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专版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再读鲁迅
本主题被查看210707次, 共76个帖子, 6页, 当前为第
4
页 选择页数:
1
2
3
4
5
6
跳转到第
页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再读鲁迅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9/12/2010 9:58:06 AM 执行 移动主题 操作
泡泡糖
高级会员
UID: 9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587
帖子: 551
注册: 7/2/2008 5:33: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36.70
金钱: 62.1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0-30 15:00
回复:再读鲁迅
>>骑士~
同见~其实初读时,对文章的感觉也并未牵扯到那些什么反对思想禁锢之类的问题,只不过仅仅将其当做是一篇回忆童年的佳作。
其实单单从文章看,保留着一丝童趣,真纯之感的快乐往往才是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吧……
人之所以能
是相信能
#46
大
中
小
tc小菲
高级会员
UID: 8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0
帖子: 740
注册: 4/19/2008 8:08:1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3.2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0-30 15:19
回复:再读鲁迅
关于作者为什么要用“Ade”。
其实在预备年级的时候也曾疑惑,但是当时也没有深究下去。如果盯着这个词看,实在是看不出什么,而且我们对于德语也并不熟悉。但是如果用“再见”、“拜拜”这类词替代,就会有些感觉了。首先,如果用“再见”的话,好像显得太过严肃,在于当时这个年龄,对于外语(特别是以前外语很不普及)任何孩子都会有新鲜感,因而,写当时告别那些“玩物”当然也用孩子气一点口气,用外语比较好。而“拜拜”在音调上很难表现出不舍的感觉……至于德语,我貌似听说鲁迅有过想去德国的想法,用有特殊感觉的、新奇词语告别向往的、新奇的东西,不是很好吗……
#47
大
中
小
何安婷
中级会员
UID: 29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84
帖子: 274
注册: 9/5/2009 12:18:3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1.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0-30 15:37
回复:再读鲁迅
关于美女蛇
那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作者把长妈妈讲述时认真的神情及当时自己的信以为真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有对长妈妈迷信的讽刺,然而更多的则是对长妈妈的喜爱,和自己听故事所感到的兴奋与想象的快乐。
#48
大
中
小
tc小菲
高级会员
UID: 85
来自:
精华:
0
积分: 750
帖子: 740
注册: 4/19/2008 8:08:10 A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93.2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13 09:04
回复:再读鲁迅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鲁迅在这里把蟋蟀、蜈蚣、斑蝥都描写成童年时候的玩物,然而在《父亲的病》中,这用来玩耍的蟋蟀,竟是重要的药引,而蜈蚣、斑蝥、何首乌等都是可食的中药。有从《父亲的病》中“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这样看,在这篇看似只记录着童年玩事的文中,其实也处处透露着对于父亲的病的介怀,而中医在于鲁迅童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49
大
中
小
ChenRui
中级会员
UID: 47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71
帖子: 161
注册: 10/14/2010 8:53:46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7.1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13 14:50
回复:再读鲁迅
从前读鲁迅的文章只知道是欣赏鲁迅小时候的童年趣事,如今了解了时代背景。。。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他的童年也不是那么美好...
#50
大
中
小
心旷神怡
中级会员
UID: 104
来自:
精华:
0
积分: 145
帖子: 135
注册: 7/3/2008 4:10:4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6.6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13 14:53
回复:再读鲁迅
关于美女蛇:
不仅衬托出了相信美女蛇传说的小时候的先生的天真可爱,先生在文中也提到了“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这样的“意义”。这也许是长妈妈告诉小时候的先生的真正原因:便现了小时的“我”是生活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的,也因为调皮而让人担心。只是仍然无法理解在总结这一传说的时候,先生说:“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这本是传说,本没有美女蛇,为何先生还要再添上这“无用之笔”?
