有一点是明之确之的:教育得做适合该年龄的教育,而不是拔苗助长。
麦芽的志愿者往往是大一大二的大学生,而参与的学生以三到八年级为主,在这个复杂的年龄段里,如何才能做好阅读,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充实快乐的过程。
                                                        ——麦芽  雨秋          于 2020-4-12
#2  
王婷
新手上路
UID: 153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
帖子: 33
注册: 11/29/2018 9:11:19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0 金币
2020-04-13 11:20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2020年4月13日《给孩子的时事讨论读书会》讲座心得


刘倩老师结合这次疫情和孩子讨论时事,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这样和孩子或学生讨论时事,从小应该培训孩子的思辩意识,从爆炸的信息中分辨真伪,不盲从。这样当发生一些公共事件时,能够保持理性,不成为洪水中的一滴水,不成为雪崩中的一片雪花。


作为家长或老师,自己应该能够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如刘老师所说,当看到一个消息时,我们首先要问要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源从哪里来?判断作者结论所用论据的合适性和恰当性。比如疫情初期的阴谋论。2月7日李文亮去世,如何对孩子讲这一天?建议从动机与利益(不想国家人民陷入危机),有没有专业支撑(李文亮专业知识和职业敏感),表达的范围与克制(只和家人朋友说)三个方面去思考,再去判定是不是散布谣言。
#3  
新手上路
UID: 166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6
帖子: 46
注册: 3/1/2020 9:35:24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60 金币
2020-04-27 00:59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听完24日晚上的分享,我很有感触。我的学校位于农村,学生很多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出现很多心理问题。这样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工作这几年,我跟学生无数次“斗志斗勇”。我想分享下其中的过程。
刚参加工作时,不知道为何我对学生有一种控制欲,我希望他们听话。对于上课存在的违纪行为我是零容忍。他们上课说话,不交作业,我经常会说,你这个人不好好学习会怎样。时间久了,学生越来越不喜欢我,我也对上课也产生了厌烦。学生很敏感,感受到我不喜欢他们,更是和我对着干。最夸张的一次,十个男生上课迟到,故意一个个喊报告,看着我气得通红的脸,他们笑得很开怀!这样久了之后,我开始反省自己。学生是“坏孩子”,还是我的工作方式有问题?我尝试调整对他们的态度:批评他们时,尽量心平气和,收起自己刻薄的话语,就事论事的批评,不把做错的事情扩大到他们的人品上,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奇迹也出现了,学生开始接受了我,喜欢我,纪律有了很大改变。对于“后进生”,他们接受的批评很多,表扬很少。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对于单一,经常会以成绩来评价他们的的一切。总是忽略,他们也是好孩子。学会欣赏,是师生间沟通最好的语言。
只有欣赏并不能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对学习没有兴趣,很大的原因是缺乏自信、没有目标。偶尔我有时间会和他们聊下我自己的求学经历,高中我怎样从学渣考上大学。相比较简单的说教,他们对我的成长学习经历更感兴趣。他们很惊讶,不太相信老师上学时成绩也不好。我的经历让他们知道,原来牡努力真的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优秀。个别学生受了我的影响,开始努力。可是长久的不学习,她们其中的很多人学习能力大幅度退步。努力容易,坚持很难。所以要帮助他们设置一个他们能够就能实现的目标。当他们经过努力实现目标后,成就感就是孩子们能在学习中找到的快乐。
在和他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逐渐开始喜欢和孩子们交往,他们也开始变得更好。所以欣赏和鼓励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剂良药。
#4  
注册会员
UID: 155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9
帖子: 69
注册: 3/4/2019 9:40:45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90 金币
2020-04-27 07:13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网上听到了各位老师的分享,关于内驱力,我查看了一下奥苏伯尔的分类。奥苏伯尔把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核心,来自于人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这应该如穿衣吃饭一样成为人的本能。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发或者唤醒。目前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传输的是间接经验,因此创造情境,提供直接经验应该是老师努力的方向。
#5  
注册会员
UID: 159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8
帖子: 58
注册: 5/10/2019 12:12:4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80 金币
2020-04-28 13:32
回复: 2020年4月分享反馈
4月,我参与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的主题分享,在做案例分析时,我也想过从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但在我接这个班的第一个学期困扰我的不是如何提高成绩,而是学生不穿校服,课间跑操秩序不好,午饭午休吵闹,卫生保洁没人做等等日常管理问题。我常常为班干不负责而苦恼,拿班长来说,她常迟到,不交作业,还爱为犯错误的同学找借口,包庇同学,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换了一个班长,结果新班长上任没多久就被一群女生围在教室里打了,原因是她们认为她在老师面前装乖面子,这时我才发觉自己很难融入这个集体,我是一个外侵者,全班团结起来防着我。面对一堆堆棘手的问题我常抱怨怎么会有这样的学生和班级,甚至还做了几次噩梦,有一次梦到自己通知学生开校会,结果一个人没来,我爬上爬下的满操场找人,这个梦是我在管理上无助的写照。那段时间我的情绪焦躁到了极点,我内心很嫌弃这班学生,“后妈”不好当,我主要是用沟通来实施对班级的了解,首先是跟以前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沟通,对学生基本情况做一个摸底,但了解到的只是很差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还是一片空白。其次是跟学生沟通,在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尽量摸顺毛,倒毛少扯,靠好印象博得学生的好感,减少反抗和敌意,以免激化矛盾。但渐渐的我发现与学生的沟通并没有达到我预测的效果,融入这个班级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班级管理依然一团糟。
    在共同体中分享的杨同学案例,只是班级中的特殊案例之一,在家校的管理中还有许多同学几乎是失控状态,有同学离家三个月,没回家过年家长也不闻不问,还谎称自己得了癌症,长时间不来上课。有同学多次离家,父母只有丢下家中瘫痪在床的爷爷整夜找他,直到爷爷去世,他也不愿回家奔丧。进一步了解我们班孩子,他们不是不具备学习的能力,而是他们的多层需求是缺失的,我们都知道人的需求决定着人的动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反过来说,没有较高的内驱力时说明较低一层次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总之,孩子的不同需求决定着内驱力应该激发在哪个点上,要彻底改变孩子,激发他们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需要家校配合满足孩子不同层次的需求,家庭教育是关键。
#6  
郭晓云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历史
注册会员
UID: 146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4
帖子: 54
注册: 10/3/2018 11:05:33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5 金币
2020-04-28 14:10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四月分享我印象最深也最受益的是关于不要表演,要鼓励,似乎第一次知道表扬和鼓励是不一样的,我手边没有参考书,就百度了一下,大致理解了一下,鼓励的表扬的区别是1、鼓励注重过程,而表杨关注的是结果;2、鼓励注重的是和自己的比较,有小的进步就立即给与肯定,表扬更注重和他人的比较;3、鼓励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需要做的事情本身,以及当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所能得到的满足和成就感,而表扬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将孩子的好坏是否爱他与他做的好事联系起来,具体的例子就是:表扬会说:你做了这件事,你真是棒极了,我爱你。鼓励会说:你做的这件事很好,我为你感到高兴。假如总是把孩子所作的事与他是否聪明或你是否爱他联系起来,一旦孩子做不好,就会产生焦虑:我是否不聪明?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鼓励是无条件的,要给孩子一个印象,就是无论失败或者成功,都不会影响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护,鼓励就是提供机会,培养信心,时候注意到他们每一点点的进步,并及时指出,加以赞赏!
#7  
叶娉婷贵州省贞丰中学
注册会员
UID: 148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1
帖子: 71
注册: 10/6/2018 7:51:5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35 金币
2020-04-29 07:45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四月交流反馈:
关于孩子的内驱力如何激发?四位老师用生动的案例给我带了很大启示。但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就是:对于学生的内驱力,我能够想尽办法去激发,可是自己孩子的内驱力我真的无能为力!作为家长+老师双重身份的我,常常和孩子之间就是网上所说“不讲作业,母慈子孝;一说作业鸡飞狗跳”!所谓医生医不了自己,老师教不了自己孩子啊!有心理学老师调查,问题学生竟然多为教师子女!其中原因肯定有多方面,但是家长又是教师的身份,常常让我们搞不清楚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是用什么身份,加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让我们常常失去耐心和理智!特别赞同黄佳风老师说的“老师是最有内驱力的那个”,真的,老师确实是最有内驱力的那个,再加上家长的身份,这个内驱力就飞上天了!所以我也常常打着“这是为你好”的心理来“教育”孩子,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但是结果是什么呢?当然是一败涂地、心灰意冷,一遍遍默念“亲生的、亲生的”来安慰自己!
#8  
注册会员
UID: 167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5
帖子: 55
注册: 3/6/2020 12:55:33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50 金币
2020-04-29 09:56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本月参与了共同体两次分享,一次是刘倩老师的分享,一次是共同体老师的集体分享即关于如何激发内驱力,感悟如下:
刘倩老师带孩子们讨论时事,带孩子们观影读书,最重要的是要孩子们学会去思考,学会去面对一些事情,在任何情况下,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有一个点非常认可,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去关心这个时代,愤世嫉俗不如多给一点爱,很多时候尽管努力的效果很微弱,但那仅有的一点改变也是让人欣慰的。
关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事,四位老师都有非常精彩的发言和案例,也很受启发。深层次来说,人的幸福来自于存在的价值,像小孩自己会吃饭,会穿衣的时候是非常开心的,起初也非常热衷去做,但是当大人插手帮忙,大家过多表扬,大人不给适度的支持,慢慢的,孩子不愿意自己动手了,这里面最难的是,大人或老师把握一个度,既不打乱孩子进步的节奏,也不要置之不理,而要做到合适的度就要对孩子们特别的了解。这是一个静静地,慢慢的过程,需要投入精力,投入心思,也需要带着爱。
#9  
注册会员
UID: 150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8
帖子: 78
注册: 10/29/2018 11:12:08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05 金币
2020-04-29 11:45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激发学生内驱力分享反馈:我在这里谈下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件长久的事,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秏,过程中多是挫败感,老师要放下,调整,然后又继续战斗。老师不要翻旧账,第二天又以没事人的样子对待,你的关爱,学生慢慢会体会,逐渐就会配合你,需要的是时间,所以耐性很重要。
#10  
北川永昌小学 科学 宋东
新手上路
UID: 1476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8
帖子: 18
注册: 10/6/2018 5:17:1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2.80 金币
2020-04-29 12:01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听了4月的两次分享,打动我的就是老师们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给孩子们选择权,想办法调动其内驱力。教学的主体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一种关系,平等的关系,互相学习的关系。常常会感觉太快了,和学生之间没有发生教学,自己不会教书了,心累。其实就是疏忽了给孩子们选择的权利,选择听与不听的权利,选择学习与不学习的权利,选择对话与否的权利等等。
#11  
注册会员
UID: 1490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
帖子: 65
注册: 10/7/2018 9:52:3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50 金币
2020-04-29 12:17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激发内驱力的分享:
以下几个关键词启发了我:
1.袁利洁老师:体验
体验和认知是有重大区别的,很多时候,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或者思考的重要性,而是他们的切身感受告诉他们,现在自己并没有能力进行学习。而袁老师的分享让我的启示就是通过体验啊,不仅让学生能够在认知上进行转变和提升也在身体和感受上进行转变和提升。很多时候,情绪感受情感,甚至是身体的体验这些最基本的要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状态。