#51
大
中
小
iamsandglass
蔡文捷
中级会员
UID: 28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1
帖子: 421
注册: 8/22/2009 9:18:2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5.2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13 15:30
回复:再读鲁迅
用德语Ade,也许是符合了孩子的一种心理。就是觉得用“再见”虽然正式,但是还不足以表达对百草园的不舍,所以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似乎可以表达出内心对百草园特别的依恋吧。
#52
大
中
小
iamsandglass
蔡文捷
中级会员
UID: 28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1
帖子: 421
注册: 8/22/2009 9:18:2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5.2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13 15:36
回复:再读鲁迅
鲁迅先生对于他的先生的态度,应该是尊敬爱戴的,多次提到先生的渊博,而且对先生读书时样子的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是很细致的,可以感受到那一丝的尊敬和爱意,加上先生有戒尺和规矩
却不常用,只是瞪几眼,大声让学生念书,这也是他的特殊与可爱之处,这也是作者爱戴先生的原因吧。
#53
大
中
小
闪光剑客
中级会员
UID: 331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33
帖子: 323
注册: 9/11/2009 4:57:1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7.5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20 13:00
回复:再读鲁迅
为什么文末要写作者课上画画的片段呢...说那些画不在了是对童年逝去的惋惜么
人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前进。
#54
大
中
小
轩轩
中级会员
UID: 72
来自:
精华:
0
积分: 360
帖子: 350
注册: 1/12/2008 5:21:0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3.35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20 14:17
回复:再读鲁迅
鲁迅的私塾老师与一般的私塾老师是不尽相同的。他在诵书时会摇头晃脑,面带微笑,有戒尺却只是威慑,并不常用,不是一个所谓“束缚儿童天性的人”。他读的““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也不是什么圣贤之作,而是一个清代武举人的诗。他表面上是一个传统的先生,实际上对于教学有自己的认识。
#55
大
中
小
何安婷
中级会员
UID: 298
来自:
精华:
0
积分: 284
帖子: 274
注册: 9/5/2009 12:18:30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31.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20 14:46
回复:再读鲁迅
三味书屋是作者接受学业上的启蒙教育的地方,而百草园则是作者接受自然启蒙之地。两者都是作者最初的怀念,对于他的人生都是很有意义的。
#56
大
中
小
鲁乐迪兰
中级会员
UID: 347
来自: 小行星B612
精华:
0
积分: 432
帖子: 422
注册: 9/12/2009 4:29:21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45.0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20 15:24
回复:再读鲁迅
写泥墙根这段的文字读起来特别有韵味,而且是一种轻松自然的韵味。虽然没有明显的排比、押韵,但是读起来平仄起伏、掷地有声,充满了童趣。
#57
大
中
小
枫车菊
中级会员
UID: 343
来自: 初二(2)班
精华:
0
积分: 107
帖子: 97
注册: 9/11/2009 11:02:02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10.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20 15:32
回复:再读鲁迅
三味书屋里的那位先生,应该并不是封建到骨子的人吧,他有戒尺,但并不常用他口中在也不全是“孔子云:......”可是,为什么要写他读书的样子呢?
梦醒之后,还是要接着走自己的路;至于是悲是喜,那都是上苍赐的礼物
#58
大
中
小
骑士出征
中级会员
UID: 103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83
帖子: 473
注册: 7/3/2008 3:33:37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66.7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20 15:38
回复:再读鲁迅
尽管到了三味书屋中,鲁迅的心中还是挂念着百草园,以至于能在三味书屋后的那个小园里自得其乐,无处不在的昆虫也是乐趣所在。
只是在这里,有了先生的“大叫起来”,有了“一条戒尺”,有了“罚跪的规矩”。
相信新闻和表面,相信多数和谎言,这就是我们拉不下脸相信的世界。
#59
大
中
小
iamsandglass
蔡文捷
中级会员
UID: 287
来自:
精华:
0
积分: 431
帖子: 421
注册: 8/22/2009 9:18:29 PM
状态:
离线
威望: 10.00
金钱: 55.20 金币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2010-11-20 16:03
回复:再读鲁迅
写先生读书的样子,而且写得如此细致,可能是鲁迅为了表达对先生的尊敬与爱戴吧~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学问的喜爱,说明这位先生是真先生,是很值得尊敬的。
#60
大
中
小
本主题被查看210707次, 共76个帖子, 6页, 当前为第
4
页 选择页数:
1
2
3
4
5
6
跳转到第
页
论坛跳转...
站务讨论
本周要点
站务讨论
Download
学习交流
三省吾身
他山之石
我思故我在
文教之光
书讯微博
史海钩沉
奇文共赏
灌水专区
专版
“知识分子”
文化行走
我最喜爱的作家与作品
鲁迅专栏
回眸
助教之声
行读交流
密涅瓦的猫头鹰
95届
99届
03届
05届
06届
07届
09届
10届
11届
12届
13届
现在的时间是 2025-04-18 14:02:37
沪ICP备06020513
版权所有
Discuz!NT
Powered by
Discuz!NT
1.0.6666 (
Licensed
) Copyright © 2001-2025
Comsenz Inc
.
Processed in 0.256 seconds
切换界面...
default