2.龚捷老师:激发
龚老师给我的启示,就是他特别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咱们这个激发呢,主要是来源于对学生的闪光点的发掘。

3.王玉兰老师:“诱惑”
王老师的诱惑两个字最能启发,我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看成一种命令,命令学生激发内驱力其实这是一种悖论。因为那曲历不是命令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但是这个激发呢,外界又可以巧妙地进行一种安排和设计,王老师的诱惑两个字,让我觉得最有体会。

4.黄佳凤:“责任”

让学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其实就是让学生把学习看做自己的事。自己的荣誉,自己接受,自己的错,自己承担,而不是外界替他进行反馈。
#12  
注册会员
UID: 150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84
帖子: 74
注册: 10/27/2018 9:43:0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8.75 金币
2020-04-29 12:24
回复:2020年4月分享反馈
关于内驱力,有人释义为“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个解释我不认同。因为,从来没什么“要我做”,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本质上都是“我要做”,无非是动机不同,目的不一罢了。所以,谈到激发“内驱力”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很疑惑。有人认为,通过奖励强化他人的正面行为,是外部驱动。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鼓励和引导,让他自己愿意去做,内部驱动强于外部驱动。如果这样的表述是正确的,那为了钱去工作与为了理想去工作,虽然做的事一样,但似乎就有上下之分了。因为前者是外部驱动,后者是内部驱动。
      但是,真的可以这样区分吗?
#13  
注册会员
UID: 165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62
帖子: 52
注册: 12/30/2019 2:33:47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20 金币
2020-04-29 13:25
回复: 2020年4月分享反馈
虽然和刘倩老师素未谋面,但自己曾在亲近母语工作的经历让我对刘倩老师有了一层亲近感。刘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孩子的内驱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感内驱力对每一个人,特别是学生的重要性,从内驱力的运作逻辑、家庭亲子阅读的方式,都让让人对刘老师深耕儿童的专业性敬佩。我在课堂中挖掘孩子内驱力的主要方式是让孩子做事情,而且会帮助一些胆小、自卑的学生做成事,发现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内驱力。
#14  
新手上路
UID: 147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7
帖子: 47
注册: 10/6/2018 5:28:24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7.45 金币
2020-04-29 14:06
回复: 2020年4月分享反馈
4月讲座反馈:
    再谈内驱力:无论是鼓励,还是诱惑,抑或激发,这些手段的目的还是去影响孩子的认知,进而影响他们做事的动机与做事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在做的,就是把孩子行为的目的区分成好的目的和坏的目的,然后以转化孩子的坏目的作为重要工作。真的可以这样吗?
    例如,小明努力学习,是为了爸爸奖励的肯德基,小红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学业有成。同样是努力学习,小红的目的是否就比小明好?小明的认知,是否就是坏的目的,需要去纠正?
    我觉得这不太对,我们不能用一种崇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改变他的学习目的。为了肯德基去学习,与人无伤,不可耻。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学有所成,肯定会给学习者本人留下深刻的影响,肯德基只是最后的奖励而已。但许多孩子,往往不会表达,会让大人产生“他为了吃才学习”的错觉,这就把孩子看得太简单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老想着纠正孩子的目的,却没想过尊重他的目的。从纠正到尊重,也许还隔着很长一段距离。
#15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57520次, 共34个帖子, 3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2  3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1 09:08:54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4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2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